教案全球性大气环流.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198687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全球性大气环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案全球性大气环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全球性大气环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全球性大气环流.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定兴三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 三 年级 地理 学科组统 一 教 案学科组长赵桂清备课人苗军教学时间2012年9月 日课题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纬度分布规律和移动规律。 3.掌握海陆分布影响下的大气环流实际状况。 技能目标 1.比较各气压带风带气流运动的方向、属性,对大气降水的影响。 2.能够分析亚洲季风的特点及成因。教学重点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而南北移动,夏季风的形成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自学、讨论、训练结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

2、件教学教学过程2.4全球性大气环流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意义1、 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2、 意义:大气环流完成了水热输送,是搞低纬度之间、海路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二、大气环流的形成【探究学习】1、单圈环流 高低纬度之间因热量差异而形成环流,若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则该环流就是一个简单的热力环流!(动画演示) 假设前提:a地球不自转;b阳光直射赤道;c地表均匀。请用右图画出单圈环流。【探究学习】2、三圈环流 假设前提:a阳光直射赤道;b地表均匀。请用图示意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注出图2中“六风七带”

3、的名称且画出近地面风向。 图2变式拓展:(通过变式图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说明、分析的能力。【总结】(1)、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热力因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总结:全球近地面分为7个气压带,6个风带。分布规律是:南北对称、相间分布。(3)、图表记忆全球气压带的相关内容1图表记忆全球气压带的相关内容 气压带 分布 成因特性 气流影响气候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 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

4、升 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 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O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 湿热(4)、图表记忆全球风带的相关内容 风带 分布 风向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 中纬西风带(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低纬信风带(2个)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探究学习】3、气压带和风带移动 假设前提:地球球面均一,地球公转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阅读P51“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33)分析,自己总结出移动的规律。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5、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季节移动,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成因: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副热带高压是动力原因形成;对气候有重要影响:盛行上升气流的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降水较丰富,而盛行下沉气流的副热带和极地是少雨带;作用:通过三圈环流高低纬度之间发生水分和热量交换。检测练习:填空1:(动画演示30-40大陆西岸的环流条件)30-40大陆西岸地区冬季受 影响,温和湿润;夏季受 控制,炎热干燥,是 气候。填空2:赤道地区因 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大陆内部和西岸因 是热带沙漠,副热带大陆东岸因 和 作用降水丰富

6、;中纬度地区因 降水丰富;两极地区因 降水稀少。【知识应用】例1、读图并思考回答:(1)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试说明你的判断理由。理由: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南移(2)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A.东北信风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东风带。例2、读图2-15“半球三圈环流剖面”,回答下列问题。()纬度为O、的点依次是A 、C 、E 、G、(2)所在的风带若在南半球吹西北风板书:一、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热力因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二、单圈环流三、三圈环

7、流图2-151、低纬环流和信风带 2、中、高纬环流 四、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例1读“中纬度大气环流理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a、b、c三种气流的运动方向,以完成中纬度大气环流。(2)a气流在地面形成的气压带叫_,此气压带是由于_(热力、动力)作用而形成的,它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团,性质是_。(3)与b气流有关的气候类型是_、_。(4)通常情况下,a气流在近地面形成气压场不呈带状分布,而是一个个闭合系统,原因是_。每年7月在北半球的海洋上出现的气压中心是_、_。(5)常年受b气流影响的地区,其气候类型的分布在_,气候特点是_。请在图中大致绘出该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

8、解析:该题是理解状态下,地球上的“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示意图,根据纬度位置可以知道30N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60N附近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b是西风带。该题属于拓展内容,不仅考查了大气环流的有关知识,而且还考查了大气环流对气流的影响。答案:(1)略 (2)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 炎热干燥(3)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4)北纬30附近海陆相间分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5)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温和多雨 气温变化曲线略例2 读“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 (1)图中各气压带名称是:A 、 B 、C 、D 。(2)E

9、、F、Q三个风带中,属于中纬西风的是 。(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其风)。(3)根据图中所示气压带、风带位置判断,此时地球上应是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解题指导:此题首先应根据纬度位置判断四个气压带的名称,然后根据气压带的位置来确定风带的名称和风向,这里尤其要注意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最后根据气压带、风带与几条特殊纬线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其移动方向,从而判断出季节。 参考答案:(1)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2)F 西北风 (3)或科内渗透1.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回答: (1)当地球位于A点附近时,阳光直射 纬线附近,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10、。(2)当地球位于C点附近时,受海陆分布影响,北半球气压带、风带被破坏,副热带高气压在北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洲大陆形成 气压。 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3)受上述气压形势影响,此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多吹 风,即 季风。(4)在季风影响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 气候。(5)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的北缘常年吹 在此盛行风影响下,形成北大西洋的 (洋流)。(6)上述洋流对西欧 气候的形成有巨大作用,该洋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洋流相遇的附近海域形成著名的 渔场。科内渗透 1.(1)2326S 昼短夜长 (2)亚洲低压 (3)东南 东南 (4)亚热带季风气候 (5)西南风 北大西洋暖流 (6)海洋性 北海 2.读

11、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B 带 C 带 D 带 (2)大陆西岸受C、D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其特点是夏季 ,冬季 。(3)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和 。(4)在图中画出B、D所代表风向。 2.(1)东北信风 副热带高压 中纬 西风 (2)地中海 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3)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4)略【同步达纲练习】1读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字母代号写出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H_、I_、_K_。(2)在图中表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气环流方向线上添加箭头。(3)图中AM

12、代表的气压带、风带中,盛行东南信风的是_,盛行西南信风的是_。(4)图中J控制区,大陆东西岸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岸。(5)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将随_的移动而移动,1月份将向_移动。2读南半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图,回答问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北极附近出现了极昼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C南亚吹偏南风 D常用寒潮天气影响我国(2)风带、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_交角的存在,导致_的回归运动。(3)此时A、B、C、D中天气最干热的是_点;最湿热的是_点;气压较低的是_两点;气压较高的是_两点。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1)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2)略 (3)F J (4)西 (5)太阳直射点 南2(1)BD (2)黄赤 太阳直射点 (3)B A 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