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活动教学模式.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184415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活动教学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活动教学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活动教学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活动教学模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实 验 研 究 方 案一、问题的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以必修课的形式被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是新课改成功与否的试金石。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丰富学生的体验与经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2003年我县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在研究指导纲要,本县资源特点、师资力

2、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框架,几年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不断进行探索,对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诸多问题已经形成了清楚的认识。并着重在主题设计、教学指导、活动组织、资源开发与利用、评价等有效性的微观教学上开展积极的探索,从宏观构建到微格研究,体现了我县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已向纵深发展,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原有的模式和研究已不能满足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尤其是学生开展活动的方法和策略、研究热情和参与主动性的缺失,教师对活动目标、活动的指导策略、主题内容选择的曲解等等,更促使我们转变思考的角度,对课

3、堂教学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为此,我们提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的教学模式,坚持学生开展活动的“五自”原则,以学生主题活动的研究与开展为主线,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有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模式研究理论依据。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强调教育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必须使每个学生达到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规定的合格标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在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的基础上

4、,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做人”。 2、现代教育理论。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个过程,但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其所知道的过程,而是师生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探究新的教学方式,目的是引导教师从“教”知识向“教” 方法转变,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在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一种新的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把学生片断的学习经验联系起来,使之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简

5、单被动地接受,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是由内向外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灌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注重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的过程;注重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兴趣;注重创设情境、发展能力;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最终达到使学习者有效地实现当前所学习知识、能力建构的目的。4、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独立设置研究性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推动教学方式的转换。本模式强调教师在掌握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主题

6、活动设计、过程、组织、指导方法、策略的研究,关注选题方法、开展主题活动的方法、指导活动的策略等的研究与实践,力求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并把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应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成为一种终身学习的好方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能力及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的成长打开另一扇窗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从而促使学生用顽强的毅力战胜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2、

7、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一套科学民主高效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师生和谐发展。3、通过实验研究,研究各种课堂有效教学形式,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实践经验并开始形成课堂教学特色。4、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和学的效率,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树立起课堂教学的品牌。四、实验原则1、发展性原则:实验着眼于教师的发展,特别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努力构建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2、适用性原则。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适合所有的教学活动,也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教学模式

8、。在实验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活动主题和资源特点,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调整、丰富、完善教学模式。3、实践性原则: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开展实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为学生创建实践的最根本途径课堂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认识、理解和发展。4、合作性原则。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也要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五、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及操作要点主题活动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践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三个阶段,整个主题活动的教学流程为:创设问题情境-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计划)-

9、实践探究-汇报成果-活动评价-活动拓展。针对主题活动的不同阶段及四大领域的内容特点,相互整合分别设计了起始课教学模式,方案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成果展示课教学模式、手工制作指导课教学模式。(一)起始课教学模式:起始课的教学目标是:围绕“话题的讨论与交流,提出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话题逐步过渡到活动主题,通过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对自己要研究的活动内容有了清晰透彻的了解,便于学生确定自己的活动子课题及制定活动计划。具体操作如下:情境引入-了解旧知-提出问题-整理归纳-提炼主题-选题分组。情境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恰如其分的方式如以音像、图片、谜语、故事、游戏、现场新闻事件分

10、析、实物模型、学生生活见闻、科学小实验等创设具体的谈话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引出要研究内容的大致范围即“话题”,形成探究活动的问题。设计情境引入的要求:(1)情境引入与要研究的内容能够对应起来。(2)情境引入要能产生问题或能呈现问题,但开放度不能太大,避免产生太多无法研究的问题。(3)情境引入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不能离他们的生活太远。(4)情境引入的活动要难易适度,要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要能制造一定的认知困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5)情境引入最好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了解旧知:了解学生关于“话题”的内容了解、掌握程度,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方

11、法,启发学生对“话题”内容的思考。提出问题:通过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的理解、分析,围绕话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存在困惑和疑问想研究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1)教师要了解该话题所涉及的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相关知识,能熟练地把“话题”分类,即不同内容的知识点可以包括哪些问题。(2)针对不懂的知识点设计不同的引导方式如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情境回忆法等。(3)要适当控制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与方向。质量是指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可研究性,即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方向是指学生必须在话题内容涉及的范围内提出问题,不能跑题。(4)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词不达意,没有真正把学生想说的问题表达清楚,教师

12、要适当的引导、调控,要善于从学生的语言表述中分析出学生的表达意图,然后引导学生把真正想问的问题提出来。强调避免重复问题的提出,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当堂回答,匪夷所思,词不达意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具体指向可能是什么。整理归纳:把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进行整理、筛选、归类。归纳整理问题的方法:(1)把简单浅显学生很快就能回答的问题舍去(2)把相类似的、相包含的内容归为一类(3)把有研究价值,但在现有的教学条件、经济条件下无法开展研究的问题进行归档记录,有研究条件时在研究。(4)对同一类问题进行概括、提炼,标明所属即子课题。提炼主题:把学生感兴趣、有研究条件,切入口小的一类或几类问题提

13、炼升华,确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选题分组:选择同一类问题的学生划分为一个活动小组,由于学生的研究能力有限,一般要求每个学生只选择一个子课题开展研究活动。(二)方案设计指导课:方案制定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研究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由于主题活动时间、地点较为分散,加之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活动计划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活动根本,缺少了它,活动就极易陷入随意性,活动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指导课的教学,让学生对完整的方案有基本的认识,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理解各部分的基本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大组交流,逐步完善方案的各个环节,明确活动目标和活动步骤,使学生的

14、活动过程更科学。制定主题活动方案主要包括:1、研究哪个子课题?2、选择哪种研究方法?3、研究时间怎样安排?4、小组成员怎样分工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每个同学的聪明才智?5、研究成果采用哪种汇报形式?6、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等等。具体操作模式:激趣导入-方案预设-合作探究-矫正指引-问题反思-总结提升激趣导入:教师可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事例或小故事等导入,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案预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策划,初步制定活动计划表。合作探究:各组学生通过汇报、实物投影等形式,分别交流展示本组研究制定的方法操作方案,让大家共享活动成果的同时,针对活动方法的具体操作细节组织小组之间

15、、同学之间的对话、辩论等,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指出方案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明白应从哪些方面去完善自己小组的计划。矫正指引:对学生普遍存在操作困惑的研究方法或操作细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该方法的定义、使用功能、适用范围、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使学生切实掌握该种方法的基本特征和操作要领,形成正确、全面的方法操作模型。问题反思:学生根据大家的建议和教师的引导,反思自己制定的活动方案问题出在哪里?是方法选择不适当,还是操作不够规范,还是忽视了某些细节,或是时间安排不合理、人物选择不符合实际、方法操作的不清晰等等,根据所提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本组的活动方案。总结提升

16、:师生对全课进行总结。(三)成果展示课:成果展示课是教师根据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指导学生对通过实践、体验、探究、制作收集的大量子课题信息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或把制作的模型、手工艺品等进一步完善,组织学生采取不同的形式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全班展示、汇报的课型。成果展示课通常是主题活动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课型。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学生展示与汇报自己的成果,包括是成型的小调查、小论文、幻灯片,实物模型、手工艺品,也可以是过程中产生的体会、经验与疑惑。二是对下一研究主题的拓展,可以在学生交流的时机生成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具体操作模式:教师导入-活动准-小组介绍-成果

17、展示-互动评价-总结延伸教师导入:一般采用谈话导入。活动准备:各小组拿出所有的相关资料,整理、讨论汇报形式与分工。小组介绍:各小组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调查研究成果成果展示:利用大屏幕或直接展示各小组制作的手抄报、幻灯、音像作品、图片、手工作品等互动评价:1、学生自我反思:学生们在成果展示完成之后,让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在研究小组中的具体表现,对自我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评价。2、学生互相评价:可以同一研究小组内组员之间互相评价也可以评价其他小组的表现。总结延伸:教师对整个主题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引导学生回忆开展了哪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体验,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开展一

18、个活动需要些什么条件、必须做哪些事情,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对活动中新生成的有研究价值、可操作的问题,可引导学生作为新的活动主题开展个人兴趣研究。(四)手工制作课:教学流程:观赏激趣-原型解剖-要点分析(示范讲解)-设计图样-动手制作-评价展示(原理分析)-拓展应用观赏激趣:教师通过实物、图片、投影或录像等,让学生欣赏本节课要制作的物品或物品群,意在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原型解剖:学生通过观察、分解手工作品,了解作品的组成结构、选用的材料、制作技术、衔接方法等。要点分析(示范讲解):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要点,学生模仿。

19、师生共同分析制作技术、技巧的操作要点,了解、掌握作品的细节操作技巧及主要注意事项(学生容易出现问题分析、点拨)。设计图样:学生个性化的整体局部模型设计、材料选择、衔接技术。动手制作:学生按照自己的图样设计动手制作作品,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集体、个别指导。指导的策略是指导的内容主要针对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焦点问题、指导的时机选择为学生交流后无所得时进行指导、指导的深度要点到为止,不要包办代替,也不要放任自流。评价展示(原理分析):学生作品展示、评价、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纠错,修正自己的制作技术技巧。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材料的优化、制作技术的体现、作品各部分的组合与设计、制作目标

20、(工作原理)能否实现、个性化部分的展示、新知识的获得、新问题的产生等。拓展应用:作品或制作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新问题、新主题的在研究与制作等。六、模式实验研究过程: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12、3-20012、7)主要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了解、掌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调查各校的资源特色,了解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活动能力,开展主题活动的态度和困难等。在线方案的框架下制定各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布置安排实验任务。第二阶段: 实验阶段(20012、8- 2012、12)各校根据实验方案开展课题实验,根据各校的资源特色和教师的教学特色形成本校的主题活动教学模式,把自己的教学案例、教学经验、反思等材料定期在教学交流活动中进行展示,尽快抓点校,及时推广典型实验经验。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3、3-2013、12)把各校的教学案例、反思、教育叙事、总结、教学经验、学生活动的成果材料等进行整理归纳,形成论文集、案例分析集、成果集、教学设计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