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水利防洪规划.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184351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田县水利防洪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蓝田县水利防洪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蓝田县水利防洪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田县水利防洪规划.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蓝田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县气象局 2013年5月) 蓝田座落在秦岭山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灞河水系镶嵌其中。年平均气温13.1,年极端最低气温-21.2,年极端最高气温43.3;年降水量719.5毫米,平均湿度69.6%。 蓝田境内主要河流有:灞河、浐河和零河,均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其中灞河、浐河不但横贯县境东西,而且流域面积大,支流覆盖着山、塬、岭、川各类地区,与本县的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 本县气象灾害主要有旱、涝、暴雨、连阴雨、霜冻、大风、干热风、冰雹等。由此引发的洪涝、滑坡等气象次生灾害也较为严重。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增多,对人民生命财

2、产安全、经济建设、农业生产、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等造成严重威胁。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和谐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则 (一)规划的目的和意义科学编制蓝田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对于强化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推进我县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气象灾害的科学预测和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人民生命财产损 害,促进人文山水蓝田、西安东部新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西安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市政办发2007258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由蓝田县人民政府组织编

3、制蓝田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以防御突发性气象灾害为重点,着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处置工作能力,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气象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以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基层组织、各企事业单位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四)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气象灾害防御中,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完善紧急救助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

4、造成的损失。 2.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气象灾害防御立足于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非工程性措施与工程性措施相结合。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工作,集中有限资金,加强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着重减轻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并探索减轻气象次生灾害的有效途径,从而实行配套综合治理,发挥各种防灾减灾工程的整体效益。 3.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气象灾害防御要实行“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防御措施,按轻重缓急推进区域防御,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4.坚持依法科学防灾原则。气象灾害的防御要遵循国家、陕西省和西安市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划,并依托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防灾减灾的基础和应用,

5、提高科技减灾水平。 (五)目标与任务 1.目标 (1)总体目标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到2020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减少30%。 (2)近期目标(20132015年) 初步建成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区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加强全区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信息覆盖率达90%;完成气象灾害防御示范村建设;建设农村防雷示范工程推广项目;加强气象条件所引发的交通安全、疾病流行、森林火灾等公共安全工作。 (3)远期目标(20162020年) 按照蓝田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任务和要求,

6、加速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和非工程体系的建设。建成气象多灾种预报预警系统,加大气象灾害易发区域的工程治理力度,实施重点水利工程;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中心城市、经济开发区防洪工程按50年一遇标准建设;提升县城和各镇防洪排涝建设能力,按20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排涝的标准完善配套;各类防汛防旱、城市防洪、交通防灾等工程性建设基本适应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县气象防灾减灾事业的全面发展。 2主要任务 (1)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应急体系建设。以建立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目标,成立各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逐步形成防御气象灾害的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组织指挥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部门协

7、作体系。 (2)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按照气象防灾减灾的要求,建立“统一业务、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形成综合观测、数据传输和处理、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气象业务系统,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服务受众面达90%以上。 (3)提高暴雨洪涝防御能力建设。针对可能发生的暴雨洪涝灾害,制定防御方案,为各级防汛机构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提供依据。建立各部门协同作战机制,做到防御标准内暴雨洪涝不出险不失事。确保沪陕、蓝商高速公路、312国道及宁西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的安全;遇超标准洪水,通过科学调度和全力抢险,确保蓝田县灞河辋灞汇流段

8、防洪工程安全,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4)完善城镇和区域防洪排涝设施。与现有城市规划相配套,进一步加强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建设,不断提高防洪标准,城镇新区建设地面标高达到有关防洪排涝要求,避免城区内涝成灾。 (5)加强洪涝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对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秦岭山地引发的滑坡、洪涝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实地勘查、治理,落实避让措施;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并进行跟踪管理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强化监管和动态监测为重点,巩固前期工程成果,预防和有效遏制因气象灾害引发的突发性洪涝和地质灾害以及人为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的形成,完成其它一般防治点的防治工作。 (六)组织体系建设 县政府成立蓝

9、田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全县气象灾害的应对工作,由常务副县长任总指挥、分管副县长任副总指挥。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蓝田县气象局,办公室主任由气象局局长兼任。各镇按“六有”(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标准组建气象信息工作站,明确分管领导,落实气象灾害防御任务。 二、气象灾害防御现状 (一)防御工程现状 我县防洪工程设施主要有灞河上游河堤建设,东风水库、三岔河水库、白马河水库以及宋家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其中,灞河上游河堤建设长度为28公里。另外,还有3.8公里的中小河流项目工程正在建设。蓝田境内灞河两岸共有防洪工程10处,2级堤防

10、2处,保护堤岸长度11公里。 (二)非工程减灾能力现状 近年来,蓝田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建设了14个气象自动站,启动了“两个体系”为农服务建设,信息进村入户,建成气象短信预警平台、农村气象信息示范点系统等,建立了81块镇气象预警电子屏、96个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基本实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快速发布,预警信息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县政府出台并印发了蓝田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初步确立了建立政府主导、气象牵头、部门联动、按职响应、公众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对全县范围内干旱、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事件以及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洪涝、干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其他灾害进

11、行了详细划分,并根据灾害的种类、等级,详细规定了各部门在联动机制中应该采取的相应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与重建、保障措施等工作。 制定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实施细则,气象灾害社会化管理水平和全社会主动防灾意识得到明显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建设纳入县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各镇明确了气象工作分管领导,落实了责任制,所有镇都建立了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预案。依托气象灾害预警中心业务平台和气象信息分发服务系统,初步建立了政府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可转发和传递上级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实现统一业务、统一服务、统一管理。 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是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依据,是构建防灾减

12、灾体系的基础。蓝田县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暴雨、连阴雨、霜冻、大风、干热风、冰雹等。另外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农业气象灾害、森林火灾等气象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也较为严重。 (一)暴雨洪涝 蓝田县暴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根据资料统计,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暴雨每年都有。主要在山区沟壑及沿河两岸,有两个高风险区:其一是始于蓝桥河中上游东北一带;其二是始于汤浴河中上游正西,辋峪河中游和岱峪河上游为一降水转这区,沿东西递增,向南北递减,大致是东南多,西北少。 (二)干旱 干旱是因久晴无雨、土壤缺水、空气干燥造成水分严重不平衡、作为枯萎、河流流量减少以及地下水和土壤水分枯竭、农作物枯死、人畜饮水不

13、足等灾害现象。蓝田所处的关中地区是陕西省干旱的主要发生区之一,素有“十年九旱”之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蓝田干旱呈加剧趋势,四季连旱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生态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三)大风 当风力达8级或以上(即风速大于17米/秒),称为大风。大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是由强风压引起的。受地形影响,蓝田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除了春夏大风外,冬季也常常发生寒潮性大风。一年之中,大风出现的季节,春季占36%,夏季占40%,其中4月出现的次数最多,占全年的15%。 (四)雷电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影响人类活动的严重灾害之一。闪电落地后容易破坏地面目标,使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计算

14、机信息系统中断,闪电也可引起森林火灾,击毁建筑物,造成仓库、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动化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雷电产生的危害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 (五)低温冻害 低温冻害是指农作物或经济林果生长期间出现较长时期低于作物生育要求的临界温度的致害低温,主要包括低温冻害、寒潮、霜冻、倒春寒和低温等,我县农业生产上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重大影响。 (六)高温热浪 蓝田县北部大部为高温灾害次高及高风险区,南部秦岭山区及山麓大部为中等、次低及低风险区。 (七)冰雹 蓝田县冰雹灾害多发生在每年的夏秋两季,其中6月份出现最多,北部岭

15、区的金山、三官庙和厚镇一带为高风险区,自西北到东南的华胥、洩湖、安村、三里镇至辋川大部为低风险区,其余地区为次低风险区。 (八)地质灾害 蓝田县为地质灾害易发区,灾害类型以山体滑坡、高崖崩塌、土崖裂缝、山剥皮、泻流、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为主。 四、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一)非工程性措施 1.防灾减灾指挥系统 县应急办作为县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应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统一协调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支撑应急预案实施,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应急平台包括应急日常值守、预案管理、信息接入与整合、应急处置、指挥调度等功能。县级气象应急指挥部应利用气象部门现有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和完善

16、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建设,逐步构建气象灾害“数字预案”。 2.气象灾害监测 (1)建立气象综合监测网。组建5-6公里格距的自动气象灾害监测网,实现所有镇全覆盖。 (2)建立远程监控系统。设立气象灾害实景视频远程监控系统,在气象灾害高风险区,建立加密视频实况监测点。在农业示范园区,开展农作物旱涝墒情监测。加强水文监测设施建设。 (3)建设卫星和雷达信息接收处理系统。建设气象卫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依托国家和陕西省雷达观测网,建立我县雷达信息共享系统。 (4)建立完善实时气象报警系统。建立中尺度气象自动站网气象资料实时处理平台,当雨量、风速、气温等要素达到警戒指标时,实现自动报警。 (5)建立气象灾害监

17、测资料图形显示系统。实现气象监测、雷达探测、卫星遥感等资料在气象预警中心实时动态显示。 3.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发布 完善我县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系统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开展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短时临近预报服务,建立覆盖面广、响应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 (1)开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预报服务。应用各种实时观测资料,对上级台站的预报进行小空间尺度的订正,提高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警报质量,实现从灾害性天气预报向气象灾害预报的转变。 (2)完善气象预报预警业务流程。完善我县短时预报、临近预报和警报的业务流程,实时发布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种类、强度、落区的警报,开展跨部门、跨地区的气象灾害联防

18、。 (3)开拓预警信息发布和接收渠道。依托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推广手机短信、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系统、农村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传真等发布渠道,开展各镇 “信息直通系统”服务,促使预警信息及时传递进村入户。 4.气象灾害防御 (1)暴雨洪涝灾害防御 加强暴雨预报预警。做好暴雨的预报警报工作,根据暴雨预报及时做好暴雨来临前的各项防御措施。认真检查防洪工程,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城区地下排水系统要采取预排空措施,防止县城内涝。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在洪涝高风险区,应使水利设施的防御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降低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风险性。对防洪工程开展综合治理,修筑堤防、护岸,整治排水沟。 加强防

19、洪应急避险。居住在易滑坡地带、低洼地带、有结构安全隐患房屋等危险区域人群,遇洪涝灾害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区域。 加强农田排涝管理。做好大田作物和设施农业田间管理,加强农田排涝设施建设和维护,遇洪涝灾害及时做好排涝。 (2)地质气象灾害防御 建立健全地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开展地质气象灾害调查研究,完善地质气象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重要突发性地质气象灾害及地面沉降专业监测网络,实现地质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 提高地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加强地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建设。组建应急队伍,开展救援演练,当收到地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受影响地区的公众应当立即撤离危险区。地质气象灾害发生后,

20、应急小分队应当快速反应,立即奔赴事发地点救援。 加大地质气象灾害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根据地质气象灾害点的规模、危害程度、防治难度以及经济合理性等实际情况,分别提出实施应急排险,勘查治理或搬迁避让的具体措施。 强化工程建设与地质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估。强化地质气象灾害易发区内工程建设项目及城市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的地质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地质灾害,最大限度降低建设工程风险和维护费用。 加强农村地质气象灾害防治。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农村受灾被毁耕地及基础设施的恢复、整理和重建,加强农村地质气象灾害基础知识宣传,提高广大农民防灾抗灾

21、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地质气象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信息资源的集成、整合、利用与开发,促进信息共享,实现地质气象灾害防治管理网络化、信息规范化、数据采集与处理自动化。 (3)干旱防御 加强干旱监测预报。重视干旱监测预报,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建立与旱灾相关的气象资料和灾情数据库,对我县干旱灾害高风险区,开展干旱预测,实现旱灾的监测预警服务。 适时开展人工增雨。对将出现或已出现旱情的地区进行调查,开展干旱状况评估,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合理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缓解旱情,减少损失。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设施农业旱涝墒情专项服务,推广应用先进的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设滴灌

22、示范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整修抗旱提水工程,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发展各类投资少、见效快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加强防旱植被建设。对于干旱发生的高风险区,加大绿化力度,减少农田水分蒸发。因地制宜推广耐旱作物或树种的种植。 (4)大风防御 加强大风监测预报预警。气象部门应做好大风监测预报,当有寒潮、强对流天气来临时,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大风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引。 加强大风灾害防御。在接收到大风预报或预警信息后,应根据防御指引,及时科学地加固棚架、临时搭建物、广告牌及现代农业设施,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停止高空、水上户外作业。 加强防风设施建设。永久性和临时建筑以及农业产业、农业设

23、施等应根据大风灾害风险区划进行规划,加大对防风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5)雷电防御 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和雷电技术服务。建立防雷管理机制,采取定期检测制度,发现雷击隐患及时整改,减少雷击灾害事故;规范和加强防雷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防雷装置检测工作。 加强科普教育宣传。加强雷电科普知识和防雷减灾法律法规宣传,实现雷电防护知识进村入户,提高群众防雷减灾意识。增强群众自我防护和救助能力,有效减轻雷电灾害损失。 加强雷电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传播雷电预警信息,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加强雷击灾害调查分析。做好雷击灾害调查和鉴定工作,提供雷击灾害成因的技术性鉴定意见,为雷击灾害事故的处理及灾后

24、整改与预防提供科学客观的法律依据。 (6)低温冻害的防御 做好低温冻害预报预警。气象部门应做好低温冻害、电线覆冰、道路结冰等预报服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按照防御指引做好防冻保暖措施。 做好农作物防冻工作。县农业局、林业局、农技中心等部门应加强指导各镇、村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田间管理,积极采取科学防冻措施。选育抗冻抗寒良种,提高农作物抵御低温冻害能力。 (二)工程性措施 1.防汛抗旱工程。完善防洪工程建设,加强中心城镇防洪工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改造部分防汛护岸、排水沟,加固河道堤防,提升种植区防洪排涝能力。 2.城区防洪工程。与县城规划相适应,完善提升现有防洪工程和县城地下水管

25、网设施,使城区防洪工程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 3.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受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近年来我县旱情发生频繁。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空中水资源,缓解干旱,改善生态环境,加大“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投入力度,配备必要的增雨作业装备,建设功能齐全的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实现各镇作业点的全覆盖。 4.防雷工程。加强雷电探测、预警预报和防雷装置建设,重视农村地区的防雷工作,规范和加强农村地区的防雷安全监督和检测工作。 五、气象灾害防御管理 (一)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气象防灾减灾责任制。加强部门和镇

26、分灾种专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预案演练。健全“部门、镇、村”三级信息互动网络机制,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的管理、组织和协调机制,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紧紧围绕防灾减灾主题,把气象灾害防御培训作为一个基础性工作来抓,为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组织领导夯实组织基础。 2、严格执法力度。加强气象制度建设和气象行政管理。切实履行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方式,依法管理涉及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对气象基础设施保护和对气象探测、公共气象信息传播、雷电灾害防御等活动监管的力度,确保气象法律、法规全面落实。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气象法制

27、和气象科普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了解气象、认识气象、应用气象。 3、健全投入机制。紧密围绕人民群众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防灾减灾工作等方面的投入。各镇及县水利、气象、农业、林业、国土、建设、交通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工程建设的投入,每年安排年度投入预算,并纳入县财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等对气象灾害防御经费的投入,多渠道筹集气象防灾减灾资金。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对灾害的救助、损失的转移分担和在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4、提高防灾意识。实施“百村万户”气象灾害防御培训工程,广泛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

28、识宣传,增强人民群众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加强对农民、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知识和防灾技能的宣传教育,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列入中小学教育体系。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要牢牢抓住灾害防御的特殊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典型宣传,切实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把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纳入行政学校培训体系,使培训常态化、规模化、系统化,为气象协理员队伍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定期组织气象灾害防御演练,提高公众灾害防御意识和正确使用气象信息及自救互救能力。 (二)气象灾害防御制度 1.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相应的强制性建设标准,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纳

29、入城乡规划和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内容。确保在规划编制和工程立项中充分考虑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的影响。县气象局组织开展本辖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为县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编制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应急预案提供依据。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和确定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强度和概率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影响程度,确定受影响地区承受风险的能力,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程度与等级,推荐降低和消减风险的相关对策。 2.部门联动制度。针对气象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问题的划分,进一步完善各镇与各部门在减灾工作中的职能与责权的划分,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应用,

30、做到分工协作,整体提高,强化信息与资源共享,加强联动处置,完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能力。 3.应急准备认证制度。为有效促进和提高基层单位的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和主动防御能力,推动全社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县政府已颁布蓝田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实施细则,式实施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制度。 4.目击报告制度。各气象信息服务站、村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应及时收集上报辖区内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气象次生灾害及其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并协助气象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灾害调查、评估与鉴定。鼓励社会公众第一时间向县气象局、各镇气象工作站上报目击信息,对目击报告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5.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为避免或

31、减轻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受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的影响,依据国家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开展规划与建设项目气候适宜性、风险性以及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影响的评估,编制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并将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纳入规划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 (三)气象灾害应急处置 1.组织方式 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是全县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行政领导机构,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实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和日常工作。 2.应急流程 预警启动级别。按气象灾害的强度,气象灾害预警启动级别分为特别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级)、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级)、较大气象灾害预

32、警(级)、一般气象灾害预警(级)四个等级。县气象局根据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及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气象灾害情况,启动不同预警级别的应急响应,报送县政府和相关机构,并通知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各镇人民政府。 应急响应机制。对于即将影响全县较大范围的气象灾害,县政府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召开气象灾害应急协调会议,做出响应部署。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立即启动相应等级的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救援、保障等行动预案,确保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有效实施,并及时报告县政府和灾害防御指挥机构,通报各成员单位。对于突发气象灾害,县气象局直接与受灾害影响区域的单位联系,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信息报告和审查。

33、各地出现气象灾害,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向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对收集到的气象灾害信息进行分析核查,及时提出处置建议,迅速报告县指挥机构。同时,要加强联防,并通报下游地区做好防御工作。 灾害先期处置。气象灾害发生后,事发地镇政府、县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应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并将事件和有关先期处置情况按规定上报县气象局和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应急终止。气象灾害应急结束后,由县气象局提出应急结束建议,报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同意批准后实施。 六、气象灾害调查评估 (一)气象灾害的调查 气象灾害发生后,以民政部门为主体,对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调查,县水务、农业、林业、气象、国

34、土、建设、交通等部门按照各部门职责参与调查,及时提供并交换水文灾害、重大农业灾害、重大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环境灾害等信息,气象部门还应当重点调查分析灾害的成因。 (二)气象灾害的评估 县气象局应当开展气象灾害的灾前预评估、灾中评估和灾后评估工作。 灾前预评估。气象灾害出现之前,依据灾害风险区划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评估气象灾害强度、影响区域、影响程度、影响行业,提出防御对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灾中评估。对影响时间较长的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等进行灾中评估。跟踪气象灾害的发展,快速反映灾情实况,预估灾害扩大损失和减灾效益。开展气象灾害实地调查,及时与民政、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交换、核对灾情信息,并按灾情直报规程报告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政府。 灾后评估。灾后对气象灾害成因、灾害影响以及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减灾效益做出全面评估,编制气象灾害评估报告,为政府及时安排救灾物资、划拨救灾经费、科学规划和设计灾后重建工程等提供依据。在充分调查研究当前灾情并与历史灾情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完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应急预案和防御措施,更好地应用于防灾减灾工作。 七、附 则 1.本规划由蓝田县气象局负责解释。 2.本规划自下发之日起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