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测量指标优秀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5179664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测量与评价测量指标优秀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测量指标优秀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测量与评价测量指标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测量与评价测量指标优秀PPT.ppt(6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测量与评价测量指标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页,共66页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采用四个指标:信度 主要对整个测量而言。效度 难度 主要对测量的项目而言。区分度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页,共66页一、信度概述(一)什么是信度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程度。一般地说,一个好的测量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其结果就不应随工具的使用者或使用时间等方面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测量的信度:信度指实测值(X)和真值(T)相差的程度;信度指两次重复测量或等值测量之间的关联程度。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页,共66页(二)信度的估计方法1、

2、重复信度(再测信度)指的是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一般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的公式来计算。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页,共66页例一用一个算术四则的速度测验12个小学生,得分记为X,为了考察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于3个月后再测一次,得分记为Y,问测验结果是否可靠?学生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X 20 20 21 22 23 23 23 24 25 26 26 27Y 20 21 21 20 23 23 25 25 26 26 27 29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页,共66页在使用重测法计算稳定性系数时,应

3、注意以下问题:1、信度的取值范围为0,1,当信度值较大时,说明前后两次测量结果比较一致;2、两次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要适宜。应由测验的性质、测题类型、测题数量和被试特点所决定;3、重测法适用于速度测验而不适用于难度测验;4、应注意提高被试者的积极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页,共66页2、复本信度指的是两个平等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所谓复本测验是指在性质、内容、题型、题数、难度等方面都一致(或相等)的两份或多份测验。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页,共66页例二以A、B两型英语复本测验对初中三年级10个学生施测,为避免由测验施测顺序所造成

4、的误差,其中5个学生先做A型测验,休息15分钟后,再做B型测验;而另5个学生先做B型测验,休息15分钟后,再做A型测验。10个学生A型测验结果记为X,B型测验结果记为Y,其测验的复本信度如何?学生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X 19 19 18 17 16 15 15 14 13 12Y 20 17 18 18 17 15 13 15 12 12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页,共66页复本信度的优缺点表现:优点:1、测验的两个复本,如果在不同的时间使用,其信度既可以反映在不同时间的稳定性,又可以反映对于不同测题的一致性;2、两个复本在同时使用时,可以避免再测信息的一些缺点,如首测时再测

5、在记忆、练习、效果的影响,间隔期间获得新知识的影响,两次施测的环境不同和被试主观状态不同的影响,以及为了应付测验所作训练的影响等。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页,共66页缺点:1、编制两个完全相等的测验是很困难的,如果两个复本过分相似,则变成再测形式,而过分不相似,又使等值的条件不存在;2、两个复本测验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测量了不同的性质,这就会低估测验的信度;3、被试同时接受性质相似的两个测验,可能减少完成测验的积极性;4、虽然两个复本测验的题目材料不同,但被试一旦掌握了解题的某一模式,就能触类旁通,有可能失去复本的意义。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页,共66页3、折半信度(分半信度)就是将测验分半,再求被试在每

6、一半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首先根据内容、形式、题数、平均数、标准差、难度、测题间相关以及分布形态相等的原则,将试题分成两半,或者将从易到难排列的测题,按照测题序号,奇数测题为一组,偶数测题为一组,分成两半;然后计算每个被试在两个分半测验分数的积差相关系数,再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加以校正。斯皮尔曼布朗公式为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一页,共66页例三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地理成绩测验,每答对1题得1分,答错1题得0分,其测验结果如下表,试估计该测验的折半信度?学生序号 题 序 1 2 3 4 5 61 1 0 0 0 0 02 0 0 0 1 0 03 1 0 1 0 0 04 1 1 0 0 1 05

7、 1 0 0 1 0 06 1 1 1 0 1 17 1 1 1 1 0 18 1 1 0 1 1 09 0 1 1 0 0 110 1 1 1 1 1 1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二页,共66页(三)提高信度的方法1、影响测量信度的主要因素(1)被试方面(2)主试方面(3)施测情境方面(4)测量工具方面(5)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方面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三页,共66页2、提高测量信度的常用方法(1)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2)测验的难度要适中(3)测验的内容应尽量同质(4)测验的程序应统一(5)测验的时间要充分(6)测验的评分要尽量做到客观化,减少评分误差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四页,共66页二、效度的概念(一)什

8、么是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也可以说是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1、效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1)测量的效度是相对一定的测量目的而言的(2)测量的效度是相对测量的结果而言的2、一种测量的效度只是高或低的问题测量结果总是有一定效度的,只是效度高低不同罢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五页,共66页(二)效度的估计效度估计就是多方寻找证据来证明一个测验的有效性程度的过程。1、内容效度就是指测验内容对所要测量的内容的代表性程度。也就是说,测验的内容范围、材料与所要测量的内容范围、教育目标是否相符合;测验中测题所引起的行为是否是所要测量的属性的明确反应;测验的结果是否是一个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

9、为了使测验的内容具有有效性,成为所欲测量内容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在编制测验时,就要考虑建立内容效度的问题。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六页,共66页2、内容效度的估计(1)逻辑分析法其工作思路是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作出判断。(2)统计分析法从同一个教学内容总体中抽取两套独立的平行测验,用这两个测验来测同一批被试,求其相关。若相关高,表明测验内容效度较高;若相关低,表示测验的内容效度较低。采用求统计量的公式进行计算,其公式有以下三种形式: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七页,共66页例一在社会发展史某一单元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有关这一单元内容的测验。教学之后,再以复本测验施测,两次测验分

10、数如下,试检定测验的内容效度?学生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教学前X 34 40 32 30 31 35 44 33 42 36教学后Y 52 64 50 54 58 63 72 62 62 50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八页,共66页结论然后根据自由度df=N-1=9,查t值表,寻得0.01显著性水平t的双侧临界值为t(9)0.01=4.781,而实际计算出的t=13.974.781=t(9)0.01,于是可以说,教学前后学生在两个复本测验上得分的平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从而可以作出判断,社会发展史中该单元测验的内容具有有效性,或内容效度较高。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九页,共66页内容效

11、度主要应用于成就测验、学科测验、选拔和分类职业测验。内容效度不适合用于能力倾向和人格测验。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页,共66页2、结构效度是指测验对于人的心理特性或理论概念测量到的程度。通常用某种操作来定义,并用测验来测量。例如:人的创造力可以分解为人的思维流畅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三大特性,并根据这三大特性编制测验,若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该测验确实可以测到这些特性,则认为该测验是个结构效度较高的创造力测验。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一页,共66页(1)结构效度的特点结构效度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事先假定的心理特质理论,一旦人们对同一种心理特质有着不同的定义或假设,则会使得关于特质测验的结构效度的研究结果无法比较。

12、当实际测量的资料无法证实我们的理论假设时,并不一定就表明该测验结构效度高。因为还有可能出现理论假设不成立,或者该实验设计不能对该假设作适当的检查等情况,这就使得结构效度的获取更为困难。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二页,共66页(2)建立结构效度的步骤A、提出理论假设;B、根据假定结构拟定测题,编制测验;C、以测验结果为根据来验证假设结构中的各种因素是否成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三页,共66页(3)结构效度的估计A、因素分析法其目的是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因素归结为数量较少的几个综合因素或称共同因素,并以此测验所测之特质对测验分数作出解释。B、多元特质多重方法矩阵法是由肯贝尔和菲斯克1959年提出的最

13、受欢迎的一种结构效度的评估方法。这种方法的设想:若采用两种方法以上的方法去测量两种以上的特质,那么这些测量结果之间可以形成一个多元特质多重方法矩阵。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四页,共66页从理论上说,以不同方法测量同一特质的相关应当为最高;以相同方法测量不同特质的相关次之;以不同方法测量特质的相关为最低。与内容效度不同,结构效度主要用于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一些心理测验方面。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五页,共66页3、效标关联效度是以测验分数和效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测验效度高低的方法。例如:某年全国高考物理学科的测验效度,可用大学一年级物理学科的测验分数为效标,然后求同一组学生高考物理得分与大一物理得分之

14、间的相关,此相关系数就是该年高考物理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系数。当这个相关系数与总体零相关有显著性差异时,相关系数的值(正值)越大,效度就越高;相关系数的值越小,效度就越低。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六页,共66页效标不仅随测验的种类不同而不同,而且可能随时间而改变,现在是一个好的成功的效标,将来就不一定是。所以,为某个测验选择一个最有效的效标,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教育测验的效标,可采用各学科成绩和教师评定的结果;智力测验的效标,可采用学科成绩、教师评判的结果、学生总成绩、受教育年限、年龄以及其他事物;能力倾向测验的效标,可采用特殊课程或特殊训练的成绩;职业兴趣测验的效标,可采用从业人员实际服务成绩或记录

15、;人格测验的效标,可采用编制者的主观标准,或以被试以后行为或临床资料。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七页,共66页效标关联效度的估计方法(1)相关法由于测验分数和效标分数这两个变量的类型不同,二者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也就不同。A、积差相关法:适用于两个变量为连续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自由度df=N-2,检验的是两个变量,都减去2;置信度取0.05,查相关系数界值表,寻找临界值;结论:r临界值,说明显著相关,效度高;r0为正区分,D0为负区分,D=0为零区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五页,共66页(二)区分度的计算1、极端分组法(1)客观性试题D=PH-PL例6:有道试题,高分组有70%学生通过,低分组有30%的学

16、生通过;而另一道题,高分组有40%学生通过,低分组有70%学生通过,求两题的各自区分度?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六页,共66页(2)主观题D=(XH-XL)/N(H-L)XH为高分组得分总数XL为低分组得分总数H为该道题的最高分L为该道题的最低分N为应试总人数的27%。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七页,共66页例7 高分组 低分组得分X 人次f 得分X 人次f 5 4 5 0 4 3 4 1 3 2 3 1 2 1 2 3 1 0 1 4 0 0 0 4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八页,共66页2、相关法点二列相关法例8:15个学生在数学测验中得分记录如下,计算数学测验中第一题的区分度?学生 1 2 3 4 5

17、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测验 65 70 31 49 80 50 35 10 81 69 78 55 77 90 42第一题 0 1 0 1 1 0 1 0 0 1 1 0 1 1 0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九页,共66页二列相关例9:已知一测验中某选择题的通过率为0.5,答对者的测验总分平均为76分,答错者的测验总分平均为63分,全体被试20人总分的标准差为16,求该题的区分度?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页,共66页(三)提高区分度的方法1、使题目的难度适中,使整个考试难度适中题目的难度适中可使区分度达到最大值,因此,使难度适中是提高区分度的重要方法。2、着重考察复杂的学习结

18、果使高能学生得高分或低能学生得低分,使分数尽量分布在整个分数量尺上。3、掌握区分度的评价标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一页,共66页第三章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一、教育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一)确定测验目标1、什么是测验目标测验目标是测验编制者所编制的测验所要达到的某种具体的目的。它明确规定测验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确定测验目标是编制测验的首要前提。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二页,共66页2、测验目标与教育目标分类测验目标的确定是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的。(1)布鲁姆的认知目标领域知识:这是最低等级的认知目标。主要指记忆知识。对学过的知识和有关材料的识别和再现。理解:这是最低层次的理解。主要是对知识的

19、掌握,其特点是脱离了“死记硬背”。应用:指的是将学过的材料(知识)应用到新的具体情景中去。分析:指能将知识进行分解,找出组成要素,并分析其相互关系及组成原理。综合:与分析相反,指把各个元素或部分组成新的整体。评价: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给予价值判断。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三页,共66页布氏上述六类目标是有层次、有顺序的,知识是最低层次,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余依次是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评价为认知领域的最高层次,是前面五种目标的综合并增加了价值标准。这六类目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列,组成层次结构。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四页,共66页(2)我国认知目标的分类A、五分法知识理解应用分

20、析综合创造B、四分法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综合运用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五页,共66页(二)确定测验内容测验内容的确定,实际上也就是内容抽样的决定和测验目标的确立相结合而成。这一结合过程必须通过命题双向细目表来确定。命题双向细目表由3个要素构成:测验目标测验内容测验目标和测验内容的比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六页,共66页比例确定标准每一内容范围的比例应与该内容项目在整个教学领域里的相对重要性相符合,这种相对重要性可由该内容项目的教学课时的多少来体现;每一目标层次所要求的比例应当与测验编制者认为这个目标对所受测学生的水平所具有的重要性相符。测验双向细目表,是编制测验的蓝图,它详细说明了测验的内容、测验目标

21、,对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安排、测验分数分配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它是编制测验必不可少的一环。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七页,共66页测验材料的收集必须遵循的原则:1、测验材料要适合测验目的2、测验材料要能够代表该教材的全部内容3、测验材料要有普遍性4、测验材料要适合学生程度并能鉴别学生的学习水平5、测验材料要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八页,共66页(三)测验设计1、测验形式的确定2、测验题目形式的确定3、测验具体题型的确定与题目编制4、测验题目量的确定5、测验时间的确定6、测验题目的编制先按试题的形式及内容分类从易到难排列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九页,共66页二、测验题目编制技术1、客观性

22、测验题目的编制(约占60%左右)试题应反映教学内容的重点或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有意义的内容和知识点;务必使每道试题自成一体,不可互相牵扯;试题文字力求浅显易懂,题意明确;试题的答案应该是明确且唯一的;试题应按教育目标的要求,内容不能超过受测者的知识和能力。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页,共66页2、主观性测验题目的编制(大约占40%左右)试题应考查教育内容中的重要问题;把问题和实际情景结合起来,强调知识的应用;要给被试发挥自己创造力的余地;要使答案的复杂程度与被试的成熟程度相符。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一页,共66页三、教育测量分数的整理和分析编制频数分布表求组中值求全矩求组数求组限画频数分布曲线图你

23、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二页,共66页分析频数曲线图1、常态分布即成绩中等的多,优秀和差的少,俗称“中间大,两头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呈常态分布,表明能正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这是因为学生智力及其差异,一般是呈常态分配的;另外,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考试命题都是从大多数中等程度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经过努力能接受的。2、正偏态分布即低分人数很多,高分人数很少。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偏态分布,表明测试难度过大,考试要求过高,超越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或者学生的基础差,应调整试题的难度或教学进度。3、负偏态分布即高分人数很多,低分人数很少。学生的学业成绩呈负偏态分布,表

24、明测试较易,考试要求低于大纲或教材要求;或学生的基础好,应加大试题的难度和教学的进度。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三页,共66页4、驼峰型分布即低分高分人数很多,中分人数很少。学生的学业成绩呈驼峰型分布,表明试题难度过大和过小的题较多,中等难度的太少;或表明学生基础相差悬殊,好的和差的学生多,中等程度的学生较少。5、平波型分布即中低高分人数差不多。学生的学业成绩呈平波型分布,表明大中小几种难度的试题比较接近,或学生的基础相差不大,试题区分度低,需要提高区分度。6、陡峭型分布即中分人数很多,低高分人数极少。学生的学业成绩呈陡峭型分布,表明难度中等的试题比例过大,缺乏区分度或学生的基础相差不大,要提高试题

25、的区分度。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四页,共66页学生的成绩分布曲线的形态多种多样,是教学过程中多种现象的反映,这些现象都是通过原因与结果的连续和交织形成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经验有关,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有关,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质量有关,与社会因素和家庭教育有关。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五页,共66页逐题分析法就是对试卷中每一道题的得分和失分情况进行分析,将每题的高分率(指该题高于应得分数的90%的人数的百分比)、及格率、不及格率和零分率统计出来,以便分析学生对每道试题的掌握情况和存在问题。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六页,共6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