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部通信原理数字基带传输系优秀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5179620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5.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部通信原理数字基带传输系优秀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教学部通信原理数字基带传输系优秀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部通信原理数字基带传输系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部通信原理数字基带传输系优秀PPT.ppt(1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部通信原理数字基带传输系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页,共117页5.1 数字基带传输概述数字基带信号-来自数据终端的原始数据信号。计算机输出的二进制序列电传机输出的代码PCM码组,M序列这些信号往往包含丰富的低频分量,甚至直流分量。在具有低通特性的有线信道中,特别是传输距离不太远的情况下,它们可以直接传输,故称为数字基带传输。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页,共117页5.1 数字基带传输概述 而大多数信道,如各种无线信道和光信道,则是带通型的,数字基带信号必须经过载波调制,把频谱搬移到高载处才能在信道中传输,这被称为数字频带(调制或载波)传输 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1.在利用对称电缆构成的近程数据通信系统广泛采

2、用了这种传输方式2.基带传输系统的许多问题也是频带传输系统必须考虑的问题3.任何一个采用线性调制的频带传输系统可等效为基带传输系统来研究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页,共117页图 5.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基带传输系统主要由信道信号形成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和抽样判决器组成。为了保证系统可靠有序地工作,还应有同步系统。5.1 数字基带传输概述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页,共117页信道 它是允许基带信号通过的媒质,通常为有线信道,如市话电缆、架空明线等。信道的传输特性通常不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甚至是是随机变化的的。另外信道还会进入噪声。在通信系统的分析中,常常把噪声n(t)等效,集中在信道中引入。信道信号形成器 把

3、原始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这种变换主要是通过码型变换和波形变换来实现的,其目的是与信道匹配,便于传输,减小码间串扰,利于同步提取和抽样判决。5.1 数字基带传输概述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页,共117页抽抽样样判判决决器器 在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背景下,在规定时刻(由位定时脉冲控制)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以恢复或再生基带信号。而用来抽样的位定时脉冲则依靠同步提取电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位定时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判决效果。接收滤波器 滤除带外噪声,对信道特性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利于抽样判决。5.1 数字基带传输概述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页,共117页5.1 数字基带传输概

4、述10011m/(t)m(t)m1(t)Tsm2(t)r(t)cp(t)m3(t)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页,共117页码间串扰m(t)r(t)cp(t)码间串扰5.1 数字基带传输概述码码元元发发生生误误码码的原因之一是信信道道加加性性噪噪声声,之二是传传输输总总特特性性(包包括括收收、发发滤滤波波器器和和信信道道的的特特性性)不不理理想想引引起起的的波波形形延延迟迟、展展宽宽、拖拖尾尾等等畸畸变变,使使码码元元之之间间相相互互串串扰扰。此时,实际抽样判决值不仅有本码元的值,还有其他码元在该码元抽样时刻的串扰值及噪声。显然,接收端能否正确恢复信息,在于能否有效地抑制噪声和减小码间串扰。你现在浏览的

5、是第八页,共117页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5.2.1 数字基带信号 数字基带信号是指消息代码的电波形,它是用不同的电平或脉冲来表示相应的消息代码。数字基带信号(以下简称为基带信号)的类型有很多,常见的有矩形脉冲、三角波、高斯脉冲和升余弦脉冲等。最常用的是矩形脉冲,因为矩形脉冲易于形成和变换。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页,共117页1.单极性不归零波形 特点是极性单一,有有直直流流分分量量,脉冲之间无间隔。另外位同步信息包含在电平的转换之中,当出现连0序列时没有位同步信息。2.双极性不归零波形 特点是无无直直流流分分量量。这样,恢复信号的判决电平为 0,因而不受信道特性变化的影响,抗干扰能力也

6、较强。故双极性波形有利于在信道中传输故双极性波形有利于在信道中传输。3.单极性归零波形 单极性归零波形可以直接提取定时可以直接提取定时信息信息,是其他波形提取位定时信号时需要采用的一种过渡波形。5.2.1数字基带信号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页,共117页4.双极性归零波形 除了具有双极性不归零波形的特点外,还有利于同步脉冲的提取。5.差分波形 是以相邻脉冲电平的相对变化来表示代码,因此称它为相对码波形,而相应地称前面的单极性或双极性波形为绝对码波形。用差分波形传送代码可以消除设备初始状态的影响,特别是在相位调制系统中用于解决载波相位模糊问题。6.多电平波形 是多于一个二进制符号对应一个脉冲的情形,适

7、合于高数据速率传输系统。5.2.1数字基带信号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一页,共117页图 5.3 几种常见的基带信号波形5.2.1数字基带信号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二页,共117页an:第n个信息符号所对应的电平值(0、1或-1、1等),由信码和编码规律决定Ts:码元间隔g(t):某种标准脉冲波形(5.2-1)数字基带信号二进制代码序列(5.2-2)随机的脉冲序列5.2.1数字基带信号(5.2-3)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三页,共117页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5.2.2 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通过谱分析,可以了解信号需要占据的频带宽度,所包含的频谱分量,有无直流分量,有无定时分量等。这样,才能针对信号谱的

8、特点来选择相匹配的的信信道道,以及确定是否可从信号中提取定时信号提取定时信号。数字基带信号是随机的脉冲序列,没有确定的频谱函数,所以只能用功率谱来描述它的频谱特性。由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去求随机过程的功率(或能量)谱密度比较复杂。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以随机过程功率谱的原始定义为出发点,求出数字随机序列的功率谱公式。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四页,共117页图 5.4 随机脉冲序列示意波形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五页,共117页(5.2-3)(5.2-4)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六页,共117页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稳态波v(t)是随机序列s(t)的统统计

9、计平平均均分分量量,它取决于每个码元内出现g1(t)、g2(t)的概率加权平均,且每每个个码码元元统统计计平平均均波波形形相相同同。(5.2-5)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七页,共117页(5.2 11)1.v(t)的功率谱密度Pv(f)(5.2-12)(5.2-5)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八页,共117页(5.2-13)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九页,共117页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根据离散谱可以确定随机序列是否包含直流分量(m=0)和定时分量(m=1)(5.2-14)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页,共117页2.u(t)2.u(t)的功率谱密度的功率谱密度P

10、 Pu u(f)(f)(5.2-15)(5.2-16)(5.2-17)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一页,共117页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5.2-18)(5.2-19)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二页,共117页(5.2-20)(5.2-21)(5.2-22)(5.2-23)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三页,共117页交变波的的功率谱Pu(f)是连连续续谱谱,它与g1(t)和g2(t)的频谱以及出现概率P有关。根据连续谱可以确定随机序列的带宽。(5.2-24)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四页,共117页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3.s

11、(t)=u(t)+v(t)s(t)=u(t)+v(t)的功率谱密度的功率谱密度P Ps s(f)(f)(5.2-25)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五页,共117页(5.2-26)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六页,共117页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随机脉冲序列的功率谱密度可能包含连续谱Pu(f)和离散谱Pv(f)。对于连续谱而言,由于代表数字信息的g1(t)及g2(t)不能完全相同,故G1(f)G2(f),因而P Pu u(f)(f)总总是是存存在在的的;而离散谱是否存在,取决g1(t)和g2(t)的波形及其出现的概率P。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七页,共117页例51 对于单极性波形

12、:若设(5.2-27)P=1/2时(5.2-28)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八页,共117页(1)为单极性不归零矩形脉冲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九页,共117页离散谱中有直流分量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页,共117页图 5 5 二进制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带宽取决于连续谱,由单个码元的G(f)决定,第一个零点在f=fs,因此带宽为Bs=fs。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一页,共117页(2)为半占空归零矩形脉冲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二页,共117页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无离

13、散谱离散谱中有直流分量有离散谱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三页,共117页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单极性半占空归零信号的带宽为Bs=2fs单极性不归零矩形脉冲信号的带宽为Bs=fs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四页,共117页(5.2 30)例52 对于双极性波形:若设(5.2 31)P=1/2(5.2-32)若为高为1,脉宽等于码元周期的矩形脉冲,则(5.2-33)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五页,共117页a)随机序列的带宽主要依赖单个码元波形的频谱函数G1(f)或G2(f),两者之中应取较大带宽的一个作为序列带宽。时间波形的占空比越小,频带越宽。通常以谱的第一个零点作为矩形脉冲的近

14、似带宽,它等于脉宽的倒数,即Bs=1/。不归零脉 冲 的=Ts,则 Bs=fs;半 占 空 归 零 脉 冲 的=Ts/2,则Bs=1/=2fs。b)单极性基带信号是否存在离散线谱取决于矩形脉冲的占空比,单极性归零信号中有定时分量,可直接提取。单极性不归零信号中无定时分量,若想获取定时分量,要进行波形变换。0、1等概的双极性信号没有离散谱,也就是说无直流分量和定时分量。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六页,共117页研究随机脉冲序列功率谱的意义:a)可以根据它的连续谱来确定序列的带宽;b)可以根据它的离散谱是否存在这一特点,明确能否从脉冲序列中直接提取定时分量,以及采用怎样的方法

15、可以从基带脉冲序列中获得所需的离散分量。这一点,在研究位同步、载波同步等问题时将是十分重要的。c)由于没有限定g1(t)和g2(t)的波形,因此式(5.2-25)不仅适用于计算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也可以用来计算数字调制信号的功率谱。事实上由式(5.225)很容易得到二进制幅度键控(ASK)、相位键控(PSK)和移频键控(FSK)的功率谱。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七页,共117页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代码的电波形都能在信道中传输。例如,前面介绍的含有直流分量和较丰富低频分量的单极性基带波形就不适宜在低频传输特性差的信道中传输,因为

16、它有可能造成信号严重畸变。又如,当消息代码中包含长串的连续“1”或“0”符号时,非归零波形呈现出连续的固定电平,因而无法获取定时信息。单极性归零码在传送连“0”时,存在同样的问题。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八页,共117页 因此,对传输用的基带信号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1.对代码的要求,原始消息代码必须编成适合于传输用的码型;2.对所选码型的电波形要求,电波形应适合于基带系统的传输。前者属于传输码型的选择,后者是基带脉冲的选择。这是两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问题。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九页,共117页 传输码(或称线路码)的结构将取决于实际信道特性和系统工作的条件。通常,传输码的结

17、构应具有下列主要特性:1.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且低频分量少;2.便于从信号中提取定时信息;3.信号中高频分量尽量少,以节省传输频带并减少码间串扰;4.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的变化;5.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传输码型应具有一定规律性,以便利用这一规律性进行宏观监测;6.编译码设备要尽可能简单,等等。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页,共117页1.AMI1.AMI码码 AMI码是传号交替反转码。其编码规则是将二进制消息代码“1”(传号)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和“-1”,而“0”(空号)保持不变。例如:消息代码 1 0 0 1 1 0 0 0 0 0 0

18、 0 1 1 0 0 1 1 AMI码:+1 0 0 1 +1 0 0 0 0 0 0 0-1+1 0 0 -1+1 AMI码对应的基带信号是正负极性交替的脉冲序列正负极性交替的脉冲序列,而0电位持不变的规律。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一页,共117页AMI码的优点:1.由于+1与-1 交替,AMI码的功率谱中不含直流成分,高、低频分量少,能量集中在频率为1/2码速处。2.位定时频率分量虽然为0,但只要将基带信号经全波整流变为单极性归零波形,便可提取位定时信号。3.此外,AMI码的编译码电路简单,便于利用传号极性交替规律观察误码情况。AMI码的不足:当原信码出现连“0”串时

19、,信号的电平长时间不跳变,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二页,共117页2.HDB32.HDB3码码 HDB3码的全称是3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是AMI码的一种改进型,其目的是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使连“0”个数不超过3个。其编码规则如下:a)当信码的连“0”个数不超过3时,仍按AMI码的规则编,即传号极性交替;b)当连“0”个数超过3时,则将第4个“0”改为与前面的“1”同极性的脉冲,记为+V或-V,称之为破坏脉冲。相邻V码的极性必须交替出现,以确保编好的码中无直流;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三页,共117页c)为了便于

20、识别,V码的极性应与其前一个非“0”脉冲的极性相同,否则,将四连“0”的第一个“0”更改为与该破坏脉冲相同极性的脉冲,并记为+B或-B;d)破坏脉冲之后的传号码极性也要交替。例如:代码:1000 0 1000 0 1 1 000 0 l 1 AMI码:-1000 0 +1000 0 -1 +1 000 0 -1 +1 HDB3码:-1000 -V +1000 +V -1 +1 -B00 -V +1 -1 其中的V脉冲和B脉冲与1脉冲波形相同,用V或B符号的目的是为了示意是将原信码的“0”变换成“1”码。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四页,共117页 虽然HDB3码的编码规则比较

21、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从上述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符号V总是与前一非0符号同极性(包括B在内)。这就是说,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0码,再将所有-1变成+1后便得到原消息代码。HDB3码保持了AMI码的优点外,同时还将连“0”码限制在3个以内,故有利于位定时信号的提取。HDB3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码型,A律PCM四次群以下的接口码型均为HDB3码。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五页,共117页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AMI与HDB3码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六页,共117页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图5

22、-6 AMI 码和HDB3码的功率谱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七页,共117页AMI/HDB3码位同步提取整流窄带BPF整形移相AcosSt+n(t)AcosSt+n(t)AMIHDB3RZRZCP(t)CP(t)fRZRZ2fS0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八页,共117页3.3.PSTPST码码 PST码是成对选择三进码。其其编编码码过过程程是是:先先将将二二进进制制代代码码两两两两分分组组,然然后后再再把把每每一一码码组组编编码码成成两两个个三三进进制制数数字字(+(+、-、0)0)。因为两位三进制数字共有9种状态,故可灵活地选择其中的4种状态。为防止PST码的直流漂移,当在

23、一个码组中仅发送单个脉冲时,两个模式应交替变换。例如:代码:0 1 0 0 1 1 1 0 1 0 1 1 0 0 PST码:0+-+-0 +0 +-+或 0-+-+0 -0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九页,共117页表 5 1 PST码二进制代码+模式-模式00-+-+010 +0 -10+0-011+-+-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页,共117页PST码的优点:1.能提供足够的定时分量,且无直流成分。2.编码过程也较简单。PST码的不足:识别时需要提供“分组”信息,即需要建立帧同步。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一页,共117页

24、4.数字双相码 数字双相码又称曼彻斯特(Manchester)码。它用一个周期的正负对称方波表示“0”,而用其反相波形表示“1”。编码规则之一是:“0”码用“01”两位码表示,“1”码用“10”两位码表示,例如:代码:1 1 0 0 1 0 1 双相码:10 10 01 01 10 01 10 双相码只有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平。因为双相码在每个码元周期的中心点都存在电平跳变,所以富含位定时信息。又因为这种码的正、负电平各半,所以无直流分量,编码过程也简单。但带宽比原信码大1倍。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二页,共117页5.5.密勒码密勒码 密勒(Miller)码又称延迟调制码,

25、它是双相码的一种变形。编码规则如下:“1”码用码元间隔中心点出现跃变来表示,即用“10”或“01”表示。“0”码有两种情况:单个“0”时,在码元间隔内不出现电平跃变,且与相邻码元的边界处也不跃变,连“0”时,在两个“0”码的边界处出现电平跃变,即“00”与“11”交替。若两个“1”码中间有一个“0”码时,密勒码流中出现最大宽度为2Ts的波形,即两个码元周期。这一性质可用来进行宏观检错宏观检错。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三页,共117页图 5-7双相码、密勒码、CMI码的波形双相码的下降沿正好对应于密勒码的跃变沿。因此,用双相码的下降沿去触发双稳电路,即可输出密勒码。(a)双

26、相码(b)密勒码(c)CMI码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四页,共117页6.6.CMICMI码码 CMI码是传号反转码的简称,与数字双相码类似,它也是一种双极性二电平码。编编码码规规则则是是:“1”“1”码码交交替替用用“11”“11”和和“00”“00”两两位位码码表表示示;“0”“0”码码固固定定地地用用“01”“01”表表示。示。CMI码有较多的电平跃变,因此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此外,由由于于1010为为禁禁用用码码组组,不不会会出出现现3 3个个以以上上的的连连码码,这个规律可用来宏观检错。CMI码易于实现。在数字双相码、密勒码和CMI码中,每个原二进制信码都用一组

27、2位的二进码表示,因此这类码又称为1B2B1B2B码。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五页,共117页7.7.nB BmB B码码 nBmB码是把原信息码流的n位二进制码作为一组,编成m位二进制码的新码组。由于mn,新码组可能有2m种组合,故多出(2m-2n)种组合。从中选择一部分有利码组作为可用码组,其余为禁用码组,以获得好的特性。在光纤数字传输系统中,通常选择mn+1,有1B2B码、2B3B、3B4B码以及5B6B码等,其中,5B6B5B6B码码型型已已实实用用化化,用作三次群和四次群以上的线路传输码型。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六页,共117页8.8.4

28、B/3T4B/3T码码 在某些高速远程传输系统中,1B1B1T1T码码的的传传输输效效率率偏偏低低。为此可以将输入二进制信码分成若干位一组,然后用较少位数的三元码来表示,以降低编码后的码速率,从而提高频带利用率。4B3T码型是1B1T码型的改进型,它把4个二进制码变换成3个三元码。显然,在相同的码速率下,4B3T码的信息容量大于1B1T,因而可提高频带利用率。4B3T码适用于较高速率的数据传输系统,如高次群同轴电缆传输系统。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七页,共117页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串扰(Intersymbol inteference-ISI)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八

29、页,共117页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串扰(5.4-1)基带信号(5.4-2)发送滤波器输出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九页,共117页(5.4-3)(5.4-4)总传输特性(5.4-5)总冲激响应发送滤波器冲激响应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串扰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页,共117页(5.4-7)(5.4-6)接收滤波器输出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串扰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一页,共117页 第k个码元波形的抽样值,它是确定ak的依据。为了使误码率尽可能的小,必须最大限度的减小码间串扰和随机噪声的影响。除第k个码元以外的其他码元波形在第k个抽样时刻上的总和,它对当前码元ak的判决起着干扰的作用,所以称为码

30、间码间串扰值串扰值。由于an是以概率出现的,故码间串扰值通常是一个随机变量随机变量。输出噪声在抽样瞬间的值,它是一种随机干扰随机干扰,也要影响对第k个码元的正确判决。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串扰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二页,共117页5.5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因为an是随机的,所以h(t)的码元波形要尽快衰减到0,但实现不易,可只要让它在t0+Ts,t0+2Ts等后面码元抽样判决时刻上正好为0,就能消除码间串扰。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三页,共117页假设信道和接收滤波器所造成的延迟t0=0时,无码间串扰的基带系统冲激响应应满足下式:在不考虑噪声时,根据h(t)去设计设计H()H()特性特性。

31、(5.5-1)(5.5-2)(5.5-3)5.5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四页,共117页作变量代换则有(5.5-4)5.5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五页,共117页当上式之和一致收敛时,求和与积分的次序可以互换。(5.5-5)5.5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若F()是周期为2/Ts的频率函数,则可用指数型傅里叶级数表示(5.5-6)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六页,共117页对照(5.5-5),并代入(5.5-1),可得(5.5-7)(5.5-8)Nyquists First methodNyquist 第一准则5.5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

32、六十七页,共117页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八页,共117页等效理想低通(5.5-10)满足上式的系统 并不是惟一的并不是惟一的。若取为一理想低通滤波器。,则有5.5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九页,共117页图 5-11理想低通系统(a)传输特性;(b)冲激响应(5.5-11)(5.5-12)周期性零点周期性零点5.5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理想低通滤波器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页,共117页 若输入序列的传输速率为若输入序列的传输速率为则最小传输带宽为Nyquist带宽最高频带利用率为最高传输速率为Nyquist速率理想低通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两个问题:a)物理实现极为困难;b

33、)h(t)的“尾巴”很长,衰减很慢,当定时存在偏差时,可能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5.5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一页,共117页5.5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滚降滤波器图 5-12 滚降特性构成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二页,共117页5.5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理想低通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三页,共117页:升余弦(Raised Cosine-Rolloff Filtering)(5.5-15)(5.5-16)5.5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四页,共117页 升余弦滚降系统的 h(t)满足抽样值上无串扰的传输条件,且各抽样值之间又增加了一个零点,其尾部衰

34、减较快(与t2成反比),这有利于减小码间串扰和位定时误差的影响。1.这种系统的频谱宽度是=0的2倍,因而频带利用率为1波特/赫,是最高利用率的一半。2.若01时,带宽B=(1+)/2Ts赫,频带利用率=2/(1+)波特/赫。H()的相移特性实际上需加以考虑。然而,在推导式(5.5-9)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指定H()是实函数,所以,式(5.5-9)对于一般特性的H()均适用。5.5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五页,共117页5.6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码码间间串串扰扰和信信道道噪噪声声是影响接收端正确判断而造成误码的两个因素。上节讨论了不考虑噪声影响时,能够消除码间

35、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本节来讨论在无码间串扰的条件下,噪声对基带信号传输的影响,即计算噪声引起的误码率。(5.4-7)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六页,共117页图 5 14 抗噪声性能分析模型5.6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七页,共117页设判决门限为Vd,则判决规则为双极性信号的取样值为(5.6-1)5.6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八页,共117页图 5 15 判决电路的典型输入波形无噪声时有噪声时误码误码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九页,共117页由信道加性噪声引起的误码概率Pe,简称误码率。信道加性噪声n(t)通常被假设为均值为0、双边功率谱密度n0/

36、2的平稳高斯白噪声,而接收滤波器又是一个线性网络,故决电路输入噪声nR(t)也是均值为0的平稳高斯噪声。功率谱密度方差(噪声平均功率)(5.6-2)一维概率密度函数(5.6-3)5.6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页,共117页图 5-16 x(t)的概率密度曲线 发送“0”时发送“1”时(5.6-4)(5.6-5)5.6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一页,共117页选择一个适当的电平Vd作为判决门限5.6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二页,共117页(1)发“1”错判为“0”的概率(5.6-6)5.6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

37、声性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三页,共117页(2)发“0”错判为“1”的概率总误码率(5.6-7)(5.6-8)5.6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四页,共117页通常P(1)和P(0)是给定的,因此误码率最终由A、和门限Vd决定。在A和 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找到一个使误码率最小的判决门限电平,这个门限电平称为最佳门限电平最佳门限电平。可得最佳门限电平令当P(1)=P(0)=1/2时(5.6-9)5.6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五页,共117页这时,基带传输系统总误码率为(5.6-10)从该式可见,在发送概率相等,且在最佳门限电平下,系统的总误码率仅

38、依赖于信号峰值A与噪声均方根值 的比值,而与采用什么样的信号形式无关(当然,这里的信号形式必须是能够消除码间干扰的)。若比值A/越大,则Pe就越小。5.6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六页,共117页对于单极性信号(5.6-11)当P(1)=P(0)=1/2时(5.6-12)在A和 相同时,单极性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不如双极性基带系统。此外,在等概条件下,单极性的Vd为A/2,当信道特性发生变化时,Vd将随着变化,而不能保持最佳状态,从而导致误码率增大。而双极性的最佳判决门限电平为0,与信号幅度无关,因而不随信道特性变化而变,故能保持最佳状态。5.6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

39、抗噪声性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七页,共117页5.7 眼图(Eye pattern)从理论上讲,只要基带传输总特性H()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就可实现无码间串扰传输。但在实际中,由于滤波器部件调试不理想或信道特性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使H()特性改变,从而使系统性能恶化。计算由于这些因素所引起的误码率非常困难,尤其在码间串扰和噪声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系统性能的定量分析更是难以进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用简便的实验方法来定性测量系统的性能,其中一个有效的实验方法是观察接收信号的眼图。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八页,共117页 眼图是指利用实实验验手手段段方便地估计和改善(通过调整)系统性能时在示波器上观察

40、到的一种图形。观察眼图的方法是: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使其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此时可以从示波器显示的图形上,观察出码间干扰和噪声的影响,从而估计系统性能的优劣程度。在传输二进制信号波形时,示波器显示的图形很像人的眼睛,故名“眼图”。5.7 眼图(Eye pattern)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九页,共117页 为了便于理解,暂先不考虑噪声的影响。图5-17(a)是接收滤波器输出的无码间串扰的双极性基带波形,用示波器观察它,并将示波器扫描周期调整到码元周期Ts,由于示波器的余辉作用,扫描所得的每一个码元波形将重叠在一起,形成如图5-17(c)所示的迹线细

41、而清晰的大“眼睛”;图5-17(b)是有码间串扰的双极性基带波形,由于存在码间串扰,此波形已经失真,示波器的扫描迹线就不完全重合,于是形成的眼图线迹杂乱,“眼睛”张开得较小,且眼图不端正,如图5-17(d)所示。眼图的“眼睛”张开得越大,且眼图越端正,表示码间串扰越小,反之,表示码间串扰越大。5.7 眼图(Eye pattern)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页,共117页示波器扫描周期与信号周期不同步5.7 眼图(Eye pattern)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一页,共117页图 5-17基带信号波形及眼图5.7 眼图(Eye pattern)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二页,共117页 当存在噪声时,眼图的线迹

42、变成了比较模糊的带状的线,噪声越大,线条越宽,越模糊,“眼睛”张开得越小。不过,应该注意,从图形上并不能观察到随机噪声的全部形态,只能大致估计噪声的强弱。眼图可以定性反映码间串扰的大小和噪声的大小,可以用来指示接收滤波器的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改善系统性能。5.7 眼图(Eye pattern)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三页,共117页 图 5-18 眼图的模型 5.7 眼图(Eye pattern)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四页,共117页a)最佳抽样时刻应是“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b)眼图斜边的斜率决定了系统对抽样定时误差的灵敏程度:斜率越大,对定时误差越灵敏;c)图的阴影区的垂直高度表示信号的畸变范

43、围;d)图中央的横轴位置对应于判决门限电平;e)抽样时刻上,上下两阴影区的间隔距离之半为噪声的容限,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可能发生错误判决;f)图中倾斜阴影带与横轴相交的区间表示了接收波形零点位置的变化范围,即过零点畸变,它对于利用信号零交点的平均位置来提取定时信息的接收系统有很大影响。5.7 眼图(Eye pattern)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五页,共117页图 5 19 眼图照片 下面是二进制升余弦频谱信号在示波器上显示的两张眼图照片。图(a)是在几乎无噪声和无码间干扰下得到的,而图(b)则是在一定噪声和码间干扰下得到的。5.7 眼图(Eye pattern)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六页,共117页

44、 接收二进制波形时,在一个码元周期Ts内只能看到一只眼睛;若接收的是M进制波形,则在一个码元周期内可以看到纵向显示的(M-1)只眼睛;另外,若扫描周期为nTs时,可以看到并排的n只眼睛。5.7 眼图(Eye pattern)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七页,共117页 前面分析了两种无码间串扰系统:理想低通和升余弦滚降。理想低通滤波特性的频带利用率虽达到基带系统的理论极限值2波特/赫,但难以实现,且它的h(t)的尾巴振荡幅度大、收敛慢,从而对定时要求十分严格;而升余弦滤波特性所需频带宽,频带利用率下降,因此不能适应高速传输的发展。要寻求一种传输系统,它允许存在一定的,受控制的码间串扰,而在接收端可加以

45、消除。它能使频带利用率提高到理论上的最大值,又可形成“尾巴”衰减大收敛快的传输波形,从而降低对定时取样精度的要求,这类系统称为部分响应系统。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八页,共117页 虽然波形 “拖尾”严重,但可以发现相距一个码元间隔的两个 波形的“拖尾”刚好正负相反,利用这样的波形组合肯定可以构成“拖尾”衰减很快的脉冲波形。图 5-11理想低通系统(a)传输特性;(b)冲激响应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九页,共117页于是可用两个间隔为一个码元长度Ts的 的合成波形g(t)来代替 。(5.8-1)(5.8-2)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页,共117页

46、除了在相邻的取样时刻t=Ts/2处g(t)=1外,其余的取样时刻上,g(t)具有等间隔零点。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一页,共117页5.8 部分响应系统频谱范围传输带宽频带利用率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二页,共117页a)g(t)波形的拖尾幅度与t2成反比,而 波形幅度与t成反比,这说明g(t)波形拖尾的衰减速度加快了。从上图也可看到,相距一个码元间隔的两个 波形的“拖尾”正负相反而相互抵消,使合成波形“拖尾”迅速衰减。g(t)的波形特点: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三页,共117页b)若用g(t)作为传送波形,且码元间隔为Ts,则在抽样时刻上仅发生发送码元的样值

47、将受到前一码元的相同幅度样值的串扰,而与其他码元不会发生串扰。表面上看,由于前后码元的串扰很大,似乎无法按1Ts的速率进行传送。但由于这种“串扰”是确定的,可控的,在收端可以消除掉,故仍可按1Ts传输速率传送码元。c)由于存在前一码元留下的有规律的串扰,可能会造成误码的传播(或扩散)。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四页,共117页图5-25 码元发生串扰的示意图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五页,共117页但这样的接收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因为ak的恢复不仅仅由Ck来确定,而是必须参考前一码元ak-1的判决结果,如果Ck序列中某个抽样值因干扰而发生差错,则不但会造成当前恢复

48、的ak值错误,而且还会影响到以后所有的ak+1,ak+2,的抽样值,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错误传播现象错误传播现象。(5.9-4)(5.9-5)若输入序列则合成序列接收端序列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六页,共117页由上例可见,自 出现错误之后,接收端恢复出来的 全部是错误的。此外,在接收端恢复 时还必须有正确的起始值(+1),否则也不可能得到正确的 序列。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七页,共117页然后,把bk作为发送序列,于是有(5.9-6)(5.9-7)(5.9-8)相关编码预编码“预编码相关编码模2判决”过程: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八页,共

49、117页对上式进行模2(mod2)处理,则有(5.9-9)或 上式说明,得到发送端的ak不需要预先知道ak-1,因而不存在错误传播现象。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九页,共117页重新引用上面的例子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一十页,共117页图 5 26 第类部分响应系统组成框图bkbk-1bkbk-1Ckbk-1bkCk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17页 应当指出,部分响应信号是由预编码器、相关编码器、发送滤波器、信道和接收滤波器共同产生的。这意味着:如果相关编码器输出为脉冲序列,发送滤波器、信道和接收滤波器的传输函数应为理想低通特性。但

50、由于部分响应信号的频谱是滚降衰减的,因此对理想低通特性的要求可以略有放松。此例说明,由当前Ck值可直接得到当前的ak,所以错误不会传播下去,而是局限在受干扰码元本身位置,这是因为预编码解除了码间的相关性。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17页部分响应的一般形式 可见,G()仅在(-/Ts,/Ts)范围内存在。5.8 部分响应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17页显然,Ri(i=1,2,N)不同,将有不同类别的部分响应信号,相应有不同的相关编码方式。为了避免因相关编码而引起的“差错传播”现象,一般要经过类似于前面介绍的“预编码-相关编码-模2判决”过程。(按模L相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