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交通概况.ppt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160794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4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城市交通概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广州城市交通概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城市交通概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城市交通概况.ppt(9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州城市交通概况广州城市交通概况一、总体概况 1、取得的成绩:n九五期间,政府对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为4.89亿元。2000年底,全市公共汽、电车共有5645辆,比1999年净增加270辆,增幅达5.0%,其中原市属八区线路汽、电车4962辆,比1999年增加211辆,增幅4.4%。番禺区公共汽、电车142辆,花都区66辆。全市客轮69艘,与上年持平。n2000年原市属八区出租汽车运营车辆数达到15622辆,比1999年增加179辆,其中出租小汽车15530辆,比1999年增加164辆。番禺区出租车数量470辆花都区出租车104辆。n2000年底,全市公共汽车、电车线路共有386条,比1999

2、年减少3条;其中原市属八区公交线路276条,较1999年增加8条,公交线网总长度达到4216公里,比1999年增加313公里,市区线网密度比上年提高了8%。年末番禺区公交线路为14条,线路长度168公里,花都区8条,线路总长69公里。全市客轮航线28条,较1999年减少2条。n 至2000年底,全市公交总站244个,比1999年增加10个,总占地面积为417148平方米,比1999年增加。其中占道的公交总站为107个,占总数的44%。n轨道交通方面,全长18.5公里的地铁一号线于1998年12月全线通车,投入试运营,1999年6月28日开始正式运营。到2000年底,已安全运送乘客9701万人次

3、,日均客流量超过17万人次。2、成绩大、但场地不足::2000年,在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广州市公共交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表现为:通过添置车辆,公交运送能力有所提高;通过线网的调整和优化,改善公交衔接,设置公交专用道等措施,公交服务得到改善,客运量指标保持了强劲增长;大力发展“绿色公交”产业,先后新架设电车线网15公里,新建遥控变电站一座,相继延伸和开通了4条电车线路,使2000年成为广州市电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年;公交站场和保养场地仍严重不足,制约了公交车辆运行性能的改善和公交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二、主要交通设施1、广州市地铁一号线n广州市地铁一号线西起西朗站,东至

4、广州东站,全长18.5km,沿线设16座车站,沿途经花地大道、珠江隧道、宝华路、华贵路、中山路、体育西路、体育东路,穿越了城市中心大组团两个中心区-旧城中心区和珠江新城中心区,连接芳村、荔湾、越秀、东山、天河五个行政区,形成了贯穿城市中心大组团的地下客运交通大动脉。地铁一号线自93年12月28日开始动工,1997年6月28日开通西朗至黄沙段54公里,1999年6月28日全线开通试运营。据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该线设计合理,工程质量良好,装备技术先进,节约投资453亿元,已实现的运载能力超过开通初期的设计标准,综合水平居于国内领先。从广州地铁一号线1999年6月28日至2000年8月31日试运营1

5、4个月的统计指标来看,共开行列车98240列次,行车里程18047万公里,运送乘客7376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387万人次。2、内环路n内环路工程是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的重要子项,主线全长26.7公里,其中高架路段长约20.26公里,占75.8,为部分双向6车道,全线共设12座立交和27个匝道,设计速度60KM/h(困难路段50KM/h),工程投资估计约67亿元,于2000年1月28日全线正式通车。内环路是,是广州市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是:按照道路功能分级,系统渠化原则,建立中心区交通屏障,减轻市中心区交通压力,缓解中心区交通。内环路的建成,为广州市形成环形加放射线的主骨架道路系

6、统提供依托,将可分流大量市中心区的交通,使市中心区平均车速提高30%,车辆废气降低超过一半,整个市区的各项环评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改善市中心区交通条件、减少市中心区环境污染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将利于带动周边的土地开发与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广 园 东 路广园东路西起禺东西路,东至增城市新塘荔新路,全长32.3公里,标准段路基宽度60m,主线按8车道设计,设计车速60km/h。一期工程(禺东东西路-丰乐路)于2000年6月26主线通车。广园东路是联系城市中心大组团和东翼大组团的城市快速路之一,其建成对加强城市东部交通走廊能力,平衡与调节与之平行的道路(黄埔大道、中山大道

7、、广深高速公路)的交通负荷,带动广深铁路以北地区的土地开发,实现城市东部地区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环城高速公路n广州环城高速公路,是全国第一条环绕城市的全封闭、全立交、高速通行的汽车专用道路。分为东、南、西、北四个路段。西北起自沙贝,往东到广州氮肥厂,向南至仑头村,又转西至增漖,再向北回到沙贝,闭合成环,总长60公里。其中,北环段起点在沙贝,往东经广清公路、瑶台、广园西路、沙河到广州氮肥厂,全长22公里。已于一九九三年底建成通车运行。n东南西环高速公路起点始于广州北环高速公路广氮立交,向南跨广深铁路,经东圃跨珠江前航道,过仑头至三滘,向西过广州大道,经丫吉沙岛跨珠江后航道,向北过东沙

8、、黄歧、沙溪至北环高速公路沙贝立交,与之形成闭合的环,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全长37.85公里。n全环长约60公里,双向六车道,于1999年底全线通车,将通过7条放射路与内环路连接,并通过立交与新机场高速公路连接,将为缓解广州市的交通起着重要作用。5、华南路三、城市交通分析(一)常规公交 n1、公交运量发展n2000年全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常规公交、出租汽车、客轮)完成客运量191637万人次,比1999年增长12.02%,其中公共汽、电车154774万人次,比1999年增长14.74%;全市客运周转量1243825万人公里,比1999年增长14.29%,其中公共汽、电车1076252万人公里,比1

9、999年增长15.77%。n原市属八区公共汽、电车客运量150499万人次,比1999年增长14.63%;客运周转量938644万人公里,比1999年增长16.94%。年末番禺区公交客运总量超过3000万人次,花都区公交客运总量达到1250万人次。2、公交运力发展1)运营车船数量2000年底,全市公共汽、电车共有5645辆,比1999年净增加270辆,增幅达5.0%,其中原市属八区线路汽、电车4962辆,比1999年增加211辆,增幅4.4%。番禺区公共汽、电车142辆,花都区66辆。全市客轮69艘,与上年持平。2)公交线网发展2000年底,全市公共汽、电车线路共有386条,比1999年减少3

10、条;其中原市属八区公交线路276条,较1999年增加8条,公交线网总长度达到4216公里,比1999年增加313公里,市区线网密度比上年提高了8%。年末番禺区公交线路为14条,线路长度168公里,花都区8条,线路总长69公里。全市客轮航线28条,较1999年减少2条。为配合市政府对广州火车站的整治部署,对进入车站广场的多条线路进行抽疏调整和车站搬迁;为配合黄浦大道扩建以及内环路放射线施工,调整公交线路67条;为配合文德路、人民南市政工程施工,调整线路62条。此外,还新增公共汽车线路6条,分别为136、137、138、139、屋村巴士515、永兴村巴,以及109、110两条电车线路。新线主要服务

11、于天河、白云、海珠区的新建成区,极大地改善了这些地区的公交服务。广州市(全市)近十年全部公共交通客运量 广州市(全市)近十年公共汽、电车发展情况对照表 2000年市属十区公交运力运量3.公交站场1)公交站场基本情况至2000年底,全市公交总站244个,比1999年增加10个,总占地面积为417148平方米,比1999年增加。其中占道的公交总站为107个,占总数的44%。由于公交车数量近年来有较大的增长,年均增长达到12.35%,而同期公交站场和保养场增长缓慢,使场站缺口日益增大。平均每标车拥有的站场和保养场面积、维修工位等指标与部颁标准相差均超过50%,严重制约了线网调整优化,制约了公交车辆的

12、运行工况、排放等技术性能的改善,不仅增大了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不利于公交服务水平的改善。市区公交总站分布情况(二)车辆拥有 n2000年,广州市机动车拥有量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达到1344090辆,比上年增长9.0%。其中原市属八区机动车总量692251辆,番禺区机动车总量333184辆,花都区125526辆,从化市58108辆,增城市135021辆。与1991年相比,全市机动车增加96.73万辆,年均增长率为15.2%。n2000年广州市机动车发展中仍以小客车的增长幅度最大,比去年增长20.1%,摩托车的增长率达到7.9%,大客车、小货车的增幅分别为7.3%、5

13、.4%,大货车基本保持去年水平。2000年广州全市私人机动车拥有量为1112571辆,比上年增长9.9%,私人机动车总量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比例由去年的82.12%提高到82.78%。年末,原八区私人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1437辆,占全市私人机动车的45.05%,番禺、花都、从化、增城私人机动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40%、10.58%、4.75%和11.22%。2000年广州市私人机动车以仍小客车(包含小轿车、吉普车等各类小型客车)增长最为迅速,总量达到130530辆,比上年增加39909辆,增幅为44.0%,19902000年年均增长达到53.7%。私人机动车的大幅度增长,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经

14、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广州城市交通的管理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历年机动车拥有量变化图 全市私人机动车发展增长图(三)地 铁 1.2000年总体运营情况2000年地铁共运送乘客6380万人次,日均客运量17.4万人次,比1999年的17.2万人次略有增长。运营里程996万公里,开行列车90420列次。2.客流特征 节假日客流特征节假日客运量明显增加,周末要比平时增长20%,长假期间(春节、五一、国庆)最高日客运量达39万人次。假日客流主要集中分布在体育西、公园前站,而最大断面位于公园前到东山口。地铁一号线最大日双向断面客流量 断面流量和站点集散量客流集散量最大的站仍然为体育

15、西(平时为4万人次左右,大型节假日更多达13.7万人次),其次是公园前和烈士陵园,此三个站有一个共同之处-周围均有大型商业购物中心。最高流量断面位于公园前至体育西,平时断面双向客流达到8.5万人/日,周末则多达12.5万人次。地铁一号线平日断面双向客流量 地铁一号线平日站点集散量(四)出租车 2000年原市属八区出租汽车运营车辆数达到15622辆,比1999年增加179辆,完成客运量3368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4037万人公里,分别比1999年增长3.87%和6.70%。其中出租小汽车15530辆,比1999年增加164辆,完成客运量3237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3798万人公里,分别比

16、1999年增长4.04%和12.56%。番禺区出租车数量470辆,客运量96.2万人次;花都区出租车104辆。出租小汽车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的提高得益于和载客次数的提高和运载距离的提高。2000年出租小汽车的日车均载客次数由1999年的29次增加到33次,平均载客距离由1999年的4.64公里增加到4.75公里 广州原市属八区历年出租汽车发展情况对照(五)道路桥隧 n至2000年底,广州原市属八区道路长度达到约2053公里,新增城市道路90公里,城市道路面积2805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355万平方米;已建成桥梁680座,其中立交桥101座,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6.78平方米。较1990年的3.0

17、3平方米/人,提高近1.24倍。n道路建设主要围绕着完善快速交通骨架网络和改造城市主要干道展开。年内完成了环城高速公路全线、内环路全线、广园东路一期工程、内环路4条联络道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的建设以及旧广从路、芳村大道、滨江西路等一批交通主干道的改造。加快推进了新机场高速公路、广园东路二期工程、九运会场馆配套道路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和旧广花路、广汕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的改造。基本上建成了由内外环、放射线、华南路、广园路等构成的快速路网,形成了快速路、主干道和次干道组成的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道路交通体系。2000年以来,狠抓乱摆乱卖和占道经营,全市共清理占道经营和乱摆乱卖56万多宗;规范三线铺设

18、,改造人行道42.36万平方米;进一步规范散体物料运输行为,共查处违章车辆8927台次,违规运输排放和散漏现象明显减少;加快了市容达标路的建设,2000年全市各区共投入1.74亿元,创建市容达标路16条,总长21公里,市容样板路13条,总长10.5公里。n地铁二号线33个施工点已全部开工,其中12个车站进入主体土石方及结构施工。n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2000年投资了23.76亿元,进行了场地平整,航站楼、跑道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城市近年交通建设发展主要指标 城市近年道路分析指标统计(六)交通投资 九五期间是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的时期。九五期间全市城市建设工作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9

19、5.42亿元,创历史新高。为了充分发挥广州市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广州市持续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高强度投入,在前两年取得可喜成果的基础上,2000年实际完成城建投资142.87亿元,略高于1998年城建投资,但同1999年相比,下降了20%。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高投入,使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广州市近年城市维护建设投资表(七)机动车排放检测 1.新车上牌检测广州市新车上牌检测在具备资格的机动车检测站进行。2000年10月1日起轻型车中第一类车执行新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1-1999)。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销售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审核,编

20、制广州市汽车污染物排放合格车型目录。在执行初期,由环保部门派员进驻检测平台协助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对新上牌车辆进行目录检核,未列入目录的新车不予核发牌证。2.测站排气检测与1999年相比,市区机动车检测数量增加,首检合格率保持99%以上。2000年市区检测机动车45万辆(汽车18.9万辆,摩托车26万辆),首检合格率99.5%。检测车辆数比99年增加4.2万辆,增幅10.3%。3.路检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效果和水平不断提高,本地车辆的排污状况比外地车辆的排污状况好,汽油车的检测达标率高于柴油车。2000年,全年共检测车辆231400辆次,检测本地车辆(粤A牌)127443辆次,检测合格率为74

21、.8,比外地车合格率高19.4个百分点。其中,检测汽油车84640辆次,柴油车42803辆次,合格率分别为80.8和62.7,分别比外地车合格率高12.5和18.5个百分点。4.抽检2000年抽检用车大户车辆6779辆,检测达标率与1996年相比上升13.7个百分点,用车大户的车辆达标率自1998年开始有显著提高,达标率均达到90%以上。说明了近年来广州市对用车大户车辆的排污监控工作比较有成效,各用车大户对机动车的排污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八)大气质量 1.空气质量水平 2000年广州市环境空气中与机动车污染有关的三个主要污染指标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总悬浮颗粒物均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

22、准,且均比1999年有所下降,其降幅分别为11.6%、3.9%和13.2%。2000年广州市城区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总悬浮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061毫克/米3、2.20毫克/米3和0.158毫克/米3,均优于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2.铅含量 使用无铅汽油后,广州市交通干线环境空气中铅含量显著下降,随着无铅汽油使用的全面推广,环境空气中铅含量已趋向平稳,下降幅度已明显减缓,说明我市交通路口铅含量已得到控制,推广无铅汽油是改善我市交通路口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n市政府于1997年9月颁布实施了关于禁止销售使用含铅汽油的通告,规定自1997年10月1日起,禁止在市区内销售含铅汽油。为了解无铅汽

23、油使用前后典型交通道路环境中铅浓度的变化情况,将几年的监测结果列于图10-2。使用无铅汽油后1998-2000年夏季,交通干线铅含量分别为0.289、0.282、0.278微克/立方米,与使用无铅汽油前(1997年夏季)的0.501相比,下降幅度分别为42.3%、43.7%、44.5%;使用无铅汽油后1997-2000年冬季,交通路口铅含量分别为0.196、0.184、0.192、0.186,基本上在0.190左右浮动,变化幅度不大。1997-2000年典型交通路口铅浓度(九)道路交通噪声 1.2000年各行政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分布2000年广州市各行政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最主要分布在6

24、6-70dB(A),其次在71-75dB(A)和61-65dB(A)。2.2000年各行政区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超标情况比1999年明显好转,全市监测干线中道路交通噪声超标干线长度比1999年减少了26.3个百分点除开发区外,各行政区均有交通噪声超标的路段,超标干线长度占总交通干线长度的4.6-48.7%,按大小排序,依次是白云区、越秀区、天河区、海珠区、东山区、荔湾区、芳村区和黄埔区。2000年广州市各行政区道路交通噪声分布标准为70 dB(A)n 1999年全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值主要分布在66-70dB(A)和71-75dB(A),分别占44.5%和48.1%,同时有4.8%分布在76

25、-80dB(A);2000年主要分布在66-70dB(A),占68.1%,其次在71-75dB(A),76-80dB(A)的没有;全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超标的干线长度占监测干线总长度的26.6%,比1999年减少了26.3个百分点。3.2000年各行政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均未超标,全市平均值比1999年下降了1.7dB(A)1999年监测的9个城区中(市属八区和开发区),开发区和荔湾区的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均未超标,其余7个区的均超标。2000年度各行政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均未超标,均低于1999年相应的值。2000年全市道路交通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为69.1dB(A),未

26、超标,比1999年下降了1.7dB(A),而2000年监测干线的平均车流量比1999年增加了409辆/小时。可见,与1999年比,广州市2000年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说明 1999年广州市部分主要干道铺设改性沥青路面对降噪起了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城市道路总长度和车辆道路出入口增加了,降低了车流密度,提高了车速,明显降低了车辆频繁煞车、启动而产生的噪声;另外,道路平坦了,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噪声也减少了。四、近年来广州市重大交通设施的环境影响 n近几年,广州市城市建设特别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很快,相继完成了一系列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如环城高速公路、华南快速

27、路、中心区内环快速路及放射线、地铁一号线等的建成通车及一大批走廊性通道的改建、扩建等,增加了道路总长度和城市车辆道路出入口,打通断头路,降低车流密度,提高车速,为城市面貌的改善、缓解广州交通紧张状况,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n从微观上来看,市政交通建设项目的施工和运营会对局部范围或个别敏感区、敏感点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从宏观上讲,市政交通项目的目标是既要改善广州市交通,同时又要改善广州市空气和噪声环境质量,是解决大城市环境污染的绿色工程。各级环保部门积极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对重大的交通建设项目实行三同时。建设和运营单位按照环保部门提出的建议,采取一系列环保设施和

28、措施,对污染实行全过程控制,从设计到施工、运营,将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例如投资规模比较大、对广州市中心区的交通影响比较深远的内环路及放射线建成通车和地铁一号线运营后,虽然局部区域的大气环境和声环境质量比项目建设前期有所下降,但在整个广州市来说其环境效益是好的。1、地铁一号线n1999年6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全面投入试运营,大量吸引了广州市东西线交通的客流量,对缓解市中心区交通日益紧张的局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地铁一号线运营期间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是列车在地面段的运行和车辆段的生产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以及列车在高速运行中,轮轨之间的撞击和颠动引起轨道的振动,并通过隧道传到地面。2000年

29、8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地铁一号线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监测,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噪声敏感点的监测结果均达标,车辆段的夜间厂界噪声未能全部达标;地面段的振动敏感点未能全部达标,但全部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放宽标准;废水达标排放。通过采取进一步的环保设施(如地面段隔声屏正在施工),噪声和振动的影响是可以控制在符合国家标准的范围内的。n根据广州市地铁一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如果不建地铁,到2007年广州市需增配公共汽车872辆,按每辆车每年消耗汽油量13吨算,则地铁修建每年可节约11336吨汽油。据有关部门的监测,汽车每消耗1吨汽油可产生40-70k

30、g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因此,地铁的修建可以使广州市区每年减少排放上述有害物质435.44-793.52吨,可以改善广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有好的环境效益。2、内环路n内环路于2000年1月28日通车,目前还未进行竣工环保验收。内环路是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的子项目(主体工程),在中心区交通战略中的主要功能,就是发挥其分流、疏通和屏障的作用,将过境交通从中心区移开,保障市中心区交通畅顺,车速提高30-50%,使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得到有效的减轻。n内环路建在现有的交通主干道上,内环路建设前,道路两侧污染已较严重。从环境影响的角度看,内环路建成通车后,由于大量的车较集中于内

31、环高架路上行驶,同时高架路下的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条件差了,因此加重了对内环路两侧(200米范围内)的污染,尤其是氮氧化物的污染;但是,因相对减少了市中心区行车数量,并提高行车速度,可减轻机动车尾气排放对中心区的污染,这是建设内环路的正面影响。机动车是流动污染源,要采取统一的管理措施包括排放污染治理措施,方能有效控制或减轻其污染;单在内环路上采取措施是不可能减轻对市区或内环路沿途尾气污染的。n交通噪声是内环路建成通车后产生的另一环境污染,建设单位在内环路采用了治理措施减轻噪声影响,其噪声控制主要在传输途径上,针对内环路沿线各敏感点、敏感路段的具体问题采用相应的工程措施,如铺设吸声路面、安装隔声屏障

32、、双层玻璃窗、加高护栏高度或加高围墙等,将噪声降低了3-5dB(A),基本消除建内环路后在两侧所增加噪声影响。到2000年10月,内环路已安装隔声屏障超过4000米,计划到2001年5月将再增加4000米。3、交通管理方面n2000年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按照公安部、建设部的部署,结合广州三年一中变规划,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目的是以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为中心,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畅通的突出问题,加快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步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n实施畅通工程以来,广州市制定了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建立

33、了市政府领导的综合整治道路交通联席会议制度,对城市交通的突出问题实行综合整治。同时,大力发展现代交通管理设施,规范道路交通语言,提高交通管理手段。以创建严管路为突破口,树立样板路,发挥其科学管理、严格执法的示范作用,使道路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深入宣传畅通工程,广泛发动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文明交通活动。实施交通管理开展的工作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完善、规范道路交通设施全年共投入交通设施工程和正常维护资金约6000 万元,对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维护维修、增设扩充、完善管理等。市区信号灯控制路口总数由去年的215个增加到260个,多相位信号灯由24个增加到51个,实行SCATS交通区域控制路口由

34、23个增加到56个,电子警察由20个增加到70个,行人过街信号灯由2个增加到 13个;渠化路口由108个增加到237个,其中设渠化岛的57个,用标线、护栏渠化的180个。n更新、改造城市出入口和主干道的指路、导向、禁令和警示标志牌共1766块,目前市区道路各种交通标志牌共12238块,均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范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改造交通标志牌标示内容,做到都市化、规范化、国际化、精品化。n在市区主干道增设、翻新、改造各类交通护栏,累计11514排(约34542米)。完善市区主干道路交通标线、文字和箭头等道路语言的设置,对市区20条道路的标线按小型车道3米,大型车道3.25米的标准重新喷划车道。n完

35、成环市中路、解放北路、东风东路、建设大马路、环市麓湖岗、环市下塘岗交通设施改造工程;黄埔区茅岗路、丰乐北、大沙东等十一条新建路和陵园西、黄埔大道等改造路的交通工程设计方案审定工作;形象工程广园东路的渠化和交通设施设计工作。n完成了广州大道、珠江新城的绿波带信号控制。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交管子项目第二期计划的51个路口的渠化改造及设置交通信号灯控制工程也将在2000年12月底完成。n对广州大道、解放路沿线等主干道的路口采取了增加出口车道的办法进行交通工程改造,提高了通行能力。内环路地面沿线及29个路口经划线渠化、设置信号灯及有关标志后,大大改善了行车条件。2 调整和完善交通管制措施年初再次实施扩

36、大限制货车、外市籍(含番禺、花都区和各县级市)摩托车在市区行驶的范围,具体内容参见附件一,禁行范围详见图6-1、6-2。内环路禁止摩托车(机动车三轮车)、5吨以上货车(不含5吨)、散体物料运输车、非机动车(残疾人专用车)、行人通行。调整部分道路交通流向,调整道路共有28条(段),其中调整为南往北的有7条;北往南的有5条;东往西的有10条;西往东的有6条。n实施公交优先,在环市路、天河路、广州大道、新港路、广园路等路段的慢车道划出一条公交车、摩托车专用道,在部分主干道及内环路地面沿线设置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80个。同时,东风路严管路段实施公共汽车专用道(目前为广州市真正意义上的公交专用道,其他车辆

37、不准驶入,同时公交车辆不准行驶其他车道),全天24小时禁止自行车在东风路严管路行驶。n全面推行交警巡逻管理的勤务制度,逐步从站路口定点指挥为主转变为巡逻管理为主,扩大了交警管控范围,使中心城区道路管控率达到80%以上。n3.强化静态交通管理根据市政府关于整治市区人行道违章停放车辆的通告,交管部门联合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对市内的占道车辆保管站、占道经营及临街单位门前的占道乱停车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重点整治人行道车辆乱放停、乱摆卖、乱设置广告等现象,撤销违章设置的占道车辆保管站;并从2000年4月1日起停止审批所有临时停车点。2000年12月,制定临时占用道路摩托车、自行车保管审批管理规定。市建委设

38、立了停车咪表管理机构,正着手在部分道路试行设置路边临时停车自动收费咪表。4.坚持严管,大力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围绕实施畅通工程,以市区18条主干道及高速公路、内环路、华南快速干线等为重点,由车及人进行集中整治,严格管理。整治机动车行驶秩序,从2000年6月1日起实施驾驶员违章记分管理。开展非机动车、残疾人车、摩托车、泥头车及行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加强军、警车交通秩序管理。大力开展创建严管路活动。实施畅通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一,路畅车通,交通堵塞大大缓解。全市主次干道和支路交通流量基本均匀,行车较为顺畅;市中心区道路的通行能力及机动车平均速度均有所提高。第二,违章减少,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全市18条

39、主干道车辆基本能按标志标线行驶,各行其道;喷划了禁停黄线道路和各大社会停车场周边道路基本上没有车辆乱停放,人行道上乱停车的现象也明显收敛,车辆停放秩序良好。第三,交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第四,全民参与,形成综合整治交通的工作大格局。2000年广州市(含十区二县级市)共发生重、特大交通死亡事故共1599宗,死亡1714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死亡事故宗数上升12.92%,死亡人数上升11.08%。具体情况如下:1交通死亡事故多发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6:00至8:00,晚上19:00至23:00;2死亡事故发生的主要路段集中在一些主干道、城区边缘道路及国道、省道、县道、高速公路。3事故原因主要有如下特点:

40、n 因机动车驾驶员违章造成的死亡事故共1266宗,死亡1373人,分别占总数的79.17%和80.11%。机动车驾驶员疏忽大意、不按规定让行、措施不当是造成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此外,机动车驾驶员逆向行驶、违章超车、违反标志标线所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亦占一定的比例。n因非机动车违章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共124宗,死亡127人,分别占总数的7.75%和7.41%。引发非机动车交通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非机动车违章在机动车道行驶和抢道行驶。n行人交通死亡事故207宗,死亡212人,分别占总数的12.95%和12.37%。行人违章穿行车行道是行人交通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n在交通死亡事故中,摩托车(含三轮摩托

41、车及轻便摩托)占的比例最大,其次为大货车和小客车;行人和非机动车违章引发的事故也占相当比例。2000年广州市交通事故统计表 n2000年通过畅通工程使得现代交通管理的科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n建立和完善了多相位和两相位交通灯岗、冲红灯监摄仪系统、可变情报板和交通流量监测网系统,同时进一步合理使用原有的科技设备,对广州市交通管理科技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年新增设冲红灯监摄仪50套,可变情报板1块,交通流量网点15个。目前广州已有多相位交通灯岗63个,两相位交通灯岗224个,电子警察70套,流量监测网点15个,可变情报板1块。n建立并进一步完善闭路电视监控系

42、统,除交通指挥中心控制主站外,还建成了东山、越秀二、荔湾三个分站以及越秀一、天河、市公安局、省武警总队、羊城交通台等副控点,并向省厅的监控系统输送路口监控信号,监控的路口达到100多个。n建立了交警支队办公大楼内部、支队至大队以及车管所至检测站的计算机网络,搞好支队办公自动化系统、驾驶员违章记分系统和全市(包括四县市)机动车检测站的联网工作,并在网上进行有关交通管理业务的计算机系统应用。n完成了交警支队网站的改版工作,将有关业务内容挂在网站上,方便大家查询和了解有关信息,并配合市公安局完成金盾网的建设。n配合警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对交警支队下属14个大队安装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系统问题做了进一步的

43、需求调查工作,并制定出技术规范和项目任务书,为下一步进行系统安装使用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2000年还完成了多项交通管理科研和规划项目,主要包括:n 制定了广州市城市管理三年一中变实施方案,完成地铁二号线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的研究、广州市停车管理研究的编写和九运会交通组织研究工作。n市公安局、建委完成了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发展规划(2000年至2010年)的初始报告,现正着手制订最终报告。n完成畅通工程道路交通信号灯、冲红灯监摄仪系统、机动车流量监测网系统、交通信息可变情报板系统、东风路严管路段交通工程以及流花大队副控中心、指挥中心机房改造工程的招投标工作。n制定了内环路光纤建设和增设100台可移动式球型摄像机的设计方案。n组织实施畅通工程主要路段车速、路口流量调查,东风路摩托车流量、OD调查以及内环路放射线流量调查及数据处理工作。n组织实施子项二期工程有关路口的车流量、行人流量调查和数据处理工作。n完成SCATS交通控制系统信号机安装和主控机的软硬件安装、测试工作并开展SATURN交通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