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5156966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教学资料.doc(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国家林业局二四年十一月-目录前言1一、基本情况2(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2(二)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6二、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8(一)发展机遇8(二)严峻挑战9三、林业产业的发展战略及预期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战略12(四)主要预期目标13四、林业产业宏观布局与任务14(一)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14(二)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建设16(三)人造板制造业17(四)木质竹藤家具及木制品加工业18(五

2、)林下资源采集与加工业18(六)林产化工业19(七)竹产业20(八)林木种苗和花卉业20(九)森林旅游业21(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业21五、东北重点国有林区的后续产业发展22六、主要政策保障措施24(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决定精神24(二)加强信贷和资金支持24(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24(四)结合林业生态工程,积极发展经济林、竹林、工业原料林基地25(五)培植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25(六)继续实行并完善优惠林业的税费政策,促进森林资源综合利用25(七)完善人工商品林采伐政策26(八)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林业产业发展26(九)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

3、展27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前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林业正经历着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在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林业产业的高度发展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林业产业的支持,林业就不能全面、协调发展,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林业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把握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为

4、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协调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区域比较优势,制定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与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和原国家计委批复的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相衔接,以保持林业规划的统一性与协调性。同时,在本规划纲要的框架下,将进一步编制人造板、林产化工、经济林、林木种苗和花卉、竹产业、森林公园等专项规划,以期形成比较完善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体系,以指导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协调、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林产品需求。一、基本情况林业产业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涉及

5、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属于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初步形成了林木种植业、经济林业、种苗、花卉培育业、木竹采运业、木竹加工业、人造板制造业、木竹藤家具制造业、木浆造纸业、林化产品加工业、非木质林产品采集与加工业、森林旅游业、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等产业门类。(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业产业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50多年来,全国累计生产木材50亿立方米,竹材106.11亿根,人造板23307.64万立方米,松香1404.38万吨。2003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32亿元,其中,第一产

6、业3518.09亿元(根据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从2003年起,木竹采运业由第二产业调整到第一产业),占60.03%;第二产业2007.43亿元,占34.26%;第三产业334.80亿元,占5.71%。近几年来,多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林业产业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异军突起,林业产业基础日趋坚实,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将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作为增加木材供给的战略性措施,并纳入林业发展规划。2002年原国家计委批复实施了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作为新时期林业六大重点工程之一,正在有序推进。截止到2003年,全国速生丰产

7、林面积达到500多万公顷,早期营造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已逐步进入工艺成熟,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经济林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迅速发展,全国经济林面积达到2843万公顷,年产干鲜果品达7000多万吨。各地依据比较优势新建了一批高标准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引进和推广了一大批名特优新品种。板栗、核桃、红枣、杏仁、枸杞等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又有新的发展。竹产业我国竹林资源丰富,竹林总面积达421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三分之一。2003年竹材产量9.7亿根,竹材、竹制品的品种和产量居世界首位,已形成有竞争力的竹材加工利用体系。目前,我国竹产业年产值达370亿元,竹地板、竹笋及各种竹制品出口到30

8、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约6亿美元。林木种苗和花卉业林木种苗和花卉产业是我国林业产业中的新兴产业之一,呈快速发展趋势。2003年,林木种苗面积达51.12万公顷。花卉产品种类由过去以盆景为主,转为盆景、鲜切花、盆花、观赏苗木、种苗等多种产品共同发展,2003年产值达281亿元。一些花卉主要产区和大城市相继建成了大型花卉批发市场和集散地。人造板制造业我国人造板产量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大国。2003年,人造板产量达到4553.36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产量2102.35万立方米,纤维板产量1128.33万立方米,刨花板产量547.41万立方米,其他人造板产量775.27万立方米。2003

9、年,全国人造板制造业产值达673.9亿元。家具制造业近年来,在出口和国内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下,我国木质和竹藤家具制造业得到较快发展,2003年,产值达到237.8亿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家具出口大国,家具成为林业产业主要的最终产品,家具制造业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木浆造纸业我国现有造纸企业3500多家,纸及纸板生产能力4250万吨。2002年纸及纸板产量达到3780万吨,消费量4332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但木浆造纸在林业产业中仍是薄弱环节,在我国造纸工业纸浆消耗总量中,木浆消耗量占21%,国产木浆仅占6%。林产化工业林产化工已基本形成了以松香为主,以活性炭、栲胶、紫胶、松节油、樟脑等

10、林化产品为辅的林产化工体系,品种达到120多个。2003年,林产化学产品制造业总产值达42.05亿元。森林旅游业森林旅游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森林公园1658处。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一些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也积极发展森林旅游。全国主要森林旅游线路达24936公里,森林公园共接待旅游总人数超过1.16亿人次,2003年全国森林旅游业产值达96亿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业全国现有野生动物养殖单位(户)约4.2万个,野生动物培育利用资源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有233家,涉及动物进出口的企业达2801家。目前,全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年产值达569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随着

11、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2003年,我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59.14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1.3%。其中,出口119.69亿美元,进口139.45亿美元。木制家具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成为国际家具贸易中的第一大出口国;木材及林产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类进口产品,木浆、纸及纸制品进口仍然保持较快增长,为我国进口第一大宗林产品。(二)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林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然属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木材及林产品的供给远不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第一产业基础不牢。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我国现有林

12、业用地面积2.63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人均有林地面积和人均蓄积量分别为世界人均占有量0.6公顷和72立方米的1/5和1/8。二是森林质量不高。全国林分平均蓄积为78立方米/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8.5%;人工林发展速度虽快,但质量有待提高,全国人工林分平均蓄积为35立方米/公顷,尚难以在木材供给总量中发挥主导作用。三是生态与经济矛盾突出。为维系生态安全,一部分森林必须禁止或者限制采伐利用,作为商业利用的资源数量有限。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并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制约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2.第二产业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一

13、是林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核心竞争力弱;二是不同技术层次并存,并且小规模企业多以传统技术为基础,资源增值率低;三是小企业管理水平低,稳定性差。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林区大多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自身服务需求不足,发展动力不强;受林业传统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林区市场发育滞缓,以森林旅游、林区综合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虽有发展,但发展仍较滞后。4.科技进步水平低。全国林业系统各类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22.32%,并且以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远低于其他行业,林业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贡献份额为33%,科技贡献率远低

14、于40%的全国平均水平。新产品和高端技术研发能力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很大。5.管理体制不适应,支持政策不完善。我国林业产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一些国有企业改革滞后,政企不分,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包袱沉重,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弱;林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难以适应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如税费优惠、投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尚不完善;同时,对作为林业产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林业尚未形成支持其发展的政策体系。二、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林业产业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必须抓

15、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协调、持续发展。(一)发展机遇1.中央林业决定精神为林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决定提出:“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产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鼓励以集约经营方式,发展原料林、用材林基地,积极发展木材加工尤其是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同时要求“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珍贵树种和药材培植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品产业,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这为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林业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快

16、速发展的新时期。2.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已经成为拉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考虑到我国总体上已达小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在短期内林产品与服务供需缺口将呈现加大态势。目前木材及林产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类进口产品,2003年进口的原木、锯材、胶合板、纤维板、纸浆等林产品,折合原木约9758万立方米。据预测,我国商品木材需求量2010年将达到2.12.3亿立方米。届时,在不考虑薪材需求的前提下,商品木材供求缺口达60008000万立方米。森林旅游、优质果品和森林食品的需求也呈现出跳跃式增长,这些都将拉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3.市场经

17、济体制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日趋加深,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形成了吸收各种投资主体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我国加入WTO以后,有利于林业产业加快融入国际经济、技术、贸易和资本市场,为广泛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市场,以及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我国林业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结构调整。(二)严峻挑战1.国内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原木进口难度越来越大。我国国内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供需之间总量和结构的矛盾长期存在,并随需求增长进一步加深。伴随着生态需求增长和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森林资源在生态需求与木材

18、利用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全球环境意识的强化,通过国际市场获取森林资源的难度不断加大。从长远看,通过实行积极的支持培育与利用森林资源的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森林资源供需矛盾,但短期内森林资源对林业产业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与木材加工产业布局之间相互脱节,这将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区域结构压力。森林资源有效供给不足将成为长期制约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2.关税逐步降低,林产品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加入WTO以后,原木和大部分锯材已取消进口关税,从2004年起,人造板进口关税也大幅度下降,国外林产品进入我国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我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高端

19、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密集程度低和规模偏小等使进口林产品的优势凸显出来,国内林产品生产将受到进一步挤压。3.环保标准不断提高,贸易障碍有所增多。随着绿色产品与环保意识、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化,对林产品质量、环保标准等要求更高,林产品与其它替代产品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我国成为林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林产品的国际竞争环境及贸易条件更加困难,面临的不平等待遇和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随着环境的变化,我国的林业产业必须融入国际、国家质量与环境标准体系认证,必须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三、林业产业的发展战略及预期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

20、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强化森林资源的基础地位和林业产业的支撑地位,努力提高产业素质,积极推进多资源综合利用,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精深加工为带动,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协调、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二)基本原则发展林业产业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产业发展要服从和服务于生态建设的大局,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同时,只有林业产业的极

21、大发展,生态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多种需求。二是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林业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给予必要扶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林业产业流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产业。三是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统筹东、中、西部的林业产业发展,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各区域资源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优势,发展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林业产业,提高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力。四是坚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多种森林资源的原则。适应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整体优势,从木材利用转向多资源利用,从单纯森林资源利用转向森林、

22、景观和环境资源综合利用。五是坚持服务于“三农”的原则。林业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要充分发挥林业特有的行业优势,努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三)发展战略根据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实施林业产业四大发展战略:一是实施林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战略。根据区位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及市场需求,促进形成一批以资源培育为主导、集约经营的产业带和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和区域经济规模效益。二是实施林纸、林板一体化发展战略。以龙头加工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以木浆造纸、人造板的大发展,带动资源培育的定向化、集约化,实现森林资源培育、林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发展一体化,做

23、大做强林产品加工业,锻造一批优秀名牌产品。三是实施科技带动战略。促进林业产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林业产业由资源主导型向资源、资金与科技主导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四是实施对外开放战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外部生产要素,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林业生产与市场运作模式。(四)主要预期目标到2010年,初步形成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合理,区域优势明显,竞争力较强的新型林业产业,为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

24、产业体系奠定基础。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在2003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20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000亿元,占50%,第二产业5100亿元,占42.5%,第三产业900亿元,占7.5%。发展一批工业原料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产业带和林产品加工基地群;培植一批有规模、辐射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优质名牌经济林产品产量达到40%以上,新建或改造经济林基地良种率达100%;人造板产量达到5500万立方米;国产木浆造纸比例提高到15%;建成一批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旅游示范区,全国年森林旅游达到4亿人次;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贸易总额达到500亿美元。木材

25、综合利用率由目前的63%提高到70%;科技进步对林业产业的贡献率由目前的33%提高到40%。人工林商品材产量占商品材总产量的比例由目前的57%提高到70%,基本实现木材采伐利用由以天然林为主向以人工林为主的转变。四、林业产业宏观布局与任务(一)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这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和原国家计委批复的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加快推进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重点是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和林地生产力,逐步实现原料供给由人工林替代天然林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纸浆、人

26、造板、林化企业营造原料林基地,推动林纸、林板一体化发展。到2010年,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920万公顷,其中,造纸林基地500万公顷。优先发展的重点区域:1.东南沿海地区原料林产业带。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省区,自然条件优越,林木生长快,轮伐期较短,集约化经营水平较高,大力发展以桉树、相思树、马尾松、加勒比松、湿地松、栓皮栎等树种为主的原料林,以建设短周期、短纤维浆纸原料林基地为重点,兼顾人造板、林化原料林基地建设,适度发展热带和南亚热带特有珍贵用材林。2.长江中下游原料林产业带。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省,加快培育以欧美杨、池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和竹类为主的原

27、料林,以及以杉木、柳杉、楠木、樟木等为主的大径级用材林,以发展中短周期、长短纤维结合的人造板和浆纸原料林基地并重,兼顾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建设。3.黄淮海平原原料林产业带。以河北、江苏、山东、河南等省为重点,充分利用沙荒地、农村四旁、农田林网,大力发展以三倍体毛白杨、欧美杨、泡桐等树种为主的短周期、短纤维浆纸原料林和人造板原料林。4.东北地区原料林产业带: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是我国木浆造纸老工业基地,要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切实加快以现有中幼林改培为主的原料林基地建设。5.积极发展珍贵树种用材林。各地根据市场需求和森林资源状况,因地制宜确定一批珍

28、贵树种作为经营对象,如东北地区的水曲柳、黄波罗、核桃楸“三大硬阔”,南方地区的桃花心木、柚木、西南桦、榉木、华东黄杉等树种,建设适度规模的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二)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建设经济林发展要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品牌型转变。调整品种结构,改造传统品种,培育新品种,积极发展产品储存、保鲜与加工。优先发展的重点区域:1.热带与亚热带经济林产业带。重点发展热带与亚热带水果,如热带的芒果、番石榴、番荔枝、番木瓜和亚热带的柑桔、荔枝、龙眼、枇杷、油茶等。2.重点干鲜果品经济林产业带。以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为重点,调整现有经济林结构,稳定大宗水果产量,改造低质、低产品种,适度发展苹果、

29、梨、桃等水果优质品种,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板栗、核桃、红枣、仁用杏等干果优良品种。3.长江中上游经济林产业带。大力发展包括香榧、山核桃等特色干果、药用植物、工业原料为主的经济林。(三)人造板制造业人造板制造业是我国林业产业的重点之一,依靠科技进步,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工艺,在注重发展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提高环保标准,大力发展以人工速生材、小径材、低质材、非木质为原料的人造板品种,适度发展以大径材为原料的人造板品种,推进林板一体化。鼓励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板种,促进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优先发展的重点区域:1.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为重点的人造板产业集群。目前,

30、这4个省人造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8%,但小型企业居多,大中型人造板企业较少。要优化人造板产品结构和企业布局,引导和促进小企业的联合与重组,逐步培植一批大型人造板骨干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2.南方人造板产业集群。针对人造板工业发展较快,基础较好,大中型企业较多的特点,重点改造、扩大现有人造板骨干企业的生产规模,同时,培植新的人造板骨干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人造板产品结构,发展人造板新板种及二次加工产品。(四)木质竹藤家具及木制品加工业发展壮大木质、竹藤家具及木制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木质、竹质家具和木制品,提高设计、加工工艺水平,注重技术含量与原创性,增强我国木质、

31、竹藤家具及木制品制造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辽宁等沿海地区,重点发展以出口贸易为主导的木质、竹藤家具产业及多种木制品,进一步增强出口创汇优势,鼓励发展中国古典家具及木制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促进四川、湖南等地区以竹制家具为主导的家具制造业的发展,鼓励发展适合区域市场的木制家具和木制品产业。(五)林下资源采集与加工业森林除提供木材产品以外,还为社会提供多种林副产品。充分利用林下多种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资源采集与加工利用业,改变分散、无序的传统生产模式,向产业化、品牌化方向迈进。重点在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等省和云南、四川等西南国有林区、东北内蒙古国

32、有林区以及三北地区,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开展森林种植业(如木本粮油、森林药材、森林食品等)、森林养殖业(如森林猪、森林鸡及鹿、蜂等特色养殖)、森林采集业(山药材、山野果、食用菌、山野菜等),特别是三北沙化地区要重点发展沙产业,充分利用多种生物资源,促进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六)林产化工业林产化工重点发展松香和松节油等优势产品,兼顾其他林产化工产品的发展,淘汰落后工艺及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巩固国际市场地位。优先发展的重点区域: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是我国林化产品原料和生产企业最集中的地区,其松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

33、%。要进一步调整布局,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关闭现有的采用土法生产工艺的小松香厂,鼓励发展一批基地与产品系列加工一体化的大中型林产化工骨干企业。在巩固松香、松节油等传统主导出口创汇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氢化松香、马来松香、聚合松香、松节油深加工产品。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是我国林化产品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之一,要着力加强松香、松节油、紫胶等传统产品开发,逐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适度发展木炭、活性炭等产品;加强重点林产药材的二次开发及其产业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要进一步推进现有松香、松节油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档次和加工深度;继续发展木(竹)炭、活性炭、紫胶、香料、樟脑、冰片等主导产品

34、,扩大产品出口。(七)竹产业我国竹子及竹产品产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13个省区。培育竹林资源,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竹林原料基地,以资源为依托,发展竹胶板、竹浆造纸及其它竹制品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优先发展的重点区域: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湖南、广东北部和湖北南部等地区,注重发展出口导向型竹产业,大力发展竹板用竹资源,促进竹材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兼顾竹笋及其加工产业的发展。广东南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重点发展竹浆产业及相应的资源培育产业。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南部、湖北西部等省区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发展生态经济兼用竹林。(八)林木种苗和花卉业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我国

35、林木种苗、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全面提高品质和生产力水平。优先发展的重点:以云南、广东、浙江、上海、辽宁等地为重点的切花切叶类产业。以广东、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海南、山东、河北等地为重点的高档盆花及观叶植物产业。以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海南、云南、湖南、山东、河南为主的绿化种苗产业。(九)森林旅游业积极推进以森林公园为主,以自然保护区为辅的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在积极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以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主要在东北林区、东南沿海林区、长江中上游生态保护区、青藏高原物种保护区及重点生态旅游景区,发展以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点,以主要森林景观为网络,

36、形成点线带结合的森林旅游产业。进一步完善现有的50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并新建14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使国家级森林公园总数达到2800处。(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业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鼓励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的发展,特别是对驯养繁育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的物种,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资源不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以野外资源为主向人工驯养繁育为主的转变,确保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发展重点: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发展皮毛类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产业;以大中型城市等高密度人口区的野生动物园为代表的观赏类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以黑龙江、吉林、辽宁、

37、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川、云南、广西、安徽等省区为重点的药用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五、东北重点国有林区的后续产业发展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向纵深发展。要进一步优化林区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收缩木材采运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产业,建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林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促进林区由单一林业经济向复合型林区经济转变。(一)强化森林资源培育业的基础产业地位。结合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的实施,加强低产林改造,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质量,把东北林区建设成为我国用材林资源,特别是大径级材的

38、战略储备基地。积极发展东北特有的水曲柳、黄波罗、核桃楸“三大硬阔”和红松等珍贵树种;加快现有林中椴木、柞木、枫桦等市场紧缺树种的后续资源培育;大力培育落叶松、杨木等速生丰产林,加快现有中幼林的改培,促进林纸、林板一体化发展。(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产权为纽带,通过重组改造,做强做大林产加工业。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强化集团与集团之间的联合,加强对森工局的整合。要充分发挥东北森林工业基地和对俄森林资源开发的优势,通过技术改造和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对现有人造板、家具、木制品生产企业进行重组整合,改变小而全的格局,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培植一批上规模、低消耗、高效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精深加工

39、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强做大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林区多资源开发,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构建新的产业体系。注重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减缓林区就业压力。立足于长白山、镜泊湖、亚布力滑雪场、北极光等丰富的林区旅游资源,构建森林生态大旅游圈。充分依托林区森林环境,建设北药和森林食品基地群,加强与大型制药和食品企业的联合,促进北药和森林食品产业化开发。鼓励在林下进行种植业、养殖业、培植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类产品的后续加工业等。(四)加大国外森林资源开发力度,利用地缘优势发展林产品加工基地和对外贸易。六、主要政策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决定精神

40、要深刻认识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意义,把发展林业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林业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协调实施,引导林业产业健康发展。(二)加强信贷和资金支持国家适当安排一部分专项补助资金,支持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花卉基地建设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利用好林业治沙贴息贷款,扶持林业产业发展,根据林业特点确定信贷政策,争取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和宽限期,实行优惠利率,稳定财政贴息政策。落实林地、林木资源抵押政策。逐步把林业产业发展贷款纳入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范围,特别是对适合农户分散经营的经济林果、养殖业,要扩大农户小额信贷规模。积极培育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的信用服务体

41、系。(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非公有制林业产业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在资源利用、资金和信贷支持、税费负担等方面一视同仁。放宽私营企业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个体经济的经营约束。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造和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国际大型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我国林业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上档次,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四)结合林业生态工程,积极发展经济林、竹林、工业原料林基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结合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经济林、竹林、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基地

42、和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实现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进一步制定完善支持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五)培植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扶持引导有特色的林业产业大户的发展,培植龙头企业,制定扶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和规模效应,促进由独立分散经营向“公司+农户”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林业产业的经营水平。(六)继续实行并完善优惠林业的税费政策,促进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现行林业优惠政策要争取长期实行并进一步采取鼓励措施。一是利用林区“三剩物”及次、小

43、、薪生产的产品继续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二是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级加工所得免征所得税;三是对进口种子、种畜、鱼种和非盈利野生动植物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四是逐步降低育林基金的征收水平,并扩大返还经营者的比例。(七)完善人工商品林采伐政策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分类经营原则的林业资源管理制度。对人工商品林的采伐管理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森林经营者的意愿,保障并优先满足其采伐利用属于经营者所有或经营的森林。鼓励以木材为原料的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工业原料林基地。凡达到一定规模并依法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对其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实行单列。并积极推进森林资源流转,落实森林资源所有者和使

44、用者对森林资产处置权。(八)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林业产业发展整合和完善现有林业行业协会,积极争取建立区域和全国性林业产业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具有法人地位,独立开展活动,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信息、业内交流、咨询服务、产品促销、调查研究、业务培训等服务,加强林产品质量管理与监督,并逐步承担起履行参与林业产业国际贸易争端调处的职能。强化行业协会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九)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林业产业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要遴选一大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到生产中进行组装配套、系统集成并加以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林业经济增长和林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如林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利用,工业原料林高产、优质、高效培育技术,新型木基复合材料和木质功能复合材料工艺技术,林产化工及非木质林产品高效加工利用技术,竹藤、花卉新品种选育技术等;要大力支持新兴林业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中试;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新时期林业发展战略要求的林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企业自主科技创新,提高林业产业经营水平,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