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十首_中同学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5156010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十首_中同学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十首_中同学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十首_中同学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十首_中同学课外古诗词鉴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十首_中同学课外古诗词鉴赏 诗人说,古诗词是一瞬临风落泪、对月难过,倾一尊薄酒,吟一首黯然销魂断魂篇。以下是我为大家预备的十首经典的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1.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整理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生气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留。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布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

2、功名,但犹如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旧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攻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成功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词曾被谱成多种曲调,广泛传唱。它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由于其借助音乐的翅膀飞到千家万户,更是由于词中表达的爱国情怀激励着历代人心。 词的上阕重点在写“壮怀”。词人凭栏远眺,见到强敌入侵,满目山河破裂。作为爱国将领,他怎能不怒恨

3、满腔,乃至“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这正是他“壮怀激烈”的自然流露。“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尽管他已经屡建奇勋,但他视功名如尘土,还要连续长途征战,不计“八千里路”之遥,不怕日夜劳顿之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励人之词,更是自勉之语。他要同军中官兵和.贤达一起,准时再建奇功异勋。此其志不在小,其怀可谓壮! 词的下阕主要是写“雪耻”。“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论耻,再无大于国破家亡;论辱,再莫过于二帝被掳。如此的奇耻大辱,一日不雪,臣子的冲冠之怒、凌霄之恨便一日不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他要统率“岳家军”,驾起战车反攻,直捣敌人老巢,将其夷为平地。并且,

4、还要饥餐敌肉、渴饮敌血,彻底洗雪国耻,完全消退国恨。“待从头、整理旧山河,朝天阕。”以驱除敌寇、收复失地的赫赫战功去朝见皇帝。作品写出了岳飞与敌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和为国报仇雪耻的坚决信念。 上阙抒报“壮怀”,下阙叙雪耻“壮志”,全词构成一曲爱国壮歌,真可谓气壮山河、威慑敌胆、震古烁今、撼人心魄,直令弱者奋起抗争、勇者一往无前。正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说:“何等气概!何等忠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词中的爱国情怀不知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 2.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孤独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

5、的断桥边,梅花孤独孤独地开放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落,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嫉妒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旧和平常一样散发出缕缕芳香。 【赏析】 陆游是南宋闻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之中制造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尤其是死前的最终一首示儿,更是家喻户晓,表达了陆游的剧烈爱国之情。这首词一反以往的情调,以梅花自喻,表现他孤芳自赏的孤独情调,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3.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

6、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欢醉江月。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全部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势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很多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7、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概,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宽阔的历史时空,很多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伤,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假如说前边是一个气概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毕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

8、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凡萎靡的气氛,把读者立刻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兴奋。 4.水调歌头中秋 【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

9、,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兴奋地喝酒直到其次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头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日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唯恐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盼望这世上全部人的亲人能安全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妙的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

10、,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方法,勾画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奇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深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5.鹊桥仙 【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很多。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期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静静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见,就赛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见如梦

11、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赏析】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哀痛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词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6.雨霖铃寒蝉凄切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

12、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动身。握着手相互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终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难过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

13、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犹如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观赏呢? 【赏析】 这首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由于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擅长把传统

14、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剧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晰,写景工致,以详细鲜亮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7.虞美人 【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间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

15、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当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方,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怀念从前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现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简单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由于人们的愁思虽然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或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

16、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妙,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的嗟叹,由于它们都勾发了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的心境,是真实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很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尽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

17、,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懊悔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苦痛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白“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详细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也许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18、。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当然详细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妙事物、美妙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剧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懊悔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终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方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词

19、“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很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减弱了感人的力气。 全词以明净、凝练、美丽、清爽的语言,运用比方、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8.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落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暗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视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

20、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落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别,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赏析】 喜爱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权词所透出的真挚的“情”让人看了便有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样的难舍。 全部的字都藏着一个名叫赵明诚的人,从“独上兰舟”由景而生的孤独,到“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希望,从“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遗憾,到“花自飘落水自流”的伤感,直到最终,才坦白地写出了自己的思念。构思迂回辗转,语言却又明白如画。 每一个字,都盛满了思念;每一个对偶,都

21、工巧到完善。又何止是一首词? 词人笔下清婉的几声慨叹,荡气回肠,道不尽情丝千千缕,诉不完离愁事事休。一首千古不绝的词,牵出深深切切缱绻不断的缠绵,一声咏叹,缕缕相思。远古的忧愁,似一泓不息的脉流穿透千年的逆反时间,踏破沧桑缄默的烟尘岁月,清楚哀怨般缓缓而来,就这么生灵灵地占据了女人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世间情,醉了过往,醉了今生。 在风月两相清的寂寥里,在极目而视的彷徨里,令人一遍一遍地吟诵起李清照的千古佳作一剪梅。 9.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

22、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装扮梳妆。你我二人悄悄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赏析】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头,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始终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出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既富且

23、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颜色抒发出来,读之令人伤心。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10.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慢慢西斜,一夜鱼龙灯飘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

24、气飘洒。我在人群中查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觉了她。 【赏析】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方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喧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灯火的喧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难过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予,可谓知音。上片写元宵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喧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孤独的一位没人形象。没人形象便是寄予着抱负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者,高校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高校问者的真知灼见。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抱负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