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学问考点总结.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5155824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学问考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学问考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学问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学问考点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学问考点总结 学习历史时常常留意前后联系,同学们就能弄清晰历史大事的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把握学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学问考点总结,盼望对你们有关心!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学问考点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觉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2、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原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全部,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奴隶.(夏商周):土地归国家全部,实行井田制。 进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缘由: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进展) 封建.的土地全部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全部制。 三、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始终连续到中国近代。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夫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

3、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状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夫牵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进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洁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分工和交换经济的进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进展的因素。 五、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1.“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始终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2.定义:从汉武帝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

4、行业,都由政府垄断。由工官负责生产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点:官办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不流入市场; 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制造性自然也受到严峻束缚。 六、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 冶炼:青铜器铸造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 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 司母戊鼎 冶炼生铁和钢创造于春秋时期 春秋-块炼钢;杜诗(东汉)创造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前,世界;大大推动生产进展 燃料煤冶铁世界最早,汉

5、代开头,北宋普遍 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头,明朝流行 纺织:丝织-上古学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 西周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致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明清鼎盛时期苏州、杭州 棉织-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元代黄道婆创造脚踏三锭纺车 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一些地区出现了具有肯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制瓷:新石器时代开头烧制陶器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烧制出白瓷

6、 隋唐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 唐三彩(陶) 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行缺少的生活用品,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创造又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提高,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七、古代中国手工业进展的特点: 1、中国传统.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头,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3、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

7、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肯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阻碍了市场发育。 八、有关市的进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业。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特地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3)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5)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也较完备; (6)明清: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九、主要的商业城市与的商帮 1.先秦:商业城市开头兴

8、起 2.汉代: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形成 3.唐朝:长安、洛阳、广陵(即后来扬州,当时号称“雄富冠天下”) 4.宋代:汴京(开封) 5.明清:苏州(“十万烟火”,财宝“甲于天下”) 商帮的出现(晋商、徽商势力) 十、古代中国商业进展的特点: 1、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进展;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掌握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进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3、古代中国的商业进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十一、简

9、述古代中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实,分析这一政策得以长期推行的缘由。 史实: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并“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掌握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舞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进展的大势,依旧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缘由

10、: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打算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担当者。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十二、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历史进展的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 2、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进展,.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进展特别缓慢。 3、“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进展,但它导致

11、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明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如何评价“海禁”政策对中国历史进展的影响? 海禁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 缘由:明初主要是担忧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清初主要是为了应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后来,清政府一方面为防范“外夷”侵害,另一方面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国沟通。 评价:消极作用占主流地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进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进展供应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

12、势地位开拓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动工业化的契机。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进展 1.自然经济开头解体: (1)过程:鸦片战斗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头解体。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肯定进展,并开头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头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经济结构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进展供应了商品市场,大量农夫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进展供应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进展阶段表 (1)产生 时间:产生19世纪六七

13、十年月 缘由: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影响: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初步进展 时间:从甲午战斗到一战前 缘由: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气开头登上历史舞台。 (3)短暂春天 时间: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缘由: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影响:轻工业进展较快;涌现出一批的实业家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

14、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头奠定了阶级基础。 (4)抗战前夕的短暂进展 时间: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缘由:a.全国的基本统一。 b.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进展。 影响:进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渐渐占主导地位。 (5)萎缩 时间:抗战成功后(19451949) 缘由:a.美国的经济掠夺。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月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4)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

15、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头采纳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熟悉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缘由)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进展(短暂春天) 进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 特点:(1)进展不均衡(集中于沿海地区;轻工业进展快速,重工业进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在国民经济中占肯定优势。) (3)进展困难

16、(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困难进展。)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进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先天不足;诞生和进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进展的主要因素;后天畸形;战斗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政府鼓舞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中国.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 一、.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主义改造。

17、) (2)特点:时间的长期性。.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主义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方案(19531957)的实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全部制的深刻变革,标志.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是中国历最深刻的.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中共八大 A、时间:1956年 B、内容:(1)指出国内先

18、进的.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冲突;(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气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很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制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主义道路的一次胜利的探究。 三、错误探究表现: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缘由: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进展速度的思想指导。 影响:使“左”倾错误严峻泛滥开来,造成.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四、宏大的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打算:改革开放

19、。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头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主义新道路正式开拓,宏大的.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2.经济体制改革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 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极大调动农夫乐观性;推动城市改革。 (2)城市企业改革:原则:政企分开、全部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别。 意义:调动了企业各方面的乐观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进展,效益显著提高。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

20、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五.走向.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 内容: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新航路的开拓 (1)缘由:直接:土耳其扩张阻隔了传统商路。 根本(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2)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新航路开

21、拓的四位航海家: 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发觉美洲新大陆;达伽马直通印度;麦哲伦船队作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拓的经过 时间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方向最终到达地 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向东好望角 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印度 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向西美洲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西班牙西班牙环球航行 (4)新航路的开拓对世界历史产生了的影响 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使世界市场开头形成。 使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亲密。 揭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二、殖民扩张 1.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1)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2)英国在北

22、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 (3)英荷战斗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需由英国船只载运) (4)英法“七年战斗”(17561763) 结果: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的殖民帝国。 2.殖民国家的冲突和冲突 战斗背景结果 1.英西战斗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开头确立海上霸权 2.英荷战斗西班牙衰落,荷兰掌握世界;英法崛起 3.英法战斗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成为海上霸主和的殖民帝国。 3.殖民主义的罪恶 1.野蛮的掠夺 2.残酷的屠杀 3.强盗的贸易:罪恶的三角贸易 对殖民国家而言 (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

23、的财宝,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进展。 (2)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对殖民地而言 (1)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进展和进步。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月19世纪中期)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缘由: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夫成为自由劳动力。 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24、 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缘由) 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首先开头的领域: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创造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创造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创造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

25、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训练事业的进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亲密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四、其次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月20世纪初)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创造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头的标志) 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

26、工业开头。 4.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进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其次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缘由: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 (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实行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其次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进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爱护劳工权利、建立.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 在肯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峻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进展。 缓和了.冲突,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退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学问考点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