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最全高考历史备考笔记(共15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148786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162 大小:1,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版最全高考历史备考笔记(共15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2016版最全高考历史备考笔记(共15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版最全高考历史备考笔记(共15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版最全高考历史备考笔记(共157页).doc(16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三历史(古代部分)复习笔记、提纲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朝代表夏商西 周东 周秦西 汉新东 汉春 秋战 国-2070 -1600 -1046 -771 -475 -221 -206-202 8 25 220魏西 晋十六国439北 魏东 魏北 齐隋唐蜀西 魏北 周吴东晋宋 齐 梁 陈220 280 316 420 589 618 907五 代辽、夏、金夏、金、蒙古元明清民 国十 国北 宋南 宋907 960 1127 1279

2、 1368 1644 1912 1949【知识网络】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整合】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

3、继承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

4、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

5、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 【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分 封 制宗 法 制不同点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特点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邦国有同姓、异性之分。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

6、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皇权关系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特点: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表现:A、集行政、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B、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意志。C、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影响:A、君主的

7、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法。B、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官职设置:最高官三个: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末任命,自掌军权)。丞相之下又设诸卿,如:宗正(管理皇族和外戚);廷尉(管理刑狱、司法) 、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 、作用: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物,形成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 【拓展: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

8、帝裁决的依据;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是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3)、郡县制 、实行原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大一统。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专题纵横: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西 周 分 封 制秦 朝 郡 县 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

9、方绝对服从中央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 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10、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主要政治制度 、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唐朝三省六部制 、职能: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补充:唐朝三省

11、六部制,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元朝的行省制 、原因: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辽阔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 、内容:在地方设置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从地方来看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过程: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

12、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影响: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 【评价:A、废丞相:、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操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有助于君主独裁专制。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B、设内阁:、内阁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大学士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帝起到

13、制约作用。】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时间、目的:清雍正年间,辅助皇帝处理军务。 、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机大臣基本职能: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连建议权也没有。) 、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意义: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中

14、国社会在近代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拓展】:比较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主要区别:明朝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五、【专题知识整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 形成秦朝; 巩固、发展、完善从西汉到元朝; 空前强化(顶峰)明清时期; 结束1912年宣统下诏退位。B、中央制度:秦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汉武帝时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元:设中

15、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明: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制; 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C、地方制度:秦:郡县制;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度。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A、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B、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作用:中央官僚机构日益完善并形成严密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使地方服从于中央,有利于巩固统一;4、影响:A、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

16、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B、绝对君主专制,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C、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D、极大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考试大纲】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 4、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知识整合】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铁农具和牛耕及其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从此,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

17、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耕作技术:精耕细作;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中国犁耕技术成熟。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国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2、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18、: A、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B、多种所有制形式(分三种形式)。(1)国有土地所有制:国家经营,主要用于封赏和授田(如均田制、屯田制),(2)土地私有制:(包括君主土地私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3)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C、土地兼并的危害:、税收减少;、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也称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形成:春秋战国。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

19、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评价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即明清时期,小农经济日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规模小,阻碍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阴碍近代社会发展;、非常脆弱,很难保证税收;、容易引发生态矛盾。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E、古代中国主要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1)经济思想:以农为本;

20、(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3)认 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夏商周三朝: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主要手工业部门及成就、冶金业A、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铜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先进;B、冶铁技术:春秋出现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制瓷业 地位:瓷器是中国发明的,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纺织业(中华文明的象征) 丝织业: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丝国”;丝绸之路; 棉纺业:明代:棉取代丝麻毛,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21、官营、私营、家庭)官营手工业: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最高;资金雄厚;明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历程1、商业的兴起 商朝时期:“商人”出现,货币为贝壳;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特点: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时期:秦统一货帛、度量衡,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表现: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隋唐时期:城市繁荣,城市中“市”“坊”分开,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2、商业的繁荣 宋朝:彻底打破高、坊界限,商业活

22、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从分裂走向局部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明清:城镇经济繁荣,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一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古代商业发展特点:、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政府逐渐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但长期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长足发展;、

23、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1、明朝产生:、产生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必要条件,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部门:私营手工业中的纺织业、陶瓷业等、出现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即当时“机房”的出现)、关 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目 的:是为了增殖利润、扩大再生产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

24、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4、阻碍因素: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一方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促进统治者实行一系列抑制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具体表现在:、国家政策(重农抑商、禁海与闭关政策);、国内市场狭小;、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重农抑商”政策1、产生: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中,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2、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3、推行的目的: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

25、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4、主要内容把农业作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倍加重视和保护;对商业活动是进行抑制。5、重农抑商政策的特点:贬低商人地位;限制经营范围;重税;禁止对外贸易。6、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初期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消极作用: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海禁”与“闭关锁国”1、原因:、防范西方殖民入侵和反清斗争 、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产生的根源。2、内容: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

26、来华贸易3、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知识整合】一、知识点梳理: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儒家: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

27、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评 价、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荀子 哲学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 价、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8、,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道家:老子 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 价、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 哲学思想法家:韩非 思想主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评 价、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墨家: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

29、俭”评 价、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4、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5、西汉董仲舒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在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1)发展: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

30、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大一统。(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6、理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人?(1)兴起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

31、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2)、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7、概述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宋明理学家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1)、主要内容: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2)、历史作用:、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

32、、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8、李贽有哪些进步思想?(1)、政治思想:、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肯定追求物质享受合理性,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主张男女平等。9、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10、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是怎样改造和发展儒学思想的?他们从儒学思想中吸

33、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具体表现是:、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他踏实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王夫之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二、疑难点突破1、汉代新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继承、发展先秦儒学的基础上,最终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 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的“礼” “仁” “仁政” “民

34、本”为新儒学所继承; 发展: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增加了“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深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博采众家之长)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2、程朱理学与陆王新学的异同(1)、程朱理学和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其区别之处在于

35、求理的方式不同,分别是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2)、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主张“心即是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3、明清之际君主批判与启蒙运动中的君主批判的不同?对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有何不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和孙中山对君主专制的态度与明清之际的君主批判有何不同?明清之际的君主批判主要侧重于对君主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限制君权的设想,它在当时文化专制统治下没有成为主流思想,

36、因此没有促进明清社会的转型;而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启蒙思想家主要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集中力量批判了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对未来资本主义提出了很多构建,如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他们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描绘了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对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世纪末期康有为主张通过改革的方式用君主立宪来代替君主专制。20世纪初期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的方

37、式摧毁君主专制,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其主要原因在于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4、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 (1)、儒学从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2)、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广大民众所追求与信仰。(3)、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还在于它能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先进部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故为统治阶级所喜爱。5、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1)、儒家思想的道德规范意识是现代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一个主要渠道;(2)、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大一统思想,对维护安定

38、统一的社会状况和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价值;(3)、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对于当今政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4)、儒家思想所推崇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5)、还有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民本、农本思想对于今天的"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6)、中国的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中国文化象征,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曾被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大加赞扬和介绍。6、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对待传统儒家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

39、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 (2)、对有些内容可抽去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考纲要求】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整合】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重点)(1)、造纸术:(西汉、东汉)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隋唐、北宋、西传)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3)、火 药:(唐朝、宋朝、西传)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

40、层的衰落;(4)、指南针:(战国、北宋、西传)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5)、马克思关于三大发明作用的论述:“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6、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2)、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3)、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7、明清科技落后

41、的原因:(1)、对中国而言:A、中国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B、封建闭关政策既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使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清代的“文字狱”更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些文化政策使中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了客观条件。 (2)对西方而言:A、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B、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C、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了资产

42、阶级文化,而且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8、历史启示:A、科技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必然推动社会的进步;C、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或转化程度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二、中国的古代艺术:“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1、小篆2、隶书3、楷书书法家有唐代的 欧阳询 、 颜真卿 、 柳公权 。4、行书盛行于 晋 代,东晋的 王羲之 擅长草书、行书,号称“书圣”。以行书名世,号称北宋四大书法家的是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 蔡襄 。 画中有诗1、中国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 人物画 、 山水画 、 花鸟画 三

43、大画料;艺术风格上,可以分为 工笔重彩画 和 水墨谈彩画 两大类型。2、文人画,是 北宋 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创作上强调 主要艺术 表现,集 文学 、书法 、 绘画 及 篆刻艺术 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苏轼 的诗,反映传统中国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戏曲京剧的出现和繁荣。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诗的经典1、 诗经 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周初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2、诗经分为 风 、 雅 、 颂 三部分, 风 是诗经的精粹,反映了社会下层 劳动群众 的生活,雅是 周王朝 所在地的诗歌,分为 大雅 、 小雅 两部分,主要反映 贵族阶级

44、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 祭祀 和 重大典礼 的乐歌, 楚辞的魅力1、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 楚国 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与诗经创作方法不同,楚辞是 现实主义 的,人们又称楚辞体为“ 骚体 ”。2、 屈原 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是 离骚 , 汉赋的风采2、汉武帝时代,有司马相如的 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其中的精品。 李杜诗篇万口传1、唐代是中国 诗歌 发展的鼎盛时期。2、盛唐大诗人李白,有 诗仙 的美誉。杜甫则有 诗圣 的美誉。 宋词(原因)1、词是由民间流行的 长短句 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号为“ 曲子词 ”。2、在北宋词坛上,出现了一大批词人如 辛弃疾、 苏轼 、 李清照等 元曲包括 元代散曲 和 元代杂剧 两大类,。著名杂剧作家 关汉卿 创作出多部揭露黑暗现实的剧目。当时在城市里有固定的演出场所称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