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导意见5篇.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5127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导意见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导意见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导意见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导意见5篇.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导意见5篇 第一篇: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导意见通 知 各中心小学、幼儿园:近日,全区学校、托幼机构发生多起手足口病疫情。为了及时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在学校、托幼机构的发生和流行,现将临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学校托幼机构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指导意见下发,同时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一、各中心小学、幼儿园各学校要树立师生健康第一的意识,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防严控严管,落实责任,做好当前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 二、各中心小学、幼儿园要做好传染病的培训及督导检查,加强对教师、家长以及儿童的健康教育。 三、各中心小学、幼儿园要切实落实传染

2、病防控工作措施,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做好消毒及记录,教室、宿舍等场所保持良好通风。 四、各中心小学、幼儿园发生疫情要24小时内及时上报,同时上报保健所及当地卫生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1年6月6日 临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于托幼机构学校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指导意见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每年4-7月为发病大高峰,9-11月

3、为发病小高峰。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常在托幼机构或小学发生聚集性病例或暴发。 今年是手足口病高发年。进入4月份特别是5月份以来,全区手足口病发病剧烈增高,超过去年同期的1.6倍,位居全市第二位,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特别是幼托儿童发病比例明显提高(往年幼托儿童发病占散居儿童发病人数的1/2,今年幼托儿童发病与散居儿童各占一半),而且幼托机构聚集性发病和暴发接连发生。目前已经有数十所托幼机构进行了班级停课或全园停课。 为了预防和控制托幼机构学校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儿童健康,根据国家卫计委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21版)、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21版),特为各托幼机构

4、、学校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每个托幼机构配备红外线测温仪,每天双道卡晨检,幼儿园大门口晨检,入班后班级老师再晨检,发现可疑手足口病患者,立即隔离,通知家长接孩子诊治。手足口病患者隔离期限为从发病之日起14天,方可复课。晨检要做好记录,晨检表使用由卫生部门统一提供的制式表。 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停课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捷径,而

5、且能立即奏效。各托幼机构要严格按照以上标准采取停课措施,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每个幼儿园要按照规定(幼儿与水龙头之比为6。1)配备足额的洗手设施,保证幼儿洗手制度的落实。 每个幼托机构要教会每名儿童“七步洗手法”,并会应用。 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儿童在校期间,春夏季基本保持教室寝室所有窗门打开;秋冬季最少做到每个课间全部窗门打开10分钟。 5、每天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餐具、水杯、毛巾建议采取热力消毒,即煮沸消毒20分钟,或者用热力消毒柜(严格按照说明操作)

6、。餐具要一餐一消毒。 6、每日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擦拭消毒2次。 物体表面消毒,使用84消毒液,按照1。100的比例进行“浸、洗、擦、洒、泼”。 7、提倡幼儿园安装紫外线消毒灯(要按照标准安装。棒管瓦数按照1.5瓦/立方米教室容积配备,悬挂于天花板中央,均匀分布,离地1.8-2.2米,专用开关,开关要有标志,离地1.5米),对教室寝室空气采用紫外线消毒措施。每日消毒2次,每次照射30分钟。 8、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2次,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9、加强对教师、家长以及儿童的健康宣传教育。要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到每名教工、每名家长;要教会

7、每名儿童防手足口病儿歌;要通过传单、微信、网络、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广泛宣传手足口病知识。 10、鼓励家长给孩子接种肠道病毒71型疫苗(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此疫苗为收费疫苗,应在知情、自愿、自费的前提下接种。接种疫苗可就近在我区骊山华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骊山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丰卫生院、代王卫生院、零口卫生院、北田卫生院、任留卫生院预约登记接种。 11、搞好饮食饮水卫生,避免饮食饮水传播。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凉拌菜。 12、托幼机构学校发现一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24小时内报告当地教育部门和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3、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

8、施。 西安市临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年6月5日 第二篇:铜陵县学校及幼托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导意见书铜陵县学校及幼托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书 被指导单位法人代表指导类别传染病控制联系电话 一、手足口病基本知识。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急性期病人的粪便、口腔分泌物、皮肤疱疹液中的病毒,经粪一口途径和呼吸道进入体内。手足口

9、病常出现暴发或流行。 二、学校基本情况及手足口病流行概况: 三、指导意见: 为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管理,预防与控制疫情进一步扩大与蔓延,现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21版)要求,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强化晨检工作。晨检时间为早上儿童入园、学生入校时间。要认真按照晨检要求,做好一摸(是否发热),二看(观精神、五官、皮肤等),三问(在家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咳嗽、腹泻等症状),发现发热、皮疹、手足口疱疹等身体不适儿童,应及时与家长联系,送到医院就诊。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缺勤的幼儿、学生,应当跟踪了解他们缺课或迟到的病因。如果因缺课或迟到,要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做

10、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晨检老师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接触发病学生后要马上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如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症状的,应暂停工作,及时就诊。做好记录,详细填写晨检记录和缺勤学生原因记录,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2.加强防控。要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干净整洁。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桌椅、楼梯扶手、门把手等物品进行擦洗式消毒。教育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冷食,预防病从口入。教育家长一旦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疗机构就诊。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近期假日最好少外出,减少被感染机会。 3.组织培训。要迅速组织全体教职工,特别是

11、班主任教师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要求人人掌握手足口病的初步观察判断常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广泛宣传。要针对当前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培训良好习惯养成。要向家长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 被指导单位负责人签字:督导人签字:(单位盖章)年月日年月日 第三篇:浙江省学校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要点浙江省学校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要点 儿童与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学校与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单位。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时,要积极配合当地教育部门指导学校与托幼机构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晨检与

12、缺勤监测及通风与预防性消毒等工作。为做好我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校与幼托机构的检查和技术指导,制订本指导要点。 一、健康教育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根据学校与托幼机构的特点,指导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普及预防手足口病的科学知识,增强家长、学生(托幼)和校医防护意识,减少和降低该病发生。 (一)健康教育形式 1.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或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对学校与托幼机构教师、校医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教育,重点是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要点、健康教育技巧、方法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2.建议学校与托幼机构采取召开家长会、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形

13、式向孩子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家长的防范意识。 3.指导学校采取黑板报、面对面宣传、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学校内预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托幼机构采取游戏等方式对托幼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也可采用教师示范的方式教会托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宣传教育要点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注意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2.宣传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通过健康教育,使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并养成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14、等良好习惯。 5.学校和家长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家长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学校和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二、晨检与缺勤监测 为及早发现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重点单位内发生的手足口病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积极配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导辖区学校与托幼机构开展手足口病晨检与缺勤监测工作。 (一)晨检要求 指导学校与托幼机构进一步

15、完善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追查、登记和相关报告制度;落实责任心强、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校医、卫生保健老师具体负责本单位手足口病晨检、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等工作,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全面掌握学校学生健康状况。 (二)晨检时间 辖区学校与托幼机构晨检时间和方式可以统一确定,原则上可由学校与托幼机构的班主任老师在每天第一节课课前510分钟对学生进行晨检,或指定专门人员每天入学前在校门口组织晨检,晨检汇总和报告具体要求按照当地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执行。 (三)晨检内容 学校与托幼机构开展晨检工作的内容应包括。发热;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散在

16、疱疹等手足口病症状;因病缺勤情况。对精神萎靡、嗜睡等可疑患病的学生,需要请学校校医作进一步检查,确保做到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四)缺勤/缺课监测 学校与托幼机构的班主任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及时同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并及时报告给学校校医或保健老师。 三、预防性消毒措施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指导辖区学校与托幼机构开展通风与预防性消毒工作,具体如下: (一)通风与空气消毒 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寝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至少开窗通风二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无法充分通风换气的,可通过安装换气扇、电风扇等实施机械通

17、风;在室内无人条件下,可采用紫外线灯悬吊或移动式直接照射消毒30分钟以上;有条件的可安装动态空气消毒器(臭氧除外),按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 (二)环境与用品消毒 1.托幼机构的玩具应每天消毒。耐热的木制玩具,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塑料和橡胶玩具,可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怕湿怕烫的毛类玩具,最好在阳光下曝晒4小时以上;高档电动、电子玩具,可用碘伏棉球擦拭孩子经常抚摸的部分。 2.幼儿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洗后晾干;幼儿被褥、床垫每周曝晒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并且个人专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餐巾每餐消毒。 3.寄宿制园所儿童脸盆应个人专用,用后清

18、洗干净,保持清洁,每周浸泡消毒一次;浴盆(池)用后清洗、消毒一次,并保持干燥;洗手池每天清洗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擦拭15分钟。 4.便器用后随时冲洗干净,并保持干燥,保持内外清洁,无积粪、尿垢,无异味;便盆、尿壶用毕随时倒掉粪尿,并清洗干净;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不提倡使用座便式便器,如使用,每次用后要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5.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等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6.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

19、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消毒方法首选煮沸、蒸汽消毒,也可采用远红外食具消毒柜或化学消毒剂浸泡。煮沸消毒餐具要完全浸没于水中,水沸腾后开始计时,保持15分钟。100流通蒸汽消毒需要20分钟。化学消毒采用25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 7.值日生扫地应先洒水后扫地,保持内外环境卫生。 四、其他注意事项 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发热、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散在疱疹等手足口病症状病例时,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带领其到医院排查诊治,排除诊断后方可回校。学校应跟踪观察,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或确诊诊断病人,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实

20、施隔离治疗。 校医、保健老师要做好学校医务室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等传染病管理工作。校医、保健老师要了解各班学生、教职员工就诊情况,作好记录和统计。若发现同类病例明显增多,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第四篇:湖北省手足口病学校托幼机构湖北省手足口病学校托幼机构 晨检方案 一、对晨检老师的要求 穿工作服、戴手套、戴口罩 二、晨检用品 体温表(医用),84消毒液;0.5%碘伏;消毒容器(脸盆或桶),毛巾。 三、晨检流程 1、问:询问是否有身体不适感; 2、看:察看儿童手、足、口腔有无皮疹或疱疹,精神状况; 3、摸:用手触摸儿童额头,是否发热; 4、量:对怀疑发热儿童进行体温测量; 5、留验:对有发热、

21、出疹、精神差的儿童进行留验,安排在单独留检室; 6、消毒。对体温表每使用一次消毒一次,晨检老师每晨检一人,消毒手一次。 四、消毒方法 1、消毒对象:手和体温表 2、消毒药物:84消毒液;0.5%碘伏; 3、消毒药物的浓度:半脸盆(约5升)水加84消毒液一次性杯子半杯,形成500mg/l浓度;消毒方法:将体温表浸泡15分钟后再用毛巾擦干; 4、手消毒方法:用0.5%碘伏搽拭5分钟 五、留验 各托幼机构或学校应准备单间留验室 1、将留观儿童进行登记; 2、通知家长; 3、报告县级疾控中心;报告内容:家长姓名、儿童姓名、详细住址及联系电话、临床表现和晨检统计日报表; 4、留验室应安排一名老师,监护留

22、验儿童,家长未接走儿童前,儿童不得离开留验室。附件2 环境消毒措施 1、环境消毒要点 (1)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 (2)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重点消毒。 (3)可移动的物体最好移至户外,接受阳光曝晒,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2、消毒方法 (1)食、饮具。用含氯消毒剂溶液(250毫克/升有效氯)浸泡30分钟,每日一次。 (2)生活用具、玩具、校舍。用含氯消毒剂溶液(500毫克/升有效氯)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浸泡60分钟,每日一次。可直接在500毫升矿泉水瓶中加1瓶盖(约5毫升)含量5的“84

23、”消毒液,混匀后擦洗。 (3)衣物、被褥。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含氯消毒剂溶液(500毫克/升有效氯)浸泡30分钟。 (4)书籍。阳光下暴晒20分钟。 (5)灭蝇。可使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3、在进行家庭预防性消毒时,按当地疾控部门对消毒剂使用方法的指导,使用简便、易于操作的配置方法,保证消毒剂使用浓度。 第五篇:学校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书学校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书 儿童与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学校与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单位。 一、健康教育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根据学校与托幼机构的自身特点,指导

24、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普及预防手足口病的科学知识,增强家长、学生(托幼)和校医防护意识,减少和降低该病发生。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注意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2.宣传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通过健康教育,使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并养成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等良好习惯。 5.学校和家长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家长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25、。 7.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学校和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二、晨检与缺勤监测 为及早发现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重点单位内发生的手足口病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学校与托幼机构开展手足口病晨检与缺勤监测工作。 (一)晨检要求 学校与托幼机构进一步完善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追查、登记和相关报告制度;落实责任心强、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校医、卫生保健老师具体负责本单位手足口病晨检、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等工作,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26、,及时全面掌握学校学生健康状况。 (二)晨检时间 由学校与托幼机构的班主任老师在每天第一节课课前510分钟对学生进行晨检,或指定专门人员每天入学前在校门口组织晨检。 (三)晨检内容 学校与托幼机构开展晨检工作的内容应包括。发热;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散在疱疹等手足口病症状;因病缺勤情况。对精神萎靡、嗜睡等可疑患病的学生,需要请学校校医作进一步检查,确保做到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四)缺勤/缺课监测 学校与托幼机构的班主任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及时同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并及时报告给学校校医或保健老师。 三、消毒措施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学

27、校与托幼机构开展通风与预防性消毒工作,具体如下: (一)通风与空气消毒 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寝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至少开窗通风二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无法充分通风换气的,可通过安装换气扇、电风扇等实施机械通风;在室内无人条件下,可采用紫外线灯悬吊或移动式直接照射消毒;有条件的可安装动态空气消毒器(臭氧除外),按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 (二)环境与用品消毒 1.托幼机构的玩具应每天消毒:耐热的木制玩具,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塑料和橡胶玩具,可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怕湿怕烫的毛类玩具,最好在阳光下曝晒4小时以上;高档电动、电子玩具,可用1:100万洁消毒液

28、擦拭孩子经常抚摸的部分,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 2.幼儿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洗后晾干;幼儿被褥、床垫每周曝晒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并且个人专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餐巾每餐消毒。 3.寄宿制园所儿童脸盆应个人专用,用后清洗干净,保持清洁,每周浸泡消毒一次;浴盆(池)用后清洗、消毒一次,并保持干燥;洗手池每天清洗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擦拭15分钟。 4.便器用后随时冲洗干净,并保持干燥,保持内外清洁,无积粪、尿垢,无异味;便盆、尿壶用毕随时倒掉粪尿,并清洗干净;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不提倡使用座便式

29、便器,如使用,每次用后要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5.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等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6.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消毒方法首选煮沸、蒸汽消毒,也可采用远红外食具消毒柜或化学消毒剂浸泡。煮沸消毒餐具要完全浸没于水中,水沸腾后开始计时,保持15分钟。100流通蒸汽消毒需要20分钟。化学消毒采用25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 7.值日生扫地应先洒水后扫地,保持内外环境卫生。 四、疫情

30、处理 幼托机构若出现聚集发病(学校与幼托机构一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则疫情波及班级应停课12周。中小学发生聚集性疫情后,可综合疫情流行情况、环境卫生情况、防控的人力物力负担以及相应的社会成本等决定是否停课及停课时间长短。 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由乡镇、村、社区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病人原则上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热度及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消退为止。若病人为学生或幼托儿童,在结束隔离治疗后再隔离一周后返校,返校凭社区责任医师证明,学校把好病人返校的关。 四、其他注意事项 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发热、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散在疱疹等手足口病症状病例时,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带领其到医院排查诊治,排除诊断后方可回校。学校应跟踪观察,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或确诊诊断病人,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实施隔离治疗。 校医、保健老师要做好学校医务室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等传染病管理工作。校医、保健老师要了解各班学生、教职员工就诊情况,作好记录和统计。若发现同类病例明显增多,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通榆县疾控中心2021年6月18日 第 19 页 共 19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