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闻名古诗选录六篇_王昌龄.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5142854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昌龄闻名古诗选录六篇_王昌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王昌龄闻名古诗选录六篇_王昌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昌龄闻名古诗选录六篇_王昌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昌龄闻名古诗选录六篇_王昌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王昌龄闻名古诗选录六篇_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全文赏析 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诗人贬龙标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 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所以其次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究竟是隔山隔

2、水的“两乡”。于是诗人再用两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活,一句确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假如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亮的个性。 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制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奇,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由于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意不也就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吗!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这三四两句,一面是对伴侣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说

3、到这里,读者便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擅长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动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爱护、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它既不会被柴侍御、也不会被读者误认为诗人寡情,恰恰相反,人们于此感到的倒是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便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不是更生动、更耐人寻味吗? 流水和波浪感觉不到离别的味道,仍不知疲乏地在武冈流淌。诗人说:立刻就要离开你

4、了,在这送别之际,我却不觉得哀痛。同在一条江边,风雨共进,明月哪里知道我们身处两地?仍旧照射着我们的前方。 王昌龄闻名古诗选录(篇二) 王昌龄山行入泾州原文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微雨随云收,濛濛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王昌龄闻名古诗选录(篇三) 杨花凋谢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予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 左迁:即贬官,降职。 王昌龄左迁龙标,其实他并无舛误,以故在芙蓉楼送辛渐 诗中表明自己的无辜:洛了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知道他

5、的不幸遭受后遥寄此诗,深表同情与安抚。 王昌龄闻名古诗选录(篇四)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到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从前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全文赏析 其一 唐代边事频仍,其中有抵御外族入侵的战斗,也有很多拓地开边的非正义战斗。这些战事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给人

6、民带来极大的苦痛。无休止的穷兵黩武。主要由于统治者的好大喜功。同时也有统治者煽动起来的某些人的战斗狂热作祟。这首小诗,明显是对后者的功诫。 这首诗可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为第一层,描绘边塞的秋景。作品所写是“八月萧关道”的景象,但诗人首先描绘的则是一幅内地的秋色图:“蝉鸣空桑林”,绿色的桑林叶落杈疏,显得冷落而萧条,又加之寒蝉的鸣叫,更寒意大起,诗诗中的仆人公就在这样的季节踏上奔赴萧关的道路,走出一个关塞又进入另外一个关塞,边塞的景色就更为凄凉不堪了:他看到的只是“到处黄芦草”。诗人先以内地的秋景为衬垫,进而将边塞的从景描写得苍凉之极,其用意在于示意战斗的残酷和表达诗人对此的厌恶之情。 “从来

7、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很多读书人“功名只向立刻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赶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擅长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对于战斗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憧憬。前面讲的幽并客的时候,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模糊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的反战心情有了更深层次

8、的表达。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表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其二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详细描写战斗,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从前战斗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斗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

9、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快,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经常发生战斗。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涯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概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常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

10、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斗。“从前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斗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布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穿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充满,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谈论字眼,却将战斗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谈

11、论,是说理,但这种谈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气,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斗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斗的反对心情。 其三 第三首诗记述了一次征战的全过程,从征兵到战斗结束,充分揭示了战斗的残酷性,表达了对戍边一般士卒的深深同情。 前两句记述将军领旨征兵,示意了这是一次规模浩大的会战,统兵者权倾一时,名耸天下。第三、四句写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而大军沿途经过的州郡也预先按制迎送。这四句描写声势浩大,为下文伤亡之重做了铺垫。接着写出征的结果:参战的几万将士无一生还。虽然言语浅白,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气。“纷纷”,将慷慨赴死的悲壮场

12、面刻画得淋漓尽致,但这些戍卒的生命又不同草芥。隐愤难平,发出了“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的呼声,这是那颗忠直爱国殷殷之心的自然流,虽然这次惨败,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最终两句含蓄地揭示了这次惨败的重要缘由,即战略物资奇缺,以步卒之帅与强大的游牧骑兵部落在广漠里作战,必定失败。所谓兵者,国之大事,不得已而用之,战前不作充分的准务,就仓促应战,其失败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句也含蓄地讽刺了唐王朝视战斗如儿戏的草菅人命行为。 其四 第四首前两句以汉朝霍去病代指唐朝立下赫赫战功的边疆将领。一片悲戚的气氛,由于刚刚掩埋了因战殉国的将军。然后写将军的部下都前来祭祀他,他的死讯使广阔的北方边疆为之震惊。这四句从侧

13、面烘托了将军生前深孚众望,深受士卒爱戴,威震边疆的名将风采,他的死是天下百姓的一大损失。 第五、六句写了忠实的部曲在将军生前随他转战北方广阔而漫长的边疆地带,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今将军去世,他们的功勋人多被取消了,而且他们所率领的部队不久也会被调离开去。接着写将军的旧部们虽被剥夺了功勋,但还将被派往别处的的边地驻防,他们悲愤不已,却也只能是对天痛哭。 全待叙事严整有序,笔力雄健奔放,格调悲壮沉雄,诗人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记录了一位将领的丧葬场面,并由此而折射出军队之中由于有功难赏,致使英雄流涕的不公正现像,从肯定程度上揭示了封建.中深刻的内部冲突,对有功将士的遭受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更遣”二字值得玩

14、味,愈显朝廷对有功将士的不公,扼腕叹息。 王昌龄闻名古诗选录(篇五) 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原文 土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汾阴备冬礼,长乐应和风。 赐庆垂天泽,流欢旧渚宫。楼台生海上,箫鼓出天中。 雾晓筵初接,宵长曲未终。雨随青幕合,月照舞罗空。 玉陛分朝列,文章发圣聪。愚臣忝书赋,歌咏颂丝桐。 王昌龄闻名古诗选录(篇六)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在漠北以武钢车合围单于,从今漠南无王庭的一战。 结合史记的一段记载:“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卫将军骠骑列传 ) 大事:“大将军出战” 漠北决战,大将军卫青率五万骑兵于定襄出塞千余里,深化漠北。 环境:“白日暗榆关” 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 战法:“三面黄金甲” 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合围单于,趁风起时反击。 战果:“单于破胆还” 单于遂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逃跑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