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F-H实验仪说明书讲课讲稿.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5140739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D-F-H实验仪说明书讲课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FD-F-H实验仪说明书讲课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D-F-H实验仪说明书讲课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D-F-H实验仪说明书讲课讲稿.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FD-F-H实验仪说明书-FD-FH-夫兰克赫兹实验仪说明书上海复旦天欣科教仪器有限公司中国上海FD-FH-型夫兰克赫兹实验仪一、仪器简介本实验仪是用于重现1914年夫兰克和赫兹进行的低能电子轰击原子的实验设备。实验充分证明原子内部能量是量子化的。学生通过实验建立原子内部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并能学习夫兰克和赫兹研究电子和原子碰撞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本实验仪为一体式实验仪,设计紧凑,面板直观,功能齐全,操作方便。提供给夫兰克赫兹管用的各组电源电压稳定,测量微电流用的放大器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实验仪能够获得

2、稳定优良的实验曲线。本实验仪实验方法多样,除实测数据外还可和示波器,X-Y记录仪,及微机连用。本实验仪适用于大专院校开设近代物理实验和普通物理实验,也可以作为原子能量量子化教学的演示实验。二、仪器性能和面板功能1、夫兰克赫兹实验管F-H管为实验仪的核心部件,F-H管采用间热式阴极、双栅极和板极的四极形式,各极均为圆筒状。这种F-H管内充氩气,玻璃封装。电性能及各电极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示意图如下:2、F-H管电源组提供F-H管各电极所需的工作电压。性能如下:a灯丝电压,直流1.35V,连续可调;b栅极阴极间电压,直流,06V,连续可调;c栅极阴极间电压,直流,090V,连续可调;3、扫描电源和微电

3、流放大器扫描电源提供可调直流电压或输出锯齿波电压作为F-H管电子加速电压。直流电压供手动测量,锯齿波电压供示波器显示,X-Y记录仪和微机用。微电流放大器用来检测F-H管的板流。性能如下:a具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扫描方式:“手动”输出直流电压,090V,连续可调;“自动”输出090V锯齿波电压,扫描上限可以设定。b扫描速率分“快速”和“慢速”两档:“快速”是周期约为20锯齿波,供示波器和微机用;“慢速”是周期约为0.5的锯齿波,供X-Y记录仪用。c微电流放大测量范围为,A四档。4、夫兰克赫兹实验值和分别用三位半数字表头显示。另设端口供示波器,X-Y记录仪,及微机显示或者直接记录曲线的各种信息

4、。5、面板及功能1.显示表头(表头示值2)指示挡后为实际值);2.微电流放大器量程选择开关,分、四档;3.数字电压表头(与8)相关,可以分别显示、值,其中值为表头示值);4.电压调节旋钮;5.电压调节旋钮;6.电压调节旋钮;7.电压调节旋钮;8.电压示值选择开关,可以分别选择、;9.输出端口,接示波器Y端,X-Y记录仪Y端或者微机接口的电流输入端;10.扫描速率选择开关,“快速”档供接示波器观察曲线或微机用,“慢速”档供X-Y记录仪用;11.扫描方式选择开关,“自动”档供示波器,X-Y记录仪或微机用,“手动”档供手测记录数据使用;12.输出端口,接示波器X端,X-Y记录仪X端,或微机接口电压输

5、入用;13.电源开关。三、仪器使用说明1、示波器演示法a连好主机后面板电源线,用Q9线将主机正面板上“输出”与示波器上的“X相”(供外触发使用)相连,“输出”与示波器“Y相”相连;b将扫描开关置于“自动”档,扫描速度开关置于“快速”档,微电流放大器量程选择开关置于“”;c分别将“”、“”电压调节旋钮调至“”和“”,“”调至“”,“”全部打到“”;d分别开启主机和示波器电源开关,稍等片刻;e分别调节、电压(可以先参考给出值)至合适值,将由小慢慢调大(以F-H管不击穿为界),直至示波器上呈现充氩管稳定的曲线;2、手动测量法a调节至最小,扫描开关置于“手动”档,打开主机电源;b选取合适的实验条件,置

6、、于适当值,用手动方式逐渐增大,同时观察变化。适当调整预置、值,使由小到大能够出现5个以上峰。c选取合适实验点,分别由数字表头读取和值,作图可得曲线,注意示值和实际值关系。例:表头示值为“”,电流量程选择“”档,则实际测量电流值应该为“”;表头示值为“”,实际值为“”。四、注意事项1、仪器应该检查无误后才能接电源,开关电源前应先将各电位器逆时针旋转至最小值位置。2、灯丝电压不宜放得过大,一般在2V左右,如电流偏小再适当增加。3、要防止F-H管击穿(电流急剧增大),如发生击穿应立即调低以免F-H管受损。4、F-H管为玻璃制品不耐冲击应重点保护。5、实验完毕,应将各电位器逆时针旋转至最小值位置。五

7、、仪器配置主机(包括F-H管,扫描电源,微电流放大器等)1台示波器1台(选配)微机接口1台(选配)电源线1根Q9线1根使用说明书1份夫兰克赫兹实验一、实验概述1914年,夫兰克和赫兹在研究气体放电现象中低能电子与原子间相互作用时,在充汞的放电管中,发现透过汞蒸气的电子流随电子的能量显现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能量间隔为。同一年,使用石英制作的充汞管,拍摄到与能量相应的光谱线253.7nm的发射光谱。对此,他们提出了原子中存在“临界电势”的概念:当电子能量低于与临界电势相应的临界能量时,电子与原子的碰撞是弹性的;而当电子能量达到这一临界能量时,碰撞过程由弹性转变为非弹性,电子把这份特定的能量转移给原

8、子,使之受激;原子退激时,再以特定频率的光量子形式辐射出来。1920年,夫兰克及其合作者对原先的装置做了改进,提高了分辨率,测得了亚稳能级和较高的激发能级,进一步证实了原子内部能量是量子化的。1925年,夫兰克和赫兹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通过这一实验,可以了解夫兰克和赫兹研究气体放电现象中低能电子与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思想和方法,电子与原子碰撞的微观过程是怎样与实验中的宏观量相联系的,并可以用于研究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与能量交换的微观过程。二、实验原理根据玻尔理论,原子只能较长久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状态(即定态),其中每一状态对应于一定的能量值,各定态的能量是分立的,原子只能吸收或辐射相当于两定

9、态间能量差地能量。如果处于基态的原子要发生状态改变,所具备的能量不能少于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需要地能量。夫兰克赫兹实验是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碰撞,进行能量交换而实现原子从基态到高能态地跃迁。电子与原子碰撞过程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其中是电子质量,是原子质量,是电子的碰撞前的速度,是原子的碰撞前的速度,是电子的碰撞后速度,是原子的碰撞后速度,为内能项。因为,所以电子的动能可以转变为原子的内能。因为原子的内能是不连续的,所以电子的动能小于原子的第一激发态电位时,原子与电子发生弹性碰撞;当电子的动能大于原子的第一激发态电位时,电子的动能转化为原子的内能,为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夫兰克

10、赫兹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充氩气的夫兰克赫兹管中,电子由热阴极发出,阴极和栅极之间的加速电压使电子加速,在板极和栅极之间有减速电压。当电子通过栅极进入空间时,如果能量大于,就能到达板极形成电流。电子在空间与氩原子发生了弹性碰撞,电子本身剩余的能量小于,则电子不能到达板极,板极电流将会随着栅极电压的增加而减少。实验时使逐渐增加,观察板极电流的变化将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随着的增加,电子的能量增加,当电子与氩原子碰撞后仍留下足够的能量,可以克服空间的减速电场而到达板极时,板极电流又开始上升。如果电子在加速电场得到的能量等于时,电子在空间会因二次非弹性碰撞而失去能量,结果板极电流第二次下降。在加速电压

11、较高的情况下,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将与氩原子发生多次非弹性碰撞,在关系曲线上就表现为多次下降。对氩来说,曲线上相邻两峰(或谷)之间的之差,即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这即证明了氩原子能量状态的不连续性。三、实验仪器夫兰克赫兹实验仪1台示波器1台电源线1根线2根四、实验过程1、别用线将主机正面板上“输出”和“输出”与示波器上的“”和“”相连,将电源线插在主机后面板的插孔内,打开电源开关;2、把扫描开关调至“自动”档,扫描速度开关调至“快速”,把电流增益波段开关拨至“”;、3、打开示波器的电源开关,并分别将“”、“”电压调节旋钮调至“”和“”,“”调至“”,“”全部打到“”;4、分别调节、电压至主机上

12、部厂商标定数值,将调节至最大,此时可以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稳定的氩的曲线;5、将扫描开关拨至“手动”档,调节至最小,然后逐渐增大其值,寻找值的极大和极小值点,以及相应的值,即找出对应的极值点(,),也即关系曲线中波峰和波谷的位置,相临波峰或波谷的横坐标之差就是氩的第一激发电位;(注:实验记录数据时,电流值为表头示值“”,;实际测量值为:表头示值)6、每隔记录一组数据,列出表格,然后描画氩的关系曲线图。五、实验记录1、数据记录(实验中可以在波峰和波谷位置周围多记录几组数据,以提高测量精度):()()()()()()()()15.00.435.017.355.052.575.028.116.01.13

13、6.013.756.054.076.040.517.01.837.010.457.050.377.054.118.02.138.09.458.041.178.065.919.02.439.013.659.028.279.073.920.03.140.019.860.014.980.078.221.04.641.026.461.08.481.076.922.05.542.032.562.014.282.071.223.06.043.035.963.025.783.059.524.06.344.037.364.039.284.044.425.06.145.035.665.051.585.029.2

14、26.05.946.030.566.060.086.022.627.07.147.023.167.066.687.028.228.09.748.014.968.068.488.039.629.013.249.08.869.064.989.052.430.016.150.011.770.055.290.064.331.018.551.021.671.040.391.073.232.019.852.031.272.023.992.082.133.020.053.043.073.013.393.085.234.019.254.048.074.016.294.08.492、描画出的关系曲线图为:通过测量及描点可以得出氩的第一激发电位约为11.9V六、实验总结1、经查氩的第一激发电位理论值为11.55V;2、经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a灯丝电压、拒斥电压的存在对关系曲线有影响;b测量时,因为要求极大点或极小点来计算第一激发电位,所以在寻找极值点的过程中,会引入测量误差。七、参考资料1沙振舜黄润生新编近代物理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2戴乐山戴道宣近代物理实验复旦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