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必刷试题)-2022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紧跟教材(解析版).doc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5134491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必刷试题)-2022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紧跟教材(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必刷试题)-2022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紧跟教材(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必刷试题)-2022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紧跟教材(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必刷试题)-2022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紧跟教材(解析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生物高考一轮复习专题3.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A组基础巩固练1下列关于酶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能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BRNA聚合酶能与 RNA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D能产生 ATP的细胞中一定能产生酶1【答案】C【解析】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酶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A错误;RNA聚合酶能与DNA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B错误;酶结构的改变会导致酶活性降低或丧失,C正确;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ATP,但能产生ATP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

2、有细胞核,不能指导合成酶,但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D错误。2下图是酶催化特性的“酶底物复合反应”模型,图中数字表示反应过程,字母表示相关物质。则下列各选项对此图意的解释正确的是()AX是酶,过程表示缩合反应BY可表示酶,过程体现了酶的多样性C复合物Z是酶发挥高效性的关键D、可以表示葡萄糖水解的过程2【答案】C【解析】图中X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说明X是酶,Y在酶的作用下生成F和G,说明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过程表示酶与底物特异性结合,A错误;Y为底物,过程体现了酶的催化作用,B错误;复合物Z是酶与反应物的结合体,是酶发挥高效性的关键,C正确;葡萄糖是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D错误。3如下图曲线、

3、分别表示物质M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M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C若仅增加反应物M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会发生改变D若曲线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3【答案】D【解析】物质M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用ac段表示。酶降低活化能的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若仅增加反应物M的量,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若曲线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所需活化能

4、增加,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4通过实验研究温度对a、b、c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酶的最适温度为36 左右B当温度为任一固定值时,酶的用量都会影响实验结果C该实验中有两个自变量,因变量只有一个D若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b的顶点将上移4【答案】C【解析】图中c酶随着温度的升高活性增加,c酶活性未出现最高点,A错误;当温度过高时,酶变性失活后酶的用量不再继续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的活性,C正确;此题中,溶液的pH升高,酶的活性变化未知,D错误。5某研究小组利用3%鸡肝匀浆、3%H2O2溶液、pH缓冲液等,在适宜温度下探究p

5、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pH3.05.07.09.011.0酶活性(产生的气泡个数/30 s)48252010A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B鸡肝匀浆中过氧化氢酶最适pH一定为7.0CpH为7.0时提高温度,酶的活性会提高D过氧化氢酶对酸性环境的耐受性较低5【答案】D【解析】探究酶的高效性是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该实验没有涉及该对比,A错误;该实验中pH梯度设置过大,不能得出酶的最适pH一定为7.0的结论,B错误;该实验是在适宜温度下进行的,提高温度会降低酶活性,C错误;pH为3时,酶活性降低的量比pH为11时的更多,因此过氧化氢酶对酸性环境的耐受性较低,D正确

6、。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第一步: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2 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第二步: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并振荡试管;第三步:向3支试管内各滴入2滴新鲜鸡肝研磨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pH可以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B温度不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C2号和3号试管内产生气泡较多D此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溶液6【答案】A【解析】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A正确;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B错误;2号试管pH过高,3号试管pH过低,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产生气泡速率较低,C错误;此实验的自变量是pH,D错

7、误。7研究发现:酸可以催化蛋白质、脂肪以及淀粉的水解。研究人员以蛋清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变B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比蛋白块a中的蛋白质分子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C处理相同时间,蛋白块b明显小于蛋白块c,可证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D将盐酸与蛋白酶、蛋白块混合,可直接测定蛋白酶在此pH下的催化效果7【答案】C【解析】加热和加酸均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加热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处理相同时间,蛋白块b明显小于蛋白块c,可证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盐酸会催化蛋白酶和蛋白块的水解,盐酸还会影响

8、酶活性,从而影响实验效果,故不能直接测定蛋白酶在此pH下的催化效果。B组能力提升练8如图1表示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及pH为b时,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预期正确的是()A若将pH调整为a,则d点左移,e点下移B若将pH先调整为c,再调整回b,则d、e点不移动C若将温度升高5 ,则d点右移、e点不移动D若增加淀粉酶的量,则d点不移动,e点上移8【答案】C【解析】图2条件为最适pH,因此若将pH调整为a,酶活性下降,则d点右移,e点不变;若将pH先调整为c,则酶活性丧失,因此再调整回b,酶没有催化作用,不会有麦芽糖的生成;图2条件为最适温度下,当

9、温度升高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若增加淀粉酶的量,反应速率加快,则d点左移,e点不动。9(不定项)某研究小组在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Mn2降低了相应化学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结构的改变而使其活性降低C不同离子对酶的活性有提高或降低的作用D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9【答案】BC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Mn2只是提高了某水解酶活性,但并不能降低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结构的改变使某水解酶活性降低;从图中可以看出,有的离子可以提高

10、酶的活性,有的离子可以降低酶的活性;不同种类的金属离子是该实验的自变量,该水解酶的相对活性是该实验的因变量,该水解酶的用量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10(不定项)下表为两组唾液淀粉酶催化可溶性淀粉水解的实验条件及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实验(淀粉溶液浓度10%)酶溶液浓度01%2%4%5%相对反应速率02550100200实验(酶溶液浓度2%)淀粉溶液浓度05%10%20%30%相对反应速率025506565A两组实验的自变量分别为酶溶液浓度和淀粉溶液浓度B若继续提高实验的酶溶液浓度,相对反应速率有可能继续增大C若继续增大实验的淀粉溶液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继续增大D若提高实验的反应温度,相

11、对反应速率一定增大10【答案】AB【解析】两组实验的自变量分别为酶溶液浓度和淀粉溶液浓度,A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已知酶溶液浓度条件下,反应速率持续增加,说明酶浓度为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若继续提高酶溶液浓度,相对反应速率有可能继续增大,B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淀粉溶液浓度达到20%后,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若继续增大淀粉溶液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不再增大,C错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温度不一定能提高酶促反应速率,D错误。C组近三年高考真题压轴练11(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

12、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11【答案】C【解析】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DNA,DNA复制时也会有DNA合成酶参与,此外即使是在细胞核中使用的与DNA合成有关的酶也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在保证温度、pH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在生物体外仍可发挥作用,B错误;胃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利用盐析可以使其沉淀,C正确;酶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低温可以使酶分子结构更稳定,D错误。12(2017年天津卷)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

13、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12【答案】C【解析】T1时加入酶C,A物质减少,B物质增加,可推测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T1T2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超过T2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底物A含量过少所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若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13(2019年江苏卷)为探究玉米子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子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

14、,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检测玉米子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填序号)。试管滴管量筒酒精灯显微镜(2)为了检测玉米子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子粒纵切,滴加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 温育30 m

15、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 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的提取液。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13【答案】(1)双缩脲(2)碘液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3)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发芽前玉米蓝色砖红色淀粉酶已失活【解析】(1)检测蛋白质或多肽应该用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该实验需要用量筒量一定量的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需要用滴管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但是该实验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显微镜观察,故选。(2)检测淀粉应该用碘液;胚乳呈现蓝色块状,说明胚乳含有大量的淀粉,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变小了,说明玉米发芽的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了。(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的作用,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和淀粉,作为对照实验,其可以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