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十三)教师版.doc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5134227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十三)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十三)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十三)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十三)教师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历 史 (十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淮南子载

2、:“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昭,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这主要表明,禹( )A制定了完备的礼乐制度 B注意倾听民众的声音C利用宗法思想进行统治 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答案】B【解析】据材料“以五音听治以待四方之士”、“教寡人”、“谕寡人”、“告寡人”、“语寡人”可知禹在治国注重倾听民声,故选B项;礼乐制度强调等级,其完善是在西周,且与关注民意不符合,排除A项;宗法思想强调血缘亲疏,与禹广泛倾听民意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体现禹重民意,并非等级森严,排除D项。2西汉初年有相当数量的侯国分布在王国境内,

3、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国境内的侯国逐渐消失,到西汉末年最终形成“王国境内无侯国”的局面。对这一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A侯国已成为与王国同级的地方行政组织B汉廷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的结果C侯国将无法分割王国之下的土地和人民D汉武帝的地方体制改革使侯国不复存在【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推行了推恩令,同时规定侯国不再隶属于王国,归所在县管辖。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B项;西汉侯国一直比王国等级低,排除A项;王国和侯国都是分封的产物,侯国分封后世代沿袭封地和人民,而不是分割王国的土地和人民,排除C项;汉武帝在实行推恩令等措施时,并没有改变地方体制,所以侯国还

4、是存在的,只是已经归所在县管辖了,排除D项。3南朝佛教传播偏重义理,梁武帝亲自讲经说法,著书立说,阐释佛教教义;而北朝则崇尚修行,广泛建寺造像,还开凿规模巨大的石窟。在反佛势力与佛教的斗争中,南方为论战,北方为灭佛,如南朝齐梁间范缜著神灭论,从形神关系的角度出发,论证神为形之用,形亡神亦灭,从而驳斥佛教的因果轮回之说,北朝出现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两次大规模灭佛行动。这说明该时期( )A佛教在中国缺乏扎根的基础 B南北方佛教的发展各有特点C儒道势力与佛教的斗争激烈 D佛教盛行成为社会思想主流【答案】B【解析】据材料“南朝佛教传播偏重义理”、“北朝则崇尚修行”、“南方为论战,北方为灭佛”体现了南北

5、方对佛教理论、实践、与反佛教势力斗争上存在差异,故选B项;佛教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传播较广,一度使儒学受到挑战,因此佛教在中国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材料侧重佛教在南北发展的差异,并未突出其与儒道势力的斗争,排除C项;自汉朝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学,排除D项。4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授田的男丁每年须缴纳粟二石,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不去服役可纳绢或布代役。这种课征平均占当时农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一做法( )A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B消除了重敛人民的弊病C遏止了土地兼并现象 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唐朝前期对“授田的男丁缴纳粟一石,为国家服役二十日。不服役可纳绢

6、或布代役”,这称之为“租庸调制”,这种税制征收“占当时农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政府通过这种方式为无地农民提供土地,一方面保证了国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D项;授田男丁需要向国家服役二十日,但也可纳绢或布代役,这反映的是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而非强化,排除A项;唐代“租庸调制”课征平均“占农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一定程度减轻了人民负担,但消除了重敛人民的弊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唐代与“租庸调制”相应的土地制度是均田制,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土地兼并,但并未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以不可能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排除C项。5近代学人梁启超认为,儒学的开宗孔子并不喜欢谈论什么“性

7、与天道”,而只是从日用行为极平实处培养人的理想性格,但后来儒学受到道、佛两派的挑战,儒士便“总觉得把孔门学说找补些玄学的佐料才能满足”,于是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迭起,到晚明,更有颜习斋“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之说,据此可知宋明理学( )A空疏脱离社会实际 B受佛道思想影响C成为官方正统哲学 D日益精细哲理化【答案】A【解析】道、佛两派作为宗教,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本身就脱离了物质世界,玄学亦指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倡导的是清谈的学风,而宋明理学受它们的影响出现“无事袖手谈心性”之说,说明理学也已空疏脱离社会实际,故选A项;受佛道思想影响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能完整概况材料,排除B项;材

8、料论述的是理学的内容,而C项强调的是其地位,排除C项;据材料“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理学日益成为空谈,而非精细哲理化,排除D项。6下表为18921900年间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据此可知( )A进入四川的商品在逐年增加 B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C新口岸的开放加剧商品倾销 D商品输出是列强主要经济侵略手段【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1895年之后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开放了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便利了列强商品的倾销,C正确;由表格可知,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不是每一年都在增加,如1892年到1893年就在减少,故

9、 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输出,材料不能体现出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故B与材料不符;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资本输出是列强主要经济侵略手段,故D错误。71922年,中共二大决议指出,“人民”包括“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而敌人是指“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既是与“人民”相对立的群体,也是“民族”的敌人。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中共结合国情做出了正确的判断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认识的深化 D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了革命的对象【答案】B【解析】二大的决议明确了人民的敌人也是民族的敌人,等于明确了我们的任务是反对“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也就是要

10、反帝反封建,说明认识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故选B项;1922年时,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对,即中外之间的民族矛盾和国内的阶级矛盾,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1924年,与题干时间1922年不符,排除C项;官僚资本主义形成于19271937年间,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8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期间,山东共计动员了1 106万民兵民工,使用非机动车147万辆,牲畜77万头,担架44万副,运送粮食11亿斤,转送伤员20万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的土地改革( )A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 B形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C奠定了战略反攻的重要基础 D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材

11、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的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成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农村地区的农民阶级,未涉及社会其他阶层,无法体现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排除B项;战略反攻是战场上的作战行动,与农村土地改革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土地改革摧毁了国民党在农村的统治基础,城市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并未被完全消灭,排除D项。9陈独秀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陈独秀意在( )A否认儒学所代表的一切基本价值

12、 B强调儒学须改造后才能适应社会潮流C反对儒学的专断教条和狂热迷信 D防止有人利用传统儒学进行复辟活动【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陈独秀并不反对孔子,而是反对儒学中不符合时代的内容,故选C项;“一切”太过绝对,只是反对不合潮流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要对儒学进行改造,排除B项;陈独秀此番言论重在强调反对儒学中不合现代潮流的内容,以宣扬新思想,并非防止复辟,排除D项。10图2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一副宣传画,该作者重在强调( )图2A朝鲜维护统一的正义性 B中美双方实力对比悬殊C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 D冷战的重心转移到亚洲【答案】C【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中国出兵朝鲜既是为了帮助邻国抵抗美帝国主义

13、的侵略,也是为了自我安全,这反映的是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故选C项;中国出兵朝鲜是为了帮助朝鲜抵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并非是因为朝鲜统一的正义性,排除A项;“救邻自救”反映的是中国出兵朝鲜的重要原因,无法据此得知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排除B项;冷战的重心一直在欧洲,排除D项。11斯巴达人入侵雅典时,雅典青年在愤怒情绪的驱使下要求马上出战。伯里克利在议事会主席团的支持下,拒绝召开公民大会或任何特别会议来讨论主动出战。伯里克利意在( )A提高紧急事务的决策效率 B完善公民大会的决策程序C过滤直接民主的盲目冲动 D强化珍爱生命的人文精神【答案】C【解析】据材料“在愤怒情绪的驱使下要求马上出战”可知,在雅

14、典的直接民主制下,如果此时“召开公民大会或任何特别会议”可能会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导致城邦利益受损,因此伯里克利的做法就意在过滤直接民主的盲目冲动,故选C项;材料中伯里克利并未对“斯巴达人入侵雅典”这一紧急事务做出决策,因此A项内容并非其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伯里克利并未召开公民大会,因此其目的也并非完善公民大会的决策程序,排除B项;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伯里克利的做法是出于保护城邦利益而非单纯为了珍爱生命,排除D项。1215世纪,欧洲学者皮科认为上帝教导亚当:“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都被限制和约束在我们规定的法则范围之内,但是我们交与你一个自由意志,你不为任何限制所约束,可凭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你

15、本性的界限。”由此可知,皮科的这些言论反映了( )A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B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C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基督教在欧洲影响的削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上帝教导亚当“可凭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你本性的界限”,强调重视人性,结合时间15世纪可知受到西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故选A项;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排除B项;启蒙运动时间17、18世纪,排除C项;文艺复兴把矛头指向封建教权,不是基督教,排除D项。13巴黎公社内部事务往往通过民主讨论的方式来决定,公社成员由不同派别组成,他们代表的利益不同,因而在具体问题上,他们的主张也必然各有差异,甚至相互对立。这反

16、映出巴黎公社(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B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D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由材料“公社成员由不同派別组成,他们代表的利益不同,因而在具体问题上,他们的主张也必然各有差异,甚至相互对立”可知,巴黎公社缺乏统一的领导,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政权的局限性而非性质,A项错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的局限性而非进步性,D项错误。14.有时候,富农们会烧毁集体农庄的房屋,毒死耕牛,散布谣言吓走其他农民。苏联政府对此进行了报复,将成千上万户富农赶出村庄,把他们关进监狱和西伯利亚劳动营,出现该现象的

17、原因是( )A.富农反抗余粮征集制B.农业集体化的过程有强制色彩C.苏维埃政权社会矛盾尖锐D.农民对斯大林模式不满【答案】B 【解析】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题意不符A错误;将成千上万户富农赶出村庄、关进监狱和劳动营体现出强制,B正确;材料不足以证明苏维埃社会矛盾尖锐,C错误;D选项过于绝对,错误。151984年非洲遭遇空前灾荒,美国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内尔·里奇为此合作完成了“We Are the World”(四海一家)的歌曲。这是一首旋律优美、歌词动人、充满了对生命关怀的传世佳作。1985年他们又在世界范围内义演义卖,引起举世瞩目。这反映出( )

18、A美苏“冷战”延伸到文化艺术领域 B各国积极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经济区域化使各地发展不平衡加剧 D全球化中对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发展【答案】D【解析】“We Are the World”(四海一家)的歌曲是为了呼吁全世界行动起来帮助非洲应对空前的灾荒,这是对非洲同胞的一种人文关怀,故选D项;题干所述现象是文艺领域为消除“冷战”影响、促进全球化发展的一种举措,排除A项;美国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内尔·里奇代表的是民间人士对非洲灾难的同情与帮助,不能代表各国政府,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文艺工作者应对非洲灾荒的仁义之举,不是区域化和各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19、排除C项。第II卷本卷共4大题,共55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旧唐书尉迟敬德传五代后晋刘昀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立嫡以长,礼之正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效法)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唐太宗入冥记1900年出土文献敦煌文书中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问大唐天子太宗

20、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1)根据材料,指出刘昀与司马光对“玄武门之变”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2)结合所学知识,辨析以上材料的史料价值。(8分)【答案】(1)态度:刘煦持赞赏(理解、同情、肯定等也可)态度。司马光持否定态度。(2分)原因: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换频繁,统治者大都通过政变上台,旧唐书迎合了时局的需要。北宋时期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儒家伦理道德和忠孝观念的影响,便于统治者寻找借鉴、吸取教训。(4分)(2)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分别是成书于五代和宋朝时期的官修史书,具有权威性。但是官修史书受时代影响,并带有官方立场,政治性强,不

21、一定完全反映客观史实,且受时代所限有矛盾之处,须加以辨析并与其他史料印证。(4分)唐太宗入冥记是武则天时期的民间话本,属于文学作品,体现当时的一种民间舆论,属于近代发现的新史料,可对研究“玄武门之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但是民间文学作品,有虚构成分,需谨慎使用。(4分)【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态度,据材料“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可知,旧唐书的作者刘晌对“玄武门之变”持赞赏(理解、同情、肯定等也可)态度;据材料“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可知,司马光对“玄武门之变”持否定态度。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旧唐书一五代后晋刘昀”

2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结合所学知识,从两位史学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形势等方面分析可知,刘昀生活的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换频繁,统治者大都通过政变上台,旧唐书中对“玄武门之变”的态度迎合了时局的需要;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已结束,受儒家伦理道德和忠孝观念的影响,为方便统治者寻找借鉴、吸取教训,其对“玄武门之变”持否定态度。(2)本题考查史料实证中区分不同史料的价值、分析整合史料的有效内容和价值的能力。答题一般步骤:1、材料来源:阐述材料的来源,辨别其真伪(一手史料或二手史料)。2、材料内容: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解读,对应其具体的史料价值。3、总结升华。根据所学

23、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分别为成书于五代和宋朝时期的官修史书,具有权威性,同时官修史书受时代影响,带有官方立场,政治性强,未必完全反映客观史实,并且受时代所限有矛盾之处,须加以科学辨析,特别是要与其他史料印证;据材料“唐太宗入冥记1900年出土文献敦煌文书中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可知,唐太宗入冥记是武则天时期的民间话本,属于文学作品,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主要体现了当时的民间舆论,属于近代发现的新史料,可对研究“玄武门之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但是民间文学作品,有虚构成分,需谨慎使用。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京师同文馆译著书目录第一组国际法类万国公法法国律例公法便

24、览公法会通中国古世公法论略新加坡律例第二组历史制度类星轺指掌各国史略俄国史略富国策第三组科技类格物入门化学指南化学阐原格物测算全体通考算学课艺星学发轫电理测微坤象究原药材通考弧三角阐微分化津梁中西合历第四组语言文字类同文津梁汉法字汇英文举隅参考表中一组或几组信息,以“近代化”为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13分)(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分)阐述:鸦片战争的失败,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举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务派创立近代民用工业,推动了经济近代化;

25、创办近代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翻译西方科技著作,推动了教育和思想的近代化;创办轮船公司、修建铁路和办电报局,推动了交通和通信事业近代化。(10分)结论:洋务运动虽然是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1分)示例二:论题:应辩证地看待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2分)阐述: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对外国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洋务运动是由封建官僚为主体发起的改良运动,具有明显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明显的阻碍作用;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未完成自强、求富的任务。(10分)结论:洋务运动虽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26、进程,但是是以挽救清政府统治为目的的,故其不可能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1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解析】首先仔细阅读材料,可发现材料提供的是京师同文馆译书的内容,结合所学,京师同文馆是近代洋务运动中兴办的新式学堂,其译书内容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仔细阅读著书目录可发现主要分为政治类、技术类、文化类,可从洋务运动与近代化关系出发提炼观点,可以是肯定洋务运动与近代化关系,也可以辩证看待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关系。然后结合所学,列举政治(或军事)、经济、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响来论证论题。如肯定洋务运动与近代化关系可提炼出论题: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然后列举各方

27、面史实及意义来阐述,如鸦片战争的失败,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举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务派创立近代民用工业,推动了经济近代化;创办近代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翻译西方科技著作,推动了教育和思想的近代化;创办轮船公司、修建铁路和办电报局,推动了交通和通信事业近代化。最后总结,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也可辩证看到洋务运动,可提炼出论题:应辩证地看待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然后列举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表现,如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同时从洋务运动的性质、主观目的等角度出发阐述其客观上又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近代化,未能完成自

28、强、求富的目的。最后总结,洋务运动虽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是是以挽救清政府统治为目的,故其不可能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图2 红四方面军印制的土地使用证 图3 19571977年的交通建设成就 图4 1979年颁发的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图5 全国贫困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进行阐释。(16分)【答案】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始终同人民在一起,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中国

29、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或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革命。(3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或全面建设)时期:大力进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等事业都有较大发展。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振了贫困地区群众的发展信心,为经济平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3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或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允许个体经济发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解决了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

30、民的温饱问题。(3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8年持续奋斗,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3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顺应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党的政策,推动了人民事业持续发展进步。(2分)【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历史解释能力,这种题目的一般答题步骤为:1.将问题中的主题进行理论阐释,本题就依据材料“人民就是江山

31、,江山就是人民”进行理论阐释;2.用材料中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中的主题,一般情况下需要说清每段材料的背景、内容和影响;3.总结升华。本题四则材料分别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四军发给人民的土地使用证、一五计划的交通成就、改革开放后个体工商业发展以及21世纪贫困人口的变化。这些聚焦于农民、基础设施、商业、贫困等领域,强调党和国家对百姓生活的重视,为人民谋幸福。第一则材料可阐释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或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革命。第二则材料可阐释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或全面建设)时期,大力进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等事业都有较

32、大发展。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振了贫困地区群众的发展信心,为经济平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第三则材料可阐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或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允许个体经济发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解决了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第四则材料可阐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8年持续奋斗,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最后总结升华。19(12分)阅读

33、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摘自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材料二 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政府)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他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

34、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摘编自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对玛格丽特·撒切尔和列宁观点的理解,并对西方文官制度提出你的认识。(12分)【答案】理解:玛格丽特·撒切尔高度赞扬和肯定文官制度。(1分)认为英国的文官制度具有纯粹的职业性,有利于确保政府的稳定交替,并能保持政府的最高效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3分)列宁批判和否定西方文官制度。(1分)认为西方的文官制度是反民主的,文官队伍同地主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思想僵化、保守陈旧,官僚习气严重,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35、的工具。(3分)认识:对西方文官制度应采取辩证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一方面西方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文官的考试、录用、职责、晋升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使文官具有较高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它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2分)另一方面,西方文官制度是具有阶级性的,文官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执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工具;这种制度也容易滋生官僚习气、机构膨胀、争权夺利等僵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2分)【解析】第一小问理解,根据材料概括两人对文官制度的态度并说明理由即可。由材料一“纯粹的职业性”、

36、“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可得,玛格丽特·撒切尔高度赞扬和肯定文官制度,认为英国的文官制度具有纯粹的职业性,有利于确保政府的稳定交替,并能保持政府的最高效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由材料二“反民主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等信息可得,列宁批判和否定西方文官制度,认为西方的文官制度是反民主的,文官队伍同地主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思想僵化、保守陈旧,官僚习气严重,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二小问认识,面对列

37、宁和撒切尔夫人对西方文官制度的态度截然相反的现实,应该采取全面和客观的态度,也就是说对西方文官制度应采取辩证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既要看到其对西方国家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局限性和阶级性。一方面,从西方文官制度与它所处的时代及其作用角度看,它是资本主义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文官的考试、录用、职责、晋升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使文官具有较高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它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西方文官制度是具有阶级性的,文官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执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工具;这种制度也容易滋生官僚习气、机构膨胀、争权夺利等僵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