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养创新人才.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097348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力培养创新人才.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都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集中反映。一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

2、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无须讳言,长期形成的专业教育模式、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大学本科教育中仍然占据主流。旧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注重演绎,忽视归纳;二是在当今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专业对口教育根深蒂固;三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教学中基本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位置;四是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习者的个性和主动性都得不到发挥,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素的缺失。显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创新人才培

3、养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清华大学不断优化培养过程,完善培养环节,大力推进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更好更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各方面的领军人物。1.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创新人才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解放后的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学习前苏联教育模式,专业划分细致,最多时达到1343种,有计划培养的各类专门人才较好地适应了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突出表现在所培养的人才知识面过窄。近20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以通识教育为主要特征的美国教育模式又成为很多大学学习模仿

4、的对象,但居主导地位长达几十年的专业教育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首先遇到的一对似乎不可调和的主要矛盾。实际上,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矛盾并不是最近几十年产生的新问题,更绝非中国所独有,只不过在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表现出较为明显而激烈的冲突。我们认为,特定的培养模式总是服从于一定的培养目标。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体制、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异,各国之间或各学校之间,同一国家或同一学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可能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存在一种具有绝对普适性的培养模式。清华大学始终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现实和未来需要,以人才培养为根

5、本,以提高质量为主线,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国家需要大批工程技术人才的时代,清华大学以培养“红色工程师”为目标,使大批学生成为有真才实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国家建设栋梁之才。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在继续保持工科优势的同时,逐步恢复和建设了理、文、史、哲、法、经济、管理、教育和医学等学科门类,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综合性的学科布局,为创新人才的孕育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按照“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明确了本科教育定位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在第21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基础上,学校2001年全面修订本科培养方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

6、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理念,重新设计、整合培养环节与课程结构,关键是突出了三点:一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强调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重视学生适应能力与发展潜力的培养,力求扎实的基础知识、多元的文化视野和敏锐的思维方式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大力推进按学科大类培养;三是将实践与研究融入教学过程,坚持实践教育不断线。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学校将继续完善各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明晰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核心课程体系,并选派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兼备的高水平教师承担核心课程教学任务。2.秉承传统与时俱进,坚持实践教育全面育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实

7、践教育既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当前开展实践教育,要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乃至创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投身社会、认识社会乃至造福社会的品质。加强实践教育,要做到“三坚持、三结合、三落实”。“三坚持”就是坚持从社会、自然和工程实际中提炼问题并加以研究解决,坚持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坚持实践教育不断线,通过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实践教育的育人理念落实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三结合”就是学生实践与教师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国家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三落实”就是教学计划落

8、实,经费支持落实,实践基地落实。通过实践教育全面育人,是清华大学长期形成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就形成了教学、生产和科研相结合,提出“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的口号,大批学生参加了密云水库及核研院第一个反应堆的建设工作。1985年起实行三学期制,增设5周的夏季学期集中安排各类实践教学活动。2005年,学校以“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主题,召开了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制定了清华大学关于加强实践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形成了重视实践教育的浓厚氛围。清华大学开展实践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实验教学、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等方面,实现校内校外结合、第一课堂和第

9、二课堂贯通、科研和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协调与全面发展。3.发挥研究型大学优势,推进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性学习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重建本科教学: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简称博耶报告),认为本科生在进入研究型大学后,应该有机会与有能力的高级研究人员一起工作,以便得到帮助和指导;有参观访问一流科研设备的机会,有进入科研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系统和音乐厅的机会;有选择或改变所学专业方向的机会,有些专业方向是研究型大学所特有的;有与各种不同背景、文化、经历的人相互接触的计划,同追求各种知识层次的学者接触的机会。博耶报告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中存

10、在的问题及未来的改革方向提出10条改革意见,包括建立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Research-Based Learning)、构建探究式的一年级教学(Inquiry based Fresh-mall Year)、构建新生基础等。博耶报告发表后3年,对123所大学的调研表明,研究性学习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已获较高认同。所有被调查的研究型大学都为本科生提供了科研和创新活动的机会,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清华大学大力开展讨论式、研究式、参与式教学,在全校范围逐渐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氛围。通过新生研讨课、专题研讨课、实验室科研探究课、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学科竞赛、本科

11、生综合论文训练等环节,突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团队,使学生在本科培养的全过程循序渐进地经历创新实践过程。1996年开始实施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为学生提供早期参与科研实践、接受引导性基础研究训练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完整的科研过程,掌握科研基本技能,培养科研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003年,学校又率先推出新生研讨课,组织知名教授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小班研讨课。这一方面借鉴了国外大学成功的课程形式,另一方面也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特点赋予其新的内涵。其特色在于名师引导、师生互动,学习知识、学做研究;从问题开始训练研究能力,以教师引导启发创新思维,以学科前沿激发研究兴趣,以师

12、生互动启迪自主学习,以鼓励质疑倡导探索精神。通过新生研讨课,建立起一种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新型渠道,创造了一个新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也探索了一种以研究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2007年,新设了“实验室科研探究”全校选修课,发动和组织各院系和科研实验室,实现更大范围的实验室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从教学效果看,既促进了实践教学与基础理论教学的紧密结合,丰富了实践教学模式,也通过将各学科领域的经典学术思想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科研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方法的了解。4.强化因材施教,为特色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因材施教是一种得到了广泛认可的教育理念,既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人才

13、培养的实施途径!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的个体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及学生群体的特点,施以不同的培养方式,使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条件和方式充分发展,以取得最佳的教育和教学的效果。清华大学基于高水平学科集中的优势,设立“基于优势学科群”和“基于学术大师”的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鼓励和引导院系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具有潜质的学生成长为拔尖人才创造条件。1998年以来,先后开设了数理基础科学班、化学生物学基础科学班、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软件科学实验班、经济与金融国际班,积累了因材施教、培养拔尖创新人

14、才的宝贵经验。数理基础科学班形成的强化基础、注重科研训练、提供多次选择机会等有效模式,已成功推广。2006年,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倡导设立软件科学实验班,注重基础科学训练、国际学术交流和实践环节的特色,用“深耕”和“精耕”的方式建立从本科、研究生到研究人员的培养系统,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学校继续加大对优秀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力度,针对其特长和发展方向,为优秀学生制订并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研究训练、国际交流、综合素质养成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和深入的改革,鼓励各类优秀学生充分发展。对优秀学生实行导师制,安排和邀请知名学者、优秀教师和社会杰出人士担任导师,并建立各级领导

15、联系本科生制度,优先提供参加科学研究训练的机会,优先开放实验室,对其中学术志向明确、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可提前认定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优先选派到世界名校、研究机构、知名企业进行交流或培养。目前,一些院系已经在优秀学生因材施教方面开始有益的探索。学校鼓励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或在原有专业中设立新兴交叉学科方向,促进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立学科交叉的主辅修制,鼓励院系开设辅修专业和第二学位。为学生在本科期间提供了多种不同形式的选择系科专业的机会。5.促进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独特优势。高水平科研对教学和人才培

16、养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高水平前瞻性的学科和学术研究带动本科新专业的建立和建设,引领人才培养的方向;二是高水平学术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丰富;三是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为学生广泛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四是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坚持促进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一直是清华大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努力方向。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强调科研要为人才培养服务。高水平科研活动带动了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教材建设,许多优秀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教学内容,提升了课程质量和水平。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优秀的指导师资,为实现综合

17、论文训练的教学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综合论文训练选题大多来自实际科研项目,多年来始终做到一人一题。随着实验室开放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内容被充实到实验课体系中。各实验室也为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提供物质条件和支持,成为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平台和基地。6.改进人才评价体系,发挥制度激励与约束作用高质量生源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围绕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完善多元化、综合性的人才选拔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招生模式,不拘一格吸纳选拔各类优秀学生。针对具有特殊潜质和潜能的招生对象,制定

18、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拔条件。在培养环节,不断完善免试推荐研究生的选拔机制,更多地关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潜质等的评价。继续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加大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力度。鼓励学生投入创新实践活动和个性发展,学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科研训练和课外学术科技赛事等活动中的优秀成果,经认定可替代相关课程或综合论文训练。师资队伍是影响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最能动的力量和最关键的纽带。学校始终坚持培养学生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营造以教学为责、以教学为乐、以教学为荣的浓厚氛围,构建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学习团队,将教师的竞争力转化为学生的竞争力。学校坚持把从事

19、教学工作作为聘任教师职务的首要条件,凡聘任教授系列职务者必须承担主干课程授课任务,同时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以申请人近几年的课堂教学评估情况作为重要依据。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目标,鼓励教师实施研究型教学,从事教材编写,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班主任、导师,指导年轻教师、学生第二课堂,从事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人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重视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支持和服务。一系列的举措推动了一大批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走上了本科讲台,重视教学、投入教学、研究教学,不再依赖于少数教师的觉悟和境界,而成为多数教师的自觉行动。7.创造国际交流与学习的条件,拓展学生国际

20、视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各国和各地区之间为了捍卫自身利益,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竞争与摩擦也日益尖锐,能够生活和工作于全球化环境成为对21世纪毕业生的重要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学校,学习不同的课程,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碰撞,对其成长弥足珍贵。很多国外大学将海外学习经历作为学生培养环节之一作出明确要求和规定。例如,哈佛大学积极鼓励学生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学习并获得学分,并专设海外学习委员会进行管理,开设20多种外语课程。耶鲁大学鼓励本科生赴海外学习一个暑期或一个学期,并向学生提供近30种语言的外语教学课程。根据建设世界一

21、流大学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学校依托丰富的国际学术资源,为学生扩展国际视野创造便利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培养学生理解不同文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利用每年大批的外国国家首脑和国际组织政要、国外大学校长、国际知名学者、跨国公司董事长或总裁来校访问和讲学的资源,学校开设了“海外名师讲堂”,学生数万人次参加。学校还积极拓展学生到境外学习的途径,支持优秀本科生到国外知名大学交流与学习,鼓励本科生参加海外研修活动。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就成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这应该成为我们观察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新视角。近期清华大学教

22、育研究所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教育和教育政策系合作开展了一项基于学习过程指标的调查研究,以大学学习过程性指标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为工具,在五个可比性指标上,即“学习的严格要求程度”、“主动合作的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以及“校园环境的支持程度”,对清华大学和美国顶尖级研究型大学(Research University-Very High Research Activity)、美国大学总体水平和美国在该类特征上位列前10%的大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从整体水平上清华大学的本科教育与美国同类院校不存在根本差异,双方各有突出之处。比如,清华大学的校园环境支持度较美国的大学更为理想,而美国大学中的生师互动频度和深度却是清华大学所难以企及的。这也提醒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何继续推进研究型教学的广泛实施,鼓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职业乃至人生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让大学成为师生共同追求、创造知识和价值观的共同体,切实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