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静电防护知识培训教材.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095207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SD静电防护知识培训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ESD静电防护知识培训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SD静电防护知识培训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SD静电防护知识培训教材.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ESD静电防护知识培训教材一 生活中的静电常识静电是一种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静电常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麻烦有时,它使人遭到电击;有时,它严重影响正常工作;更有甚者,它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

2、“放电”的结果。 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 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相对比年轻人干燥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本就有病变的老年人,静电更会使病情加重。过高的静电还常常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 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发现头

3、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脱衣服之后,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也要用手摸一下墙,将体内静电“放”出去,这样静电就不会伤你了。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二 对静电知识的初步了解在本世纪70前代以前,很多静电问题都是由于人们没有ESD意识而造成的,即使到现在也有很多人怀疑ESD会对电子产品造成损坏。这是因为大多数损害发生在人的感觉以下,因为人体对静电放电的感知电压约为3,请参见下表:人体电位 (伏) 电击程度 1000 完全无感觉 (发出微弱的放电声) 20

4、00 手指外侧有感觉但不疼 3000 有被针刺的感觉微疼 4000 有被针深刺的感觉手指微疼(见到放电的微光) 5000 从手掌到前腕感到疼(指尖延伸出微光) 6000 手指感到剧疼后腕感到沉重 7000 手指和手掌感到剧疼稍有麻木感觉 8000 从手掌到前腕有麻木的感觉 9000 手腕子感到剧疼手感到麻木沉重 10000 整个手感到疼有电流过的感觉 11000 手指剧麻整个手感到被强烈电击 12000 整个手感到被强烈地打击810mA 手摆脱电极已感到困难,有剧痛感(手指关节)。 2025mA 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动摆脱电极(国际通常认为电流在50MA以下安全)。 5080mA 呼吸困难,心房

5、开始震颤。90100mA 呼吸麻痹,三秒钟后心脏开始麻痹,停止跳动.然而随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问世,许多电子元件在几百伏甚至几十伏时就会损坏,通常电子器件被损坏后没有明显的界限,把元件安装在PCB上再检测,结果出现很多问题,分析也相当困难。特别是在出现一些潜在损坏时,即便使用精密仪器也很难测量出其性能有明显的变化。但近年实验证实,这种潜在损坏在一定时间以后,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会明显下降。这种失效是由于静电放电( ElectroStatic Discharge简称 ESD)造成的,无论是静电电场还是静电电流都可能给器件造成致命的危害或潜在的损伤。对电子产品来说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静电产生后会在

6、周围形成静电场,会产生力学效应,放电效应及静电感应效应等几种效应,人体携带静电也会对其它物体放电,在这几种效应中,静电的放电效应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此种放电导致元器件的击穿破坏或对系统造成破坏无法正常运行一般简称为 ESD损害,ESD对元器件的损害后果导致硬击穿或软击穿。硬击穿:是一次性造成元器件介质击穿、烧毁或永久性失效,使集成电路彻底损坏,永久性失效,当静电放电能量达到一定值时,足以引起封装集成电路块的爆炸,使其芯片完全烧毁裸露,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故障耗费增加。硬击穿特征明显一般来说可以在器件组装件或插件板出厂交货之前检查出来。软击穿 (软失效) :是造成器件的性能劣化或参数指标下降,但还

7、没有完全损坏而形成隐患,在最后质量检验中很难被发现,在使用时静电造成的电路潜在损伤,会使其参数变化,品质劣化,寿命降低,使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随温度,时间,电压的变化出现各种故障不能正常工作即为软失效。如果受损的芯片属于一些重要的控制系统,如网络中心控制系统,自动播出控制系统,生产调度控制中心,电子作战指挥系统,自动导航系统,火箭发射控制系统等其造成的危害有时是难以预料的,这潜在的损伤实际上具有更大危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更为严重软击穿不易察觉具有潜在隐蔽的特点危害更大,另外静电感应和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电磁脉冲也有一定危害,静电放电一般产生频带为几百 KHz 几十MHz,电平高达几十毫伏的电磁

8、脉冲干扰可使静电敏感器件( Static Sensitive Device简称 SSD) 破坏。在静电危害的几种类型中,ESD损害尤为突出,其突出特点是随机性和不易察觉性 。人没有感觉到放电就已造成了静电损伤.不易被检测出来,有关资料证明 ESD引起的器件损伤 90%为潜在性的软击穿损伤,10%为立即失效的损伤类型。静电对SSD 的危害,由于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体积缩小,光刻线条变细,线间距离窄,以及采用大量新型材料(其抗静电性很低)至使其抗静电性下降,较低电位差就能将其击穿破坏,有人认为加有 ESD保护电路的集成电路板不怕静电破坏,实际上尽管加有保护电路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当在

9、人体或工作环境中带有上千伏静电时,虽然敏感器件内有保护电路也是无法承受的,仍然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所有的集成电路均对静电敏感,其不同之处只在于所能承受的阀电压值不同而已,人体有感的静电放电在2500伏以上,因此减少静电到人无感觉的程度,并没有消除电子设备受静电损坏的危害,当人感觉到静电放电时可能已经对造成 SSD损伤了,所以对静电的防护主要应致力于防患于未然,进行综合防护。静电的基本物理特性为:吸引或排斥,与大地有电位差,会产生放电电流。这三种特性能对电子元件的影响:静电吸附灰尘,降低元件绝缘电阻(缩短寿命)。静电放电破坏,使元件受损不能工作(完全破坏)。静电放电电场或电流产生的热,使元件受伤

10、(潜在损伤)。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场幅度很大(达几百伏/米)频谱极宽(从几十兆到几千兆),对电子产器造成干扰甚至损坏(电磁干扰)。如果元件全部破坏,必能在生产及品管中被察觉而排除,影响较小,如果元件轻微受损,在正常测试下不易发现,在这种情形下,常会因经过多层之加工,甚至已在使用时,才发现破坏,不但检查不易,而且其损失亦难以预测。要耗费多少人力及财力才能清查出所有问题,而且如果在使用时才察觉故障,其损失将可能巨大。静电具有的特性:1 隐蔽性人体不能直接感知静电除非发生静电放电,但是发生静电放电人体也不一定能有电击的感觉,这是因为人体感知的静电放电电压为23 KV,所以静电具有隐蔽性。2 潜在性有些

11、电子元器件受到静电损伤后的性能没有明显的下降,但多次累加放电会给器件造成内伤而形成隐患。因此静电对器件的损伤具有潜在性。 3 随机性电子元件甚么情况下会遭受静电破坏呢?可以这么说,从一个元件产生以后,一直到它损坏以前,所有的过程都受到静电的威胁,而这些静电的产生也具有随意性,其损坏也具有随意性。4 复杂性静电放电损伤的失效分析工作,因电子产品的精、细、微小的结构特点而费时、费事、费钱,要求较高的技术并往往需要使用扫描电镜等高精密仪器。即使如此,有些静电损伤现象也难以与其他原因造成的损伤加以区别,使人误把静电损伤失效当作其他失效。这在对静电放电损害未充分认识之前,常常归因于早期失效或情况不明的失

12、效,从而不自觉地掩盖了失效的真正原因。所以静电对电子器件损伤的分析具有复杂性。静电对工业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发燃爆事故据测量一个普通男子站在绝缘地板上,脱化纤毛衣时,人体静电电位可达 8200伏起电量为 0.95微库积累的静电能量为 3.9毫焦,这个能量比汽油的最小静电点火能 0.21毫焦,黑火药的最小静电点火能0.19毫焦,都大许多倍,如果发生静电放电火花就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2 损伤电子元器件破坏系统正常工作在世界已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的今天,静电更是电子工业乃至各类电子电器用户的一大隐患,某些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防氧化膜只有十万分之几厘米厚,IC电路会在数百伏电压下被击穿,

13、M0SFET甚至受到十几伏电压作用就会被毁掉,如遇人体静电或其他微弱的静电放电,它们就会像雷电击中一幢大建筑物使之轰然倒塌一样遭到毁坏,因而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工业产品,如电脑工业自动化控制器等等,都要防止静电造成的危害,据报道在静电危害没有得到有效防治之前,美国电子工业部门由于静电原因使 IC电路遭到破坏和损伤而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数亿美元,此外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等会因静电放电,而失去记忆或工作中断,使已有的信息丢失破坏系统正常工作。3 影响产品质量在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影胶片印制过程中,静电放电会使其发生意外故障或疵病而达不到质量标准。4 影响正常生产在纺织印刷胶片造纸等工业生产中,纤维纸

14、张胶片等会因静电而粘连一起给生产带来麻烦。5 对人体造成电击不适感甚至引发次生事故人员长期在静电环境中会引发各种疾病;人体静电放电会使人有电震,电麻感觉,若此人此时处在高位或接触危险品就可能引发次生事故。静电主要由不同物质相互摩擦而产生而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电子工业中,电子产品设计的小型化和高集成化,相应的加工技术日趋微、细、精、薄,使得对静电危害不可忽视,在电子厂房生产过程中,静电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三 静电防护知识从前面的分析可知静电是由于物体接触分离,甚至没有接触的感应等方式产生的,就连我们周围的空气也是由原子组成的,当这些空气流动时也会产生静电,可以说

15、: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产生静电。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的,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静电在不危害的程度之内,其产生的基本过程可归纳为:接触电荷转移偶电层形成电荷分离.设备或人体上的静电最高可达数万伏为至数十万伏,要正常操作条件下也常达数百至数千伏,人体由于自身的动作及与其它物体的接触分离、磨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带上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静电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它是一种电能,留存在物体表面,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静电控制的主要措施有:静电的泄漏和耗散、静电中和、静电屏蔽与接地、增湿等. 静电放电引起的元件击穿损害是电子工业最普遍、最严重的静电危害,静

16、电敏感元件和印制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工序间的传递和储放,必须使用防静电上料箱、元件盒、周转箱、周转托盘等.以防止静电积累造成的危害.作为成品进行包装时必须采用防静电屏蔽袋、包装袋、包装盒、筐等,避免运输过程中的静电损害. 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其元器件,组件,成品,经常与设备工具等发生接触、分离、磨擦而产生静电,必须使用防静电坐垫、周转小车、维修包、工具、工作椅等,并通过适当的接地,使静电迅速泄放.磨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微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源,但产生静电并非危害所在,危害在于静电积累及由此产生的静电电荷放电,带电的物体,在其周围形成静电场,会产生力学效应,放电效应和静电感应效应,因此必须加

17、以控制.由于静电的力学效应,空气中的浮游的尘粒会吸附到硅片等元器件上,严重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净化空间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净化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等都应采用防静电的不发尘材料,对操作人员及工件、器具也应采取一系列的静电防护措施. 为了解生产过程静电起电情况,判别生产过程中静电的影响程度以及检验静电防护用品、装备质量都需要测量静电及有关参数.按照静电学上的分类一般材料可分为三大类: 1 静电导体, 电阻率106- cm; 2 静电半导体, 电阻率 106-cm 1010-cm; 3 静电绝缘体, 电阻率 1010 cm.其中电阻率在电阻率 105-cm 109-cm的称为静电泄放体而绝

18、大部分合成材料的电阻率大于1010-cm,因而是静电绝缘体,对于绝缘体而言一旦产生静电,其本身几乎无放电的通路,使静电荷长期驻留积聚,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能随机放电造成危害.在工作环境中主要的静电源:1 人(移动静电源)-人在活动时产生的静电电压从几千伏到几万伏不等; 2 地板工作台面,鞋,服装,普通塑料包装袋,文件袋,泡沫包装盒,没有静电防护条件下直接插拨印制电路板,不接地电烙铁,吸锡器,绝缘材料制作的操作工具等; 3 打印机,复印机,变压器,发电机等工作时也会产生感应静电。静电的测量,主要是对静电电压、材料电阻、接地电阻、静电关衰期、静电电量、静电消除器消电性能、布料电荷面密度等的测量

19、.静电防护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疏漏或失误,都将导致静电防护工作的失败,必须时时防范,人人防范.为了消除静电所产生的危害,就必须采取措施。消除静电的方法很多,但最简单和最有效的办法是采取接地措施。在电子生产厂房中,对所有会产生静电的设备都应保证可靠接地。为了防止积聚在设备和人身上的静电荷达到危险电位,在主要生产场合采用了防静电地坪。在这类地坪的防护材料中,分布有铜线构成的网络,这些金属网络彼此形成电气通路,用于防静电地坪的静电传导。作为电气设计配合,应在防静电地坪所在空间的建筑柱上,适当预留接地端子。在地坪敷设完毕后,将防静电地坪内的金属线与该接地端子相连。另外,接地端子须通过柱内主

20、筋与接地极连通,以使静电通过接地端子沿柱内主筋流向接地极。硬接地:使物体直接或通过一个低阻抗同大地相连接。软接地:使物体通过一个足够高的阻抗接往大地,以便发生触电事故时把电流限制在人身安全电流之下。直接接地:将金属导体与大地进行导电性连接,从而使金属导体的电位接近于大地电位的一种接地类型。间接接地:为了使金属导体外部的静电导体和静电亚导体进行静电接地,将其表面的全部或局部与接地的金属导体紧密相接,将些金属作为接地电极的一种接地类型。跨接接地: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把金属物体间进行结构固定,从而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绝缘的金属导体进行导电性连接,以建立一个供电流动的低阻抗通路,然后再接地的一种接地类型

21、。静电单独地线,不能与设备接地共用(设备异常时可能导致静电反向释放),也不能与防雷接地(反倒引来雷电)连用。人体是最普遍存在的静电危害源。对于静电来说,人体是导体,所以可以对人体采取接地的措施。1 使用防静电地面/ 防静电鞋/ 袜(静电从脚导到大地),通过脚穿防静电性地面、地垫、地毯,人员穿上防静电鞋袜,形成组合接地;2 佩戴防静电腕带并接地(静电从手导到大地),通过手用以泄放人体的静电。它由防静电松紧带、活动按扣、弹簧软线保护电阻及插头或夹头组成。松紧带的内层用防静电纱线编织,外层用普通纱线编织。上述两项措施都是实用而有效的,应视不同的场合选择使用.仅从防静电的角度考虑时,人体总的对地电阻越

22、小越好,但最小值受到安全方面的限制,人体必须具有一定值的对地电阻,以便万一发生金属设备或装置与工频电源短接的情况下,该电阻能够限制流过操作的人体上的电流,确保人体安全。通常腕带的限流电阻在1,防静电鞋的最小电阻应不应小于1M,最大不超过109。使用腕带操作时不允许断开,否则会失去接地作用 。各种腕带使用的主要问题是开路,有时是临时性的,有时是长时间断开,使失去接地作用。有的人因此使用腕带检测器测量其通断状态,有的用监测仪器测量腕带的开路及电阻变大。腕带扣得不紧造成人体皮肤与腕带的接触电阻变大。有些腕带的电阻就是带子本身的,当带触及地时使其电阻大大减小,有可能因此造成对人体电击的危险。有些自称是

23、无线的腕带,其效果远不如有线的好。防静电鞋在穿用时应有防静电袜/鞋垫,并在防静电地面上工作才能使人体所带的静电导到大地,任何一部分电阻过大或断开都会使人体带上危害的静电。所以在重要的部门应有人体电阻测试仪随时检测人体所穿的鞋/袜/鞋垫及与人体的总电阻是否能起到泄漏静电的要求。腕带应用专门的带插座的接地线与地连结,不能夹在桌面或桌边的金属体上,因为这些金属体对地的电阻可能很大。要经常检查腕带的电阻。静电防护应利用一些必要的有效的静电防护手段,选用优质的防护技术产品,制定完善的静电防护管理规程并切实有效地贯彻执行.A其基本原则是: 1有效抑制或减少静电荷的产生,严格控制静电源; 2 安全可靠及时消

24、除已产生的静电荷,避免静电荷积聚; 3定期对防静电设施进行维护和检验.以当前电子器件技术水平为依据,只要将工作环境的静电起电电压控制在低于 100V的范围就可以防治静电危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使器件制造分系统装联组成,系统使用维护的每个环节都处于静电防护之下才能确保安全,每个环节中又有许多小的环节,以分系统装联为例,它包括器件入厂检验,验收,保管,分发,整形,插装。焊接,清洗,测试,传递,包装,运输等等哪一个步骤不注意静电防护,都有可能造成产品的质量隐患。B静电安全操作静电防护在很大程度上是提高静电防护意识的问题,提高所有接触静电敏感器件人员的静电知识水平,进行静电安全操作与静电防护技术教育

25、是非常重要的,这在美国军用标准和我国标准里都有明文规定,包括静电保护接地,场地环境的静电防护,人员的静电防护,设备的静电防护,静电检测仪表及防护措施的日常维护等六个方面。 1 静电保护接地防静电系统必须有独立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 10欧姆,埋设与检测方法应符合 GBJ79的要求,防静电地线不得接在电源零线上,不得与防雷地线共用,使用三相五线制供电,其大地线可以作为防静电地线(但零线地线不得短接)。 2 场地环境的静电防护防静电工作区场地的地面,墙壁及天花板,国家标准要求应选用防静电材料,使之具备很好的防静电性能,禁止使用普通绝缘材料。 3 人员的静电防护人体在日常活动和生产操作中

26、可产生电压为数十伏到数万伏的静电,而放电过程是极短促的,所以放电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可达几十瓦,足以引起芯片微区烧毁或 SiO2膜击穿,因此对进入防静电工作区的人员要进行静电防护,配备防静电服及防静电鞋,对设备维修,维护人员还应配备防静电腕带。 4 设备的静电防护防静电安全工作台是防静电工作区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由作业台,防静电桌垫,腕带接头和接大地线等组成静电安全工作,台上不允许堆放塑料橡皮,纸板玻璃等易产生静电的杂物,图纸资料等应装人防静电文件袋中,座椅垫套等都应是导静电的并与静电接地相连,必要时工作台上配备离子风静电消除器,座椅下可以铺设防静电地垫,在电子设备研制生产过程中,一切贮存周转静电

27、敏感器件( SSD)的容器(器件袋,转运箱,印刷板架,元器件存放盒等)应具备静电防护性能,不允许使用金属和普通塑料容器 。5 静电检测仪表配备有关静电检测仪表随时或定期对人员设备及各种防护措施进行检测,以保证防护的有效性。6 防护措施的日常维护,任何防静电措施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日常的使用中,定期进行正确适当的维护才能保证它的确实有效,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费用。C日常维护和检查参见以下内容: 1、静电安全工作台:由工作台、防静电桌垫、腕带接头和接地线等组成。 2、防静电桌垫上应有两个以上的腕带接头,一个供操作人员用,一个供技术人员,检验人员用。 3、静电安全工作台上不允许堆放塑料盒、橡皮、纸板

28、、玻璃等易产生静电的杂物、图纸资料应放入防静电文件袋内。 4、防静电腕带:直接接触静电敏感器件的人员必须带防静电腕带, 腕带与人体皮肤应有良好接触,腕带系统对地电阻值应为1M。 5、防静电容器:生产场所的元件盛料袋、周转箱、PCB上下料架等应具备静电防护作用,不允许使用金属和普通容器,所有容器都必须接地。 6、防静电工作服:进入静电工作区的人员和接触SMD元器件的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特别是在相对湿度小于50%的干燥环境中(如冬季).工作服面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7、进入工作区的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鞋。穿普通鞋的人员应使用导电鞋束、防静电鞋套或脚跟带。 8、生产线上用的传送带和传动轴,应装

29、有防静电接地的电刷和支杆。 9、对传送带表面可使用离子风静电消除器。 10、生产场所使用的组装夹具、检测夹具、焊接工具、各种仪器等,都应设良好的接地线。 11、生产场所入口处应安装防静电测试台,每一个进入生产现场的人员均应进行防静电测试,合格后方能进入现场。 D静电控制可以参考以下资料: (1)控制静电生成环境: a. 湿度控制。在不导致器材或产品腐蚀生锈或其它危害的前提下,尽量加大湿度; b. 温度控制。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降低温度,包括环境温度和物体接触温度; c. 尘埃控制。此为防止附着(吸附)带电的重要措施; d. 地板、桌椅面料和工作台垫应由防静电材料制成,并正确接地; e. 静电敏感产

30、品的运送传递和存储及包装与拆包装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f. 喷射、流动、运送、缠绕和分离速度应予以控制,在液体、粉体等材料的输送管道中使用缓和器。 (2)防止人体带电: a. 佩戴防静电腕带; b. 穿戴防静电服装、衣、帽; c. 穿戴防静电鞋袜、脚链; d. 佩戴防静电手套、指套; e. 严格禁止与工作无关的人体活动(例如做操、打闹、梳头发、吃东西等); f. 进行离子风浴。 (3)工艺控制措施: a. 制定实施防静电操作程序; b. 使用防静电周转、运输盘、盒、箱及其它容器、小车; c. 使用防静电工具(烙铁、吸锡器等); d. 采用防静电包装; e. 对有静电燃烧、爆炸可能性的液体材料设

31、置必要的静置时间; f. 尽量减少物体间的接触压力、时间、面积(例如布匹、纸张、线材、薄膜材料、胶带等的运送、传递辊筒、卷筒、线轴和产品之间)并限制运行速度不可过快。 E 生产现场防静电操作规范: 1、所有元器件的操作都必须在静电安全工作台上进行,凡进入防静电工作区的元器件都必须按防静电要求来对待。 2、未采用防静电包装的SMD器件不得进入生产现场。 3、从静电防护容器中取出部件时,应该在静电安全工作台上进行,作为工作人员要遵守以下三点: (1)、必须穿好防静电工作服。 (2)、戴上防静电腕带,腕带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并可靠地接地。 (3)、接触贵重的SMD元器件时,最好戴上防静电指环或指套。

32、4、对没有防静电包装的元器件,应该在消除静电后再进入静电工作现场。 5、在重要的操作工位上要配备监视器,以随时检测腕带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6、普通服装、图纸资料等不得接触元器件。 7、手拿敏感器件时,应避免接触其引线和接线片。 8、某些元器件要清洗时,不可使用塑料刷子,必须用防静电刷子清洗。 9、操作现场所有必须使用的不具备防静电功能的工具、夹具、设备仪器,都应放在防静电桌(台)垫上。 10、禁止重复使用器件包装管包装元器件。 11、在手工焊接时,要采用防静电低压烙铁。 12、应使用有接地线的低压直流电动起子等装联设备。 13、外来人员进入现场,未采取防静电措施,不得接触元器件。 14、生产现

33、场的各种设备,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F常用的静电防护措施: a接地,所谓接地,一般是指把金屬導體與大地連接,使它和大地等電勢靜電接地有直接接地和高阻接地之分前者是金屬性接地,用來清除靜電導體上的靜電,這是清除導體上靜電普遍采取的安全化方法后者是帶有兆歐級電阻的接地,用來清除靜電亞導體或靜電絕緣體上的靜電許多液體和粉末是電的不良导体,运动的液体、粉末和管壁(或容器壁)摩擦很容易积累静电因此,凡是用来加工、储存、运输各种易燃液體、易燃氣體和粉末的設備都必須接地,以消除其上可能积累的电荷厂房內的各种管道和设备相距10cm以內時,應當互相連起來,并予以接地,以免它们之间由于静电积累而引起的不同的电势造成

34、放电油罐车行驶中为了防止因燃油和油罐摩擦撞击而积累静电,須用一条铁链保持接地對有静电危险的裝料或卸料作业,在作业前应將有关金属部件连成整体并予以接地,作业终止时应经过适当静置时间,方可拆去接地线在有可燃性气体蒸气或悬浮粉尘等有爆炸危险的场所,采用导电性良好的地面(地板、地毯、涂料等),其导电覆蓋层可以使地板上的人或物体所帶的电荷能很快地泄露到大地中,以防止出现过高的静电电压这也属于静电接地措施应当注意,對于导体上的感应静电,接地只能消除部分静电b增濕在溫度較高時,絕緣體表面形成水膜,水膜能溶解電解質和雜質,有較好的導電性也就是說,水膜能使絕緣體表面電阻大大降低,有助于靜電泄露通常采取向現場噴送

35、溫度較高的高濕度空氣、掛濕布條、地面灑水等方法增濕對于表面容易形成水膜的紙張、橡膠、醋酸纖維等是有效的,而對于表面不能形成水膜的純滌綸、聚四氟乙烯等是無效的對于懸浮粉末或孤立絕緣體,雖能形成水膜,但因沒有泄露途徑而不能消除靜電c添加抗靜電劑抗靜電劑一般是指具有較好導電性或較強吸濕性的化學藥劑在容易產生靜電的高絕緣材料中,如果加入微量的抗靜電劑,就能降低其電阻率,有利于靜電的消除d屏蔽所謂屏蔽是用封閉或幾乎封閉的金屬殼將絕緣體包圍起來,金屬殼必須接地這樣即可以防止絕緣體與其他導體放電,又能抑制靜電產生,達到限制絕緣體電勢的目的和防止靜電感應的作用金屬殼可用金屬膜、金屬網等導電材料或金屬絲繞制而成

36、e、靜電中和器靜電中和器又叫靜電消除器,它能產生電子和離子因此,帶電體吸引電性相反的電荷將本身電荷中和,從而消除靜電的危險按其工作原理可分為感應式、高壓式和放射式感應式中和器放電針尖端在帶電體感應下出現異性電荷,當空間場強超過2530kcm時,空氣被電離,形成電暈放電異性離子在電場作用下向帶電體運動,于是帶電體上的電荷得到中和例如,從身上急速脫下的化纖衣服帶靜電后,其纖維是立起的,若拿一只大頭針接近,可發現纖維下垂,這就是靜電中和現象還有,武當山天柱峰的金頂是一個全金屬的古建筑物,數百年來,周圍的人們在雷雨天能看到金頂尖端部位冒火,但金頂卻安然無恙這種現象的實質是金頂在帶電云層感應下發生的電暈

37、放電中和現象 感應式中和器不需要外加電源,其結構簡單,易于制作和安裝,可用于石油、化工、橡膠、紡織、造紙等行業高壓式中和器高壓式中和器主要有高壓源、放電針、接地極等組成由于高壓源的作用,放電針和接地極之間產生強電場,并發生電暈放電帶電離子在電場作用下定向移動去中和帶電體上的電荷,從而消除靜電高壓式中和器消除靜電作用強,消除靜電比較徹底但一般結構的高壓式中和器有火花放電的危險,故不能用于有爆炸危險的環境放射線式中和器這種中和器主要由微量放射性元素和屏蔽框組成射線能使空氣電離,因此,將屏蔽框開口對著帶電體,并接近到一定距離就可以起到消除靜電的作用由于它可能產生放射性的污染,所以應用不多 G现代静电

38、防治的新概念此前的防静电技术大都是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A抑制 ,B 疏导,C 中和。因为普遍认为完全不让静电产生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抑制静电荷的聚集,如严格限制物流的传送速度和人员的操作速度将设备管道尽量做到光滑平整避免出现棱角等等。若抑制不了就设法疏导即向大地泄放如将工作场所的空气增湿将一切导体接地在工作台及地面铺设导静电材料操作人员穿导静电服装和鞋袜甚至带导静电手环等。若疏导不了就设法在原地中和如采用感应式消电器高压静电消电器离子风消电器等;尽管目前采取了一些措施消除静电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并末完全杜绝静电危害,经过对各种防静电手段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多年的分析研究,人们终于认识到那些方法仍属局部

39、防治,总有防治措施未保护到的区域可能会产生静电危害,于是人们设想能否找到全方位。这就是全环境的静电防治方法?回答是肯定的现代静电防治的新概念一一全方位全环境静电防治与传统的静电防治观念不同的是:全方位全环境静电防治,所关注的不再是一个个具体的产生静电的部位或工作面,而是整个工作区域的全部空间,其核心是致力于消除所有设备,物料,人员在各个环节所有工作过程中,由于流动摩擦而产生静电聚集的可能性,这种全新的概念已成为现代工业以及办公自动化和家用电子设备防治静电危害的指导原则,根据这种指导原则要实现全方位,全环境静电防治必须开发以下关键技术: 1在相对封闭的生产或工作环境中对地面墙壁天花板采取相应措施

40、使其具有良好的导静电性能; 2对所有设备工作台面坐椅等采取表面处理措施,有效地改变各种材料的表面阻抗使其受到摩擦作用时不产生静电或静电荷不能聚集; 3对该环境中的操作或工作人员采取全面的防静电保护,使其人体静电达到最小程度; 以上所采取的防静电措施应与该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没有关系或对该环境的空间加以处理增大其中空气的导静电系数。四 安全用电常识一般来说,频率为5060赫的交流电对人体触电伤害程度最为严重,其电流在100毫安时可致人于死命,而30毫安以下是安全的;对直流电则50毫安以下是安全的。 当人体触及带电导体时,如果遭受到电的伤害,称为触电。人体触电时,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可分两大类:一类

41、是电流通过人体,引起内部器官的创伤,叫做“电击”。另一类是电流通过人体,引起外部器官的创伤,叫做“电灼伤”。病理变化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和呼吸麻痹或中枢神经衰竭,从而造成昏迷直至死亡。 根据研究和事故统计资料表明,频率为5060赫的交流电对人体触电伤害程度最为严重,其电流在100毫安时可致人于死命,而30毫安以下是安全的;对直流电则50毫安以下是安全的。电灼伤时主要造成人体外部损伤,它是由电弧的高温或高频电流流过人体产生的热量所致,严重灼伤可造成残废。低压大电流断开或线路有短路时拉闸都会发生拉弧伤人。 根据欧姆定律,通过一段电路的电流大小,与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而与这段电路的电阻(或阻抗)成反

42、比,即直流电路 I=U/R 或 U=IR,交流电路 I=U/Z 或 U=IZ式中 I一电流(安)U一电压(伏)R电阻(欧姆)Z一阻抗(欧姆)人体的电阻值随人体差异而不同,同一人体不同皮肤潮湿状态而变化。当干燥、无外伤时,人体的 R可达100K1M,而潮湿、出汽、有外伤时 R仅达8001000,一般情况取R1000。根据欧姆定律可算出安全电压:U= IR二安全电流人体电阻=0.03100030V按实用电工手册推荐,人体安全电流:交流30mA,直流50mA,故得安全电压:交流30V,直流50V,我国电气电压体制中属于安全电压的有36V,24V,12V三种。氧舱国家标准规定,对单、双人氧舱,进舱电气的电压不应高于24V。对于单相交流220V电源来看,在电气操作中人体安全绝缘要求为:R=U/I=200/0.03=7333排除人体自身的电阻Rb1000则绝缘电阻Ri=RRb733310006333当与带电金属导线接触时采用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毯及绝缘平台等措施,操作工具有绝缘棒、绝缘钳、验电器(试电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