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093957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2 高考语文全国卷一、(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 )。A. 颀长(q) 悚然(s) 彰善瘅恶(dn) 韬光养晦(hu)B. 人寰(hun) 攫取(ju) 寻瑕伺隙(x) 啮臂为盟(ni)C抵牾(y) 横亘(gn) 造福桑梓(z) 筋疲力尽(jn)D鞭挞(t) 骨骼(g) 辗转反侧(nin) 蜚声中外(fi)【答案】B【解析】A 项“悚”读作 sng;C 项“牾”读作 w;D 项“辗”读作 zh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

2、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答案】D【解析】A 项“不孚众望”,孚,信服。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改为“不负众望”。B 项“呼之欲出”,呼,叫、喊;之,文言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将要;出,出来。意为一召唤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

3、物描写十分生动。这里与“立体报纸”这一对象搭配不当。C 项“渐入佳境”,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在句中运用不当。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给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

4、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答案】A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民间的书写着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在中庸之前“荼”字写作“茶”,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AC【答案】CB.D. 2012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评析古文言部分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5、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财二百人,得金人,不

6、杀,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7、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B奋力大呼,得贼乃已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D时其半度,可击也【答案】A冒:贸然。已:停止。乞:请求。时:等候。【解析】“浩冒阵而前”,冒有冲犯的意思,冒阵就是冲击敌阵。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D )。1 浩手斩二骑,以首还2 流矢中左肋,怒不拔4 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6 浩与吴玠大破之3 所将财二百人,得金人5 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A123B156D346C245【答案】D【解析】对照原文,不难发现第一、二两个事件发生在“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的情况下,而第五项主

8、语为“饥民”,均与题干要求的“金人”不相符,舍去。10.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B.郭浩卓有识见,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找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C.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二人联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D.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

9、,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予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答案】C2 【解析】对照原文,可知郭浩先前是与吴璘联手破敌,及至金平才与吴玠有合作。四、(23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译文:【答案】我在任上的时候已经听到了紧急的消息,担心夏人一定会趁着这个机会进犯边境,希望选取将领设立防备工程。【解析】“在任”,在职位上,在任职地;“趁间盗边”,趁这个机会进犯我国边境,“盗”意为抢劫,引申为进犯;“设备”,设是动词,设立、建造,备是名词,防备措施;“愿”,作者把它放在句首,结合上下文语义,

10、可以翻译为希望,表示祈使语气,很大程度上可以移用“愿乞骸骨,以期终养”中“愿”的用法。(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译文:【答案】郭浩招抚、辑录流窜和逃亡的人,开垦营田,用这样的整顿方式来颁布告示其它地区。【解析】“招辑”,招安辑录;“流亡”,漂泊无依和逃亡的人;“营田”,官田的一种,募人耕种,量收租利;“规置”,规范处置的方式;“诸路”,别的地区,其中“路”在宋朝是省级行政单位,如扬州路。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落 叶 修 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合编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

11、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之处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解析】要找到第二联的不同之处,其实要强调分析的还是其中的两组词“翻思”“肯信”,从中挖掘诗人的积极高昂的态度及立意。(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实际上是意象分析题。结合松万古长青,凌霜傲雪的特性,对照红叶风雨后满地铺撒的情状,诗人当然是运用象征、对比反衬的手法,表达自己不入俗流,傲岸的性格、追求。2012 高考语文全国卷试卷分析现代文阅读今天刚结束的 2012 高考语文题(全国卷)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应该是偏容易的。很多内容的类型题我在上课的时候都已和大家分析过,比方说基础题的第一题,一

12、般出题人设题的角度就是会以 0.75 的难度来设题,为的是让大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应对下面的题目。很明显的今年高考题的第一题就是一道很容易的题目。让你选择“全都正确的一项”,即便选项中有你不懂的字,但它仍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去排除它,答案自然就轻易显现。因此,把握好命题的规律的切入点,仍旧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拿今年的现代文阅读来说,首先看一下科技文阅读:今年考的是社科类阅读,通过李白的三首诗和一些古语,就为了讲述长江边上两个有名的运河渡口。课上我也讲过,面对这种科技文阅读,万不能脱离文本而想当然的去推断,一定要避免那种“不必看也能选出答案”的错误心理,这样最容易丢分。今年的社科文不难,几乎3

13、都能从原文找到出处并加以推论。如第 5 题,找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 A 说“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而原文是如此描绘“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显然李白的联想是由方位连带出来的,而非名气问题,更何况后面还进一步解释了“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是因为在当时扬子津已经成为“古董”,又何来同一时期两个都有名之说?看第 6 题的 C 答案,“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

14、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再看原文“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所以说瓜洲“成名”是因为新开的河道,和这个漕路还没直接联系而第 7 题,上课的时候我说过看到“最”字、“肯定”、“可能”等字眼要非常小心,因为科技文阅读的“准确性”是考查的一个重点,而出题人常常在这一方面偷偷的换掉某些字,

15、或强加些因果,使得选项答案看似正确,而实际是不严谨的说法,在科技文中此类选项就是错的。如此题的 D 选项,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文章并没有明说,只说了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因此,我总说要尽量拿下科技文阅读题的所有分数,因为只要耐心和细心是可以从原文找到出处并推断出来的,但仍要记住,即便文章有出处,但那只作为推断的依据,因为现在的出题人不会太赤裸裸的把答案都抖搂出来,所以切忌“想当然”。1.是什么?即这句话说明了(指的是)什么?指出表层含义/特定含意。(有修辞手法先说出用了什么手法,有关联词要说出关联词的侧重点。)2.为什么?即为什么要这样说?(有重要的修饰语要说明修饰语的用意。)

16、这样说是表现了怎么样的意图?(主旨、情感趋向)指出深层含意。例如,在高考题中理解“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这句话,首先得明确说的“是什么”,即“这些情景、这些声音”是什么声音,把它“翻译”出来,通过范围的划定很容易就找到“情景“是“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的“情景”,“声音”是“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的声音,把这样的词句放回需要解释的话中,再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说对当前的文坛来说这些个场景是已经过去了很久很远的”,解释出来了也就找出了作者想要表达主旨,即对现今文坛忘却了历史,忘却了过去的一种慨叹和无奈第 16 题: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

17、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 分)“有哪些”其实就是“是什么”的问题,同样的在文章中框定范围至少答出3 点,当带有这样的思路去解题的时候方向就明确得多。原文中涉及到的主要因素有“历史家、文学家的记录”,“记录工具”,“写的人”,再把答案稍适整理一下就能列出 3 点的主要因素了。最后一题: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怎么样”类型的题目,考查的是一种逻辑思维,答题的步骤就是“先再后”,通观全文,把作者之所以能有“时过境迁、今昔落差之感的原因、经过、结果”按顺序表达出来即可。关键就在于抓住文章的线索,以情感为主线够了出作者的一个思维图。通过以上的分析,也给快步入高三的同学一个启示,学

18、会整理试题,特别是高考题,从而去把握考试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思路及步骤,放下包袱,细心的去体会,找出文章的主旨,其他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2012 高考语文全国卷试卷分析语言创造类题目4 六、18.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划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15 个字。(6 分)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1 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2 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歌,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的不亦

19、乐乎。3 还有 700 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答:12319.请在下面划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不得超过 220 个字。(3 分)。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一是:“深刻”,而是“深邃”。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答: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

20、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 分)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答:分析:第六题(综合性学习)的考试类型,完全符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六大考点轮流出现,今年出现的是“语句简明表达”“语句衔接”“句式仿写”三个类型,未出现“压缩语段”“语言表达连贯”“句式变换”类型。语言简明表达可以近似的看做是改错的练习,因为经常出现成分赘余或者“车轱辘话”的问题。 所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就可以完成:6防止误解,避免歧义。消除歧义的方法有:停

21、顿消除法;重音消除法;变换词语法;调序消除法;语境消除法;标点消除法。在 18 题中,“由于”和“可见”重复,“人人都知道他”和“但凡说起他”搭配不当,“还有700 余份”后缀的“都是上个世纪的”则明显表述拖沓。只要找到错误的根源进行改正并注意字数就没有问题了。“语句衔接”题是常换常新但是换汤不换药的考题,因为内涵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内在要求。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所写句子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这个对应关系会在什么地方体现呢?用作衔接的语句,不论是冠于句首、嵌于句中,还是缀于句末,都不是“天外来客”,

22、而是整个长句或句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所以应当保持一致。(1话题保持一致。2风格情调一致。3情理事理一致。4时间空间一致。5句式结构保持一致。6指代保持一致。7内容保持一致。8音节和谐一致。)19 题考查总起的句子,关键词在于音乐作品的“深度”,所以要填写的句子既要体现音乐作品,还要出现“深度”,同时要具有引起下文功能的句子,不用写的太复杂。例如:伟大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与深度。5 题目展示:七、(60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 分)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