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依据池州市城市总....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093498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州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依据池州市城市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池州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依据池州市城市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池州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依据池州市城市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州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依据池州市城市总....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总则第1条 池州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依据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编制的专业规划,是指导池州市城市内绿地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们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划执行本规划。第2条 规划依据1.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4.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建设部784号)5.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号)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7

2、.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8.池州市相关专业部门(园林、林业、水务等)规划或计划第3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第4条 规划范围规划以主城区为重点,结合城郊和部分市域绿地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安排。第5条 规划指导思想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第6条 规划原则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二、规划目标与指标第7条 规划目标通过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以城郊森林和城区绿地相结合的形式,建立良好的

3、城市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绿化景观,把池州市建成为“两河穿城过、绿水青山满城廓”的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绿色山水城”。第8条 规划指标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远期):25平方米/人2城市绿地率(远期):40%3绿化覆盖率(远期):45%三、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构想第9条 生态目标1.绿地系统的生态还原功能2.确立城市绿化的产业地位3.提高城市绿化的社会价值第10条 生态结构1.自然生态结构1.1保护并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1.2疏通城市绿脉。1.3恢复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良性作用关系。1.4引入自然群落的结构机制。2.经济生态结构认识城市绿化作为第三产业的双重价格特征。3.社会生态结构将城市景观生态区视为

4、池州城市的财富,发掘生态脆弱地带和群落类型的潜力。第11条 生态量化依据1.从碳循环与氧平衡的角度计算,城市森林绿地量的规划合理指标人均约40平方米。2.水循环与水域绿地水循环是地球上由太阳能推动的各种物质循环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水域绿地对于城市化地区人居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第12条 合理规模池州市近期绿化建设要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远期成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绿色山水园林城市。四、城市风景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13条 规划战略1.维护山水格局的连续性2.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3.维护和恢复河流和湖泊的自然形态4.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5.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第14条 总体框

5、架形成具有“江山抱城,东湖临城,两河穿城,森林围城”的湖、城、河、山层次丰富的山水格局连续的绿色山水城。1“江山抱城”:即长江和城南和城东的连绵山脉构成城市连续的山水格局。2“东湖临城”:即位于中心城区东面的平天湖。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景观功能区。3“两河穿城”:即横穿整个中心城区的清溪河和白洋河。两条河具有游憩和生态廊道的双重属性,其河岸保护尤为重要。4“森林围城”:即齐山保护区、沿江防护林、沿河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网、生态林区构成的林网体系使城市位于森林的怀抱之中。第15条 楔形绿地规划利用杏花村风景区、齐山和平天湖风景区的良好景观与生态优势,规划中充分体现池州强烈的生态特色,将山水生态绿

6、地楔入城市建设用地中,形成开敞有致、优美自然的城市风貌。第16条 城郊绿地建设1.平天湖风景区规划在维持现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以保证景区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2.齐山风景区规划要求改善景区内的游览设施,同时恢复月亮湖湿地景观。3.杏花村风景区规划要求恢复古村落,在开发时应当保护其古村落格局的特色和山水环境,考虑风貌协调的要求,使山水一体相映成。4.秋浦河规划沿途道路应按风景绿廊实施。5.城市出入口规划应建设标志性强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的站前广场与客站建筑。适当布置大型城标雕塑或标志性建筑,结合绿化,营造出绿色的生态环境,突出“绿色交通”的主题。第17条 城郊其他绿地控制

7、1.滨河滨湖绿化利用城市范围内长江的滩地资源,建设防风林,同时结合堤防绿化,在保障堤防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沿堤建设绿化带宽度在30米以上。加强城市湖泊保护,加大滨湖绿化建设力度,在湖泊周围,结合地形建立30米以上防护绿带。其中主要风景区和绿化功能区内的湖泊,绿化带宽度控制在50米以上,确保沿湖绿地的公共性和开敞性。2.干线绿化在城市主要对外公路和铁路干线两侧建设绿化带,构成网状绿色通道。国道主干线绿化带宽度控制在100-500米以上,国道、省道绿化带宽度一般控制在30-50米以上;铁路两侧绿化带在城区段以栽植5-10行花木林带为宜,宽度控制在30米以上,在城镇建成区以外控制在50米以上。3

8、.农田林网结合排水沟渠和田间道路走向,按500-1000米间距,因地制宜布局农田林网,形成特有的农田生态景观和郊区绿化格局。规划在农业生产区,按国家要求建设农田生态林网,逐步使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100%。五、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第18条规划结构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一环二带,二轴三块五园;绿心东踞,绿廊导风;公园棋布,森林围城;组团隔离,绿环相扣” 。1.“一环”九华山大道和南外环西外环以及沿江大道形成的环线。2.“二带”清溪河绿带、白洋河绿带。3.“二轴”长江路和秋浦路形成的两条道路轴线。4.“三块”杏花村风景区、齐山风景区、平天湖风景区。5.“五园雨渊公园、欣宇公园、百菏公园、三台山公园、烟柳

9、园。6.“绿心东踞,绿廊导风”在中心城区东北部的季风通道周边建设平天湖风景区。同时沿着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立导风廊道。7.“公园棋布,森林围城”以公园为主要形式大量拓展城市公园绿地,在市区的东南边规划建设齐山保护区,同时在西部和北部平原水网地区,大力推动防护林网建设。8.“组团隔离,绿环相扣”:规划在整个城市的组团之间预留和建设绿化隔离带。第19条规划布局1进一步绿化、美化山体,以突出历史文化内涵为主要内容,结合杜牧等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体、植被等自然资源,建设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性公园。2在长江、清溪河以及白洋河、秋浦河地段,结合堤防改造,利用其临水开敞空间,建设滨江滨河绿带景观,开辟观江平台,

10、加强堤防绿化,形成开放式的观光绿地景观轴。3重点加强市区内公园的建设,形成池州市滨湖绿化特色。4在妥善保护主城区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绿地。5充分利用清溪河以及白洋河的空间,建设大型绿地;并保护好城区内两条河流的连接部分,使其发挥生境回廊的作用。6建设街旁绿地、带状绿地、绿化小广场和社区游园等较小规模绿地。7结合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各居住区绿化水平;在各企事业单位内,按规定的较高绿地率指标(30-35%)控制其单位附属绿地。8在城市外围和重要的交通性干道两侧,控制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地。在工厂与住宅区之间建设不同宽度和间距的卫生隔离防护绿化带。增加现有防护林体系数量,使整个防护林体系

11、连成一个整体。9可以考虑和林业局合作使用现有的林业局苗圃,适当扩大规模,以满足以后城市绿化建设的苗木需求。10在老城区范围内,划定南至翠微路,北至建设路,东至东湖路,西至部队用地西侧边界内为名城整体风貌保护区。11疏通清溪河、建设沿河绿化带。在恢复清溪河为自然水系廊道的同时,将其建设为城市历史人文轴线。划定清溪塔和百牙山塔连线两侧各100米范围内为历史地标视廊控制区,建筑物高度控制在6米以下;清溪塔周围110米范围内为一级控制区,建筑物高度控制在3米以下; 一级控制区外延170米范围内为二级控制区,建筑物高度控制在6米以下。在百牙塔周围80米范围内为一级控制区,建筑物高度控制在3米以下;一级控

12、制区外延130米范围内为二级控制区,建筑物高度控制在6米以下。六、主城区绿地分类规划第20条公园绿地(G1)1规划在城区北面和西面建设公园,通过清溪河和白洋河两条绿色廊道串联起来,形成彩带串珠,覆盖整个中心城区。2结合城市主要绿化风景轴线和各个居住组团中心设置社区公园和接头绿地,尤以街头绿地为重点。3远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远期达到25平方米。4池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建设一览表附表20-15池州市主城区街头游园建设一览表附表20-2第21条生产绿地(G2)规划建设园林局苗圃,面积约30公顷。第22条防护绿地(G3)1规划在318国道、321省道和铁路两侧分别设置宽度50米左右防护林带。2.规划在中心

13、区北部工业区建设50-70米的隔离带。3.规划在中心区东南侧水域沿岸设置100米左右的防护林带。4.加强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建设,110kv高压走廊下控制30米以上防护绿带,220kv高压走廊下控制50米以上防护绿带。第23条附属绿地(G4)1居住绿地1.1新建居住区的绿地率,二类居住区不低于25%,一类居住区不低于40%,旧城改建区不小于15%。1.2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严格依照国家颁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除要满足规划绿地率的指标外,还应达到国家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居住区绿地建设标准。1.3居住区公园面积应在1公顷以上,居住小区公园面积应在0.5公顷以上,居住区绿地绿化种植面积,不低于其绿

14、地总面积的75%。1.4居住区要加强基础绿化,绿地分布均匀、布局合理,植物配置科学、层次丰富,并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提高居住环境质量。2.单位绿地2.1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要按规划要求指标建设配套附属绿地,原有单位要做到见缝插绿,努力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环境绿化质量。2.2新建设单位绿地率平均不低于35%2.2.1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25%。2.2.2机关、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部队、公共文化单位,绿地率40%。2.2.3有污染的厂矿企业单位,绿地率35%,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宽度不少于50米的防护绿带。2.3老城区的单位绿地率可降低5个百分点。绿地确实难以达标的单

15、位要积极采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的方式,使绿化覆盖率不低于25%。3.道路绿地3.1拟建、扩建道路在断面设计时应留有足够的分车绿带。其余道路在原有基础上更新、补齐行道树,适当配置花灌木,使城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并建成一批城市景观路。建议滨湖路、齐山大道作为城市景观路。3.2道路重点路段美化与道路普遍绿化相结合。对城区景观起重要作用的城市主干道,及景观、区位较重要的次干道道路绿地率不低于25%。一般道路绿地率不低于20%,支路要求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少于3米,即每侧人行道与车行道间应留有不少于1.5米宽的行道树绿化用地。3.3在主要的道路交叉口及立交桥周围建设具有能体现城市风貌特色的标志性

16、道路景观绿地。3.4道路绿化除突出绿化、美化作用外,还应加强其生态及防护作用,营造绿色生态网络。3.5对现状未种植行道树,又因地下管线无法补种的道路,可置独柱式花架,植攀缘植物或摆挂盆花增加景观效果。3.6中心岛、导向岛要全面绿化,做到黄土不露天。3.7停车场采用软硬铺底相结合,绿地率规划要求30%以上。3.8池州市主城区道路绿地建设一览表附表23-1第24条其它绿地(G5)1其他绿地主要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2规划应当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有续合理的进行开发。七、景观风貌规划第25条景观风貌规划目标以突出山水旅游城市特色为目标,加强各功能

17、区景观的塑造,创造优美的城市轮廓线及城市空间景观。第26条 规划层面1.主城区景观规划2.中心区景观规划第27条主城区景观分区控制在池州主城区东侧和西侧确立齐山平天湖风景区和杏花村风景区,其主要功能是为池州山水园林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服务,展现池州城区风貌,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旅游业;在中心城区和风景区之间是生态环境协调区,作为主城区与风景区的过渡区,突出其生态景观功能。第28条中心区景观分区控制池州城区的景观轴线有沿清溪河、白洋河及滨湖路的自然滨水景观轴和沿秋浦路、长江路的“十”字型城市街道景观轴。这5条构成城市主要框架的道路和河流成为池州城区的景观轴线。沿着这些景观轴线,布置城市重要的功能节点,

18、并组织一定的公共建筑群和独特的绿色空间。第29条景观风貌控制区1老城区景观控制区11具体范围是南至翠微路,北至建设路,东至东湖路,西至部队用地西侧边界。12建设控制要求建筑的檐口高度在18米以下,不超过6层,以低层、多层建筑为主。2行政中心景观控制区21具体范围是以城区东北部开发区交叉口为中心,到四周相邻次干道之间的一个街区。22建设控制要求以多层为主,可有选择的建设小高层。建筑的檐口高度在54米以下,不超过18层。3滨河景观控制区31共有白洋河与清溪河、秋浦河故道三部分控制区。32进行严格的建筑高度控制,控制区内新建筑层数一般不多于3层,建筑的檐口高度在15米以下。4齐山平天湖景观控制区41

19、具体范围位于平天湖风景区范围内,北到321省道,南至铁路,西起滨湖大道,东到平天湖风景区边界。42建设控制要求建设具有游憩及观赏性的园林建筑。建筑的檐口高度在10米以下,不超过3层,以低层、独立式住宅为主。43齐山公园部分予以特殊控制。在山周围1000m处应见到山体的1/2景色。在山周围250m内应见到山体的全景。齐山周边500m范围内建筑的檐口高度在6米以下,不超过2层,以低层、小别墅为主。在平天湖风景区至清溪河区域内,齐山周边5001000m范围内建筑的檐口高度在15米以下,不超过5层,以低层、独立式为主。5杏花村景观控制区51杏花村风景区将以生态建设与绿化建设为主,形成具有杏花村古村落格

20、局的旅游、观光性生态公园。52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筑以自由有机分布为主,控制较低的建筑密度,充分结合、利用和塑造白洋河滨河环境,一定程度上恢复其历史村落形态,以低层建筑作为旅游观光区的居住、商业、服务业建筑主导;在住宅区可建多层建筑。6站前区景观控制区61具体范围为北到齐山、平天湖南侧边界,东、南到铁路线,西至规划边界。62建设控制要求建筑以4层为主,局部地区可进行小高层建设。7城区景观控制区71具体范围为城市主城区规划范围内其余区域。72建设控制要求延续老城区景观控制区的格局,注重建筑风格、色彩等的协调性,以低层、多层建筑为主。八、树种规划第30条基本原则1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分类指导原则。

21、2乔木为主,乔、灌、花、草、藤复层栽植原则。3乡土树种为主原则。4植物多样性原则。5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名贵树种与经济树种合理搭配原则。6利于绿地稳定、节水、可持续发展原则。第31条植被结构规划1水杉+黄连木+乌桕+连香树卫矛+石楠+十大功劳+粉花绣线菊+棣棠鸢尾2马尾松+栓皮栎+麻栎山茶+垂丝海棠+棣棠酢浆草3全缘栾树+合欢洒金东瀛珊瑚+海桐+南天竺沿阶草4悬铃木+垂柳+黑松金钟花+紫珠+麻叶绣球二月兰5鹅掌楸+广玉兰+桂花八仙花+天目琼花+珍珠梅萱草+玉簪6广玉兰+白玉兰山茶阔叶麦冬7雪松+龙柏+红枫大叶黄杨球+锦绣杜鹃雏菊+沿阶草8重阳木+乌桕+金钱松+黑松毛白杜鹃+锦绣杜鹃连钱草9

22、鸡爪槭+红枫+桂花海桐+锦带花+金钟花花叶蔓常春花第32条技术经济指标1公园绿地公园绿化用地面积不低于70%。乔木、灌木、地被(草坪或草花)比例:6:2:2落叶树与常绿树比例:4:62防护绿地乔木、灌木比例:7:3落叶树与常绿树比例:2:83道路绿地乔木、灌木、地被比例:8:1:1落叶树与常绿树比例:东西向8:2;南北向5:54山场林地乔木、灌木、地被比例:7:2:1落叶树与常绿树比例:6:45城市广场绿地乔木、灌木、地被比例:3:4:3落叶树与常绿树比例:3:76滨水绿地乔木、灌木、地被(草坪或草花)比例:5:2:3落叶树与常绿树比例:4:6第33条基调树种、骨干树种的选择1池州市基调树种选

23、择一览表附表33-12各类绿地的骨干树种选择21公园绿地的树种选择乔木类:雪松、水杉、落羽杉、侧柏、香樟、银杏、枫杨、垂柳、檫木、喜树、朴树、栓皮栎、合欢、龙爪槐。灌木类:桂花、红叶李、继木、石榴、紫荆、南天竺、海桐、荚蒾、麻叶绣线菊、十大功劳、雀舌黄杨。藤本、地被及草坪类:凌霄花、紫藤、络石、红花酢浆草、玉簪、结缕草、狗牙根。竹类、水生植物及其它:孝顺竹、桂竹、荷花、睡莲、芭蕉、凤尾兰。22生产绿地的树种选择在树种选择上应根据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需求,多品种、多规格的进行苗木生产,并有计划地进行外来引进植物种类的培育工作,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绿化的苗木需求,使城市苗木自给率达到80%以上。23防

24、护绿地的树种选择树种应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管理粗放的树种。可选择池杉、水杉、意杨、垂柳、枫杨、栾树、桃花、龙柏、臭椿、重阳木、海桐、重阳木、枸骨、栾树。24附属绿地的树种选择居住绿地:枫香、栾树、构树、黄杨、泡桐、侧柏、龙柏、桂花、含笑。单位绿地:香樟、女贞、海桐、洒金东瀛珊瑚、刺槐、黄杨、石榴、紫荆、水杉、悬铃木、夹竹桃、构树、臭椿、蚊母。 道路绿地:悬铃木、银杏、香樟、栾树、梧桐、黄杨、水杉、枫杨、刺槐、乌桕、重阳木。此外树木栽种还要考虑与地下管道、构筑物的水平间距,控制树木生长高度与架空电线的距离。详见树木与架空电线间距参考表附表33-2、树木与地下工程管道水平距离参考表附表33-3、

25、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参考值附表33-4。九、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34条规划原则1保证环境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2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可行性。3体现区域环境安全和经济系统安全的开放性。4具有切实可行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行为方式,具有可操作性。第35条 总体目标维持现有动植物稳定性和动态平衡。控制与减缓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衰竭,使人类生存的环境处于良好状态。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体系,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第36条 池州市现存各种古树名木37棵,分布于全市各地。古树名木的保护规划原则:1由各相应的园林、林业主管部

26、门负责,成立保护古树名木的专门组织,对现有的古树名木逐一登记,建立保护档案。2城乡建设中,对必须移植的古树,应经主管部门审批,确定科学的移植方案,确保移植成活。3园林、林业主管部门应与古树所在单位签订保护责任书,明确责任,筹措资金落实保护经费。4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市民认识到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自觉保护古树。5池州市古树名木一览表附表36-1十一、避灾绿地规划第37条 指导思想城市绿地在正常时期对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和工作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非常时期更可体现其突出的减灾、救灾与避灾的功能。实践证明,充分考虑避震场地和疏散通道,建立完善的由通道与结点组成的

27、避灾绿地系统,可以大大降低灾难为难程度。 第38条 避灾据点规划 1.一级避灾据点规划 一级避灾据点:震灾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应均匀合理的分布于中心城区范围内。 1.1安全性,可达型,与有崩塌、滑坡等危险地带和洪水淹没地带有一定距离; 1.2要与避灾通道有直接的联系,保证道路的通畅; 1.3避灾据点本身要有一定的面积规模,一般在1000平米以上,在周围建筑倒塌是不至于威胁避灾据点内的人的生命安全。 将社区公园和小游园作为一级避灾,以300500米的服务半径覆盖中心城区,规划设计留有一定的开敞空间,保证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时有紧急疏散空间,植物的选择要采用防火种类,如珊瑚树、青冈栎、枫香、

28、乌桕等。 2.二级避灾据点规划 二级避灾据点是震灾发生后的避难、求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化教育设施。二级避灾据点万万实在后相当时期居民的生活场所,也是城市恢复建设的重要基地。 第39条 避灾通道规划 利用城市道路将一级、二级避灾据点联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为保证城市居民的避灾行为与城市自身的救灾和对外联系等不发生冲突,避灾通道尽量不占用城市主干道。部分园林景观道路两侧的带状公园,可以兼作避灾通道,设计师应保证通道的安全性和畅通性。 第40条 救灾通道的设置 城市救灾通道是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也是城市自身救灾的主要线路,应保证灾害发生时畅通无

29、阻,可以利用城市主要干道进行设置。十二、分期建设规划第41条指导思想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其它相关内容相协调,按照绿地系统规划的总任务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进行建设,确保各阶段城市绿化目标的实现。第42条主城区分期建设规划1分期建设目标近期:完善城市外围大型生态控制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建设,强化农田林网和滨水绿化体系的建设,将绿化率提高到35%;远期:完善城乡绿化一体化的系统性建设,努力实现城区绿树环抱、郊区森林成片、干道树木成荫、江岸绿林成带的绿化格局,将绿地率提高到40%。2近期建设重点加强风景区建设和管理,严格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重点完善建设齐山平天湖风景区。加

30、强规划区范围内湖泊山体的保护,在湖泊周边30米范围和山体绿化范围内以绿地和林地建设为主,严格控制各种类型的开发建设。在绕城公路两侧同步建设绕城公路绿带工程,总体控制宽度100米。第43条中心城区分期建设规划1近期建设重点11以“清溪白洋”绿色观光带建设为重点,完善两河绿带建设。12加强山体的保护,以增加文化内涵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公园绿地建设水平。13完成滨湖大道的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的景观大道。14建设雨渊公园、欣宇公园,改建三台山公园、扩建白荷公园。15在中心城区采取拆迁方式,建设秋蒲路、翠微路、长江路等多个街头游园。16以中心城区道路为重点,结合长江路、秋蒲路等主干道的建设改造,增加绿量、完

31、善层次、丰富景观,提升道路绿化建设水平。2中期建设内容21完善近期建设项目。22基本完成中心城区“两河”沿线绿化建设,完成城区山体和河流周边绿地建设,建成显山露水、绿树成荫的城市园林景观。23加强社区公园建设,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区拆迁,均匀布局城市各类公园和绿地,力争实现市民出门500米即有公园绿地的目标。3远期建设内容远期建设重点是全面建设城市绿地系统,通过完善主城区各类绿地布局,加强外围绿地的控制和建设,充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绿化目标。4.池州市中心城区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附表43-1十二、规划实施措施第44条制定并完善城市园林绿地法规措施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依法审批、公示

32、池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体系。3加强绿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建绿、护绿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制意识。4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的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保障规划实施。第45条完善绿地规划实施的管理程序和体系1市政府相应设立的规划、园林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绿地的规划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对绿线控制和绿地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2建立各级行政机关、部门及单位绿地建设、维护的领导目标责任制,将绿化任务层层分解落实。3加强城市绿地规划实施管理。第46条加强科研工作,提高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水平1

33、完善园林绿化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2加强信息化建设。第47条制定经济管理对策,促进公众参与 1立足实际,制定经济对策,多方筹集绿化建设资金。2提倡公众参与,采取鼓励措施,充分调动单位、集体、个人的参与积极性。3培育和开放园林市场,逐步壮大园林绿化产业。十三、附则第48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则和附件(含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49条 本规划是指导池州市绿地建设的法律性文件,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绿地建设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规划的局部调整和重要变更应按法定程序进行。第50条本规划由池州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池州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34、解释。第51条本规划自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池州市(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附表:池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建设一览表附表20-1序号公园名称位置面积(公顷)备 注1百荷公园清溪河西侧,胜利路南侧21扩建2三台山公园秋浦路北侧,虎泉路西侧18改建3雨渊公园白洋路东侧,清风西路西侧77.6规划4欣宇公园沿江路南侧,健康路东侧12规划5烟柳园翠微路南侧,长江路东侧2.5现状完善6滨江公园长江路北端,结合现客运码头5.5建设中7沿河公园清溪河和白洋河两岸170建设中池州市(主城区)街头游园建设一览表附表20-2项目面积(公顷)位置秋浦路游园1.92秋蒲路中段北侧百牙路游园0.88百牙路西侧长江路游

35、园0.42长江路北段西侧翠微路游园0.64翠微路西段清风路游园1.5清风路城南路游园1.2城南路西池州市(主城区)道路绿地建设一览表 附表23-1序号道路名称起讫点性质长度(m)宽度(m)道路面积(m2)主要树种绿化面积(m2)绿地率(%)1滨湖路翠微堤路-长江大堤景观大道480080384000香樟、法国梧桐、木槿13470035.08 2齐山大道翠微路-齐山入口景观大道190060114000香樟、枫杨、紫荆5230045.88 3工业大道东湖路-无孔闸主干道15006090000法国梧桐、夹竹桃2530028.11 4东湖路南门环岛507码头主干道420060252000香樟、红叶李82

36、20032.62 5清风路东湖路长江路主干道13006078000香樟、紫荆2340030.00 6杏花大道西门环岛-烈士陵园主干道180060108000杏树、桂花3038028.13 7秋浦路滨湖路西门环岛主干道25003280000银杏、女贞2236027.95 8翠微路南门环岛秀山门主干道12003238400香樟、蜀桧992025.83 9长江路池州港翠微路主干道340032108800香樟、法国梧桐3114028.62 10百牙路东湖路长江路主干道12003238400广玉兰、法国梧桐986025.68 11建设路东湖路三元化工厂主干道25003280000香樟、紫荆2150026

37、.88 12人民路滨湖路南门环岛主干道9003228800香樟、栀子花760026.39 13翠百路南门环岛百牙路次干道30002472000桂花、白玉兰1800025.00 14虎泉路秋浦路建设路次干道360248640广玉兰、石榴206023.84 15九华路东湖路-长江路次干道8002217600女贞、石榴428024.32 16池口路长江路-沿江路次干道10002020000女贞、黄杨490024.50 17幸福路翠微路-秋浦路次干道230184140石榴、夹竹桃95022.95 18邮电路杏村路-秋浦路次干道220153300女贞、栀子花70021.21 19杏村路翠百路-翠微路次干

38、道10001414000桂花、碧桃280020.00 20和平路翠微路-秋浦路次干道550137150桂花、红叶李145020.28 合计1547230485800池州市(主城区)基调树种选择一览表附表33-1序号种名科名高度园林用途1雪松松科10-30孤植树、片植、防风固土林2水杉杉科20庭荫树、防护林、水边绿化3落羽杉杉科20防护林、水边绿化4池杉杉科15防护林、水边绿化5悬铃木悬铃木科30庭荫树、行道树,可在有烟尘污染和有害气体污染较轻地区绿化,亦可作隔音材料6臭椿苦木科20观赏树、庭荫树、适应性强7楝树楝科20庭荫树、行道树、大气污染区绿化树种8刺槐豆科20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9香樟

39、樟科10-20庭荫树、行道树10枫杨胡桃科15行道树、护岸树11紫花泡桐玄参科15庭荫树、行道树12杏树蔷薇科10庭荫树13梅蔷薇科10庭植、片植、盆景14桃蔷薇科8庭植、片植、水边绿化、盆景15枇杷蔷薇科8庭园观赏16女贞木犀科8行道树、绿篱17桂花木犀科8庭荫树、风景林18石榴石榴科5-7庭荫树、盆栽观赏19紫薇千屈菜科3-6庭园观赏、园路树20木槿锦葵科3-4庭植、绿篱和污染区绿化树种21红叶李蔷薇科4庭园观赏、丛植22栀子花茜草科2-3庭植、花篱、污染不太严重地区绿化树种树木与架空电线间距参考表 附表33-2电缆电压树木至电线的水平距离(m)树冠至电线的垂直距离(m)1千伏以下1.01

40、.01-20千伏3.03.035-110千伏4.04.0150-220千伏5.05.0树木与地下工程管道水平距离参考表 附表33-3名称至中心最小距离(m)乔木灌木给水管、闸井1.5不限污水管、雨水管、探井1.0不限电力电缆、探井1.5热力管2.01.0弱力电缆沟、电力、电讯杆2.0路灯电杆2.0消防龙头1.21.2煤气、探井1.51.5乙烯氧气管2.02.0压缩空气管2.01.0石油管1.51.0天然瓦斯管1.21.2排水盲管1.0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参考值 附表33-4名称最小间距(m)至乔木中心至灌木中心有窗建筑物外墙3.01.5无窗建筑物外墙2.01.5道路侧面外缘、挡土墙脚、陡

41、坡1.00.5人行道0.750.5高2米以下的围墙1.00.75高2米以上的围墙2.01.0天桥、栈桥的柱及架线塔、电线杆中心2.0不限冷却池外缘40.0不限冷却塔高1.5倍不限体育用场地3.03.0排水明沟边缘1.00.5邮筒、路牌、车站标志1.21.2警亭3.02.0测量水准点2.01.0池州市(主城区)古树名木一览表附表36-1序号名称科属树龄(年)树高(m)胸围(cm)冠幅(m)生长地点生长情况保护级别1银杏银杏科银杏属11002573018马衙镇碧山村木田组周边生长环境一般。树体严重老化,主干部分枯死,生长不良。2枫杨胡桃科枫杨属7501480028马衙镇碧山村柳村组周边生长环境一般,树体空洞,严重衰老。3朴树榆科朴树属4503048025里山办事处长冲柯村双潭组周边生长环境恶劣,水土流失造成根部四周裸露,长势一般。4枸骨冬青科冬青属41013210120江口办事处查村村韩村组周边生长环境一般,树木长势茂盛。5枸骨冬青科冬青属2701310511里山办事处长冲柯村双潭组周边环境良好,树木长势一般。6枫香金缕梅科枫香属2001922018秋浦办事处齐山村胜利组周围生长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树根周围完基本裸露,生长状况一般。7枫香金缕梅科枫香属200182808秋浦办事处齐山村胜利组周边生长环境良好,树木生长一般,根部裸露。8枫香金缕梅科枫香属2002030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