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091822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咸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咸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咸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一、“十一五”农业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产品总量持续增加。2009年全市粮食总产208万吨,较2005年增长4.5%;水果总产458万吨,增长72.8%,其中苹果378万吨,增长74.2%;肉类总产16.5万吨,禽蛋总产8.6万吨,奶类总产62.6万吨,分别增长7.8 %、4.9% 和55%;蔬菜总产315万吨,增长30.1%。二是基地规模不断扩张。按照“稳粮、优果、兴牧、增菜”思路,积极实施粮

2、食安全、绿色果品、畜牧富民、蔬菜增收四大工程,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关中优质小麦、高产夏玉米和渭北春玉米粮食产业带,渭北绿色苹果和南部时令鲜果产业带,南部奶畜、瘦肉型猪、笼养鸡及北部肉牛、肉羊、肉兔六大畜牧养殖产业带和渭北优质牧草基地,以及咸宋路和西宝高速沿线“V”字形反季节精细菜、沿渭清水莲菜、辣蒜、食用菌和渭北脱毒马铃薯等五大蔬菜产业带。2009年全市粮食面积630.4万亩,较2005年减少43万亩;水果面积386万亩,其中苹果303万亩,分别扩大96万亩和84万亩;奶牛存栏19.7万头、生猪存栏155万头,分别增加5.4万头和10万头;蔬菜面积118万亩,扩大16万亩。

3、三是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粮食生产积极实施渭北压麦扩秋战略,渭北小麦压减20万亩,春播玉米扩大8万亩,全市粮食平均亩产提高34公斤,在面积减少6.4%的情况下总产增长4.5%。果业生产大力推行果园四项关键技术,着力发展中早熟苹果和特色水果,新增优质苹果面积84.5万亩,发展葡萄、石榴、梨、桃等特色水果70万亩,早中晚熟苹果比率由3.7:9.3:87调整为10:15:75,平均优果率达到78%,较2005年提高13百分点。畜牧生产以奶牛和生猪为重点,以养殖小区(场)建设为核心,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全市建成各类养殖小区(场)350个,配套建设机械化挤奶站311个,发展养殖专业村83个,规模养殖

4、率达到40%,较2005年增加10个百分点。蔬菜生产以“V”字型蔬菜产业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全市新增大棚蔬菜8万亩、沿渭清水莲菜3万亩,建成万亩蔬菜专业乡镇28个、千亩专业村117个。四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坚持“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外抓招商引资,内强培育壮大,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6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0家,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4家,建成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5家,初步形成果汁、乳品、粮食、食品、饲料加工以及鲜果、蔬菜物流七大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群。五是标准

5、化水平快速提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初步形成了有标可依、按标生产、凭标流通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局面。全市累计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9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3个、有机食品认证苹果产地8500亩、国家绿色果品基地118万亩、欧盟有机认证苹果基地3200亩、苹果良好农业规范基地2.3万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苹果)180万亩,彬州梨和兴平关中黑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六是一村一品蓬勃发展。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优势品牌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推动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一县一业快速转型,加快形成跨区域、大规模区域板块经

6、济。全市共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489个,其中省级示范村310个;建成省级一乡一业示范乡镇16个、一县一业建设县3个。示范村主导产业比重达到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800元。培育形成了“雅虎”大蒜、“井冠”莲菜、“莽塬红”红薯、“苏绘”手织布等一村一品知名品牌。七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63.4亿元,比2005年增加118.07亿元,增长81.2%;农民人均纯收入4206元,比2005年增加1938元,增长85.4%。二、“十二五”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综合分析,我市农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农

7、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咸阳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贫瘠,营养失衡,农作物产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北部和旱腰带地区还存在一定面积的低产粮田,小麦品种多乱杂问题依然突出,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不大;设施蔬菜和特色产业规模过小,反季节精细菜供应不足;苹果优质率、商品率不高,中早熟品种比例偏小;畜牧业发展缓慢,在大农业中比例偏小,对种植业支撑作用不强。 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拉动能力不强;优势农产品在加工、储藏、包装、品牌建设以及市场营销等方

8、面工作相对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民经营观念落后,管理粗放,缺乏商品生产意识、质量效益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先进技术覆盖率和机械化作业率不高。五是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发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投入严重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难以有效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难以有效提高。六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250元,较西安市平均水平低170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9:1,远高于全国3.33:1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从农业基础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市农业发展也蕴含着许多优越条件和发展机遇。

9、(一)特色产业优势突出,为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夯实了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经形成粮、果、畜、菜四大优势支柱产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居全省前列,苹果、蔬菜、奶畜生产规模稳居全省首位,四大产业产值占到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0%以上,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优势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二)龙头企业集群发展,为推进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强大动力。全市粮食年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鲜奶加工能力50万吨,饲料生产能力过百万吨;苹果年加工量140万吨,糕点生产总量3万吨;蔬菜专业市场年交易量 300万吨,果品贮藏能力34万吨,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日益壮大,并逐步向集群化、集

10、团化、园区化发展,为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提供了强大动力。(三)外向型农业特征突显,为建设现代农业明晰了发展思路。通过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以苹果、辣椒、大蒜等为代表的鲜活农产品和以浓缩苹果汁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品走俏海内外,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外向型、商品化现代农业特征突显,为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明晰了发展思路。(四)“关天”规划启动实施,为农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建设以果业和畜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基地和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领先的城乡协调发

11、展地区。这对处于核心区的咸阳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为咸阳农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咸阳农业必将处于目光聚焦、项目聚集、要素聚合的最前沿。(五)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体制机制。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咸阳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关键,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格局,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完善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三、“十二五”农业发展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

12、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经营产业化为重点,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板块推动,发展区域经济;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功能;着力创建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物流集中区、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三大体系,推行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积极发展都市农业,走现代化外向型农业发展新路子,着力提升咸阳农业核心竞争力。(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注重效益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深化结构调整,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板块推进,集群发展原则。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形成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提高

13、产业聚集度和产品知名度。坚持依靠科技,集约经营原则。大力推广种植业高产创建、畜牧业规模养殖、果业提质增效、蔬菜设施栽培等先进生产模式,不断提高科技入户率。坚持龙头带动,产销互动原则。依托龙头企业,形成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起稳定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产业链条。坚持城乡联动,统筹发展原则。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资源合理流动,建立起“镇有常住民、民有不动产、草根经济新、富民有强镇”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良好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并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三)主要目标粮食单产提高。2

14、015年粮食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以上,总产210万吨以上,平均亩产达到350公斤。果业提质增效。2015年水果规模发展到430万亩,水果总产500万吨,其中苹果330万亩,产量400万吨,优果率达到83%以上。畜牧规模扩张。2015年牛存栏47万头,其中奶牛存栏24万头;猪存栏194万头,羊存栏116万只,家禽存栏1041万只。肉类产量20万吨,禽蛋产量10万吨,奶类产量78万吨,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场)800个以上,专业村镇规模养殖比例达到50%以上。蔬菜设施栽培。2015年蔬菜面积达到135万亩,总产360万吨,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60万亩。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提升。2015年农产品加工

15、企业总数达到3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0家、收入过5亿元企业10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80%以上,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农产品流通体系日趋完善。2015年农产品流通企业总数达到100家,流通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2015年无公害蔬菜、水果规模达到80%以上,无公害畜禽规模达到50%以上,农产品标识率70%以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5年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个,农户覆盖率45 %以上,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完整的农民合作组织体系。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

16、突破1万元,较“十一五”末翻一番。(四)发展思路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082012年)、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年)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要围绕一个核心,着力抓好两化,推进三大战略,实现五大突破,建设十大优势产业带。围绕一个核心。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提升咸阳农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抓好两化。围绕粮果畜菜主导产业,着力抓好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经营产业化。推进三大战略。一是提质增效战略,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高、果业提质增效、畜牧

17、规模扩张和蔬菜设施栽培工程,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方向,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等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着力构建跨区域、大范围、集约化支柱产业,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带,不断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二是龙头带动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外抓招商引资,内抓改造提升,拓展产业链、完善利益链、健全组织链、强化服务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三是占领市场战略,以市场为核心,以企业为龙头,以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为手段,以名优产品营销为重点,着力抓好产品推介和产销衔接,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精品战略,努力提高咸阳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五大突破。一是粮食

18、单产实现新突破,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为结构调整腾出更大空间。二是果菜效益实现新突破,通过提高品质、扩大规模,全面提升果业和蔬菜产业科技含量和效益。三是畜牧养殖规模实现新突破,围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快转变养殖方式,促进畜牧业规模扩张。四是农产品加工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粮油和肉蛋制品精深加工,开发果脯果干系列产品和净菜加工包装,加快奶制品和果汁产品升级扩能,努力构建农产品大生产、加工大、大流通产业格局。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新突破,按照“生态、绿色、安全”要求,突出源头治理、标准生产、质量检测、市场监管四个关键环节,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放心消费。建设十

19、大优势产业带。一是以乾县、泾阳、三原、兴平、武功为核心,依托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大力推广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建设南部优质小麦产业带;二是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建设以旬邑、淳化、长武、彬县、永寿为核心的为渭北高产春玉米产业带;三是以发展油桃、蜜桃、樱桃等为重点,建设兴平、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中部时令设施水果产业带;四是以发展葡萄、石榴、柿子等为重点,建设乾县、礼泉、泾阳、三原、淳化旱腰带特色时令水果产业带;五是以现代果业项目为抓手,建设渭北优质出口苹果产业带;六是依托百万亩设施蔬菜项目,建设南部优质蔬菜产业带;七是加大兴平、武功渭河滩涂地开发力度,建设沿渭百里清水莲菜产业带;八是以光

20、明、银桥、娃哈哈乳品企业为依托,建设关中环线高产奶牛产业带;九是以兴平、武功、乾县和旬邑为重点,建设二百万头生猪产业带;十是以永寿雨润肉牛加工项目为依托,建设北部五县及武功、乾县肉牛肉羊产业带。四、“十二五”农业发展重点工程(一)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按照“良种引路,良法跟进,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思路,突出抓好小麦、玉米两大作物,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优化粮食产业结构。稳定南部灌区小麦、玉米生产,调减北部低产小麦面积,扩大春播地膜玉米面积,着力建设优质粮生产基地。2015年全市小麦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100万吨以上

21、;玉米面积稳定在26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105万吨以上。积极推进良种化进程,加快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引进和繁育,积极推广紧凑型、耐密型玉米高产品种和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2015年优质小麦和优质专用玉米推广比例达到100%。开展高产创建活动。通过集中力量、集成技术、集约项目,扎实开展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建立一批小麦、玉米百亩核心攻关田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实现小麦亩产500公斤、夏玉米亩产600公斤、春玉米亩产800公斤、春播地膜玉米亩产900公斤创建目标,推动区域大面积平衡增产。推广增粮关键技术。积极推广以小麦“四改”和玉米“四改一增一晚”为主要内容的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2

22、015年技术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小麦种子“三田”建设,实施小麦良种统繁统供,2015年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5年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100%。实施“有机质提升工程”,土壤有机质每年提升0.10.2个百分点。加快实施旱作节水示范工程,着力提高渭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新增6亿斤粮食工程。在乾县、泾阳、三原、兴平、武功五县组织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加强农田水利骨干工程、中低产田改造、良种繁育、农技推广、农机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2020年五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亿斤。(二)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按照“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果畜结合,推

23、行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有机果业”思路,加快标准化果园建设,提高果品优质率,打造咸阳果业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果业提质增效。扩大优质果园规模。在旱腰带及其以北地区实施退耕扩果、畜牧促果、科教兴果、全民抓果战略,开发荒山荒坡,扩大绿色果品基地规模,每年新栽果树10万亩以上,到2015年,礼泉、乾县、长武、旬邑、淳化、永寿、彬县七个苹果基地县人均果树1.52亩,全市建成标准化苹果基地150万亩;在乾县、礼泉、泾阳、三原、淳化旱腰带地区发展葡萄、石榴、柿子等特色杂果,2015年建成优质杂果基地75万亩,其中发展加工型葡萄20万亩;在兴平、礼泉、泾阳、三原发展桃、杏等特色时令水果,2015年建成时令

24、水果基地25万亩。加快标准化果园建设。大力推广果园减密度、改树形、强拉枝、有机肥、标准化、无公害等关键技术,开展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促进绿色有机果业发展,2015年全市苹果优果率达到83%以上。加快建设“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推动果业大县优先发展畜牧业,以畜促果,良性互动,全市建成有机果品示范乡镇9个、生态果园示范村50个、有机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建设国家级优质出口苹果基地。依托渭北绿色果品基地,按照国家优质出口苹果标准,加快标准化果园建设,完善果品贮藏、加工、运输基础设施,健全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100万亩国家级标准优质苹果出口基地。建立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加强果树新品种选

25、育和良种苗木繁育,在礼泉扩建果树种苗扩繁圃,在其它果业基地县新建6个200亩的果树种苗扩繁圃,加快果园更新换代。(三)畜牧规模扩张工程按照“规模扩张、板块推进、标准化养殖、良种化繁育”思路,以奶业、生猪发展为重点,发展规模养殖,推行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着力提高产业聚集度,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畜牧业。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以良种扩繁场(父母代场)建设为重点,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人工授精网络,新建畜禽良种繁育场50个,2015年畜禽良种繁育场总数达到100个,年生产良种畜禽100万只。积极实施生猪良种繁育工程,在兴平、武功、秦都、渭城、乾县、泾阳、旬邑等县建

26、设存栏600头基础母猪良繁场25个,引进良种母猪1.5万头,发展存栏50头规模养殖户2500户以上。积极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加快良种奶牛扩繁,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2015年全市奶牛、羊、家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80%和98%以上,三元杂交商品猪比例达到80%以上。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实施奶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加快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每年新建千头奶牛养殖小区(场)10个、500头以上奶牛养殖小区(场)10个,配套建设机械化挤奶站20个,2015年奶牛存栏达到24万头。积极推广“果畜沼”、“畜沼菜”养殖模式和发酵床养猪技术,加快生猪专业村建设,每年新建“有一个存栏6

27、00头基础母猪繁育场、一个养猪专业合作社、50户存栏100头养殖大户”达标万头生猪养殖专业村5个、5000头生猪专业村10个,2015年生猪存栏达到194万头。扶持发展年出栏300头秦川肉牛育肥场和年出栏10头以上养殖大户,形成渭北肉牛养殖集中产区,2015年肉牛存栏达到23万头。以泾阳、三原、淳化、旬邑为重点,发展奶山羊适度规模养殖,培育一批存栏10只以上养殖户,建设一批存栏3000只以上养殖专业村,2015年羊存栏116万只。以渭城、 泾阳、三原为重点,扶持发展存栏500010000只以上蛋鸡养殖场(户)和出栏1000020000只以上肉鸡养殖场(户),提高家禽规模化养殖水平,2015年家

28、禽存栏达到1041万只。推进饲草产业化。积极发展人工种草,推进饲料粮作物生产,初步形成以北部优质牧草、南部专用饲料玉米为主的畜牧饲草产业化格局,力争到2015年,全市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到120万亩,秸秆青贮量达到200万吨以上。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完善市县动物疫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基础设施,加大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力度。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预案,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处置能力。建立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四)蔬菜设施栽培工程按照“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栽培设施化、管理标准化”思路,以泾阳、三原、秦都、渭城

29、、兴平、武功、彬县、淳化基地县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引导蔬菜产业向现代化、设施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快蔬菜基地建设。巩固建设西宝高速和咸宋路沿线以日光温室为主的“V”字型绿色蔬菜长廊;开发建设以彬县、长武、旬邑、淳化为重点的北部绿色蔬菜产业带;加快建设以兴平、武功为重点的渭河北岸百里清水莲菜产业带,形成千亩连片设施蔬菜生产区和万亩绿色蔬菜集中生产基地,201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5万亩。扩大设施蔬菜规模。积极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在规模基地县建设一批万亩集中连片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015年设施蔬菜发展到60万亩,清水莲菜发展到10万亩。加快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基地县各建1

30、个占地100150亩的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辐射带动全市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建立种苗繁育体系。推广专业化、标准化育苗技术,推行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种苗繁育体系,确保种苗生产和供应,2015年基地县建成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8个、专业化育苗站点200个。(五)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工程按照“大(大规模)、高(高水平)、外(外向型)、强(强带动)”要求,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物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形成农产品大生产、大加工、大流通产业格局。构建八大企业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业,着力构建八大农产

31、品加工物流企业群,一是以礼泉通达、乾县海升、泾阳怡科、永寿安德利为代表的果汁加工企业群;二是以兴平鲁糖生物、金龙鱼粮油;秦都五德利、渭城佳美面粉为代表的粮油加工企业群;三是以礼泉软香酥、心特软、子祺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企业群;四是以三原正大、泾阳新希望为代表的饲料加工企业群;五是以三原娃哈哈、泾阳光明、乾县银桥为代表的乳品加工企业群;六是以永寿雨润、乾县广升牧业、三原顺源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企业群;七是以秦都新阳光、泾阳泾云现代、三原惜字恒丰、兴平果菜保鲜为代表的蔬菜物流营销企业群;八是以礼泉溢辉、长武惠远、旬邑川兴为代表的鲜果物流配送企业群。做大加工企业规模。外抓招商引资,内强培育壮大,做大企业规模

32、。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国内500强企业和重点龙头企业,吸引境外各类资金,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工商企业和冷藏、保温、运输等组织改造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改造提升传统加工业,加速本地企业升级膨胀;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创建企业园区,打造企业龙头航母;引导加工企业向优势区域聚集,向产业集群基地集中,加快形成集群式、园区化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完成秦稷粮油加工、张裕葡萄加工、广升肉类加工、银桥乳品加工、泾云净菜加工等农产品加工项目50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0家。加快产品精深开发。实施果汁、面粉、乳品、食品糕点加工企业改造升级工程,加快肉类、禽蛋加工

33、企业建设。小麦加工方面,加快开发营养强化粉、饼干面包粉等专用面粉;积极开发面包、饼干、水饺、包子等方便面食产品;加快小麦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开发麦胚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玉米加工方面,积极开发专用变性淀粉、玉米淀粉糖、多元醇、乳酸和聚乳酸、淀粉基生物材料等精深产品,加快玉米胚芽、蛋白粉和玉米纤维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玉米主食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果蔬加工方面,加快开发NFC果蔬汁、复合汁和果蔬汁主剂等果蔬汁新产品,积极开发果干、果脯、果粉等新型脱水果蔬产品。肉类加工方面,加快生猪屠宰向肉品精细分割转变,积极开发火腿肠、香肠等精深产品;加快肉牛屠宰分割线建设。乳品加工方面,积极开发应

34、用干酪、益生菌发酵产品、强化婴儿乳粉、免疫活性肽等新型乳制品。 健全物流配送体系。以果菜为重点,加强鲜活农产品贮藏保鲜能力建设,重点建设以兴平果菜储销、武功鑫兴商贸为龙头的南部蔬菜储藏企业群,以旬邑川兴、长武惠远、永寿好农夫为龙头的北部果品储藏企业群,加快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推进农产品分等分级和规格化包装上市,2015年果菜储藏能力达到350万吨。以粮油为重点,加强大宗农产品加工物流能力建设,重点建设兴平希瑞70万吨粮油加工储备中心、秦都秦稷8万吨油脂加工储备中心、三原天思10万吨粮油物流配送中心、乾县长丰17万吨小麦加工物流配送中心,着力建设南部粮油加工物流企业群。积极组建优质农产品物流配

35、送中心,瞄准大型超市,开展农产品直产直销,减少流通环节,确保生鲜农产品新鲜度和质量安全;瞄准国内外大中城市,建立名优农产品经销网点,提高市场占有率;瞄准本地团体客户,建立长期稳定配送业务,有效推动咸阳农产品进入超市、进入大城市、进入国际市场。 加快批发市场建设。按照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相结合、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相兼顾、宏观调控和市场需求相统一的原则,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升级,完善信息发布、质量检测、冷链运输、保鲜仓储等基础设施。以鲜活农产品流通为重点,规划建设旬邑、长武、彬县、永寿、淳化果品批发市场,及兴平、武功蔬菜批发市场和兴平、旬邑生猪批发市场,改造提升咸阳新阳光农副产品批发市

36、场、泾阳云阳蔬菜批发市场、三原惜字恒丰蔬菜批发市场和礼泉西北果品交易中心,2015年建成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70个,年交易额100亿元。(六)质量安全保障工程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检验检测为手段,加快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全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打造“从农田到市场”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参照国际标准,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相配套的农产品生产操作规范,逐步建立农业标准、农业监测、农产品评价“三个体系”,加快制修订粮果畜菜等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按照

37、“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模式,积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整市推进战略,加快形成覆盖产地和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市完成1个市级检验检测中心、13个县级检验检测站建设、1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及20个大型超市检测室建设,指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建立产地质量安全检测点。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产地环境整县评估,建立产地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杜绝违禁农(兽)药销售使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度,指导生产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标准化生产,健全生产记录档案,推行产品包装标识和可追溯制度。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建立农业标准化生

38、产示范区(基地),“十二五”全市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定产地75个、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0个。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积极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推行产地“七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进货、统一生产记录、统一产地抽检、统一产地证明、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出具安全有效证件,坚决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推行批发市场“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入市验证备案、统一无证抽检登记、统一规范结算凭证、统一签发合格证,严格执行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退市处理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年开展例行监测3次以上,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放心消费。(七)农业信息化提

39、速工程按照“多模式、广覆盖、重服务、求实效”要求,以先进、适用、安全、可靠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农业专家系统应用为切入点,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和效益。开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农业、水利、气象、移动、联通、广电等信息资源,以数据库、知识库开发应用为重点,开发建立农作物生产、畜牧生产、土壤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教文献信息等农业科技资源数据库,建立起直接面向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农业专家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形成联结政府机关、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合作组织和生产农户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服务“三农”。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开发建设三类农业信息服务

40、平台,即农业决策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全方位提供农业资源信息、科技信息、生产经营信息、政策决策信息,建立健全农业动态监测和农业预警系统。开展信息服务示范。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化服务示范站点,开展多层次、多类型信息服务,推动全市农业信息化进程,到2015年,建成县级农业信息服务示范站5个、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示范站50个、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站2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服务示范点100个。(八)农民合作社推进工程发挥公共财政支持作用,实施示范合作社建设项目,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水平,规范发展,使其成为农产品销售窗口、农业技术推广载体、农民

41、互助合作脱贫致富桥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发为依托,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组织、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强化示范引导,优化配套服务,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运行机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2015年全市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个,社员总户数达到42万户,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60个、市级示范合作社260个、“四有”合作社达到1000个,基层合作社覆盖率达到60%。提升合作社服务功能。组织开展合作社组建咨询、典型培育、政策落实、业务指导、宣传培训等工作。强化合作社服务指导,引导合作社开展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

42、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联结关系,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疏通和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201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总额36亿元,完成利税2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0亿元。(九)休闲农业示范工程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积极发展以新农村展示、生态观光、度假休闲、科普教育、文化体验、民俗风情等为内容的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建设兴平沿渭清水莲菜休闲观光、秦渭都市农业休闲观光、礼泉时令水果休闲观光、淳化旬邑红色旅游暨果园休闲观光、乾陵昭陵文物旅游暨农业休闲观光等五大休闲农业示范区。着力

43、培育渭城张裕长安酒庄、泾阳北裕休闲农业度假山庄、三原普华玉兔休闲山庄、礼泉袁家关中民俗庄园、旬邑石门山农业庄园五大休闲农业庄园。五、“十二五”农业发展保障措施“十二五”是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加快提升咸阳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机制,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各级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务必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六大转变。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六大转变。一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提高品质、占领市场上

44、做文章;二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耕作向科学生产转变,综合运用生物技术、节水技术、环境技术和工程技术,发展壮大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群,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三是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由依靠种养业向产、加、销一体化及多功能协调发展转变,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促进农业经营由分散家庭经营向专业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五是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由被动应付向主动改善转变,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六是促进农业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群,努

45、力建设农业强市。发展板块经济。坚持市场导向、围绕产业升级,积极培育绿色果品、无公害蔬菜、优质畜禽和民间手工艺开发专业村和专业乡镇,按照“集中连片,板块推进”思路,推进特色产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动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一县一业转型,力争到2015年,全市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1650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50个,努力形成集群式、大规模、跨区域一村一品农业经济新板块。强化典型示范。坚持“把思路抓成典型、把典型提升为模式、让模式产生效益,用效益推动发展”原则,围绕结构调整和标准化技术推广,建设一批良种统供示范方、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四项关键技术示范园、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和示范小区、大棚蔬菜

46、示范基地等示范典型,重点培育产业聚集度高的示范村、示范乡镇和示范县区。突出典型示范的适用性、高效性和可复制性,使其具备规模上的震撼力、视觉上的冲击力、效益上的说服力和对农民的吸引力,体现结构调整的科学性、实用技术的先进性和提高效益的实用性,真正起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示范一点,带动一片的积极作用。(二)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搞好渭河、泾河综合治理,加快亭口水库、东庄水库等重大水源工程建设;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每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1万亩,力争到2013年全面完成农田渠系化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培肥地力,完成土壤改良100万亩,中产田地力提高一个等级。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作物

47、重大病虫应急防治队伍建设,每县建立应急防治队56支;加快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市县乡三级预警网络中心,建成农作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控制站4个;加快市县两级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站和种子检验室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作物种子监督检验网络;加快农技区域综合服务站建设,每县建立区域综合站57个。推进生态家园建设。以农村户用沼气和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广“畜沼果”、“畜沼菜”四位一体和果园五配套模式,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年建成户用沼气池2万口,发展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50个。大力推广养殖场大型沼气“一池三建”模式,实现沼气发酵池建设与畜禽粪便预处理、

48、沼气利用和沼肥利用设施建设有机结合,年建成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5个。加快“三沼”综合利用,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和改厨,着力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三)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市县两级财政支农投入增幅要高于一般预算收入增幅5个百分点,新增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预算的60%以上、土地出让收益和耕地占用税收入的80%以上用于统筹城乡发展。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升级和农产品市场开发,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龙头企业贷款贴息、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技术试验示范和农民培训工作,各县市区也要设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要认真落实中省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和激发农业生产积极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大农业信贷支持力度,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