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091472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园林设计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 比较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异同。1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前者起源于灵囿和园圃;后者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也分别是各自游乐园的先声。2中西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性:中西园林不仅有着十分相似的起源,而且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园林类型也是相似的。突出地表现在园林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休闲的演变关系上。园艺的起源与人类的历史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主要靠食用植物而求生存。因此,园艺的发生与食用和药用植物的采集、驯化和栽培密切相关。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三个不

2、同的时期。3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中西园林所用材料不外乎石头、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这主要表现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它主要服务于特权阶级。成为奢侈品。总结出以上论述后,我感慨颇深,虽然很多学者都着重论述中西园林的差异性。但中西园林竟有着这种种的相似性,虽然它们存在于相距甚远的时空中,但存在着深刻的同一性。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体系,但他们同属世界园林的一部分,同是我们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园林艺术是民族的、阶级的、时代的、个体的差异性与园林艺术的同一性是对立同一的关系。中西园林艺术的差异性中西园林

3、由于在相对隔离的文化圈中独立产生、发展起来的,因而对方所没有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品质。蕴涵了不同的造园思想。西方造园艺术的发展轨迹,虽然其风格是多变的,但总体风格一直是规则几何型,崇尚理性主义,以形式的先验的和谐为美的本质;这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主流,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生成以来,一直沿着“崇尚自然”的道路一直走到封建社会结束。中国园林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了形成自然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包含了中国园林的精髓;与自然关系密切,力求变化;对永久性的表现。与中国风景画一样,概括为“山水”,

4、中国园林试图接近并以象征的方式展示自然的本质。这并非自然的翻版,而是“追求自然的本质”。而“追求自然的本质”恰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而若说中国园林的精髓是“诗情画意”,那么则不能体现中国园林的本质。因为,西方园林也是具有“诗情画意”的。西方造园家门在设计,创造园林时,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渗入到他们所创作的园林艺术中去。西方传统的园林艺术精髓与理想大概是一回事,很少例外。西方园林追求传达一种秩序与控制的意识,有时与自然界的“杂乱无章”形成对照。通常,这类园林或包括花木、喷泉、精心制作的雕塑等要素,以传达一种快乐、华美或奢侈的附加意识。由于中西园林艺术具有不同的精髓,追求各自的理想,因此,在

5、艺术形态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中国园林的象征手法,无论是用山石,或用水池,或通过花木的选择培植,总是存在,且总是有意识的,而这一方式,在西方并不普遍。相反,中国园林也缺少西方人希冀找到的成分,特别是缺少规则、对称的规划布置人工操纵水源组成喷泉,以及对草坪的大量使用。总而言之,中国园林的精髓是追求“自然的本质”西方几何规则式园林则强调“秩序和控制”。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我们应多方研读,才能品味其真谛,吸收其精华。在自我的设计中,若能适当借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设计方法。(二) 中国的“园”、“天人合一”的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步入新的生态文明时代,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美的绿色启示,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美的

6、发展历程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建构、意境、规律以及审美文化心理,决不能离开天人合一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的、生态学的、美学的思想渊源。” 所谓“天人合一”,指的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它是中国山水园林的哲学和美学基础,体现了深厚、浓重的人文精神;它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最高准则。“天人合一”思想成就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被称着“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山起西北,水流东海,与中国的地势完全契合,是自然风韵和艺术加工完美融合的典范。圆明园的设计思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模仿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二是再现中国诗歌和绘画中的意境。可见圆明园依托于自然,寄情于山水,将“天人合一”思想运用得淋漓尽致。中国古典园

7、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被国外生态学研究者称为“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并可获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宁与繁荣的艺术。”“天人合一”思想源于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宣扬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命题,以人和自然和谐统一为最高理想,让自然和人契合无间。但以现代唯物主义辩证法来看,“天人合一”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它作为中国山水园林的思想渊源,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沉淀下来的生态智慧。中国古典园林优越的自然生态与富饶的精神文化生态都值得我们探究和借鉴。“天人合一”思想,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单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准则,也是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无论是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

8、,还是在未来的景观规划中都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阅过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挖掘其理论根源,再看现代景观设计的“以人为本”思想,值得我们反思。“以人为本”景观设计即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它以人为轴心,注重提升人的价值,它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各种功能上的需求,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然而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仅以人为轴心是不行的。因为人类不是孤立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人类,是生存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类,是属于自然和环境中的一部分。人和环境是对立统一的。环境有其自身的规律,它的发展变化不会因为人类的主观需要而改变。人类必须认识环境,必须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来从事生产和活动。如与其相悖,则必将受到环境的报

9、复和惩罚。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科技的进步、人口的集聚、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环境问题,而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空间。现在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生态景观设计也势在必行。现代景观设计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有时候为了满足人视觉上的美感,为了满足某种功能,或者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就不惜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设计单单为了满足形式和功能。摩天大楼、水泥铺装、水泥堤岸等使得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儿童只知道水从铁管里流出,又从水槽或抽水马桶里消失,却不知从何处来又流往何处去;在全空调的办公室中工作的人们,就连呼吸一下带有自

10、然温度和湿度的空气都是一件难得的事,更不用说他对脚下的土地的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有所了解。 鉴于古典园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妨将其作为一种生态典范。现代景观设计不能为满足人的精神、物质、审美等需求而忽视自然,扼杀自然。现代景观设计不能只兼程“以人为本”的思想,还应注重自然和环境,对自然和社会负责,实行自然优先、环境优先原则。现代景观设计在营构布局,配置山、水、植物等景观元素时应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生生不息。(三) 作为一个学生如何将园林的学习贯彻到今后的学习中。(一) 伦敦城市绿地的功能。伦敦

11、是最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更是公认的“绿色城市”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其绿色框架,如环城绿带、开敞空间网络、人行道和运动休闲设施等,被国际社会所推崇。伦敦经济的成功,与环境的健康密不可分。因此,在对伦敦城市绿化经验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伦敦城市绿地发展经验,以便为我国城市绿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4 伦敦绿地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伦敦绿地规模大、类型多样,是伦敦城最具价值的财产,具备满足视觉愉悦、娱乐消遣、经济资源、控制都市蔓延、处理废弃物、埋葬亡者、自然保育和野生生物价值等功能,在景观、历史意义和舒适方面具有特别价值。英国遗产协会(English Heritage)将其中

12、的100多个认定为具有特别历史意义的公园和花园(Register of Parks and Gardens of Special Historic Interest),许多广场则包含在1931年颁布的伦敦广场保护法(London Squares Preservation Act 1931)中,并予以特别关注和保护6。4.1 公共开敞空间(public open space)和城市绿地空间(urban green space)伦敦规划咨询委员会(LPAC)将开敞空间分为公共开敞空间和城市绿地空间,这为伦敦开敞空间免遭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护框架。公共开敞空间指公园、公用地、灌丛、林地和其他已建成但不

13、限制公众进入,并且能够根据开敞空间分级系统进行分类,在城市地区满足休闲和非休闲需求的开敞空间。而城市绿地空间,指公众进入受限制的或者不是正式建造的,但在都市范围内能满足娱乐或非娱乐需求的开阔空间。公众进入是否受限制,是区分二者的最主要特征。4.2 都市开敞地(metropolitan open land)大伦敦规划委员会将大伦敦地区意义重大的开敞空间描述为“都市开敞地”,为生活、工作和旅游者提供露天设施(如休闲、游憩、运动和游览);注意景观、历史、建筑、考古和自然保护等特色的协调性;形成绿链。因此,政府的政策是维持和提高景观的特征和质量,提供特殊的和一般的公众参与和娱乐,提高公众健康。4.3

14、绿链(green chains) 彼此接近的开敞空间,通过有路标的人行道和其他步行路连接成整体, 穿越居住区和其他建筑密集区域,构成“绿链”,并通过高密度的绿化措施,增加开敞空间的可进入性和环境质量。它对伦敦的绿地框架、游憩和自然保育都很重要。伦敦各区镇已在可能的地域,保护、创建和管理绿链。目前,伦敦东南部的绿链已经建立(图51),而其他部分正继续建设。4.4 都市人行道(metropolitan walks)“都市人行道”概念是1993年1月在伦敦步行论坛(London Walking Forum)上提出的,目的是在伦敦设立一个连接开敞空间和乡村的绿色人行道网络,在伦敦城区享受乡村式的体验,

15、并使以步行去工作、上学、购物和去汽车站及火车站成为可能,以便减少使用汽车。在建筑密集的区域,加大人行道的绿化密度,并在人行道穿过主要公路处,建设穿越设施。4.5 环城绿带(the Green Belt) 环城绿带是伦敦绿色空间的重要特征,也是推动世界建设城市环城绿带的最成功典范。环城绿带概念是1938年环城绿带法确定的,50年代内阁同意实施,目的是:防止邻接城镇的合并;促进农村的保护,避免被侵占;保护具历史意义城镇的环境和特征;通过鼓励废弃地和其他城市土地的循环,促进城市更新。环城绿带宽约8 km,在大伦敦范围内超过90 000英亩(36 422 hm2),占大伦敦面积的23%和大都市绿带(M

16、etropolitan Green Belt)的15,其中83%属于公开使用(under open uses),绝大部分用于农业;绿带约4 700英亩(1 902 hm2)是荒野(vacant land)。绿带呈楔入式分布,促进市区与郊区空气的交换,改善城市地区的小气候状况;同时,提供大伦敦最主要的野生生物生境资源,对伦敦自然保育具有重要意义。绿带的一些动植物种类已拓殖到城区,发展了the Lea Valley Regional Park和the Dagenham Corridor等野生生物廊道。然而,在19491992年之间,在样区调查中,具明显都市特征的景观上升48%,公园土地减少18%,

17、灌木树篱减少 26%,退化的洪泛平原景观增加300%,更多的公众进入仍有很大争议,一些农场经济活力遭受严重威胁,许多场地纯粹依照规划许可的方式开发,不考虑视觉特征,绿带的废弃地和污染地不断增多,但缺乏有效的机制恢复变坏的区域。因此,伦敦规划咨询委员会增加相关政策,要求各自治市、镇公布环城绿带管理计划,包括绿化对策,决定适宜绿化的地方,新的开发遵循一般开敞空间相关的指导原则,保护环城绿带的景观特征和质量,改善废弃地和受损地,维护自然保护的利益,保留农业用地、林地和相关目的的土地,鼓励公众参与室外活动和娱乐。(二) 世界上第一个公园诞生在哪。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黄石公园于1

18、872年3月1日被正式命名为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国家公园,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国家公园。 黄石公园地处素有号称美洲脊梁的落基山脉,北、中部园区海拔2400多米,公园东北角的鹰峰海拔3462米,是整个公园的最高点。 黄石公园总面积8956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怀俄明州西北部,有一部分伸展到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共有东、南、西、北及东北5个入口处。黄石公园分五个区:西北的马默斯温泉区以石灰石台阶为主,故也称热台阶区;东北为罗斯福区,仍保留着老西部景观;中间为峡谷区,可观赏黄石大峡谷和瀑布;东南为黄石湖区,主要是湖光山色;西及西南为间歇喷泉区,遍布间歇喷泉、温泉、蒸气、热水潭、泥地和喷气孔。 黄石

19、公园还是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栖息着北美野牛、灰狼、棕熊、驼鹿、麋鹿、巨角岩羊、羚羊、羚羊等野生动物。游客在公园内经常会见到这些动物在林中或路边蹒跚而行。(三) 简述“国家园林城市”的概念。一、组织领导(一)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的要求; (二)城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政策措施实施有力; (三)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四)按照国务院职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五)近3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

20、,园林绿化养护经费有保障,并随绿地增加逐年增长; (六)管理法规和制度配套、齐全,执法严格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七)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二、管理制度(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完成,并获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二)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并向社会公布; (三)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 (四)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符合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五)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区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常用的园林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物种数量不低于150种(西北、东北

21、地区 80种)。 三、景观保护(一)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 (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三)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 (四)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买,措施有力; (五)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四、绿化建设(一)指标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近三年逐年增长; 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要求(见附页); 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

22、差在5个百分点以内、人均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以内; 4、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 (二)道路绿化 1、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2、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区特点。 (三)居住区绿化 1、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旧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 2、全市“园林小区”占60以上;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落实,设施保持完好。 (四)单位绿化 1、市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

23、,全市“园林单位” 占60以上; 2、城市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 (五)苗圃建设 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2、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出圃苗木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工程需要; 3、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成绩显著,培育和应用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品种。 (六)城市全民义务植树 1、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 2、组织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成效显著。 (七)立体绿化 1、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取得良好的

24、效果; 2、立体绿化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城市,其立体绿化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城市绿化面积。 五、园林建设(一)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达到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要求; (二)公园设计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 (三)制定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古典园林、历史名园得到有效保护; (四)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 (五)近三年,大城市新建综合

25、性公园或植物园不少于3处,中小城市不少于1处。 六、生态环境(一)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效果明显,形成城郊一体的优良环境; (二)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交界处建有绿化隔离带,维护管理措施落实,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环境效益良好; (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效果明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55以上; (四)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五)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效果较好,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形成城市特

26、有的风光带; (六)城市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有条件的城市建有湿地公园。 (七)城市新建建筑按照国家标准普遍采用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 七、市政设施(一)燃气普及率80以上。 (二)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达10辆(标台)以上; (三)公交出行比率大城市不低于20,中等城市不低于15; (四)实施城市照明工程,景观照明科学合理。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98以上,城市道路亮灯率98以上; (五)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平方米以上; (六)用水普及率9O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七)道路机械清扫率20;每万人拥有公厕4座。 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 100万以上人口城市501

27、00万人口城市50万以下人口城市人均公共绿地秦岭淮河以南7589秦岭淮河以北77.58.5绿地率()秦岭淮河以南313335秦岭淮河以北293134绿化覆盖率()秦岭淮河以南363840秦岭淮河以北343638备注:国家国林城区评审 国家园林城区的评审参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下列项目不列入评审范围: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2、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植物)规划; 3、城市大环境绿化; 4、按城市整体要求的市政建设。(四)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包含哪些内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

28、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指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化与水体绿化以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定的布局形式。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即使一个城市的绿地指标达到要求,但如果其布局不合理,那么它也很难满足城市生态的要求以及市民休闲娱乐的要求。反之,如果一个城市的绿地不仅总量适宜,而且布局合理,能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紧密结合,真正形成一个完善的绿地系统,那么这个城市的绿地系统将在城市生态的建设和维护以及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城市的其他系统无可替代的重

29、要作用。(五) 城市绿地的分类。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852002 一、总则 1.0.1 为统一全国城市绿地(以下简称为“绿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绿地系统(以下简称为“绿地系统”)规划,规范绿地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统计等工作。 1.0.3 绿地分类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城市绿地分类 2.0.1 绿地应按主要功能进行分类,并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 2.0.2 绿地分类应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 2.0.3 绿地类别应采用英文字

30、母与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码表示。 2.0.4 绿地具体分类应符合表2.0.4的规定。 表2.0.4绿地分类表 三、城市绿地计算原则与方法 3.0.1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3.0.2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 3.0.3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 3.0.4 绿地的主要统计指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glm=Agl/Np(3.0.41) 式中Aglm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A

31、gl公园绿地面积(); Np城市人口数量(人)。 Agm=(Ag1Ag2Ag3Ag4)/Np (3.0.42) 式中Agm人均绿地面积(/人); Ag1公园绿地面积(); Ag2生产绿地面积(); Ag3防护绿地面积(); Ag4附属绿地面积(); Np城市人口数量(人);。 g=(Ag1Ag2Ag3Ag4)/Ac100 (3.0.43) 式中g绿地率(); Ag1公园绿地面积(); Ag2生产绿地面积(); Ag3防护绿地面积(); Ag4附属绿地面积(); Ac城市的用地面积(); 3.0.5 绿地的数据统计应按表3.0.5的格式汇总。 表3.0.5城市绿地统计表 3.0.6 城市绿化覆盖

32、率应作为绿地建设的考核指标。(六) 城市绿地的布局形式。城市绿地的布局有八种基本模式(如图)。结合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的特点,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下列四种。1、块状绿地布局。此类绿地布局方式,可以做到均匀分布,接近居民,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面貌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也不显着,多出现在旧城改建中,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属此,如上海、天津、武汉、大连、青岛等。2、带状绿地分布。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带状绿地布局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如南京、西安、苏州、哈尔滨等。3、楔形绿地布局。凡城市中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狭的绿地,称为楔形绿地,如

33、合肥市,一般都是利用起伏地形、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布置。对于改善城市气候显着,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表现。4、混合式绿地布局。是前三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可以做到城市绿地点、线、面结合,组成较完整的体系。可以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息,有利于小气候的改善,有利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城市总体与部分的艺术面貌。以上四种布局中,以混合式最好。但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地定额少,绿化覆盖率低,真正做到绿地组成“有机的系统”的还很少,这是需要今后努力的。(一) 城市绿地保护环境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人类正面临着环境、人口、资源三大难题,尤其是环境问题,已引起国际

34、社会的普遍关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保作为保障经济的大事来抓。城市里的绿色主体是园林绿地系统,这些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在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和估量的效益。一、 净化空气,维持碳氧平衡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从城市的小范围来说,由于密集的城市建筑和众多的城市人口,形成了城市中许多气流交换减少和辐射热的相对封闭的生存空间。目前许多市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超过自然界大气中二氧化碳正常含量300mg/kg的指标,尤以在风速减小、天气炎热的条件下,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大量耗氧燃烧的工业区出现的频率更多。要调节和改善大气中的碳氧平衡,首先要在发展工业生产的同时,积极治理大气污染,

35、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利用。其次是要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绿化,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营养物质。园林植被的这种功能,也是在城市环境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二、 吸收有害气体当城市的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碳产生的二氧化硫,以及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等产生的空气污染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高达100mg/kg时,就会使人感到不适,当浓度达到400mg/kg时就会使人致死。园林植物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对许多有毒气体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在净化环境中起到积极作用。三、 调节和改善小气候园林植物具有很好的吸热、遮阴和蒸

36、腾水分的作用。通过其叶片的大量蒸腾水分而消耗城市中的辐射热和来自路面、墙面和相邻物体的反射而产生的降温增温效益,缓解了城市的热岛和干岛效应。这也是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从城市里步行到森林、公园或行道树下,感觉到丝丝凉意的效果。四、 吸滞烟尘和粉尘空气中的烟尘和工厂中排放出来的粉尘,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有害物质。而从全国来说,大气污染是相当严重的。森林或园林植被,由于具有大量的枝叶,其表面常凹凸不平,形成庞大的吸附面,能够阻截和吸附大量的尘埃,起到了降低风速、对飘尘的阻挡、过滤和吸收作用,而这些枝叶经过雨水的冲洗后,又恢复其吸附作用。因此,通过乔木、灌木和草组成的复层绿化结构,会起到更好的滞尘作用。五、 减菌、杀菌园林植被具有对细菌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有很多树木或植物能分泌出具有挥发性的植物杀菌素,为城市空气消毒,因而减少了空气中作用细菌载体的尘埃数量,减少了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净化了城市空气。六、 减弱噪声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它对人体产生了伤害,但茂密的树木能有效地减弱噪音,起到良好的隔音或消音作用,从而减轻噪声对人们的干扰和避免听力的损害。七、 美化环境园林绿化、美化环境,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创造一个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水体和舒适而安静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二) 从园林的无形价值来谈谈园林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