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复垦.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090619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复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复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复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复垦.doc(6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1 总则1.1 编制目的矿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支撑的任务。矿产资源的开采在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提供保障的同时,其开采活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土地问题,较突出的是地表塌陷、挖损和压占等,为了使被破坏的土地得以恢复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土地复垦措施,而采取何种土地复垦措施、何时进行复垦需要一个科学的安排。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日后土地复垦费用的征管等提供依据。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项

2、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编制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明确了业主在获得开采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对破坏土地进行复垦的义务。根据国务院土地复垦条例、国土资源部与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文件和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文件精神,并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采取适当的土地复垦措施,尽量控制或减少对土地资源不必要的破坏,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把土地复垦指标纳入到生产建设中去,采取必要的土地复垦措施,加强对土地的保护,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方案为被破坏土地的及

3、时复垦提供了依据。通过编制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项目的土地复垦方案,对采矿造成的土地破坏和影响情况进行初步预测,明确不同阶段的土地复垦范围和任务,并根据不同阶段采矿对土地的破坏情况制定相应的复垦措施,做到未雨绸缪,保障被破坏土地的及时复垦。指导各阶段的复垦规划设计工作和分阶段施工工作。土地复垦方案指明了整个矿区破坏土地的复垦方向,是实施土地复垦工程的主要依据和技术指导方针。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此为依据指导土地复垦的详细工程设计、实施。明确复垦资金及其来源。本项目总预算总投资为60.19万元,复垦所需资金全部由该矿山承担。矿山在生产的过程中,要适时的安排足额的复垦资金,已确保复垦工作能按时

4、、按质的完成。1.2 编制内容根据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发利用方案,本方案涉及内容主要包含矿山利用过程中土地破坏情况预测、土地复垦范围、土地复垦方案设计以及复垦投资等各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具体内容如下:预测矿山利用过程中土地破坏的类型、以及各类土地的破坏程度和破坏范围,量算并统计各类破坏土地的面积。根据调查和预测结果,确定各类被破坏土地的应复垦面积和应复垦土地的总面积,并根据各类土地的破坏时间、破坏性质和破坏程度,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挖填范围、表土的剥离和储存、铺覆及其复垦时间和复垦利用类型等。在复垦规划的基础上,按各类土地复垦技术要求设计复垦方案、复垦工艺,明确要求达到的技术标准和

5、技术参数,计算复垦工程量,并结合矿山开采进度安排,合理规划土地复垦工作计划。根据复垦设计工程量,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等规范标准,预算项目土地复垦投资,说明复垦投资来源和安排,评价土地复垦效益。明确项目土地复垦的组织管理、技术、资金等各项保障措施及公众参与情况。1.3 编制原则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开采特点和实际情况,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原则如下: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原则。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坚持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减少破坏土地面积,降低土地破坏程度;采取必要的表土剥离等

6、预防复垦措施,将复垦工艺和开采工艺相结合,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复垦措施。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矿区生态系统的特性,尽量保护与利用原有绿色植被,以保护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原则。土地复垦与矿产资源开发统一规划,土地复垦方案纳入整个矿区开发利用方案,开采工艺设计与复垦设计相衔接,土地复垦费纳入矿山开发总投资;土地复垦计划纳入矿山开采计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边开采、边复垦”。合理使用,效益最佳原则。保障复垦后土地具有长期稳定的利用价值。复垦土地优先用于农业,优先发展农业经济;复垦区域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生态系统,实现土地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力求社会和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佳。1.4 编

7、制依据1.4.1 法律、法规和规章1.4.1.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主席第28号令,2004年8月28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主席令第39号,2011年3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第22号令,1989年12月26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1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3年3月1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1月1日实施)8)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2011年3月5日实施)9)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199

8、9年1月1日实施)10)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186号令发布,1995年11月22日实施)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家主席第17号令,1985年1月1日实施)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31号,2004.12.29)13)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1999.9)14)湖北省土地复垦管理实施办法(1995.9)15)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3.3.1实施)1.4.1.2 政策规定1)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2)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3)湖北省国土资源局关

9、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鄂土资发【2007】77号); 4)关于改进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办法的通知(鄂土资发【2009】63号)5)XX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宜市国土资文【2012】121号)1.4.2 技术规范及标准1)土地复垦技术标准(2007年12月)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5-201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7)全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

10、定额标准(国土资源部试行)8)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1.4.3 相关资料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宜市国土资函【2013】279号关于关于XX市XX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划定矿区范围的批复;湖北省XX市XX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地质勘查报告(截止2013年5月底)评审意见书的函(宜市国土资储备字【2013】16号);关于XX市XX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划定矿区范围的批复(宜市国土资函【2013】279号);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发利用方案及其评审认定书;其他有关资料。1.5 复垦目标通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明确土地复垦目标,主要包括:土地破坏面

11、积及土地复垦面积。本矿区面积为2.494公顷,总破坏面积4.154公顷。开采区挖损面积4.114公顷,为新老矿区露天采场;压占面积0.04公顷,为工业场地。土地复垦总面积为4.154公顷,土地复垦率100%。经适宜性评价破坏土地可复垦为林地2.454公顷,采取林草间种;旱地1.70公顷。详见下表:表1.5-1 项目区复垦前后对照表 单位(公顷)复垦前破 坏区 域地 类旱 地果 园有林地灌 木林 地工 矿用 地破 坏类 型破 坏程 度合 计新采区0.000.132.0840.280.00挖 损重 度2.494老采区0.000.000.510.160.95挖 损重 度1.62工 业场 地0.000

12、.000.000.000.04压 占中 度0.04合 计0.000.132.5940.440.994.154复垦后采 场基 底0.650.000.000.000.000.65采 场台 阶0.000.001.8440.000.001.844老采区1.010.000.610.000.001.62工 业场 地0.040.000.000.000.000.04合 计1.700.002.4540.000.004.154确保复垦质量、实施持续利用。破坏土地复垦为林地时,应保证五年后植树成活率70%或以上,三年后郁闭度70%或以上;复垦为草地时,应保证三年后牧草覆盖率70%或以上,三年后单位面积产草量不低于当

13、地水平,具有生态稳定性和自我维持力;复垦为旱地时,应保证三年后达到正常产值。复垦结果与环境状况。在复垦工程完成过程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三效益统一的目标。通过土地复垦,使破坏土地与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持一致,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复垦前土地集体所有,隶属XX市点军区管辖;矿山使用期间,通过土地的征用等一系列过程,土地为业主使用;复垦后的土地交给当地居民使用,土地集体所有。1.6 服务年限依据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2013年5月提交的湖北省XX市XX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地质勘查报告,共查明资源储量为1816千吨,其中以往矿山开采消耗(111b)79千吨;保有矿资源储量共计1

14、734千吨(122b 1310千吨,333 424千吨)。该资源量作为本次设计依据。矿区设计回采率为95%,可采储量为164.7(万吨)。按照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约为5.5年。根据开采工艺,复垦工作的计划采取“边开采、边复垦”的原则,在上面台阶形成后,就可进行先期复垦。根据开采工艺,复垦工作的计划安排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采矿场台阶+150m平台及其以上区域复垦,时间为第15年;第二阶段为采矿场基底范围及排土场的复垦,时间为第56.5年;第三阶段为矿山复垦后管护期,主要工作为对复垦林地进行补苗、除草及旱季灌溉等,时间为第6.57.5年。具体安排见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土

15、地复垦时间进度安排表(第八章表8.1-1)。本方案服务期限内,如出现企业生产计划、土地破坏情况等因素变化时,应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进行相应的修改。在矿山后期生产中,如发生矿权改交,土地复垦义务随之转移。1.7 主要计量单位面积: 公顷(hm2),平方公里(km2),平方米(m2)长度:米(m),公里(km)体积:立方米(m3)产量:吨(t),万吨单价:万元/ 公顷,元/吨金额:万元(人民币)2 项目概况2.1 项目简介2.1.1 项目名称性质及规模项目名称: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土地复垦项目法人单位:XX市XX砂石开采有限公司建设规模:30万吨/年建设性质:改扩建矿山开拓运输

16、方式:露天开采,公路开拓、汽车运输的方案服务年限:设计生产服务年限为5.5年土地权属:点军区街办牛扎坪村集体所有,XX市XX砂石开采有限公司租用2.1.2 企业性质、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企业性质私人企业。地理位置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位于点军区街办牛扎坪村。矿山位于点军区北部,直距点军区江南路2.5km。矿区中心点坐标:经度 1111455,纬度 30456。交通状况矿区边有村级公路向南与宜昌江南路相连,可达长江码头及318国道,距XX市中心约10km交通十分便利。XX市XX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交通位置图2.1.3 矿区范围与资源储量矿区范围该矿山拟定采矿权人为XX市XX砂石开采有限公司,四个

17、拐点坐标如下(80西安坐标系):详见表(2.1-1)表2.1-1 项目区拐点编号及坐标(80西安坐标系)点号 X坐标 Y坐标1 3403600.00 37523780.00 2 3403472.75 37523817.20 3 3403435.98 37523642.25 4 3403626.59 37523642.25 开采深度240m-135m矿山面积0.024943km2(二)自然经济地理概况资源储量根据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编制的湖北省XX市XX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地质勘查报告(截止2013年5月底)及XX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湖北省XX市XX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地质勘查报告(截止2013年5月底)

18、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宜市国土资储备字【2013】16号),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共查明资源储量为1816千吨,其中以往矿山开采消耗(111b)79千吨;保有矿资源储量共计1734千吨(122b 1310千吨,333 424千吨)。该资源量作为本次设计依据。矿区设计回采率为95%,可采储量为164.7(万吨)。2.2 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2.2.1 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矿区位于点军区街办牛扎坪村附近,属低山地貌,地形总体趋势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矿区北部山包,海拔标高235.8,最低点位于矿区东南侧谭马沟,海拔标高130 m,相对高差105.8m。气象水文区内属于亚热带大陆气候,

19、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勘查区年平均气温16.8,1月最冷,平均气温4.7,7月最热,平均气温28.3,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9。年平均降雨量1158mm,日最大降雨量385.5mm(1935.7.5),年平均无霜期272天。全年以静风为主,盛行风向东南,年平均风速0.81.2m/s。矿区内地表水体多属季节性冲沟。季节性冲沟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严格受降雨控制,其流量随降雨量多寡而变,具有猛涨猛落的变化特征。雨季降雨后24小时溪流消逝,枯水期季节性冲沟干堌无水。地表水径流条件尚佳。植被项目区内多见丘陵、山地,气候较适宜,有利于各种草木的生长。矿区西侧部分有少量细砂岩夹灰色薄层钙质粉砂岩,植被较少

20、,本矿区矿层大面积裸露于地表,上层覆盖的石门组红色细砂岩夹灰色薄层钙质粉砂岩,植被较多。有桃李树、松树、杉树等杂树林等,植被覆盖率较好。据调查,矿区内无珍惜植物物种资源。水文地质条件概述矿区位于点军区街办牛扎坪村附近,属低山地貌,地形总体趋势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矿区北部山包,海拔标高235.8,最低点位于矿区西侧谭马沟,海拔标高130 m,相对高差105.8m。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地表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矿区地形北高南低,地形坡度515。第四系覆盖层较薄,雨季降水一般通过山坡及沟谷迅速排泄,流入下部沟谷,为季节性溪流,平时地表一般无水。矿体开采标高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130m)以上,地表

21、水对矿山开采影响不大,不会造成露天采坑充水。地下水补给迳流及排泄条件开采矿体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内无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区内地表第四系覆盖层薄,为透水层,大部分大气降水形成地表迳流,迅速排泄,少部分地表水沿岩溶、裂隙下渗,至隔水层后,沿层面向倾斜方向流动。采场水文地质特征预测矿区采用山坡露天开采,地表无水体,径流条件较好,地表水体不会造成采场威胁。矿区虽有大面积灰岩分布,但含水性较差,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条件较好。地下含水层主要为南津关组,含水类型为岩溶裂隙水,灰岩中的裂隙亦为地下水良好的通道,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沿层间裂隙向地下渗入,形成地下水。再向侵蚀基准面以下的

22、地方排泄,排泄量随季节性变化,旱季水量大减。矿层本身基本不含水。矿体均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下水不会对采区充水造成影响。未来矿场主要充水因素是大气降水。综上所述,矿区所处位置高,矿层赋存标高大于+135m米,远远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地形条件好,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排泄,采场汇水面积小。层间裂隙为地下水的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Q)及奥陶系南津关组(O1n),分述如下:1、第四系(Q)沿沟谷两侧局部分布,为黄色、黄褐色砂质粘土、砾石等坡积、冲积和残积物,厚O5m,一般1.Om。2、奥陶系南津关组(O1n)区内大面积分布,以灰、浅灰、深灰色厚中厚层状白云质石

23、灰岩。厚度大于60m。构造XX石灰岩矿位于黄陵背斜南翼,地层总体呈一平缓单斜构造,矿区内出露的地层较缓,岩层走向5060,倾向140150,倾角512。矿区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矿体特征湖北省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赋存于奥陶系下统南津关组厚中厚层状白云质石灰岩,层位稳定,属沉积型矿床。矿体呈灰色、深灰色,矿石结构为中粗粒结构,局部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致密坚硬。产状与地层的产状一致,呈中厚厚层状产出。区内矿体产状为岩层走向5060,倾向140150,倾角512,矿区范围内沿走向长250m,倾向宽220 m,区内地形最高处为+240m,最低为+135m,最大垂深105m。矿区内沿沟谷两侧局部分

24、布有黄色、黄褐色砂质粘土、砾石等坡积、冲积和残积物,厚O5m,一般1.Om。剥采比0.1,但易剥离,可进行山坡露天开采。经化学分析:矿石CaO含量为33.29%,MgO含量为18.66%,SiO2含量为2.25%;矿石物理力学性质:石料矿石颜色为深灰色,致密坚硬,硬度3.5-4,矿石体重2.71t/m3。石料耐磨硬度系数18.6、标准集料压碎率4.5%、渗透系数3.6210-6cm/s、饱和单轴抗压强度86.9MPa、干松容重2.71t/m3、吸水率1%。本区矿区结晶灰岩,其主要化学成分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均能满足建筑用石的标准。2.2.2 社会经济概况矿区及周边农业基础薄弱,耕地面积较少,农作

25、物以玉米、红薯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等;工业主要以湖北点军工业园为中心集聚,产业规模较大,另外石材开发比较发达。点军区旅游资源丰富,经济条件较好。行政区划及人口XX市点军区点军街道办事处(原点军乡政府)位于XX市城区长江南岸,通过夷陵长江大桥和葛洲坝与江北融为一体,是宜昌城区的南大门,辖区通讯发达、交通便利,有纵贯全镜的江南路,横贯辖区的318国道,已动兴建的宜万铁路从辖区经过,点军街道办事处是葛洲坝工程所在地,距三峡大坝仅38公里。点军街道办事处驻卷桥河,人口29544人,面积63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朱市街、谭家河、红光、张家坝、牛扎坪、巴王店、紫阳、五龙、塘上、李家河、范家湖

26、。社会经济指标牛扎坪村地处西陵峡口,长江南岸,土地面积11.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33公顷, 有4个村民小组,480户,常住人口1765人,劳动力880人。 2014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803.3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943.37万元,非农业收入1860万元,人平纯收入2820元。2.3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2.3.1项目生产涉及区域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为改扩建矿山,设计露天开采,其所涉及区域主要为采矿场台阶和基底、排土场及工业场地。2.3.2 项目区范围及土地利用现状根据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区范围划分的批复,矿区范围内土地总面积为2.494公顷。项目区占地面积4.15

27、4公顷,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较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有林地、果园、工矿用地及灌木林地。详见(表2.3-1):表2.3-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土地类型面 积(公顷)比 例(%)有林地2.59462.44果 园0.133.13工矿用地0.9922.84灌木林地0.4410.59合 计4.154100照片1 项目区林地照片2 项目区道路2.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根据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发利用方案,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采主要工艺流程如下:2.4.1 项目生产工艺开采方式:山坡露天开采方式,自上而下水平分台阶开采开拓运输方案:公路开拓、汽车运输穿孔作业:潜孔钻爆破作业:采用硝铵炸药爆

28、破采矿方法:机械铲装,载重汽车和农用汽车运输排土方式:拖拉机、农用汽车排土、推土机推平矿区排水:自排在采场上部开挖截水沟本矿排土场为设置在原采坑,规划占地面积3500。采场外排水口应低于采场最低开采水平面标高选矿及尾矿设施本项目不设选矿,也无尾矿和尾矿设施。对于基建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一般情况下均可以进行破碎后,用作建筑(铺设低等级公路等)的辅助材料,销售时收取成本费即可,以免征用过大的排土场而增加企业成本费用。2.4.2 总平面布置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厂址可沿用原老矿部的旧址,老矿部办公设施位于新矿区以南350m处道路旁,因此,设计利用原老采区办公设施用于生产调度指挥、看管机械设备设施。

29、排土场布置在原采坑,在矿区南部公路旁设有办公室、机修间及职工休息室等建筑设施。本项目拟破坏土地主要为扩界后的采场范围,破坏面积约挖损破坏土地面积为2.151公顷,同时根据破坏实际情况参照调查成果,破坏土地类型有有林地、灌木林地及少量果园。3 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3.1已破坏土地现状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为一改扩建矿山,土地已有部分破坏。根据实地踏勘、现场查看。采用手持GPS定点,上图量算确定矿山已破坏土地范围。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已破坏部分主要包括露天采场和矿山公路。具体破坏情况如下。3.1.1露天采场破坏土地情况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有过开采。已开采的位置坐落在矿

30、区范围的南部。通过现场GPS定点,上图量算得出新露天采场破坏土地面积0.345h,地类为有林地。1、现使用露天采场破坏土地情况现使用的露天采场是XX市XX砂石开采有限公司开采造成的,南侧已开采,形成近80的陡崖,仅有一个平台,高达52m(见照片3-1)。照片3-1 已开采的露天矿场3.1.2原露天采场破坏土地情况 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已开采几年。已开采的位置坐落在现矿区范围南部,已形成一个近80的陡崖,有一条较陡的矿山公路上顶,底部凹陷,破坏方式为挖损,标高约+130m。通过现场GPS定点,上图量算得出露天采场共破坏使用面积1.618h。按照收集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原地类为独立工矿用地

31、、有林地和灌木林地。3.1.3 工业场地破坏土地情况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工业场地坐落在现矿区南部外的平缓地带,为原矿区开采区,破坏方式为挖损,标高约+140m。设置有破碎设备及磅房。通过现场GPS定点,上图量算得出破坏使用面积0.04h,按照收集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原地类为独立工矿用地。3.1.4已破坏土地汇总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已破坏土地包括露天采场和工业场地,共破坏土地面积2.003h,破坏地类为独立工矿用地和有林地。具体见表3-l。 表31 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已破坏土地统计表序 号名 称面积(h)破坏类型破坏方式1

32、现使用露天采场0.345有林地挖 损2原露天采场1.618独立工矿、有林地、灌木林地挖 损3工业场地0.04独立工矿压 占合 计2.003/3.2拟破坏土地预测3.2.1 土地破坏成因分析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将导致土地的破坏。矿山开采拟破坏的土地类型主要有露天采坑对土地的挖损破坏。该矿山露天开采对土地的破坏最严重的就是露天采坑。采坑不仅破坏了土壤结构,而且使土壤有机质大为降低,造成水土流失加重。大范围的采剥作业甚至会改变当地动植物生境和气候,造成环境破坏。采坑和排土场边坡设置管理不当,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威胁人身安全冲毁良田。3.2.2 预测单元划分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为一改扩建矿山。从破坏形

33、式看,本项目造成的土地破坏类型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一是压占造成土地的破坏。二是露天开采造成的土地挖损破坏。预测单元及预测时段预测单元划分根据矿山开采特点和开采时序,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和土地复垦方向,将项目区划分为若干预测单元。预测单元的划分,要遵循以下原则:a)地形地貌及土地利用现状相似原则;b)项目破坏、占压土地方式一致性原则;c)原始土地立地条件相似性原则;d)复垦方向一致性原则;e)便于复垦措施统筹安排,分区整体性原则。根据以上原则及本项目特点,本项目分为采矿场台阶预测区、采矿场底基预测区。预测时段根据矿山开采破坏土地资源的特点,一般将预测时段分为矿山基建期、矿山开采期和

34、自然恢复期三个时段。矿山基建期:矿山基建期主要是兴建矿区生产生活所需的厂房、交通道路、首采平台等。这些兴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对土地造成压占破坏;另外,这期间由于施工建设等活动的存在,形成人工固体堆积物,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占压土地。因此,工程基建期是土地破坏的过渡期,土地状态由自然状态进入到破坏状态,此阶段对土地的破坏主要是压占土地。矿山开采期:矿山开采期是土地破坏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的土地破坏主要为因露天开采对土地的挖损以及排土排岩对土地的压占破坏。因此,矿山开采期是土地破坏预测的重点时段。自然恢复期:自然恢复期不存在新的破坏和开挖,土地破坏仅是矿山开采期破坏的土地通过各类水土流失形式的扩展,随着

35、各项土地复垦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土地破坏将逐步得到扼止,项目区的土地生态环境将得到恢复和改善,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本项目矿山基建期1年、矿山开采期5.5年、自然恢复期1年。矿山基建期发生有土地破坏,纳入土地复垦服务年限之内。因此,本工程土地破坏预测期共计7.5年。预测时段及预测区域见表3.2-1。表3.2-1 项目预测时段及预测分区表序号预测分区预测时段(年)矿山基建期矿山开采期自然恢复期A采矿场台阶预测区-5.51B采矿场底基预测区-5.51B排土场压占预测区-5.51C工业场地压占预测区15.51合计7.5预测内容及方法预测内容根据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本矿山工程的具

36、体开发利用特点,土地破坏预测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各预测时段和预测分区土地破坏的方式;各预测时段和预测分区破坏土地的面积;各预测时段和预测分区破坏土地类型;各预测时段和预测分区土地破坏程度。预测方法土地破坏方式预测方法:根据本项目特点,土地破坏方式主要为挖损和压占破坏,所以预测方法采用定性分析为主。破坏土地的面积预测方法:面积预测直接采用C年D图计算,露天采坑以最终开采境界线为边界、压占以压占物边缘为边界进行定量测算。破坏土地类型预测方法: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结合现场调查资料,确定由于矿山开采造成破坏的土地类型。土地破坏程度预测方法:土地破坏程度预测将采用以定量预测为主进行分析预测。3.2

37、.3露天采场对土地的挖损破坏预测挖损破坏面积和土地类型预测根据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发利用方案中开采工艺,生产规模、生产进度及开采工艺断面图预测算本项目挖损破坏土地面积为2.151公同时根据破坏实际情况参照调查成果,破坏土地类型有有林地、灌木林地、果园,详见表3.2-2。表3.2-2 拟挖损破坏土地预测表 (单位:公顷)地 类有林地灌 木林 地工矿用地果 园破坏类型挖损面积开采区1.7410.280.000.13挖 损2.151合 计1.7410.280.000.132.151挖损破坏程度预测挖损破坏程度主要是对地表地形改变以及挖损土层厚度有关。而地表变形又跟挖损深度、挖损面积和挖损坡度

38、有关,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为低凹型采坑,通过现场调查、对周围矿山的类比分析以及对挖损资料的分析,上述关系大致如表3.2-4。表3.2-3 挖损破坏土地程度评价因子及等级标准表评价因子权重评价等级(轻度破坏)(中度破坏)(重度破坏)地表变形挖损深度0.45300厘米挖损面积0.201.0公顷挖损坡度0.3535表3.2-4 拟挖损破坏土地程度评价结果表地 类挖损面积(公顷)挖损深度(米)挖损坡度(度)破坏程度等级开采区边坡1.541704255重度开采区基底0.61850重度合 计2.1513.2.4排土场、工业场地对土地的破坏预测根据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发利用方案,确定本项目排土

39、场设置在原采坑、工业场地为原有工业场地。排土场0.35公顷,矿山剥离量约2万m3,堆高约5.7m;工业场地面积0.04公顷,也能满足当前生产需要,工业场地和排土场够用,不需要增加土地面积。3.3 污染破坏程度分析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用露天开采。该矿区不会产生极难分解的矿物质,同时该矿区不设选矿场尾矿库,不对矿石进行洗选,因此矿的污染程度较轻。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的开采主要污染源来自于挖掘和运输汽车的废气等污染,同时由于该矿为非金属矿,不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物质和有害矿物质离子等,不会破坏地下水质、土壤质地,不会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加上机械设备有限,其污染程度相对有限。3.4 土地

40、破坏情况汇总根据破坏土地现状及预测,综上所述,预计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所造成的土地破坏总面积为4.154公顷。分项破坏面积详见表3.4-1。从表中可以看出,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在矿产开采中破坏的土地总面积为4.154公顷,大部分均为挖损破坏,少部分为压占破坏,破坏的土地类型主要为有林地工矿用地及灌木林地,少量果园。项目区土地破坏情况详见附图2。表3.4-1 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分项破坏土地类型面积明细表 (单位:公顷)破坏地类区域工矿用地旱地有林地灌 木林 地果园破坏类型破坏程度合计新采区0.000.002.0840.280.13挖损重度2.494原采区破坏0.9

41、50.000.510.160.00挖损重度1.62工业场地0.040.000.000.000.00压占轻度0.04合计0.990.002.5940.440.134.1543.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通过对矿区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的调查与分析评述,结合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的采矿生产工艺过程与人类生产活动行为分析,确定本区域可能受到矿山开发影响的生态因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表:包括采场、排土场等对地表的破坏。大气环境:采场、道路、排土场扬尘及有害气体。水体的破坏与污染: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破坏。噪声环境破坏:主要是机器工作发出的声音。固体废弃物排出的破坏:包括废石和生活垃圾等。3.5.1 地表破坏

42、影响分析矿山开发对地表的破坏主要表现在:露天开采会对地形地貌产生破坏,大量废石和矿石的挖出,会改变原土壤结构,原有地表植被均遭破坏岩石裸露,地表昼夜温差增大,植物生长环境进一步恶化。露天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如果治理不当会产生沿边坡四周的裂缝,甚至导致滑坡,进一步破坏地表,边缘地带植被会因土壤水分流失有所衰退,露天采坑破坏了地表地形,破坏了矿区土地及其邻近地区的生物生存条件,减少生物量,降低环境的总适宜性,对进一步农业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土地复垦措施的落实,生态环境恢复缓慢。排土场对土地的压占,这些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改变土壤性状,使土壤板结,使土壤中有机质大量降低。排土场边坡较陡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43、也不利于植物生长。道路的部分挖填等破坏土壤原生结构,使土壤颗粒物增多,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地力下降。3.5.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大气污染源主要有挖掘运输机械尾气排放和生产过程中的扬尘。由于本矿山设备较少且机械设备均有尾气净化器,因此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影响较小。生产过程中产生扬尘的环节主要包括采挖作业点、排土场以及汽车运输,在这些生产环节需采取洒水降尘措施,以最大限度减轻对空气环境的影响。3.5.3 水环境影响分析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采坑及大面积岩石边坡加剧水土流失,甚至破坏地下水排泄通道,改变水文地质环境。该矿为粉砂岩矿,对水影响较小,不会对河流水质产生实质影响。3.5.4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矿

44、井噪声源主要有运输车辆噪声。由于运输车辆噪声较小矿区周围居民稀少,设备噪声值较小,噪声主要对操作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3.5.5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该项目生产所排出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外排岩土。排土场压占大量土地且堆积高度较高,长时间的压占会使生物量大量减少,排土场边坡较陡加剧水土流失,甚至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毁坏良田等。需要矿山管理人员注意,时刻保持警惕和定期检查检修保护设备及完善保护措施。3.6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经预测,在本方案确定的服务年限之内,共破坏土地面积4.154公顷,挖损有林地面积为2.594公顷;挖损灌木林地面积为0.44公顷;挖损果园面积为0.13公顷;挖损工矿用地面积为0.95公顷;压占工矿用地面积为0.04公顷。由此可知,本项目破坏地类主要以林地为主,破坏面积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