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用字浅论.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083264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章用字浅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印章用字浅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章用字浅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章用字浅论.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维普资讯 http:/年月第卷第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印章用字浅论万晓方晓(绵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四川绵阳)摘要:字法是印章艺术三法中之第一要法,有印内、印外之分,对印内、印外文字的界定又随时代而变迁。印字的取材,除了决定印人的文字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拓宽其创作领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印章;字法;印内文字;印外文字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印章之法,简言之,不外乎篆法、章法、刀法。篆法亦称字法,即用字之法,它包含创作者对文字类型的选择和文字书法风格的呈现两方面。字法是印章艺术三法中之第一要法,直接影响每一方印的创作。印字的取材,除了决定印人的文字学

2、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其拓宽创作领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印章艺术,因其特定的形式,对印章用字有着特殊的要求。秦代已有专用于印章的“摹印”篆;汉代亦有“缪篆”。“缪篆”即秦之摹印篆。明清以降,不少学者、印人,对古代印章文字进行过系统地研究和出新,借古开今的思想影响到明人创作的各方面,也引发了印字取材的正谬之争。印字取材的正谬之争,把明人“入古出新论”的创作命题引向了深入。明万历时期关于印字取材的正谬之争,实质上是创新和守旧之争,“印内文字”与“印外文字”之争。在这个争论之中,以朱简印字取材说最具代表性且最为精当,也为后来的印人在印章用字上提供了参照,开了明、清以降印章创作

3、的新风气。因此,有必要就朱简印字取材说作一简要阐述。朱简在其印章要论中用大量篇幅阐述印字取材问题。归结起来,不外以下四个方面:整理,成就了象汉印分韵合编、汉印文字征、古玺文编、玺印文综等类的著作。这类著作基本上是以先秦古玺、秦汉印章为综,以说文为根本,在文字学、印学史上属于正统地位,是印学之源,对说文的辩证认识。元代以来,一些印人将吾衍的“凡习篆,说文为根本”误解,对说一、文与汉印文字不加区别,将说文混入汉印文字。针对这种情况,朱简指出:“许氏说文为习篆要书,然字画全非汉法。洪武正韵正沈韵之失;许氏说文正汉字之失。然正韵不用于唐诗,说文不用于汉印,其理一也。”】在这段文字中,朱简明确指出说文不

4、用于汉印的道理。说文虽是印章用字的根基,但是,说文中的小篆字形与汉印文字字形有别,说文中的小篆字形不加处理是不能直接进入印章的,也就是说,说文中的小篆字形必须经过“印化”,才能成为印章文字。这是印章艺术因其特定的形式,对文字字形有着特殊的要求而决定的。朱简反对生搬硬套地将是印章用字的典范,印人们习惯上称为“印内文字”。然而印章艺术要发展,谨遵成法,单依“印内文字”是不行的。元人在沉寂了近千年的印坛,树“复兴”大旗,并出现了艺术风格与秦汉印迥异的元朱文印。元朱文印的用字主要取法秦代小篆、汉之说文和唐之李阳冰小篆,虽与秦汉印用字有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印内文字”,但,明、清以降的印人仍将其归为“印

5、内文字”。明代,印学有了很大发展,“入古出新论”成为十分重要的创作命题。入古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方晓,男,绵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维普资讯 http:/说文中的小篆与汉印文字混刻,是因为朱简对印章艺术特定的形式有着深刻的认识。故而,汉印文字中的增损及俗字不必拘泥于说文。朱简关于说文的辨证认识,是按印章艺术风格和特定的形式需要而论的。二、朱简针对吾衍“多有人依款识字式作印,此大不可,盖汉时印文不曾如此,三代时却无印,学者慎此。”等观点,指出:“三代未尝无印,朱文不始于唐。汉器岂非款识?”()不仅明确了三代有印,而且驳斥了因三代无印而不能以钟鼎款识文字人印的传统旧说。这里,朱简虽把钟鼎款识文字当着

6、“印内文字”看待,纳入印章用字的正统范畴。但是,朱简这一主张,客观上开启了“印外文字”入印的新格局。三、朱简就“印外文字”人印的时代顺序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他指出“以商、周字法人汉印晋章,如以汉、魏诗句入唐律,虽不妨取裁,亦要浑融无迹。以唐、元篆法入汉、晋印章,如以词曲句字人选诗,决不可也。”(朱简按文字演变规律,对印章用字顺序作出了正确的界定,并强调了印章用字时代顺序的不可逆向性。朱简的这种界定是科学的,时至今日亦当遵守。四、朱简把书法作为印章创作的基础。他于印章要论中多次论及印外的金石文字,指出:“石鼓文是古今第一篆法,次则峄山碑、诅楚文。商、周、秦、汉、款识、碑帖、印章等字,刻诸金石者

7、,庶几古法犹存,须访旧本观之。”“泉志载历代钱币之文,可考文字之变。”儿 摹印家不精石鼓、款识等字,是作诗人不曾见诗经、楚辞,求其高古,可得乎哉。”(他还竭力推崇天发神谶碑和夏承碑。从此,反映了朱简积极以“印外文字”开拓印章创作的思想。在“印外文字”人印上,朱简明确认识到“印外文字”的书法风格对印章风格的影响,并以“笔意表现论”进一步阐发了这一观点。他的这种观点,在印章创作中的现实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实在是开了清人“印外求印”、“以书入印”的先河。朱简关于印字取材的种种阐述,曾多次进行阐发。在印品中,他更加鲜明地表述了其用字观。他指出:“印字古无定体,文随代迁,字唯便用,余故日印字是随代便用之俗

8、书。试尝考之,周、秦以上用古文,与鼎、彝、款识等相类;汉、晋以下用八分,与石经、张平子碑、汉器等相类,固非缪篆,亦非小篆明矣。六朝效法汉、晋,莫或违尺。唐造叠篆,印字绝矣。”(这段文字对 缪篆的认识虽有失偏颇,但“印字古无定体,文随代迁,字唯便用”的观点在廓清印章文字的文字属性基础上,揭示了印章用字的发展规律,为印章用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朱简不仅在理论上大力提倡“印外文字”人印,还积极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率先以钟鼎款识入印,创作了大量的古玺形式的印章。徽派开山鼻祖程邃以钟鼎款识刻朱文印,风靡一时,开宗立派,正是直接受朱简影响。朱简“印外文字”入印的阐发和身体力行的创作实践,不仅开拓了明代印人的广

9、阔视野,亦开拓了清代印人的广阔视野,在形成明、清流派印风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时代的局限,朱简不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建立起印章用字的观照体系。清代,是金石学大盛的时代,乾嘉小学考证成果的丰硕,使明人朱简在印章用字上的努力,在清代印人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清人邓石如则是清代印坛突破传统写篆习惯而大胆创新,将书印风格统摄于印人自身一体的开山鼻祖。邓石如篆书上的成功得益于其制印,他的弟子吴育在邓石如传中说到:“山人学刻印,忽有悟,放笔为篆书,视世之名能篆者,乃大奇。”(在印章文字的触发下,邓石如篆书熔历朝碑碣于一炉,形成了独特的篆书风格,这一独特的篆书风格(在印章中理解为独特的字法)又反过来影响了他

10、的印章艺术,使他的印章艺术,一洗前人旧颜而开宗立派。正如吴让之所说:“以汉碑人汉印,完白山人开之,所以独有千古。”邓石如以后的印人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以及民国时期之齐白石都是能将自己书风与印风统一起来,而自立门户的大师。如果说邓石如成功的主要奥秘在印章文字的书写风格上,那么赵之谦则是在印章用字类型的选择上更大范围超越前人,取得巨大成功的又一印人。“印内”,“印外”这两个概念是赵之谦最先提出的。赵之谦的“印内”,主要是指以汉印为主的传统印章文字;“印外”主要是指印外的古文字,即:上自钟鼎金文,下至汉代碑额,六朝造像上的题记以及泉货、砖瓦、镜铭等,这些古文字都可以人印。赵之谦对“文字”给

11、出了明确的范畴。另外,赵之谦的“印外”还指造化,世问万事万物均可化为“印中旨趣”。印外的古文字是“印外求印论”的主要内容。赵之谦身体力行,在创作中有意识地使用“印外文字”,这在其印款中有着大量的记录,涉及到祀三公山碑、石鼓文以及龙门摩崖、汉碑额、汉砖、六维普资讯 http:/国泉币、汉镜铭、汉吉金、秦诏、汉灯等应有尽有,几乎涉及到其所见的所有金石刻辞。正是在印章用字方面的广搜博求,使他在继承秦汉、邓石如、吴让之及皖、浙诸家的基础上自立门户,别开生面,成为篆刻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大师。赵之谦不仅在印面文字的选择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将其“印外求印论”的实践引导到边款创作上,他将南北造像题记与汉画像石

12、刻表现于印款,以魏碑作朱文印款,开印款新风气,对后世印人亦产生了巨大影响。赵之谦是“印外求印论”的倡导者和开拓者,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获得了瞩目的成功。赵之谦的“印外求印”对吴昌硕、黄牧甫印风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吴昌硕于“印外文字”,独偏好石鼓文,再熔以封泥、古陶、瓦砖、碑碣文字,形成了苍厚浑朴的印风。而黄牧甫于印外尤喜吉金文字,形成了光洁劲挺的独特风格。随着金石考古学成就的不断丰硕,出土资料的不断增多,至民国初,印学界对印章用字的研究、探讨日趋完善。较具代表性的是王光烈民国七年()所作印学今义一书。在这本书里,王光烈对“印内文字”的界定,由汉印扩展到古玺、秦印,至此,“印内文字”的界定就

13、完整了。对“印外文字”,王光烈按照各类不同印章格局亦给出了界定。他这样写到:“以上数种文字(指甲骨文、金文、陶文、汉碑额文、古砖瓦文、泥封文字等),不啻古人真迹非如后人附会自作可比,如能备置浏览,自于印学,有无量裨益。如钟鼎、彝器、泉布文字,可用拟古玺及秦朱文印;镜鉴、秦权、诏版,于作秦篆印时亦多补助;陶文、甲骨文多利古玺,石鼓亦然;秦、汉碑与碑额文皆足为秦篆之助;砖瓦文字于汉印时,颇可假以神其变;至泥封尤为汉印嫡派,用作朱文自然纯古,皆不可不夙为习服者也。若融会贯通,自为一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则在个人之才力精能而已。”)王光烈对“印内文字”的界定和对“印外文字”的总结,对后来印人的创作具

14、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代印人,在印外文字方面有着比古人更为优越的条件,我们所能见到的“印外文字”较之于古人更多。战国中山王器字,青川战国木牍,侯马盟书,楚帛书,江陵楚简,信阳楚简,睡虎地秦简以及马王堆汉墓帛书,银雀山竹简等均可作“印外文字”人印使用。中山王器字,笔划起收尖利,类似甲骨文,但字形结构修长,装饰性强,章法处理难度较大,若能适配得当,别有奇趣,宜拟作朱文古玺。文字隶变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元取向的过程。近几十年出土了大量的帛书和竹木简书,尤其是战国晚期到西汉中期的简帛书,是研究文字演变最重要的资料。这一时期是由篆变隶的关键时期,是古今文字演化脉络最为清晰的时期,是又一类令人神往的“印外文

15、字”。这些被称为古隶的文字,更多地保留着篆书的形体,又带隶书的笔法、笔意,与周朝金文、六国异文在形体结构上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相同或相似,用于刻制古玺和秦印风格的印章是完全可以的。只是这些竹木简、帛书,由于材质和书写手段的不同,书法风格与金文和刻石迥异。侯马盟书、楚帛书、江陵楚简、信阳楚简等一类,书写意味浓厚,线条纵逸流变,方圆兼备,露收轨迹明晰,形体诡奇。这类文字人印,章法难度大,宜大开大阖,配以薄刃浅冲刀法,痛快淋漓,定有奇趣,此类文字人印不管朱、白文均以纵逸劲挺为妙。畦虎地简虽为秦代文字,但在笔画、体势上与马王堆汉墓帛书等西汉简、帛书相类,只是睡虎地简古文字形较西汉简、帛书多。西汉简、帛书中

16、今文字形数量增大,笔画线条平直一些,然而,西汉简、帛书中的今文字形中古文字形形迹还比较明确,稍作变通,便可与其中的古文字形适配。睡虎地简及西汉简、帛书笔画线条较敦实,字形中官较紧,人印章法处理难度较小,最需要变通的是带隶意的夸张笔画,这样的笔画因章法的需要而作处理。这类文字作朱、白文印皆可。运用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的文字人印,在当代印坛已有不少印人在努力,其中已有一些印人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综上所述,印章用字并非小事,明清流派印风的形成,与印章用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当代开宗立派的印坛大师、名家无一不在印章用字上下功夫。齐白石以天发神谶碑人印,气势恢宏,别开生面;王福庵以其独特的铁线篆,成就了他

17、的细朱文;陈巨来用近乎纯化的抽象线条和近乎几何图案化的字形形体,将元朱文印发挥到极致,方介堪另辟蹊径,于鸟虫篆文字作出不懈努力,奠定了他在印学史上的地位。诸如此类的例证还多。大凡能开宗立派的印人,均在印章用字上广搜博取,或镕铸百家,或独辟蹊径。当代印人,应时时关注考古学界、文字学界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在印章用字方面或镕铸百家,或独辟蹊径,只要我们作出不懈努力,我们就一定会超越前贤,开创当代印坛的时代新风气。(下转第页)维普资讯 http:/比学生当前程度偏低的乐曲或练习曲,对于那些性总之、钢琴视奏技能是钢琴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最好更多的选用一些程度更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

18、或器乐作品,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建立自信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继续学习。参考文献: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华乐出版社,技能,它对我们终生学习都是必要的。作为高师钢琴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师范性”,把视奏教学贯穿始终,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和平钢琴集体课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代百生钢琴教学法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赵晓升钢琴演奏之道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冯川编译世界钢琴大师自述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美)钢琴艺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接第页)参考文献:吾衍学古篇文渊阁四库全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杭州:西泠印出版社,黄悖中国古代印论史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方去疾 吴让之印谱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方去疚赵之谦印谱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吴昌硕印谱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明清篆刻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叶玉宽黄牧甫印集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