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32132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夜雨寄北论诗夜雨寄北论诗学习目标:1、朗读、欣赏、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难点:体味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内涵。学习过程:自学导引: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给下列问题:(1)多音字注音:赵翼()冀州()风骚()搔首弄姿()涨秋池()涨红了脸()(2)了解作者:李商隐,字,号,代诗人,和 被称为小“李杜”。论诗的作者,代诗人,著有 等。2再读课文,初步了解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夜雨寄北的主要内容:论诗的主要内容:合作探究:1、交流讨论“自学导引”部分的知识点。2、学习夜雨寄北1)解题。试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内”即内人,妻子。

2、你的看法如何?2)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3)成语“剪烛西 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4)本诗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3、学习论诗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从这两句看,诗人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2)“江山代有才人出”中“江山”指什么?3)“各领风骚数百年”中“风骚”指什么?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如何理解诗人的观点?展示交流:答案:预习导学1Y j so so zhng zhng2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

3、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课堂互动探究(二)学习夜雨寄北21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释很合适,解为寄给住在北方的友人也可以。2还起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不相同。前一处是实写眼前的场景,后一处 是虚写想象中的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3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4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三)学习论诗1不是。这里所谓“不新鲜”,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的角度说到。尽管李、杜的诗篇万口传诵,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2江山,这里指祖国河山。3“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4诗人认为,各个历史时代都会出现杰出的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李、杜之后,白居易、李贺、杜牧、李商隐,宋代的王安石、苏轼、陆游等著名诗人,都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开一代新的诗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