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28092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20162016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期检测试题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含解析)【题文】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苍苍者天,既已给与人们的生命,赋与人们创造社会的青红,怎么又地只给我们仅仅十余年最可贵的的创造时代呢?这样看起来,反而是的蝴蝶为可羡了。它们在短短的一春里尽情的酣足的在花间飞舞,一旦春尽花残,便爽爽快快的殉着春光化去。A.吝啬白驹过隙朝闻夕死B.吝啬稍纵即逝朝生暮死C.吝惜稍纵即逝朝生暮死D.吝惜白驹过隙朝闻夕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吝啬”指非常小气,当用不用

2、或当给不给,贬义词,这里是说上天既然给了我们生命却又舍不得而只给我们仅仅十余年的创造时代。“吝惜”后者指舍不得拿出珍惜,中性词。根据语境应是“吝啬”。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流逝。朝闻夕死: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朝生暮死:早晨出生,夜晚死 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时间飞逝。)【题型】语言知识基础【备注】【结束】2【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制造”含金量越来越高,打入世界杯市场的商品不仅有显示屏、照明设备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而且有吉祥物、围巾等装饰品。B.面对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

3、封锁,我国航天技术工作者殚精竭虑,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确实可堪称不易。C.PM2.5 主要由人类的活动造成,专家呼吁: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企业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重任;公民从点滴做起,自觉为节能减排做贡献。D.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做了答复:一定要认真调查,还原事实真相;严明纪律,处罚违纪人员;加强监督,净化就业环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 不仅而且,语序错 B 成分赘余。“可”与“堪称”重复 D 歧义“对记者的问题”有两解:一、记者发现并向有关部门负责人反应问题;二、记者本身也存在的职业操守等方面的问题【题型】语言知识基础

4、【备注】【结束】3【题文】在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是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但正常情况下,_。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2-引力波是听不到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第一空后面有“你听到

5、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必然选,排除 C、D。再看第二空,如果填入,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 填,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B。【题型】语言知识基础【备注】【结束】4【题文】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A.七夕重阳元宵中秋B.七夕元宵重阳中秋C.中秋重阳元宵七夕D.中秋元宵重阳七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鹊桥”、“脉脉”、“迢迢”暗指七夕。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夕或灯节。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

6、重阳自古便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靖节,陶渊明私谥靖节先生;陶渊明“排冠归隐去”后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生,指东晋时大将军桓温的参军孟嘉,“孟生落帽”典出晋书恒温列传,据此书记载孟嘉九月九日游龙山忽被风吹落帽,嘉不觉,桓温叫左右不要说,就命孙盛作了嘲笑他的一篇文章,嘉立刻做了一篇答文,很是优美,四座叹赏。据“素娥”“玉蟾”“桂花”可知,此为中秋节。中秋自古有祭月、赏月拜月、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题型】语言知识基础【备注】【结束】5【题文】尼山孔子出生地,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城东南 30 公里。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是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以弘扬中华文化

7、、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目的,以学术性与民间性、国际性与开放性相结合为特色的国际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下图是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徽标,下列对其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论坛采用“五彩祥云”徽标。“五朵祥云”代表“世界五大洲”。“五种色彩”代表“文化多样性”。B.“五朵彩云”组成玉璧轮廓,代表“和而不同”首尾相连,寓意文明对话与交流。C.整个图案寓意华夏文明多样性的“和而不同”与丰富多彩的“和谐世界”。D.整个徽标只用了一个图形元素,看似简约,却富有层次感与视觉冲击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错在“华夏文明”,此处应改为“人类文明”,

8、惟其如此,才能对应“世界文明论坛”,才能与AB这两个选项匹配。-3-【题型】语言知识基础【备注】【结束】二、文言文阅读【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性特介,家屡空,而学日进。北方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征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

9、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四十二年,卒于官,年五十有五。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于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震为学大约有三:曰小学,曰测算,曰典章制度。【居右】(选自清史稿儒林传,有删改)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

10、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居右】(节选每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注】古训:古字古义。是年:指公元 1733年,戴震时年 10 岁。【小题】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震出所学质之永质:请教B.震以文学受知知:赏识C.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垂:接近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然:正确【小题】下列句子中画线词

11、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家屡空,而学日进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答韦中立论师道书B.震以文学受知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史记汲郑列传C.古训明则古经明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秦晋肴之战D.先生是年乃能言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小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2)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于古经。-4-(3)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小题】戴震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小题】D【小题】B【小题】(1)戴震也想尽心尽力做好本质工作,早晚翻卷检阅,寒暑不断。

12、(2)义理不能虚妄的凭主观的想象来揣测,一定要从古文经书中寻求。(3)那些人分开了古字古义和义理,把它们当作是(独立的)两个方面,这是(认为)古字古义不是用来阐明圣贤之道呀。【小题】思考深入,涉猎广泛,严谨勤奋,勇于质疑(或“不唯书、不唯师”或“实事求是”)【解析】【小题】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然:如此,这样。【小题】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介词,均为“凭,凭借”。A 均为连词,但前表转折,后表并列,意义不同。C 均为连词,但前表承接,相当于“就”“便”“那么”;后表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D。均为副词,但前相当于“才”,后相当于“竟然,竟”

13、【小题】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翻译过程中要注意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1)一句 1 分,若全句译文不通顺,扣 1 分。(2 赋分点“胸臆”、状语后置(3)赋分点“二”意动用法、“明”形容词动化【小题】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做好两点:一是要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时需要以理解文言句子为基础;二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不能遗漏。戴震治学要筛选相关的关键词,如“好深湛之思”“研精注疏”“惟震能得其全”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起来就是思考深入,涉猎广泛。还要从细节中概括,如从戴震做纂修时的表现可概括得出勤奋

14、严谨。还要从事件中概括比如戴震对于老师的说法提出质疑可以提炼出用于质疑的特点。【题型】古诗文阅读【备注】【结束】三、古诗词鉴赏10【题文】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居中】卜算子咏梅【居中】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居中】玉楼春-5-【居中】李清照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注】酝藉:即“蕴藉”。与词中下句的“包藏”意思相近。休:语助词,含有“呵”的意思。(1)第一首词中梅花的艰难处境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

15、概括。(2)第二首词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这两首咏梅词,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环境的恶劣;无主的寂寞;群芳的嫉妒。(2)借代(以“红酥”借指红润柔腻的梅花花瓣。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梅花含苞待放的娇羞情态。(3)陆词以梅花口谕(或“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词人虽历经艰辛,也不趋炎附势,坚守节操,傲然不屈的品格。李词通过将梅花的艳美和自身的愁苦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爱【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梅花的艰难处境在词的上阕,要结合词的内容去分析概括。花开的环境: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凄寒荒凉无主的寂寞

16、:花开也没人欣赏,寂寞无主群芳的嫉妒:不与群芳争春,遭到嫉妒。(每点1 分)(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红酥”红润柔腻的样子,所以是以“红酥”的特征借代梅花花瓣。“肯放”是岂肯放的意思,这样又使用了拟人手法。(3)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诗歌的思想情感要知人论世,结合陆游李清照的年代和生平经历作答。陆游写梅花一定是有寄托的,我们一定要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陆游壮志难酬受打击、排挤、不被重用和梅花的艰难处境何其相似,所以是借梅花抒发自己傲岸不去的品格。李清照这首诗下阕有太多的愁,这样和上阕梅花的美好就构成了对比,“未必明朝风不起”表达了珍爱珍惜的意

17、味。【题型】古诗文阅读【备注】【结束】11【题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第十二)-6-(2)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庄子逍遥游)(3),固得重昏而终身!(屈原楚辞补注涉江)(4),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5)银瓶乍破水浆迸。(白居易琵琶行)(6),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答案】(1)使民如承大祭(2)而御六气之辩彼且恶乎待哉(3)余将董到而不豫兮(4)君子生非异也(5)铁骑突出刀枪鸣(6)挟飞仙以遨游 知不可乎骤得【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18、能力层级 A。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如容易写错的字“辩”“豫”“生”“遨”。【题型】名篇名句默写【备注】【结束】五、现代文阅读(一)【题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居中】梨花【居中】阿来“雨打梨花深闭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都是吟咏梨花的诗句。循着这些诗句所暗示的情感路径,我自己也来发现梨花的美丽。依我个人的趣味,在同属蔷薇科的春花中,梨花最美。梨花的白是一种真正的纯净的白。原因在于它相较其他蔷薇花更厚一些的花瓣。白色花瓣太薄,就会被花萼的颜色所映照,白色中便渗入了别的色光。杏花的花萼是棕红的,花瓣便白中

19、泛红。李花花萼为绿色,白光中便泛出如玉的绿来。梨花被长长的绿色花柄举起来,相较花冠显得狭小的萼片的绿色就无法透过厚实的花瓣。于是,眼前五枚花瓣组成的花冠便只是一片纯净清洁的白色了。这白色还有一个特别之外,就是不像别的白色花那样反射阳光。而是吸引着阳光,使那白色变成了一团凝固的光。十朵二十朵由长长的绿色花柄托举着,簇拥在枝头。而这如丝如玉的白中,还有非常漂亮的红色点缀。花将开未开之时,花蕾松动开了,就要绽放的花蕾边上晕着一线浅浅的红。花朵盛开了,散发隐隐的香气了,引来蜂蝶了,白色花冠中心簇生的雄蕊上,花丝顶着一点一点的红色花药。古希腊的天神宙斯说过:“只有短暂易逝的,才被我造得如此美轮美奂!”难

20、怪古人写梨花都会有些油然而生的惆怅。面对过于美丽的东西,人很容易会生出对于造物神奇的感叹。梨树虽是人类成功驯化的植物之一,但还没有驯化成一种仅仅只提供花的观赏性而不结果实的那种纯粹的园林植物。也就是说,梨在这个世界上,虽也年年开放洁白如云的花朵,但还会结下累累的香甜果实。在今天,我们的城市中,任何一种结出甜蜜的果实的植物的出现,肯定是对市民道德水准的一个巨大挑战。所以,园丁们只植下那些只开花不结果的树站立在身边。至于那些引诱我们时时想伸手的,又会于伸手的同时自感道德危机的果树就自然只能生长在城外乡下了。梨树虽然花朵胜雪,繁盛时漾在半空如云如雾,更能妆点我们的生活,园丁们也不大会给它发放入城证,

21、让其摇着满枝果实让脆弱的人性接受残酷考验。-7-最近在罗马,常见街边树上挂着黄澄澄的柠檬与橙子,觉得也非常好看挂果的树与开花的树相比,也自有一种特别的美感。但这并不是本文的重点。我只是有点遗憾,为什么结果的树就不能站在我们城市的中间,散布比花香更为持久的果香?植物园中有几株苍老的梨树。那天坐在树荫下,望着开花的梨树出神。和蔷薇科的其它春天盛放的品种相比,梨树的枝干又最为虬曲苍老。最显眼的,是梨树厚厚的树皮,黝黑,深深龟裂,主干如此,分枝也如此,更显出枝头花朵娇嫩脆弱的美丽。仿佛是为了增加人这种的感慨,梨树自己也未制造苍老与娇美的强烈对比。一个德国植物学家说过,花是人类情感最古老的信使,让我们在

22、观赏的同时看到自己情感深处的秘密。梨树就是这样,从最显老的枝干上,捧举出最纯净娇美的花朵,让人深味生命的秘密让人的情感在欣喜的同时又感到悲伤。【居右】(选自草木的理想国,有删改)【小题】文章开头作者引用唐宋诗人咏梨花的诗句,有何用意?【小题】第段画线句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梨花的?请简要分析。【小题】第段作者写罗马街边树上所见的风景有什么作用?【小题】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意蕴。【答案】【小题】引出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梨花;都借梨花传达出无限的愁思;与下文“难怪古人写梨花都会有油然而生的惆怅”相呼应;与“让人的情感在欣喜地同时又感到悲伤”首位呼应,浑然一体;奠定了全文欣喜而又忧伤的情感基调。【小题】

23、运用比拟比喻衬托的手法;按照花期的时间顺序;从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描写了梨花的情态,颜色和味道;突出了“梨花的白是一种真正的纯净的白”的特征。【小题】在罗马街边栽种的果树散布的果香有特殊的美感;与上文国内城市中没有挂果的树形成对比;表达对国内城市缺少摇着满枝果实的树的遗憾之情;对道德水准危机和人性脆弱的担忧之情。(或“委婉地表达了对国人道德水准危机、人性脆弱的经不住考验的批评之意”)【小题】苍老的树干能绽放娇美的梨花,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枝干的苍老衬托出梨花的娇美,令人愉悦;娇美的梨花美得脆弱,令人感伤;由花及人,使人联想到生命历经沧桑与艰辛,依然可以绽放出美丽;美好的一切可能脆弱易逝,必须懂得

24、深深地珍惜。【解析】【小题】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本题是作用题。首先要考虑这部分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后从三方面考虑:内容,结构,手法。本部分内容在文章开头,而-8-且在引用完诗句说“循着这些诗句所暗示的情感路径”,再看那些诗句的情感都是愁苦的悲伤的,联系下文,就可以得出答案。【小题】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描写梨花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描写的角度,句式等角度考虑。答题的时候按照“手法+阐释+作用”作答即可。画线句主要从修辞、描写的角度分析。【小题】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本题仍然是作用题,只不过不是写作主体梨花而是其它事物,它事物

25、的作用如果和写作主体是同类就是烘托,如果不同则是对比,罗马街头果树飘香和国内没有国内缺少果实挂枝头的遗憾就是对比。作答时仍然要按照“手法+阐释+作用”顺序作答。【小题】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这一句,应该放在语境之中,还要关注它在文中的位置,前一句提到了“一个德国植物学家说过,花是人类情感最古老的信使,让我们在观赏的同时看到自己情感深处的秘密。”据此解读这句话的密码就是梨花代表的感情。解读语句的含义要扣住关键词,如本句的“娇美的花朵”“愉悦”“伤感”要解释为什么愉悦,为什么伤感。这一句又在文章结尾,一定结合文章的主旨去分析,文章由物及人,想到的是人生,是人生的命题

26、,这就是文章得主旨。【题型】现代文阅读【备注】【结束】六、现代文阅读(二)【题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居中】青花蓝【居中】刘英敏若说中国红是从太阳上采撷的,那么,青花蓝就是在泥土中绽放的。若说中国红是中国的“动”色,则青花蓝是中国的“静”色。一动一静,中国有味。她兼具儒家的温度、道家的洒脱和墨家的勤朴。她是素与雅最完美的结合,是中国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颜色。中国的士,“居庙堂之高”时,往往喜欢黄金黄;“处江湖之远”时,往往喜欢水墨黑;但他们内心深处喜爱青花蓝。农业中国,以“土”为其“五方”之中心。青花瓷,脱胎于土,成型于火,获生命于青花蓝。因此说,青花蓝是泥土中绽放出来的。瓷,或者说青花

27、瓷,是另一个中国。瓷的本性是刚的(虽然她不像刀,不具侵略性)一旦“玉碎”,却化为片片刀锋,虽千百载也不腐。而铁枪、钢刀,几十年风雨就腐烂了。周杰伦的歌青花瓷留恋、咏叹青花瓷。“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七绝青花)。“色流香,青胎素描慢拂弦。慢拂弦,岁月浮华,一梦千年。可参造化天地妙,无极由来太极添。太极添,业火凝炼,玲珑惊艳。”(忆秦娥 青花瓷)两位无名者的青花瓷诗词,甚合吾意。农业中国男耕女织,织的就是蓝印花布。她也是从花儿棉花中走来。“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劝学)战国时国人已从蓼蓝草中提取“靛青”染色。解放后不写小说写服装史的沈从文考证:

28、“后来逐渐发展成蓝底白印花布的一种,以布抹灰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蓝印花布为世所重在宋,盛行于明、清。青花瓷予国人以刚、以饱,蓝印花布予国人以柔、以温。千百年,蓝印花布做衣裳、被套、蚊帐、婴儿的襁褓、行者的包袱她比粗陋的麻布细暖,她无绸缎、毛皮的高贵,但她予千千万万布衣以尊严,还有欢和爱。如今,蓝印花布在云贵一带的少数民族才较常见,并且是珍稀旅游纪念品了。-9-蓝底白花,以斑点的粗细、疏朗组合而成,如星空闪烁,一种悠远、宁静的气息袅袅而来。她兼有少妇的端庄和少女的俏皮。她天性属于山清水秀的江南:温婉白美的女子,“缓缓地”穿上这种蓝得清纯,白得朴实的布衣,秀

29、气不落凡俗,典雅不失明快,款款地走来那才是个美不胜收的南中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好一个如茵绿草与蓝印花布作大背景的红火江南。蓝印花布,还有团扇、青瓷、宣纸、毛笔、线装书、油灯、油纸伞、秦砖汉瓦、儒家礼仪等绘就的岁月,一步三回首,远去了青花蓝,民间中国的容颜,也是蓝天和大海的容颜,是中华的“基准色”与活力源泉。【居右】(选自 2015 年 2 月 25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小题】请简要说明第一段中画线句的含意。【小题】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行文层次。【小题】请结合文意,阐释文末“青花蓝,民间中国的容颜”的内涵。【答案】【小题】士人在为官时喜欢黄金黄,是尊崇权利和财富的表现;被贬

30、退隐喜欢水墨黑,是排遣郁闷或志趣高雅的表现;但士人无论身居何处内心深处更爱青花蓝,因为青花蓝是安静色彩的代表,是素与雅的完美结合,是多种传统文化流派的交融。【小题】首先,简要回顾了蓝印花布在农耕社会中的发展历程;接着,介绍了蓝印花布的特点,和价值;最后,交代了蓝印花布的现状。【小题】农业中国,以“士”为“五方”的中心,青花瓷脱胎于土,有刚脆饱和的特点,是中国百姓坚强不屈的象征;农业中国,男耕女织,织出的蓝印花布有柔软、温暖的特点,给予了百姓生存的尊严、欢与爱。青花蓝布还有清纯、朴实的特点,有悠远、宁静的气息,能代表山清水秀的南中国。【解析】【小题】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释文中

31、的语句要结合语境,前一句有“她兼具儒家的温度、道家的洒脱和墨家的勤朴。”儒家就是积极入世做官,道家就是出世隐逸,再结合文中关键的语句“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正好就是入世做官和出世隐逸,我们需要解释的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阐释的就是“黄色”“黑色”“青花蓝”。【小题】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理清思路也就是写作顺序,我们可以找一些标志,比如时间、空间的变换,关联词语,一些显示关系的关键词语,本段可以就时间和写作对象加以分析,从历史写来交待的是蓝印花布的发展历程,从战国写到了宋,之后就开始蓝花布的特点价值。接着“如今”领起的则是蓝花布的现状。【小题】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2、的能力。整篇文章的中心就是“青花蓝的内涵”青花蓝的象征义和作用,主要在第二、四、五段。【题型】现代文阅读【备注】-10-【结束】七、作文19【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有人说,传统是包袱,它拖住了前进的脚步;也有人说传统是财富,它滋养着向上的渴望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题的材料以分号为界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传统的负面作用,后一部分说的

33、则是传统的正面意义,二者是并列的关系。所以就立意来讲,有三种情况:1、传统的负面影响,传统代表着过去,是保守的落后的,我们要用于打破传统,与时俱进,提出新主张。2、传统的正面意义,传统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3、辩证的角度,对于传统我们不能一味的肯定和否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是真正地继承传统。特别提示,传统的内涵非常广泛,不可泛泛而谈,可先加以界定小角度切入比较好,可界定为文化、思想、艺术、道德、制度、风俗等等。【题型】作文【备注】【结束】【题文】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

34、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着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居右】(选自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注】绲,通“混”。【小题】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3 处)【小题】司马迁因创作史记而被后世称为“_”。“,。”(报任安书)。揭示了其编撰史记的意图。【小题】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司马迁制作这份“高祖功臣侯年表”的意图。【答案】【小题】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着其明疑者阙之。【小题】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小题】帮助今人和后人以功臣侯门的兴衰为鉴,为后人推求并补充他们的事迹提供方便。【解析】【

35、小题】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本文表明了司马迁对待历史的慎重态度,不能把事情说得详尽的,就只记述清楚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就空着,留待后人补充,据此可以断开。-11-【小题】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地能力。需要学生准确记忆著名作家作品。【小题】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原文分两个层次以第二个问号为界。第一层三句话,第一句是中心,也就是历史的作用,以史为鉴视自己,第二层就是自己为什么以“表”的形式记述的缘由,方便后人。【题型】古诗文阅读【备注】附:参考译文生活在今世,记住古代的道理是要把它当作镜子来对照自己,不一定今天就与古代完全一样

36、。从来帝王们制定的礼法各不相同,他们所致力的方面也各不一样,主要还是以成就功业为原则,怎么能够要求他们完全一样呢?观察功臣侯门得到尊荣恩宠和遭到废黜羞辱的原因,可以看到当代就存在着或得或失的许多事例。何必一定要追溯古代的传闻呢?在此,我慎重地记载了他们的经历的始末,用表格来反映文字记载,有一些地方不能把事情的始末说的详尽,只能记叙那些清楚显著的部分,有疑惑的地方空缺着。以后有哪位君子,想要推求并补充他们的事迹,可以参阅这个表。【结束】二、名著阅读题23【题文】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痛恨“八股”,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质疑程朱理学,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些言谈举

37、止无不表现了宝玉个性的叛逆。B.“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句判词是黛玉形象的真实写照,虽然深得贾母疼爱、宝玉钟爱,但她仍难逃郁郁而终的命运归宿。C.王熙凤“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在得知贾琏与尤二姐好上后,她明里把尤二姐接来照顾,背地里却使坏,致使尤二姐被迫自缢身亡。D.贾政一心指望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曾以大学、中庸这两部经典为主考量宝玉学问,结果发现宝玉乱改经典语句,这让他大失所望。E.探春理家主要做了两方面改革:一是裁撤重复支出,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将大观园里的田地等发包给专人管理以增加收入。【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能力 B“才自清明志

38、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是有关探春的判词。有关黛玉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D 错在贾政“曾以大学、中庸这两部经典为主考量宝玉学问”,贾政主要是拿论语孟子来考量宝玉学问的。【题型】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备注】【结束】24【题文】简答题。(1)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为什么表现的特别积极?她们的抄捡遇到了那两个人的坚决抵制?这两个人坚决抵制的实质又有什么不同之处?(2)红楼梦中“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所咏何物?作者是谁?词作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案】(1)一是想借

39、机会公报私仇,制服平日里对她不甚恭维的众丫头;二是项趁机抓住王夫人、王熙凤治家有罪的把柄,为其主子(邢夫人)出气。晴雯探春。晴雯是为了自证清白,维护尊严;探春是为了维护贾家的根本利益。(2)柳絮,林黛玉;寄人篱下、漂泊无依的感伤,孤立无援、年华易逝的悲苦。-12-【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能力。这类题关键是简洁明了的把情节要点表述出来。答题既要具体又要有所侧重,重心要落在所问上,要交待故事的来龙去脉,但不要面面俱到。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熟悉程度,要求记忆准确。【题型】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备注】【结束】三、材料概括分析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悲,亦可称为悲剧、悲剧性。最

40、早出现的悲剧,源于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的酒神颂歌。悲剧作为一种戏剧文学和舞台艺术的样式,源远流长。其基本特征是以悲剧性的矛盾作为戏剧冲突,即具有肯定素质的主人公遭受挫折以致毁灭,唤起人们以悲为特点的审美感受。由此人们把这一根本的特征的其他文学作品,甚至把生活中具有悲剧意义的事件,统统称为悲剧,从而使悲剧成为较为普泛的美学范畴。其实,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是广义的悲剧,称为悲或悲剧较为合适;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的悲剧,是狭义的悲剧,仍以悲剧称之为宜。即使做了这样的区分,被、悲剧、悲剧性三个术语,在表示和体现美学特征这一本质方面,仍是可以通用的。日常生活中,常运用悲剧泛指一切令人悲伤、悲悯的事情,这类

41、事件的成原因,多种多样的。它比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要宽泛得多,因而不应一概称为悲剧。生活中的悲惨事件,往往与强烈的生理刺激、特定的功利态度交织在一起,主要激起人们的伦理态度和行为,因而常常不能立即把人们引进审美领域。艺术中的悲剧,是艺术家对生活中悲剧现象进行艺术认识和艺术净化的结果,因而它可能而且应该直接呈现出巨大的审美意义。惟其如此,迄今为止的美学学科,有关悲的研究,实际上是以艺术中的悲剧为主要对象的。【小题】如何理解第一段中的“悲剧”?请简要概述。【小题】日常生活中的“悲剧”与美学范畴的“悲剧”,具体区别有哪些?【小题】请结合材料,从美学的范畴谈谈沈从文边城中翠翠爱情的悲剧美。【答案】【小题

42、】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是广义的悲剧,称之为悲或悲剧性。作为戏剧类型的悲剧,是狭义的悲剧,称为悲剧。【小题】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泛指令人悲伤、悲悯的事情,范围宽泛。与生理刺激、功利态度交织在一起,主要激起人们的伦理态度和行为,不能立即把人们引进审美领域。美学范畴“悲剧”是艺术家对生活中悲剧现象艺术化处理的结果,直接呈现出巨大的审美意义。【小题】天宝因没有得到翠翠的爱,下青浪滩淹死了;傩送最后也离家出走,不知道漂泊何处;翠翠孤独的等待着傩送的归来。翠翠的爱情悲剧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显现出巨大的审美意义。因此说,翠翠的悲剧是艺术中的悲剧,属于美学范畴。-13-

43、【解析】【小题】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我们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分层概括并且要关注关键词,因为很多关键词显示的语句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根据文本内容要分层概括,第一段首先介绍的是传统意义的悲剧,狭义的戏剧的悲剧;之后一个“其实”就显示了悲剧的真正内涵。“其实,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是广义的悲剧,称为悲或悲剧较为合适;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的悲剧,是狭义的悲剧,仍以悲剧称之为宜。”就成为第一段至关重要的一句。据此可以得出答案。【小题】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首先要划定答题区间,注意审题,题目显示的答题的方向。本题的答案在第二段,根据内容加以整合。一二句是第一点,第三句是第二点,第四句是第三点。【小题】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要结合作品谈文中的观点,文中的观点是悲剧是艺术中的悲剧,是美学范畴。答题时要结合小说的情节谈悲剧及其美学价值。【题型】现代文阅读【备注】【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