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5024643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最新部编小学语文四班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简介。 冰心(1900

2、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

3、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朗读诗歌;想象画面;品读体会;练习背诵。 请你根据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沟通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沟通:朗读诗歌;想象画面;品读体会;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沟通: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

4、海的热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出示第三首诗,沟通: 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请你圈出来,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第一个“风雨”指的是刮风下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遇到的坎坷、挫折。) 心中有了“风雨”,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 一个“躲”字,你体会出了什么?(“躲”字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同时也赞颂了母亲怀抱的温暖和母爱的伟大。)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拓展延伸。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新诗”,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和日本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进展形成的诗歌。现代诗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5、。它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诗歌形式自由,意蕴丰富,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本课所选的三首短诗均为抒情诗。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繁星中的其他诗歌。 2.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短诗三首 怀念往事热爱大海赞颂母爱 教学反思 1.借助多媒体,把诗歌、画面、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对童年、大海、母亲的感情,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2.反复地诵读诗歌,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要表达的情感。现代诗歌的语言朗朗上口,采纳个人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爱好。 最新部编小学语文四班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指

6、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教学准备:

7、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 二、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指导自学。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

8、景色? 四、沟通反馈自学情况。 1、生字词 出示一 刹那间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唤起积累: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出示二 分辨辨认辨别 争辩辩论狡辩 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三 镶 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结合语句,给“镶”选择着恰当的解释,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1)把东西嵌进去; (2)在外围加边。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25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体会开头、

9、结尾的作用。 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这段文字,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经常早起”中的“经常”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开头总起) 最后一段 齐读这一段,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联系上文思考,“这”是指什么? 那结尾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得更直接些,就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由此,你觉得结尾段在全文起的是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深化探究。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早起来,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

10、日出的壮观景象,领悟追求光明的精神,培育热爱自然的情感。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读文字,想画面。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第一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的感受?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二、顺着探究点,深化品读课文。 1、独立阅读并思考 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学习建议 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 2、全班沟通学习体会 晴天时:(第2、3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浅

11、蓝一道红霞红霞扩大越来越亮 师生接读 师:看到天空色彩的变化,“我”知道 生: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体会此时什么心情?(急切、盼望) 练习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接下来,又是怎样写出日出过程的?(课文第3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依次点击出 (开始)露处半边脸红得很没有亮光 (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红得可爱发出夺目的亮光 这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太阳向上升。 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

12、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小结,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我们一句一句接读,读中再次想像这幅动态生成的画面。 有云时(第4、5自然段) (1)读“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读“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

13、色。” 引导学生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哪里? 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大家评评谁读得好?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说说你常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串联重点词语背)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小结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五、作业 1、用上“词语采集”中的“目不转睛、夺目、奇观”三个词语,写自己观察的一种自然现象,注意写出其变化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

14、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板书设计: 总起 时间、地点 日出前 7、海上日出 分述 日出时 热爱大自然 日出后 总结 伟大的奇观 最新部编小学语文四班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根据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根据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 3、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15、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沟通: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3、习作标题:游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 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爱好

16、呢?请小组成员讨论沟通。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方、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游览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 开头

17、: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 (2)根据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自己对景色的感受。例如,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赏。 5、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中促改。 1、老师选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两篇优秀习作,请读给大家听一听。 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 3、结合刚才的点评,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

18、作。 (1)是否根据顺序来写; (2)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 (3)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4)是否运用过渡句; (5)感受是否真实。 4、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延伸。 写完之后,同桌沟通,互相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游 游览顺序景物特点详略得当 运用修辞巧妙过渡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1、因为前面已经学过四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了解了描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根据顺序来写,写的时候要详略得当、巧妙过渡,抓住景物特点,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进行习作。 2、在描写景物时,因为学生缺少对景物的细致观察,所以景物特点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今后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最

19、新部编小学语文四班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5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解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囊萤夜读。(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

20、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胤(yn) 恭(gng) 勤(qn) 练囊(nng) 焉(yn) 多音字:盛(chng) 数(sh)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囊、萤、恭、勤、博”,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囊”是上下结构,注意笔顺,部首是“一”。“萤”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艹”。“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画都是“丶”。“勤”是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堇”的写法,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右上的点。)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

21、画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出示)学生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日夜不停。日,白天。)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2.“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勤学刻苦?(车胤。“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理解句子意思:从解释来看,“胤”,晋朝人车胤。结合课下解释理解“恭”(谦逊有礼),“通”(通晓,明白

22、);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勤”(勤学,勤奋),“倦”(疲倦),“博”(广博)。 3.从哪里可以读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经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5.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插图的内容。 出示句子: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结合插图,理解“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 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中沟通。) 7.全班汇报:(车胤)家境贫寒,不能常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23、。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1.拓展阅读。 原文: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誉:称赞。) 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读一读。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

24、想对车胤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您坚持日夜苦读,所以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也要向您学习。) 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最新部编小学语文四班级下册教案5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1.吟一首望天门山导入,了解诗人李白。你还会背他的什么诗?(望庐山瀑布将进酒)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先看看“杵”的部首,猜猜这个字可能是什么意思。(木字旁,可能是木棒。)对,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是什么呢?结合解释:用来舂米或捣衣

25、的铁棒。出示图片,大家看看图,这就是铁杵,老妇人要把它磨成一根针。 3.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个小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一读。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沟通。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铁杵(ch) 还(hun)卒(z)业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逢、卒”,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逢”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夆”,再写“辶”。“卒”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亠”,注意“丨”不能插到两个“人”中间。) 4.自由读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通语句。 课件出示:磨针溪,

26、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老师范读,抽生读文,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出示图片,边读课文边看解释,可以在文中圈点标注,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在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事。(板书: 磨铁杵 欲作针) 2.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解释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沟通,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沟通。 (师先讲一句作示范,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看部首猜字义:“媪”,部首是“女”,联系前面的“老”,推测意思是老

27、婆婆或老奶奶。 看字形猜字义:“曰”,外框是个口,里面一横像舌头,舌头在动,意思是在说话,即“说”的意思。 3.组织沟通。先由小组长沟通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理解“世”,世间,世上;“传”,相传,传说;“过”,路过,经过,趟过。 “感其意”的意思是什么?(被她的意志感动。)“其”指的是老媪。 “问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媪。你磨铁杵做什么?) 古时的一个字,现在往往对应一个词,古文语言更简洁、凝练。 4.句式理解。 读一读,比较一下: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B.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A强调的是“山中”,B强调的是“读书”。 5.绘声绘色讲故

28、事。 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呢,李太白读书山中 学生讲述,师生评议。(可用多种方式讲。可以用“评书”讲法话说,磨针溪,在象耳山下。当年李太白读书山中还可以用“说唱”讲法,或者打着节拍诵读。) 6.我们是采纳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解释讲文意,讨论沟通明道理。 7.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方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

29、,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1.读了这个故事,谁能用“铁杵成针”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通过学习本课,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做学问要有恒心和毅力,只要肯下功夫,就会取得成果。) 3.拓展延伸: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成语小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磨铁杵 欲作针 反反复复读课文 联系解释讲文意 讨论沟通明道理 功到自然成 教学反思 学习文言文不在于逐词逐句理解文意,而在于学法的领悟和整体的感知。理解词语时,可采纳“换词法”和“组词法”。让学生先猜再讲,将一篇简练的小古文扩成一篇生动的现代文,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并学以致用。 (1)注重诵读,培育语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2)对课文不理解的部分提出质疑,与他人沟通自己的阅读感受,培育质疑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