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引论和糖代谢精选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986312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8.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代谢引论和糖代谢精选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代谢引论和糖代谢精选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代谢引论和糖代谢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谢引论和糖代谢精选PPT.ppt(7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代谢引论和糖代谢第1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7.1 7.1 新陈代谢概述新陈代谢概述一、新陈代谢概念一、新陈代谢概念二、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二、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第2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一、新陈代谢的概念概概念念:新新陈陈代代谢谢(metabolism)是是生生命命最最基基本本的的特特征征之之一一,泛泛指指生生物物与与周周围围环环境境进进行行物物质质交交换换、能能量量交交换换和和信信息息交交换换的的过过程。程。两两 个个 方方 面面:同同 化化 作作 用用(assimilation)和和异异 化化 作作 用用(dissimilation)。特特点点:条条件

2、件温温和和、反反应应特特异异(由由酶酶催催化化)、有有序序、高高度度适适应应、灵灵敏敏调节、代谢途径逐步进行调节、代谢途径逐步进行第3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内涵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内涵 小分子小分子 大分子大分子合成代谢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同化作用)需要能量需要能量 释放能量释放能量分解代谢分解代谢(异化作用)(异化作用)大分子大分子 小分子小分子物物质质代代谢谢能能量量代代谢谢新新陈陈代代谢谢信信息息交交换换第4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二、新陈代谢研究方法二、新陈代谢研究方法1.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2.酶抑制剂的应用酶抑制剂的应用3.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体内试验

3、和体外试验4.利用遗传缺陷症研究代谢途径利用遗传缺陷症研究代谢途径第5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7.2 7.2 生物体内的糖类生物体内的糖类(简介简介)一、糖类的生物学作用一、糖类的生物学作用二、糖的分类二、糖的分类1 1、重要的单糖及衍生物、重要的单糖及衍生物2 2、重要的寡糖、重要的寡糖3 3、重要的多糖、重要的多糖三、复合糖三、复合糖第6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一、一、糖类的主要生物学作用糖类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糖糖类类是是细细胞胞中中非非常常重重要要的的一一类类有有机机化化合合物物,主主要要的的生生物物学学作作用如下:用如下: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纤维素

4、如纤维素。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作为其它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脂等作为其它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脂等 合成的前体合成的前体 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第7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二、糖的分类(二、糖的分类(据分子的大小分类据分子的大小分类据分子的大小分类据分子的大小分类):):单糖:在温和条件下不能水解为更小的单单糖:在温和条件下不能水解为更小的单位位 寡糖(双糖):水解时每个分子产生寡糖(双糖):水解时每个分子产生寡糖(双糖):水解时每个分子产生寡糖(双糖):水解时每个分子产生2-102-102-102-10个个个个 单单单单糖

5、残基糖残基糖残基糖残基 多糖多糖多糖多糖:能水解成多个单糖分子,属于高分子碳能水解成多个单糖分子,属于高分子碳能水解成多个单糖分子,属于高分子碳能水解成多个单糖分子,属于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分子量可达到数百万。水化合物,分子量可达到数百万。水化合物,分子量可达到数百万。水化合物,分子量可达到数百万。第8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糖的分类糖的分类 单糖单糖 植物体内的单糖主要是戊糖、己糖、植物体内的单糖主要是戊糖、己糖、植物体内的单糖主要是戊糖、己糖、植物体内的单糖主要是戊糖、己糖、庚糖庚糖庚糖庚糖 戊糖主要有核糖、脱氧核糖戊糖主要有核糖、脱氧核糖戊糖主要有核糖、脱氧核糖戊糖主要有核糖、脱氧

6、核糖(木糖和阿拉伯糖木糖和阿拉伯糖木糖和阿拉伯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己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己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己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己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甘露糖、山梨糖)甘露糖、山梨糖)甘露糖、山梨糖)甘露糖、山梨糖)第9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D系醛糖的立系醛糖的立体结构体结构D(+)-阿洛糖阿洛糖D(+)-阿卓糖阿卓糖D(+)-葡萄糖葡萄糖D(+)-甘露糖甘露糖D(+)-古洛糖古洛糖D(-)-艾杜糖艾杜糖D(+)-半乳糖半乳糖D(+)-塔洛糖塔洛糖(allose)(altrose)(glucose)(mannose)(gulose)(idose)

7、(galactose)(talose)D(-)-赤鲜糖赤鲜糖(erythrose)D(-)-苏阿糖苏阿糖(threose)D(+)-甘油醛甘油醛(allose)D(-)-核糖核糖(ribose)D(-)-阿拉伯糖阿拉伯糖(arabinose)D(+)-木糖木糖(xylose)D(-)-来苏糖来苏糖(lysose)第10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D系酮糖的立系酮糖的立体结构体结构D(-)-赤藓酮糖赤藓酮糖(erythrulose)D(-)-核酮糖核酮糖(ribulose)D(+)-木酮糖木酮糖(xylulose)D(+)-阿洛酮糖阿洛酮糖(psicose,allulose)D(-)-果糖果

8、糖(fructose)D(+)-山梨糖山梨糖(sorbose)D(-)-塔洛糖塔洛糖(tagalose)二羟丙酮二羟丙酮(dihytroasetone)第11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吡喃型和呋喃型的吡喃型和呋喃型的D-葡萄糖和葡萄糖和D-果糖(果糖(Haworth式)式)吡喃吡喃呋喃呋喃-D-吡喃葡萄糖吡喃葡萄糖-D-吡喃果糖吡喃果糖-D-呋喃葡萄糖呋喃葡萄糖-D-呋喃果糖呋喃果糖第12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D-葡萄糖由葡萄糖由Fischer式改写为式改写为Haworth式的步骤式的步骤转折转折旋转旋转成环成环成环成环-D-吡喃葡萄糖吡喃葡萄糖-D-吡喃葡萄糖吡喃葡萄糖第13页,

9、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单糖磷酸酯单糖磷酸酯D-甘油醛甘油醛-3-磷酸磷酸 -D-葡萄糖葡萄糖-1-磷酸磷酸 -D-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磷酸 -D-果糖果糖-6-磷酸磷酸 -D-果糖果糖-1,6-二磷酸二磷酸第14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以游离状态存在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以游离状态存在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糖 。还有以结合形式存在的纤维二糖。还有以结合形式存在的纤维二糖。蔗糖是由蔗糖是由蔗糖是由蔗糖是由-D-D-D-D-葡萄糖和葡萄糖和葡萄糖和葡萄糖和-D-D-D-D-果糖各一分子按果糖各一分子按果糖各一分子按果糖各一分子按 、(11112 2 2 2)键型缩合、失水形成的

10、。它是)键型缩合、失水形成的。它是)键型缩合、失水形成的。它是)键型缩合、失水形成的。它是植物体内糖的运输形式植物体内糖的运输形式植物体内糖的运输形式植物体内糖的运输形式 。糖的分类糖的分类 双糖双糖12非还原糖第15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重要的二糖重要的二糖 蔗糖蔗糖(112 2)糖苷键型)糖苷键型)糖苷键型)糖苷键型 D-麦芽糖麦芽糖(1414)糖苷键型)糖苷键型)糖苷键型)糖苷键型 乳糖乳糖(114 4)糖苷键型)糖苷键型)糖苷键型)糖苷键型 纤维二糖纤维二糖 (114 4)糖苷键型)糖苷键型)糖苷键型)糖苷键型第16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多糖多糖 淀粉(淀粉(star

11、ch)糖原糖原(glycogen)葡聚糖(葡聚糖(dextran)()(细菌和酵母中葡萄糖的储存形式)细菌和酵母中葡萄糖的储存形式)纤维素纤维素(cellulose)是一种结构多糖,是一种结构多糖,非分支多糖。非分支多糖。糖的分类糖的分类第17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贮藏多糖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贮藏多糖 。用热水处理淀粉时,可溶的一部分为用热水处理淀粉时,可溶的一部分为“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另一部分不能溶解的为,另一部分不能溶解的为“支链淀粉支链淀粉”。淀粉淀粉糖的分类糖的分类第18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直链淀粉中葡萄糖以直链淀粉中葡萄糖以-1 1,4 4糖苷键

12、缩合而成。每个糖苷键缩合而成。每个直链淀粉分子只有一个还原端基和一个非还原端基。直链淀粉分子只有一个还原端基和一个非还原端基。遇碘显蓝紫色遇碘显蓝紫色分子量在分子量在10000-50000之间。之间。第19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支链淀粉中葡萄糖主要以支链淀粉中葡萄糖主要以-1 1,4 4糖苷键相连,少数糖苷键相连,少数以以-1 1,6 6糖苷键相连,所以支链淀粉具有很多分支。糖苷键相连,所以支链淀粉具有很多分支。遇碘显紫色或紫红色。遇碘显紫色或紫红色。分子量在分子量在50000-100000第20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淀粉结构淀粉结构NRERE直链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分支点的结

13、构支链淀粉分支点的结构RENRE分支点分支点支链淀粉示意图支链淀粉示意图直链淀粉的螺旋结构直链淀粉的螺旋结构0.8nm1.4nm6个残基个残基第21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糖的分类糖的分类 糖原糖原 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贮藏多糖,相当于植物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贮藏多糖,相当于植物体内贮存的淀粉,也叫动物淀粉。高等动物的肝体内贮存的淀粉,也叫动物淀粉。高等动物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糖原。其结构与支链脏和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糖原。其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淀粉相似。第22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23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糖原遇碘显红色遇碘显红色第24页,讲稿共75张,创作

14、于星期一纤维素片层结构纤维素片层结构纤维素纤维素一级一级结构结构植物细胞壁与纤维素的结构植物细胞壁与纤维素的结构微纤维微纤维纤维素链纤维素链植物细胞中的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微纤维纤维素微纤维细胞壁细胞壁第25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三、糖复合物三、糖复合物糖糖肽链肽链糖糖核酸核酸糖糖脂质脂质肽聚糖肽聚糖(peptidoglycans)脂多糖脂多糖(lipopolysauhards)糖基酰基甘油糖基酰基甘油(glycosylacylglycerols)糖鞘脂糖鞘脂(pglycosphingolipids)糖蛋白糖蛋白(glycproteins)蛋白聚糖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

15、Complex Carbohydrates)第26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27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蔗糖蔗糖 +H+H2 2O O 葡萄糖葡萄糖 +果糖果糖 7.3 7.3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一、蔗糖的水解一、蔗糖的水解蔗糖的水解主要通过两种酶:蔗糖的水解主要通过两种酶:转化酶转化酶蔗糖酶蔗糖酶 蔗糖蔗糖+UDP 果糖果糖+UDPG蔗糖合成酶蔗糖合成酶第28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淀粉的淀粉的淀粉的淀粉的水解水解 淀粉的淀粉的淀粉的淀粉的磷酸解磷酸解二、淀粉的降解二、淀粉的降解 主要有两个途径:主要有两个途径:第29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16、 淀粉的水解淀粉的水解1.1.1.1.-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2.2.2.2.-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3.3.R-R-酶酶(脱支酶)脱支酶)4.4.麦芽糖酶麦芽糖酶第30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是一种淀粉是一种淀粉是一种淀粉是一种淀粉内切酶内切酶内切酶内切酶,作用于淀粉分子内部的任意的,作用于淀粉分子内部的任意的,作用于淀粉分子内部的任意的,作用于淀粉分子内部的任意的-1 1 1 1,4 4 4 4 糖苷键糖苷键糖苷键糖苷键。直链淀粉直链淀粉直链淀粉直链淀粉 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麦芽糖麦芽糖麦芽糖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三糖麦芽三糖麦芽三糖+低聚糖的混合

17、物低聚糖的混合物低聚糖的混合物低聚糖的混合物 支链淀粉支链淀粉支链淀粉支链淀粉 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麦芽糖麦芽糖麦芽糖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三糖麦芽三糖麦芽三糖+-极限糊精极限糊精极限糊精极限糊精 极限糊精极限糊精极限糊精极限糊精是指淀粉酶不能再分解的支链淀粉残基。是指淀粉酶不能再分解的支链淀粉残基。是指淀粉酶不能再分解的支链淀粉残基。是指淀粉酶不能再分解的支链淀粉残基。-极限糊精极限糊精极限糊精极限糊精是指含是指含是指含是指含-1-1-1-1,6 6 6 6糖苷键由糖苷键由糖苷键由糖苷键由3 3 3 3个以上葡萄糖基构成的极限个以上葡萄糖基构成的极限个以上葡萄糖基构成的极限个以上葡萄糖基

18、构成的极限糊精。糊精。糊精。糊精。1 1、-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amylase-amylase)第31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32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是淀粉外切酶,水解是淀粉外切酶,水解是淀粉外切酶,水解是淀粉外切酶,水解-1-1-1-1,4 4 4 4糖苷键,从淀粉分子糖苷键,从淀粉分子糖苷键,从淀粉分子糖苷键,从淀粉分子外,即非还原端开始,每间隔一个糖苷键进行水解,外,即非还原端开始,每间隔一个糖苷键进行水解,外,即非还原端开始,每间隔一个糖苷键进行水解,外,即非还原端开始,每间隔一个糖苷键进行水解,每次水解每次水解每次水

19、解每次水解出一个麦芽糖分子出一个麦芽糖分子出一个麦芽糖分子出一个麦芽糖分子。直链淀粉直链淀粉直链淀粉直链淀粉 麦芽糖麦芽糖麦芽糖麦芽糖 支链淀粉支链淀粉支链淀粉支链淀粉 麦芽糖麦芽糖麦芽糖麦芽糖+-极限糊精极限糊精极限糊精极限糊精 -极限糊精是指极限糊精是指极限糊精是指极限糊精是指-淀粉酶作用到离分支点淀粉酶作用到离分支点淀粉酶作用到离分支点淀粉酶作用到离分支点2-32-32-32-3个葡萄糖基为止个葡萄糖基为止个葡萄糖基为止个葡萄糖基为止的剩余部分。的剩余部分。的剩余部分。的剩余部分。2 2、-淀粉酶淀粉酶(-amylase)-amylase)第33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34页,讲

20、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两种淀粉酶性质的比较两种淀粉酶性质的比较 -淀粉酶淀粉酶不耐酸,不耐酸,pH3pH3时失活时失活耐高温,耐高温,7070 C C时时1515分钟仍保持活性分钟仍保持活性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微生物中。在种子萌发时诱导合在种子萌发时诱导合成。成。-淀粉酶淀粉酶耐酸,耐酸,pH3pH3时仍保持活性时仍保持活性不耐高温,不耐高温,7070 C15C15分钟分钟失活失活主要存在植物体中主要存在植物体中存在于休眠种子或大豆存在于休眠种子或大豆种子及块根、块茎等器种子及块根、块茎等器官中。官中。第35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水解水解-1-1,6 6

21、糖苷键糖苷键,将,将及及-淀粉酶作用支链淀淀粉酶作用支链淀粉最后留下的粉最后留下的极限糊精的分支点水解极限糊精的分支点水解,产生短的只含,产生短的只含-1-1,4 4糖苷键的糊精,使之可进一步被糖苷键的糊精,使之可进一步被及及-淀淀粉酶降解。粉酶降解。3、R-酶酶(脱支酶脱支酶-debranching enzyme)第36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是淀粉水解的最后一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是淀粉水解的最后一步。步。淀粉的彻底水解需要上述水解酶的共同作用,其淀粉的彻底水解需要上述水解酶的共同作用,其最终产物是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4、麦芽糖酶、麦芽糖酶第37页,

22、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二)淀粉的磷酸解(二)淀粉的磷酸解磷酸化酶磷酸化酶转移酶与脱支酶转移酶与脱支酶第38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催化淀粉催化淀粉非还原末端非还原末端的葡萄糖残基转移给的葡萄糖残基转移给P P,生成,生成G-1-P,G-1-P,同时产生一同时产生一个新的非还原末端,重复上述过程。个新的非还原末端,重复上述过程。直链淀粉直链淀粉 G-1-PG-1-P 支链淀粉支链淀粉 G-1-P+G-1-P+磷酸化酶极限糊精磷酸化酶极限糊精磷酸化酶极限糊精:磷酸化酶极限糊精:磷酸化酶不能将支链淀粉完全降解,只能降磷酸化酶不能将支链淀粉完全降解,只能降解到距分支点解到距分支点4 4个

23、葡萄糖残基个葡萄糖残基为止,留下一个大而有分支的多糖链,为止,留下一个大而有分支的多糖链,即即 1、磷酸化酶、磷酸化酶第39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寡聚寡聚(1,41,4)(1,41,4)葡聚糖转移酶葡聚糖转移酶)磷酸化酶、转移酶、脱支酶共同作用将支链淀磷酸化酶、转移酶、脱支酶共同作用将支链淀粉彻底降解为粉彻底降解为G-1-PG-1-P。转移酶转移酶磷酸化酶磷酸化酶G-1-P2、转移酶与脱支酶转移酶与脱支酶脱支酶脱支酶NRE第40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三、糖原的降解三、糖原的降解糖原降解糖原降解主要有糖原主要有糖原磷酸化酶磷酸化酶(a活化态、活化态、b失活态失活态)、转、转移酶

24、移酶和和脱支酶脱支酶催化进行。催化进行。糖原糖原+Pi 糖原糖原+G-1-P (n残基)残基)(n-1残基)残基)糖原磷酸化酶糖原磷酸化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G-6-PG-6-P肝脏肝脏G+Pi肌肉肌肉G-1-P进入糖酵解途径第41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42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7.4 7.4 糖酵解糖酵解一、一、概述概述二、糖酵解(二、糖酵解(EMPEMP)三、丙酮酸的去路:无氧降解和有氧降解途径三、丙酮酸的去路:无氧降解和有氧降解途径四、三羧酸循环(四、三羧酸循环(TCATCA)五、磷酸戊糖途径(五、磷酸戊糖途径(PPPPPP)六、糖的异生六、糖的异生七、乙醛

25、酸循环七、乙醛酸循环第43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水水解解第44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二、二、糖酵解(糖酵解(glycolysis)定义:定义: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ATP生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在糖酵解途径的研究中,在糖酵解途径的研究中,Embden,Meyerhof,Embden,Meyerhof,ParnasParnas等人贡献最多,故糖酵解途径也称作等人贡献最多,故糖酵解途径也称作Embden-Meyethof-E

26、mbden-Meyethof-ParnasParnas途径,简称途径,简称途径。途径。细胞定位:细胞定位:在细胞质中进行。在细胞质中进行。第45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EMP的化学历程 糖原(或淀粉)糖原(或淀粉)1-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2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2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 磷酸烯醇丙酮酸磷酸烯醇丙酮酸2 丙酮酸丙酮酸第第一一阶阶段段第第二二阶阶段段第第三三阶阶段段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的磷酸化葡萄糖的磷酸化磷酸己糖

27、的裂解磷酸己糖的裂解丙酮酸和丙酮酸和ATP的生成的生成EMP的化学历程的化学历程第46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一阶段:葡萄糖的磷酸化第一阶段:葡萄糖的磷酸化ATP ADPATPADP已糖激酶已糖激酶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激酶磷酸已糖异磷酸已糖异构酶构酶消耗消耗ATP消耗消耗ATP第第1步步第第2步步第第3步步第47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48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细胞定位:细胞定位:在细胞质中进行。在细胞质中进行。第49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50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第51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磷酸己糖的裂

28、解磷酸己糖的裂解醛缩酶醛缩酶磷酸丙糖磷酸丙糖异构酶异构酶第第4步步第第5步步第52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三阶段: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和第三阶段: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和ATP的生成的生成NAD+NADH+H+PiADP ATPH2OMg2+或或Mn2+ATP ADP 丙酮酸丙酮酸PEP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3-磷酸甘油醛脱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氢酶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激酶磷酸甘油磷酸甘油酸变位酶酸变位酶烯醇化酶烯醇化酶产生还原产生还原力力产生产生ATP产生产生ATP分子内歧化反应,产生高分子内歧化反应,产生高能磷酸键能磷酸键Mg2+或或K+第第6步步第第7步步第第8步步第第9步步第

29、第10步步第53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54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55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56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57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第58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葡萄糖葡萄糖+2Pi+2ADP+2NAD+2丙酮酸丙酮酸+2ATP+2NADH+2H+2H2O第59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途径的特点途径的特点1、三个不可逆的反应和三个限速酶:、三个不可逆的反应和三个限速酶:己糖激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2、糖酵解能量收支平衡总结:糖酵解能量收支平衡总结:从葡萄糖到丙酮酸最终

30、可净生成多少从葡萄糖到丙酮酸最终可净生成多少ATP?答:答:6个个 或或 8个个ATP 因为因为EMPEMP途径净生成:途径净生成:2ATP2ATP 2NADH 6ATP2NADH 6ATP 或或 4ATP4ATP1 1分子分子NADHNADH真核生物体内放出真核生物体内放出2 2个个ATPATP;原核生物体内放出原核生物体内放出3 3个个ATPATP第60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3、一次脱氢、一次脱氢(NADH)和两处底物水平磷酸化:和两处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氧化过程中,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在底物氧化过程中,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偶联生成,偶联生

31、成ATP的反的反应称为应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第61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4、三个调控位点及相应调节物、三个调控位点及相应调节物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3-磷酸磷酸甘油甘油醛醛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2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2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 磷酸烯醇丙酮酸磷酸烯醇丙酮酸2 丙酮酸丙酮酸葡萄糖葡萄糖 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己糖激酶AMPAMPG-6-PG-6-P +-F-2,6-BPF-2,6-BPAMPAMP+-柠檬酸脂柠檬酸脂肪酸肪酸ATPAT

32、P H H+ATPATPAlaAla乙酰乙酰CoACoAF-1,6-BPF-1,6-BP-+最重要的限速最重要的限速酶酶第62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果糖果糖-2,6-二磷酸对磷酸果糖激酶的调节二磷酸对磷酸果糖激酶的调节PFK2/FBPase2第63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64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65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途径途径生物学意义生物学意义 是葡萄糖在生物体内进行有氧或无氧分解的共同途是葡萄糖在生物体内进行有氧或无氧分解的共同途径;径;通过糖酵解,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通过糖酵解,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为

33、氨基酸、脂类合成提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为氨基酸、脂类合成提供碳骨架;供碳骨架;EMPEMP在糖与非糖物质的相互转变过程中起着重要在糖与非糖物质的相互转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糖异生提供基本途径。作用。为糖异生提供基本途径。第66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三、丙酮酸的去路三、丙酮酸的去路第67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有氧)(有氧)(无氧)(无氧)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乳酸乳酸乙醇乙醇乙酰乙酰 CoA三羧酸三羧酸循环循环(有氧或无氧)(有氧或无氧)丙酮酸丙酮酸乳酸乳酸乙醇乙醇乙酰乙酰 CoA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三羧酸三羧酸循环循环(有氧或无氧)(有氧或无氧)线粒体基质

34、中线粒体基质中细胞质中细胞质中细胞质中细胞质中是连接是连接EMP途径途径和和TCA循环的中循环的中心环节心环节第68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一一)丙酮酸的无氧降解丙酮酸的无氧降解第69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COOHC=OCH3丙酮酸丙酮酸CH3-C-SCoAO乙酰乙酰CoACoA三羧酸三羧酸循环循环 NAD+NADH+H+CO2CoASH(EMP)葡萄糖葡萄糖 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二二)丙酮酸的有氧氧化丙酮酸的有氧氧化2、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3个酶个酶+6个辅因子个辅因子(1)E1(1)E1:丙酮酸脱羧酶丙酮酸脱羧酶,焦磷酸硫胺素,焦磷酸硫胺素(TPP)(

35、TPP),MgMg2+2+(2)E2(2)E2:硫辛酸乙酰转移酶硫辛酸乙酰转移酶,硫辛酸,硫辛酸,CoA-SHCoA-SH(3)E3(3)E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NADNAD+、FADFAD1、细胞定位:、细胞定位: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丙酮酸脱氢酶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丙酮酸脱氢酶系分布在植物的线粒体膜上。系分布在植物的线粒体膜上。高能高能键键第70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第71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NADNAD+H+H+丙酮酸丙酮酸脱羧酶脱羧酶FADFAD硫辛酸乙酰转硫辛酸乙酰转移酶移酶二氢硫辛酸二氢硫辛酸脱氢酶脱氢酶COCO2 2乙酰二氢乙酰二氢硫辛酸硫辛酸二氢硫辛酸二氢硫辛酸NADH+HNADH+H+TPPTPP硫辛酸硫辛酸CoASHCoASHNADNAD+CHCH3 3-C-SCoA-C-SCoAO O羟乙基羟乙基COOH-ATP-第72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总结:总结:第73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总结:总结:第74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感谢大家观看第75页,讲稿共75张,创作于星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