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精.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972947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精.ppt(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1第1页,本讲稿共23页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2第2页,本讲稿共23页 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

2、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3第3页,本讲稿共23页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

3、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二)清洁(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4第4页,本讲稿共23页(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

4、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按压)。(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第5页,本讲稿共23页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腔隙感染。6第6页,本讲稿共23页(一)切口

5、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体。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层组织。7第7页,本讲稿共23页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

6、感染: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少许分泌物)。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位感染。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度烧伤创面。度烧伤创面。8第8页,本讲稿共23页(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

7、.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器官/腔隙部分。腔隙部分。9第9页,本讲稿共23页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

8、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10第10页,本讲稿共23页(三)器官(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从器官或者

9、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菌。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11第11页,本讲稿共23页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12第12页,本讲稿共23页(一)管理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2.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3.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10、,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4.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关规定,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5.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13第13页,本讲稿共23页(二)感染预防要点。(二)感染预防要点。1.手术前。手术前。(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

11、当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14第14页,本讲稿共23页(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

12、应当扩大消毒范围。围。(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15第15页,本讲稿共23页(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在未治

13、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范进行外科手消毒。(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16第16页,本讲稿共23页2.手术中。手术中。(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水平。(3)手

14、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手卫生规范。17第17页,本讲稿共23页(4)若手术时间超过)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药物。(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坏死组织,

15、避免形成死腔。18第18页,本讲稿共23页(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菌生理盐水等液体。(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19第19页,本讲稿共23页3.手术后。手术后

16、。(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原则及换药流程。(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管。(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治疗和监测。20第20页,本讲稿共23页谢谢大家!谢谢大家!21第21页,本讲稿共23页22第22页,本讲稿共23页23第23页,本讲稿共2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