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4963846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费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免费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费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费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免费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12020年6月23日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极强拉动效应, 未来将高速增长并发挥主导作用的产业。为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增创省会发展新优势, 结合我市实际, 制定本规划。一、 发展环境和产业基础( 一) 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 世界经济将迎来加快转型的时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为此,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

2、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重大任务、 政策措施和相关规划。山东省也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提出综合运用财政、 税收、 土地、 金融信贷、 政府采购等办法, 重点培植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材料、 新医药及海洋科技开发等新兴产业, 并实现年均20%以上的增速。当前, 我市正处于城市建设跨越提升、 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科学选择适合我市的新兴产业并实现新的突破, 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 ”十二五”期间, 我市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

3、、 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形成规模优势, 提升发展质量。同时, 加快培育新材料、 节能环保、 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 二) 产业基础。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我市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具有雄厚实力, 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被国家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 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675亿元, 其中, 软件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5亿元, 占全省四分之三, 独立软件规模实力居全省首位。技术研发能力强, 拥有电力软件、 通信技术、 动漫、 交通软件、 服务外包、 射频识别等六大产业联盟,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 中国名牌

4、3项, 中国驰名商标3个。现已形成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 CIIIC) 为核心,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齐鲁软件园) 、 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 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园区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山大路科技商务区是长江以北第二大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电子信息制造方面, 浪潮集团名列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11位, 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梭海量存储器、 服务器和浪潮华光激光二极管芯片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浪潮华芯拥有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技术团队、 研发测试设备和设计能力。软件服务业方面, 浪潮、 中创等10家企业进入全国软件企业百强, 万博科技跻身全国信息通讯技术(

5、 ICT) 综合服务商前十强。物联网技术方面, 射频识别等物联网应用技术起步良好, 具备了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良好基础。网络通讯方面, 三网融合准备工作扎实推进, 量子通讯研究院、 宽带无线接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三网融合联合实验室已投入运行。2.新能源产业。我市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早, 太阳能光伏、 风电装备、 地热能开发利用和生物质能发电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较快。 , 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0亿元。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 中国驰名商标2个、 中国名牌产品2个。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优势明显, 是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太阳能热水器年产能突破700

6、万平方米, 居全国首位, 占据国内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前4强企业中的2强。力诺集团的高硼硅3.3玻璃管产量居世界第一, 占据国内市场60%的份额; 全玻璃真空镀膜管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 占国内中高端市场的70%以上; 太阳能中高温利用研发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山东桑乐拥有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已形成了从多晶硅、 硅片、 电池片到组件、 光伏工程及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力诺300兆瓦电池片项目进展顺利, 晟朗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产 兆瓦太阳能多晶硅、 1000兆瓦电池片的生产能力。新能源利用加快推进, 太阳能发电孤网装机容量1500千瓦, 并网容量1200千

7、瓦, 大唐平阴风电场开工建设。生物质发电装机0.12万千瓦, 垃圾填埋气体收集发电项目日均发电量7万千瓦时, 日处理生活垃圾 吨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在建设。济南圣泉集团是全国生物质能源十大重点企业之一。3.生物医药产业。我市生物产业发展迅速, 涉及生物医药、 生物制造、 生物农业、 生物环保、 生物能源、 生物服务等多个领域。 ,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 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 中国驰名商标3个, 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 国家级创新药物孵化基地, 省级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制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居全省前列, 拥有生化产品60余种、

8、 200余个药品规格。齐鲁制药在医院用药排序中已连续多年位列内资企业第一,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等抗肿瘤药物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0%和60%, 是亚洲最大的头孢菌素原料药生产厂。宏济堂是国内唯一拥有人工麝香酮生产技术的企业, 市场占有率100%。福瑞达眼科用药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透明质酸占据国内60%以上市场份额。元隆生物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血小板促生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制造特色突出, 济南圣泉集团拥有亚洲最大的酚醛树脂生产线, 呋喃树脂产销量世界第一, 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备功能糖已实现产业化。胜利股份农药兽药居国内10强, 泰妙菌素、 黄霉素、 恩拉霉素填补国内空

9、白, 海南霉素是国内唯一具有自主产权的动物专用抗生素。秸秆生物制炭装备及生产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十方圆通占全国淀粉行业废水处理业务50%以上, 厌氧颗粒污泥悬浮床反应器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济南圣泉集团是全国生物质化工十大重点企业之一。4.高端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 我市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 优势明显的产业体系, 规模水平在全省居首位。 , 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4亿元,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 国家级、 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分别为1个、 20个, 中国名牌产品5个。在关键设备制造领域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数字化、

10、 集成化、 自动化、 成套化的新产品比重持续增长。济南二机床集团成为世界3大冲压装备制造商之一, 国内市场占有率80%。巨能液压5万吨垂直黑色金属挤压机实现厚壁钢管制造工艺和黑色金属挤压技术突破, 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金属挤压机。济南铸造锻压研究所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济柴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非道路用大功率柴油机制造企业。中型汽轮机、 万能试验机、 大型磨煤机、 循环流化床锅炉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重汽集团已形成9大系列1700多个车型, 产品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居全国重卡行业之首并成为世界重卡企业前3位。5.新材料、 节能环保、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我市有机高分子

11、材料、 特种功能纤维、 高性能金属材料、 光电子材料、 环保节能节材建筑材料等领域产业基础较好, 拥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 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拥有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 工程技术中心5个, 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章丘有机高分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拥有国内最完整的氟材料和氟化工产业链。节能环保产业。生物质型锅炉、 输配电网无功补偿、 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装置、 能源监测、 环境在线监测、 环保治理等方面产业优势明显, 涌现出十方环保、 济锅集团、 迪生电子、 大陆机电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 配电网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及谐波治理技术居国内领军地位。城市生物质垃圾厌氧消

12、化关键技术等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清洁生产技术、 环保材料和环保处理方面拥有一批特色企业。济钢循环经济走在行业前列, 干法熄焦、 高炉干法除尘、 燃气蒸气联合发电、 中水回收利用等技术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产业。我市是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 当前已在整车制造、 车用动力电池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山东大学、 省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研发实力雄厚。山东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联盟成立运行。重汽集团、 青年汽车、 吉利汽车正在研究制定本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加强技术攻关。宝雅公司拥有电动车底盘传动、 驱动电机的适配优化、 高速高扭直流变频无刷电机、 可换挡前驱变速箱等核心技术。耐特新能源公司与山东大学合

13、作开发的磷酸铁锂车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成组已具备产业化条件。综上所述, 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同时也应看到, 与先进城市和省会发展要求相比, 我市上述产业还存在着总量规模偏小、 有龙头无产业和有产业无龙头并存、 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不足、 扶持政策和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二、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按照”维护省城稳定、 发展省会经济、 建设美丽泉城”的发展思路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 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转

14、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推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 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战略,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 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加快培育新材料、 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规模化、 集聚化、 高端化发展, 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产业规模雄厚、 特色优势突出的全国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二) 基本原则。1.创新驱动, 内生增长。充分发挥省会创新资源优势,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提高创新能力建设水平, 集中创新力量在应用领域实现突破, 构建各层级以应用开发为主干的创新平台, 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作用, 实现以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发展。2.重点突破, 全面推进。遵循产业发展

15、的内在规律, 根据区域产业基础、 技术支撑、 人力资源等条件和潜在优势, 合理布局、 突出重点、 把握节奏、 有序推进, 在最有基础、 最有条件的领域和区域率先实现突破, 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发展。3.政府扶持, 市场主导。坚持市场化方向,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以企业为主体,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大政府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扶持力度, 健全工作机制, 规范市场秩序, 营造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4.统筹兼顾, 引领发展。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 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 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创新,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速新技术、 新产

16、品在社会建设各领域全面应用, 推动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三) 发展目标。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 实现以下目标: 1.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 翻两番, 达到6500亿元, 年均增长26%左右。2.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家, 努力培植千亿元以上的超大型企业集团。3.全市研究与开发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以上。突破100项关键核心技术, 建立20个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新增国家级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20个, 培育10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4.建成产业特色明显、 产业链比较完善、 龙头企业主导、 创新能力突出、 辐射带动作用强的

17、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三、 发展重点( 一)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高端软件、 高性能集成电路、 物联网、 下一代通信网络、 三网融合为重点, 在巩固现有服务器及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优势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电子制造产业水平, 促进光电子技术发展, 做大做强软件产业, 利用现有网络和技术资源, 推进三网融合和物联网跨越发展。到 ,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0亿元。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 CIIIC) 为载体, 加快集成电路芯片研发、 设计和生产。依托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 集聚国内外先进的集成电路研发和设计企业组建产业联盟, 搭建集成电路设计共用平台和实验室, 推动

18、我市集成电路生产工艺、 技术和产品设计应用实现突破。加快山东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项目, 形成年产芯片36万片的生产能力, 带动200家的上下游企业, 形成集成电路设计、 制造、 封装、 测试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依托山东华芯动态随机存储芯片、 华辰泰尔网络通信芯片和山东华翼射频识别芯片、 百利通亚陶晶体振荡器等企业, 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化, 在孙村信息通讯技术产业园建设集成电路制造业集群, 打造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济南产业化基地。重点发展计算机存储芯片、 数字音视频处理芯片、 移动通信专用芯片、 信息安全芯片、 嵌入式终端用系统级芯片、 汽车电子专用芯片、 数字化仪表专用芯片

19、、 射频识别( RFID) 芯片等通用和消费类芯片。促进光电子产业发展。把握光电子应用市场快速膨胀的机遇, 依托浪潮集团光电子产业园, 联合山东大学晶体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 开展高端外延片、 芯片和衬底材料研究开发, 延伸壮大产业链,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支持碳化硅衬底、 蓝宝石衬底的研发和产业化, 缩小与世界一流水平差距; 加快基于碳化硅衬底、 蓝宝石衬底进行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和芯片的研制和产业化, 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支持国产化高端发光二极管芯片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推广。支持半导体激光器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 重点支持大功率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激光显示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支持半导体

20、激光器外延、 芯片和器件的规模化生产, 建立激光器模组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为构造激光电视产业链奠定基础。加快推进宝世达发光二极管全彩显示屏基地、 巨洋神州数字光处理大屏幕拼接显示控制系统、 宇科同茂发光二极管等一批建设项目, 提升光电子应用产业整体规模。做大做强高端软件产业。围绕培育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特色软件产业集群, 努力建成国内一流、 国际知名的软件产业基地。加大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扶持, 建立并完善以协同创新平台、 标准化测试试验室、 综合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及软件测试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软件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以实施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为契机, 推进中间件产业化, 加

21、快开源软件、 开发平台、 面向服务的基础平台、 构件库等支撑软件开发。发挥浪潮ERP( 企业资源计划) 品牌效应, 以山大华天、 易恒软件、 普联软件等优势产品为重点, 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等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 建立国产工业软件体验中心和示范基地, 提高面向工业节能和环保领域的软件研发水平和推广应用程度。积极开展基于物联网环境和商务模式下的新型软件业态和关键技术研究, 加快发展网络通信、 信息安全、 数字音视频、 智能控制、 汽车电子等重点领域嵌入式软件, 积极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等核心支撑软件产品。围绕打造”动漫泉城”的战略目标, 培

22、育若干个规模较大、 有自主开发能力和自创动漫游戏品牌的创作主体, 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动漫游戏品牌。推动网络通信产业发展。以引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为契机, 推进个性化音频、 视频业务传送等新型信息服务领域产业化应用。经过下一代互联网建设、 三网融合和宽带通信网络升级, 大力推动相关应用以及交互式网络电视( IPTV) 、 手机电视等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基于绿色通信等先进网络技术的系统设备、 应用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支持新一代网络通信相关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并培育新的业务模式。支持个性化、 专业化、 差异化的信息服务技术研究, 促进信息服务融入政府管理、 医疗

23、卫生、 教育培训等各类社会活动, 带动信息服务业全面发展。积极发展物联网、 云计算相关产业。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服务器、 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基础设备和适用于云计算的终端设备、 高端服务器和存储管理软件的产业化, 开发计算能力千万亿次、 存储容量为PB级的高性能计算和存储环境, 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加强传感网的集成与融合技术研发, 加快发展高性能新型传感器。支持射频识别( RFID) 产业化和应用关键技术的攻关, 加强射频识别( RFID) 技术与条码、 生物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 以及与互联网、 通信、 传感网络等信息技术融合。重点发展嵌入式系统设计、 芯片设计、 片上系统、 智能传感、 智

24、能家电等物联网相关产品, 支持嵌入式系统终端设备、 数据处理和监管分析平台软件的研发与应用。支持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解决关键数据的安全保密、 物联网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安全控制、 监管分析等信息安全问题。( 二) 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 风能、 生物质能为重点, 培植东部城区、 商河、 章丘3大太阳能产业基地, 巩固提升太阳能毛坯管、 太阳能镀膜管、 太阳能热水器国内市场优势地位。积极开发利用风能资源, 加快风电装备产业园和风电场建设, 逐步实现风电装备本地化。推进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到 ,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巩固太阳能热利用产业

25、优势。以力诺集团、 山东桑乐、 豪特公司等企业为龙头, 重点发展高效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高温集热金属管、 太阳能热水器零部件等产品。加快太阳能中高温技术产业化进程, 积极研发光热发电和系统集成技术, 扩大光热应用领域, 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发展。在城市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 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 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 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房和太阳灶。”十二五”末, 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约1200万平方米。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力诺集团、 晟朗公司、 华艺集团为龙头, 加快发展光伏晶硅材料、 晶硅太阳能电池、 薄膜太阳能电池、 建筑用太阳能电池组件、

26、光伏发电控制系统、 LED太阳灯具等产业, 构建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光电制造产业链。做大太阳能发电产业, 做好太阳能技术的战略储备, 建设若干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到 , 全市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兆瓦。积极推进风电装备和风能利用产业发展。依托北车风电、 齐鲁电机等风电装备制造项目, 建设济南风电产业园。以电子信息、 软件开发和冶金、 机加工优势为依托, 加快发展风力发电机、 塔架、 风叶、 主轴、 机械传动、 运行控制、 风机变频、 输变电机组等相关组件产品, 推动济南风电装备产业集约化发展。积极推进大唐、 国电、 中广核、 国华等风电项目的建设进度, 开展新的

27、风电场测风工作, 加快我市风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努力提高风电设备本地化配套能力。到 , 全市风电装机达到400兆瓦。拓展新能源领域。加快建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平台, 重点推进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按照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的原则, 积极发展以秸秆、 林业三剩物和煤泥为燃料的生物质能电厂。鼓励在宜林荒山、 荒地、 盐碱地建设能源林基地, 种植甜高粱等能源作物, 为发展生物质能提供原料。加快济南海伦秸秆沼气发电和济阳第二垃圾场发电等一批农村秸秆气化、 垃圾发电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积极研发推广地源、 水源和热泵技术, 合理扩大地热资源利用领域。以历城、 商河、 济阳为重点, 加快建设符合环保

28、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 工业用热、 热水供应等项目, 大力发展热泵空调、 无机超导热管和地热测评软件等地热应用产品。( 三) 生物医药产业。以生物医药及生物农业、 生物制造为重点, 加快建设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 推进省级生物医药基地建设, 构建完善生物技术与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作物育种、 畜牧胚胎工程、 畜禽疫病诊断试剂和生物疫苗以及绿色高效生物农药、 生物肥料、 生物饲料和酶制剂产业化。到 , 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做大生物医药产业。以生物制药、 现代中药、 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为重点, 完善提高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和整体发展环境, 推进齐鲁制药生物技术药物、 福瑞达生物

29、药物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形成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促进产业规模集聚扩大, 推动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生物技术与药物产业群。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和人才优势, 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为载体, 加大生物制药投资力度, 加强产学研合作, 加快生物制药领域重大项目的研发、 孵化和产业化进程。充分利用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医药发展经验, 改造中药传统工艺, 推进中药理论和生产全过程的现代化, 加强中药品牌建设, 大力发展规模化制药企业, 构筑中药高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开发创新药物及药物新剂型, 发展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的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 推进产业化进程。继续实施”合

30、理仿制”战略, 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减少消耗高、 污染重、 附加值低的原料药, 实现原料药和制剂的互动发展。培植生物产业新增长点。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 基因工程育种和疫苗、 生物反应器和高效新型生物农药、 生物制剂等高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加快推广具有明显增产和改进品质的良种选育与快繁技术, 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农业生物产品和企业。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 加快微生物发酵、 催化剂、 工业酶制剂、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提取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开发生产一批功能性、 保健性的绿色环保食品和新型高档食品添加剂, 实现标准化、 规模化生产。( 四) 高端装备制造业。以

31、高端智能装备为重点, 加快推动制造业信息化, 研究现代设计技术、 先进加工技术、 先进制造模式等技术, 提高大型成套装备生产能力, 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升级。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在工程承包、 系统集成、 提供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 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转变, 提升产业竞争力。到 ,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0亿元。巩固机床行业优势地位。以济南二机床集团为依托, 实施国家重大专项, 提升重型数控冲压生产线成线、 成套供应能力, 着手开发新一代伺服压力机, 优化发展5000吨等大吨位重型系列多工位机械压力机, 开发完善全自动开卷剪切落料生产线, 完善机械手、 机器人设计生产。推进数控重型

32、机床高速动梁、 超长行程技术研究, 推动数控龙门落地镗铣床、 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扩大生产规模, 向高速、 高效、 高智能化技术方向发展, 批量进入国内外高端市场。以济南一机床集团为依托, 发展具有国际水平的高速精密数控车床、 加工中心、 数控专机三大系列产品, 提高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实施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 车铣复合中心等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 加快大型、 精密、 高速数控机床的研发, 促进数控机床专业化、 大型化发展。以济南铸锻所、 法因数控、 巨能液压、 济南四机床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 积极推进绿色成套铸造设备、 钢结构数控加工设备、 重型模锻设备、 高精度数控外圆磨床等高端装备的产

33、业化, 形成新的增长点。做强交通装备制造业。坚持整车发展和零部件升级并举, 强化整车企业龙头带动, 延伸打造汽车产业集群。载重车, 以重汽集团为龙头, 充分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重型汽车工程技术中心优势, 以与德国曼公司合作为契机, 加快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 提升大功率大吨位汽车的安全性、 可靠性、 节能环保性和舒适性。轿车, 依托吉利、 青年整车及配套项目建设, 尽快形成20万辆轿车生产能力,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技术、 车载电子装置及汽车电子元器件。摩托车, 重点支持兵装集团整合现有资源, 建成济南轻骑摩托车工业园。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 围绕整车配套, 搞好发动机的升级

34、换代, 加快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发动机。发展电力设备制造业。围绕发展电力成套装备, 以济锅集团、 齐鲁电机为依托, 聚集行业资源, 促进电站锅炉、 汽轮机、 发电机3大设备联动发展, 实现单机制造向市场成套供货和工程总承包方向扩展。大力发展锅炉集团循环流化床锅炉、 燃生物质锅炉、 电站锅炉及其设备, 尽快具备30万千瓦以上锅炉生产制造能力, 做大燃生物质锅炉国内第一品牌, 扩大市场领先优势。推进齐鲁电机汽轮机生产技改项目, 重点开发30万千瓦等级以下引进技术产品和燃汽轮发电机, 开发四极汽轮发电机产品, 促进齐鲁电机向国内大集团方向发展。以变压器集团、 西门子变压器、 电力设备厂为骨干

35、企业, 加快研制开发500千瓦、 750千瓦等特大型电力变压器, 提高变压器研发技术和制造能力。以恩翼帕瓦、 鲁电电器、 宝世达、 华凌电缆等企业先进变电装置、 特种电缆制造, 提升220千伏、 110千伏和500千伏输变电设备整套制造水平, 服务于国家大型输变电新建和改造工程。加快发展特色机械产品。柴油机, 加快济柴集团140/260发动机产能建设、 190发动机产能扩建质量提升项目建设, 继续巩固国内非道路用大功率柴油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针对海洋捕捞、 河道、 港口的疏浚工程、 水上运输、 燃气机市场陆用机组市场, 继续增强大功率陆用柴油机国内领先优势。仪器仪表, 以试金集团、 金钟

36、衡器等为骨干, 形成品种齐全、 功能先进的微机控制机电一体化试验设备、 仪器仪表、 电子衡器等产品系列。经过搬迁改造, 提高试验机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发展电子万能试验机、 微机控制伺服试验机。发挥清华大学时代试金中试基地作用, 以产学研带动新产品研发, 巩固时代试金国内试验机行业规模最大、 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行业排头兵地位。( 五) 新材料、 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重点扶持中氟、 华氟、 华临等氟化工企业, 提升产品技术水平, 加快新产品开发, 做大氟硅化工产业链。以济南圣泉集团为龙头, 研究开发满足铸造行业更高要求的各类树脂。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五三研究所为依托, 开展树脂复合

37、材料、 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改进与应用、 特种粘剂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打造山东五三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天诺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为依托, 加快建设国内最大的新型导电纤维产业化基地。以山大吕美熔体技术有限公司为龙头, 研制生产提高合金性能的特种中间合金, 加快培植产业链。节能环保产业。依托迪生电子、 山东电力设备厂、 济锅集团、 大陆机电、 济柴集团等骨干企业, 加快发展输配电网无功补偿装置、 智能电网设备、 非晶合金变压器、 气体机、 生物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 节能监测设备等产业。依托十方环保、 济南重工、 大陆机电、 济锅集团、 济钢集团、 山水集团等企业, 重点发展工业和生

38、活废水处理、 环保脱硫磨机、 环境在线监测系列产品、 工业和生物质沼气利用装置、 垃圾焚烧锅炉等, 积极做好中水回用、 工业废渣处理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等工作。依托重汽集团、 济南重工、 齐鲁化纤集团、 济钢集团等企业, 重点发展发动机再制造、 脱硫石膏干燥机、 再生涤纶短纤维, 以及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利用等工作。依托十方环保、 大陆机电等企业, 注重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链两端的技术研发和服务业, 鼓励和支持工程总包型、 研发型、 服务型企业发展, 提升产业价值。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为重点, 发展整车、 汽车零部件以及相关检测和管理系统。支持山东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联

39、盟建设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和行业标准制定, 扩大市场准入, 聚合产业力量, 不断完善产业链。加强耐特与山大车用高能动力电池的研发合作, 推进重汽 台新能源汽车章丘生产基地、 久兆500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2万套磷酸铁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 推动青年汽车、 吉利汽车将新能源车辆生产项目落户济南, 扩大宝雅低速车规模化生产, 推动”国家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试点城市建设, 培育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四、 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拟定产业发展的战略和任务, 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 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成立市新兴

40、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 就新兴产业发展提出咨询意见。出台我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意见, 结合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 立足我市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 超前制定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产业发展定位, 优化产业布局, 制定出台一揽子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 监测、 分析和发布制度,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详细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的共同作用, 把握产业规律, 打通新兴产业发展各环节间的障碍, 把政策的着力点集中到支撑产品前端开发和后端推广应用上, 为打开创新产品市场做好服务。( 二) 完善投入体系。在现有专项资金中整合设立济南市战略性新兴

41、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集中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近期优先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业, 以及其它领域成长型企业发展。市级现有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要向新兴产业倾斜, 扶持新兴产业快速做大做强。畅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推动战略性新兴企业利用主板、 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直接融资, 支持发行企业债券, 利用境内外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股权融资。推动金融资金扶持, 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 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积极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扶持政策。( 三) 提升创新能力。在创新机制、 融入市场上下大功夫,

42、激发产、 学、 研各个方面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促进科技成果瞄准市场、 适应市场、 融入市场, 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尽快转变为产品, 走出以市场应用引领科研开发、 以要素融合促进成果转化、 以科研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的发展道路。一是支持企业创新活动。建立健全企业研究开发体系, 形成经营、 创新、 生产有机联系的创新链条; 支持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承担科技计划项目, 健全技术咨询、 服务机构及专家库系统。二是强化研发平台建设。大力建设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的新兴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公共测试服务平台、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加快发展技术评估

43、、 咨询、 服务、 专利代理、 科技信息等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 引进国内外重点研发机构, 支持企业与高校、 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向企业争取更多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三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核心关键技术上超前部署、 长期积累, 将新兴产业有关技术列入市科技重大专项, 开发重点核心技术, 注重配套技术的系统集成, 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能力。四是大力实施”专利、 品牌、 商标、 标准”4大战略。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经过产品和技术创新, 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名牌档次, 鼓励参与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五是抓好示范工程。组织实

44、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推广示范工程, 积极支持新技术、 新产品、 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四) 促进产业集聚。集中优势资源, 既把单个产业做大做强, 又经过技术创新推动重点产业间相互融合、 配套发展, 实现产业集聚。一是加速培育中小企业发展。按照具备好的市场、 好的机制、 好的领军人物的标准, 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 创新能力强、 成长性高的新兴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依托园区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 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协作, 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链。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制定新兴产业发展招商计划, 着力引进关联度大的龙头型项目、 带动力强的基地型项目、 产业链长的综合性项目, 重点引进大企业

45、集团研发中心等总部经济,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的增长点项目。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库, 有针对性地谋划储备一批高端产业、 高新技术、 高端环节领航的优势产业项目,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新兴产业项目在济布局。三是强化载体建设。按照产业集聚、 企业集中、 主业突出、 特色鲜明的要求, 以济南高新区、 大学科技园、 经济开发区等为载体, 加快推进山东信息通信研究院、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 浪潮高性能计算中心、 山东量子技术研究院等重大源头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引进和培育金融、 信息、 技术、 工程等咨询服务机构, 构建配套完善的社会化咨询服务体系, 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引导重点产业和

46、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集中, 提升产业基地承载力和竞争力。积极创造条件, 争取部分有实力的省级开发区创立国家级开发区。( 五) 实施人才战略。坚持吸引与培育并举的原则, 在积极引进域外高端人才的同时, 充分发挥本地人才资源优势。一是加强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实施”5150引才计划”, 推动”百千万海内外人才引进工程”, 完善柔性引才机制, 重点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 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带动新兴学科和产业发展急需的战略科学家、 领军人才和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继续实施泉城学者建设工程、 青年科技明星计划、 留学人员创业计划, 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创新人才, 实

47、行政府津贴、 企业津贴制度。二是建立济南籍域外人才库。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科研人员技术入股、 研发人员持股、 知识产权归属等激励措施, 鼓励科技人员自主创业和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 吸引国内外济南籍人才回济创新创业。落实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行动, 动员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进企业, 开展技术服务。三是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 新医药、 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注重从教学、 科研、 生产和经营一线中发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抓好创新团队建设。加快实训基地建设, 依托项目和重点学科, 经过联合办学、 订单式培训等强化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四是探索建立人才自由流动、 自行择业体制机制。切实解决好相关人才的住房、 医疗、 就业、 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为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