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手抄报:重阳登高的由来.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4960107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登高的由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登高的由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阳节手抄报:重阳登高的由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阳节手抄报:重阳登高的由来.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阳节手抄报:重阳登高的由来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又名重九。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 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时,正是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风霜高洁之际,宜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在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就形成此节。到汉代,逐渐盛行。西京杂记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死后,她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逐出宫,嫁给平民为妻。一次她谈起每年九月九日,在皇宫中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事情。续齐谐纪则记载

2、: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唐代则正式由朝廷批准民间以中和、上巳、重阳为节令。明代皇宫初一吃花糕,九月重阳,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此风一直流传到近世。每到这一天,人们出游登高,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时至今日,一些地区仍保存着这种风俗。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当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 到了魏晋时代,登高的日期已专定在九月九日。荆楚岁时记说,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千金

3、月令也说: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菊以畅秋志。东晋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的方便,还自制了一种前后装有铁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在唐代,一些著名诗人都以诗篇记载了重阳节的活动。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说;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杜甫九日诗中也写道:去年登高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等等。在宋代,登高之风依然风行。东京梦华录载: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在南宋,据武林旧事载,宫廷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清代,皇宫御花园内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在民间,早期以登阜城门外五塔寺和左安门内法藏寺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蓟门烟树(德外土城)、八大处等为多。据燕京岁时记载:凡登高,必 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 第 2 页 /总页数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