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泄泻.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941526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学泄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针灸治疗学泄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学泄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学泄泻.ppt(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针灸治疗学泄泻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5页教学内容v概述v病因病机v辨证治疗v其他疗法v按语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5页v本节内容为1个课时。v教学目的:1.了解泄泻的定义、其他疗法;2.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3.掌握泄泻的辨证治疗。v教学重点:掌握泄泻的病因病机、辩证治疗。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5页一、概述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5页(一)、定义(一)、定义:泄泻是由于外感时邪,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脾失健运,引起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泻如水样为特征的病证。释义释义主症:大便清稀主症:大便清稀 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为大便

2、清稀如水而势急者为泻泻。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5页二历史沿革 v 内经称本病证为“w鹜溏”、“sn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等等。指出“湿胜则濡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较全面的论述。认识到泄泻的病变脏腑与脾胃大小肠有关,这些理论为后世奠定了基础。v 金匮要赂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的“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两病,而对泄泻的论述概括为实热与虚寒两大类,并提出实热泄泻用“通因通用”之法。v 概述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5页v 三团极一病证方论泄泻叙论从三因学说角度较全面地分析了泄泻的病因病机,认为不仅外邪可导致泄泻,情志失调亦可引起泄泻。v 景岳全书泄泻说:“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

3、,故以利水为上策”。此为分利法治疗泄泻的最早记载。v 医宗必读泄泻在总结前人治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其论述系统而全面,是泄泻治疗学上的一大发展,其实用价值亦为临床所证实。历历历历史史史史沿沿沿沿革革革革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5页治泻九法治泻九法医宗必读医宗必读v、淡渗:淡渗:利小便而实大便(初期腹泻,使水利小便而实大便(初期腹泻,使水邪湿邪从小便而去)邪湿邪从小便而去)车前、茯苓、泽泻、车前、茯苓、泽泻、猪苓、西瓜等;猪苓、西瓜等;v、升提:升提:升阳除湿法,用于脾虚湿盛(使脾升阳除湿法,用于脾虚湿盛(使脾气得升)气得升

4、)升麻、柴胡等;升麻、柴胡等;v、清凉清凉:用苦寒药物治疗热性泄泻:用苦寒药物治疗热性泄泻葛根、葛根、黄芩、黄连等;黄芩、黄连等;v、疏利:疏利:瘀血伤络而致的泄泻(通因通用)瘀血伤络而致的泄泻(通因通用)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5页v、甘缓:甘缓:急则缓急,以甘性药缓其挛急急则缓急,以甘性药缓其挛急甘甘草、山药、人参等;草、山药、人参等;v、酸收:酸收:散者收之,以酸性药物得到收敛作用散者收之,以酸性药物得到收敛作用白芍、五味子、乌梅等;白芍、五味子、乌梅等;v、燥脾:燥脾:健脾,虚则补之,脾虚湿盛者健脾,虚则补之,脾虚湿盛者白白术、苍术等;术、苍术等;v、温肾:温肾

5、:脾虚及肾,命门火衰,阴寒极盛脾虚及肾,命门火衰,阴寒极盛肉蔻、补骨脂、肉蔻、补骨脂、吴茱萸等;吴茱萸等;v、固涩:固涩:用涩肠的药物治疗滑泄不止用涩肠的药物治疗滑泄不止诃子、诃子、赤石脂等。赤石脂等。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5页三三相关西医相关西医 本病与现代医学的腹泻含义相同,可分为急性腹泻、本病与现代医学的腹泻含义相同,可分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凡消化系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腹泻,慢性腹泻,凡消化系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腹泻,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以腹泻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均可参照本以

6、腹泻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节辨证施治。概述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5页二、病因病机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5页v感受外邪感受外邪 寒湿困脾、湿热寒湿困脾、湿热 滞肠滞肠v饮食所伤饮食所伤 碍胃滞脾、食湿相混碍胃滞脾、食湿相混 情志失调情志失调 肝气犯脾、肝气犯脾、脾胃虚弱脾胃虚弱 v病后体虚病后体虚 v 肾阳虚衰、中焦虚寒肾阳虚衰、中焦虚寒 禀赋不足禀赋不足 泄泻泄泻病因病机示意图病因病机示意图脾脾虚虚生生湿湿湿湿邪邪困困脾脾脾脾虚虚湿湿盛盛脾胃升降失司脾胃升降失司清气不升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浊气不降精微内滞、湿浊内生精微内滞、湿浊内生糟粕内停、湿浊内蕴糟粕内

7、停、湿浊内蕴清浊相混、合湿而下清浊相混、合湿而下并入大肠并入大肠大便清稀大便清稀泄泻泄泻湿盛(暴泻)脾虚(久泻)病病病病因因因因病病病病机机机机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5页 v1.病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 禀赋不足v2.基本病机 脾虚湿盛。v3 病位 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肾密切相关。v4病理性质 急性泄泻多属实证;慢性泄泻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5病机转化 急性泄泻因失治或误治,由实转虚,转为慢性泄泻。若暴泄不止,损气伤津耗液,可成痉、厥、闭、脱等危证。(二)病机要点病病病病因因因因病病病病机机机机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5页三、辨证治疗v辨证v治则v处方v方义v操作现在学习的是第

8、14页,共25页(一)辨证v 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如水样为特征。多伴腹胀痛、肠鸣等症状。急性泄泻发病势急,病程短,便次与数量显著增多;慢性泄泻发病势缓,病程较长,或由急性转变而来,泻下次数较少。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5页(一)辨证v1、寒湿困脾:腹痛肠鸣,大便清稀或如水样,畏寒食少,苔白滑,脉濡缓,或兼恶寒发热。v2、肠腑湿热: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大便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濡数。v3、食滞胃肠:腹胀满痛,大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嗳腐酸臭,纳呆,舌苔垢或腻,脉滑、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5页(一)辨证v4、肝郁乘脾:腹痛肠鸣泄泻,每因情

9、绪不畅而发,泻后痛缓,矢气频作,舌红苔薄白,脉弦。v5、脾胃虚弱: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v6、肾阳亏虚:晨起腹部微痛,肠鸣即泻,泻下则安,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或完谷不化,脐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5页(二)治则v健脾祛湿,疏调肠胃。v寒湿者温中散寒化湿;湿热者清热利湿;食滞者消食导滞;脾虚者健脾益气,温中止泻;肝郁者疏肝解郁;肾虚者宜温肾固涩。v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经穴为主。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5页(三)处方v主穴:天枢、上巨虚、中脘、阴陵泉、足三里v配穴

10、:寒湿困脾加脾俞、气海;肠腑湿热加内庭、曲池、合谷;食滞胃肠加下脘、公孙、里内庭;脾虚加脾俞、关元、命门;中气下陷加灸百会;胸胁胀痛加阳陵泉。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5页(四)方义v募穴为脏腑之气汇聚之处,故取胃募穴中脘、大肠募穴天枢调理胃肠的运化与传导功能;大肠下合穴上巨虚疏调胃肠气机,运湿化滞;足阳明合穴足三里,可健运中州,通降胃肠气机;取足太阴经下合穴阴陵泉疏调脾经经气,健脾利湿,脾气得运,湿浊得化而大便转实。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5页(四)方义v加脾俞、气海温中散寒,健脾化湿;加内庭、合谷、曲池清泻肠胃实热;加公孙、下脘、里内庭和胃降逆,化食滞而消腹胀;加脾俞、章门、胃俞、气海健

11、脾益气;加肝俞、太冲、期门、三阴交疏肝解郁健脾,缓急止痛;加百会升阳举陷;取肾俞、关元、命门温肾壮阳,温煦脾土,固涩止泻。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5页(五)操作v毫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者加灸。章门、期门不宜深刺,背部腧穴不可直刺、深刺。每日1次,留针2030min。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5页五、其他疗法v1、耳针:取小肠、大肠、胃、脾、交感、神门。v2、拔火罐:取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根据腧穴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施治。适用于虚寒性泄泻。v3、艾灸v4、穴位注射v5、皮肤针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25页(六)按语v1、针灸治疗急慢性泄泻,均有较好的疗效。若泄泻频繁,脱水严重者,应采取综合疗法,适当给予补液。v2、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发病期间更应注意饮食,忌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25页感谢大家观看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2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