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控制与越轨.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941401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控制与越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社会控制与越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控制与越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控制与越轨.ppt(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控制与越社会控制与越社会控制与越社会控制与越轨轨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4页v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社会控制、越轨行为这两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社会控制、越轨行为这两个社会学范畴的本质内涵,并能应用这些范畴把个社会学范畴的本质内涵,并能应用这些范畴把握和解释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与社会。握和解释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与社会。v主要内容:社会控制的涵义、社会控制的方式;主要内容:社会控制的涵义、社会控制的方式;越轨的涵义,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释。越轨的涵义,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释。v学习重点:把握社会控制的涵义和功能,运用社学习重点:把握社会控制的涵义和功能,运用社会学理论对越轨行为进行理解和解释。会学

2、理论对越轨行为进行理解和解释。v学习难点:社会控制与越轨的关系;越轨行为的学习难点:社会控制与越轨的关系;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释。社会学解释。v授课学时:授课学时:2学时。学时。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4页授课内容授课内容:社会控制的涵义社会控制的涵义12.1社会控制的方式社会控制的方式12.2越轨的本质越轨的本质12.3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释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释12.4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4页12.1 社会控制的涵义社会控制的涵义v12.1.1“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概念的来源概念的来源v人们的正常生活、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人们的正常生活、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社会秩序。在社会剧烈变化的现

3、代,社会问题社会秩序。在社会剧烈变化的现代,社会问题增加、社会风险加大。为了避免和消减这些现增加、社会风险加大。为了避免和消减这些现象的不良后果,社会需要一种机制,这就是社象的不良后果,社会需要一种机制,这就是社会控制。会控制。v在学术界和实际生活中对社会控制有两种用法:在学术界和实际生活中对社会控制有两种用法:第一种是对破坏社会秩序行为的整治上着眼的,第一种是对破坏社会秩序行为的整治上着眼的,第二种则是从社会系统管理的角度分析问题。第二种则是从社会系统管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它们反映了这一概念的两种含义与两种来源。它们反映了这一概念的两种含义与两种来源。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4页v社会控制作为

4、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提出。)提出。他在他在1901年出版的年出版的社会控制社会控制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有关社会控制的问题。他认为,社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有关社会控制的问题。他认为,社会控制包括三类:(会控制包括三类:(1)对意志的社会控制;()对意志的社会控制;(2)对情感的社会控制;()对情感的社会控制;(3)对判)对判断的社会控制。可见,他的社会控制理论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强调的断的社会控制。可见,他的社会控制理论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强调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心理互动。在他看来,社会问

5、题的产生是由于人性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心理互动。在他看来,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性的“自然自然秩序秩序”被破坏。要维持社会秩序就必须用社会力量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这就是被破坏。要维持社会秩序就必须用社会力量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v社会控制的另一个来源是将与自然科学的成果运用于社会管理的设想相联系的。法国物社会控制的另一个来源是将与自然科学的成果运用于社会管理的设想相联系的。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在理学家安培在1834年研究科学分类的时候,将管理国家的科学称为控制论,并将之列入政年研究科学分类的时候,将管理国家的科学称为控制论,并将之列入政治科学类。但真正将自然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

6、于宏观社会的管理是在治科学类。但真正将自然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于宏观社会的管理是在20世纪世纪40年代之年代之后。后。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年美国数学家维纳(N.Wiener)的专著)的专著控制论控制论被视为控制论的奠被视为控制论的奠基性著作。基性著作。1954年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发表的年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发表的工程控制论工程控制论奠定了工程控制论的基础。奠定了工程控制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人们不断将控制论的思想运用于社会系统的管理,并称之为社会控制论。在宏在此基础上,人们不断将控制论的思想运用于社会系统的管理,并称之为社会控制论。在宏观层次上对社会系统的运行进行控制,这种想法和实践在计划经

7、济国家有较多的尝试。观层次上对社会系统的运行进行控制,这种想法和实践在计划经济国家有较多的尝试。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4页v12.1.2 社会控制的涵义社会控制的涵义v在社会学中,社会控制作为一个专业概念,基本上是在约束人们的、损害社会秩在社会学中,社会控制作为一个专业概念,基本上是在约束人们的、损害社会秩序的行为的意义上被使用的。序的行为的意义上被使用的。v罗斯提出的社会控制是针对人的天性的衰败而言,他认为应该用人性之外的社罗斯提出的社会控制是针对人的天性的衰败而言,他认为应该用人性之外的社会的力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后来,社会学家们对社会控制的对象做了更广泛会的力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后来,

8、社会学家们对社会控制的对象做了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把社会控制的对象概括为社会中违反既定社会规则的行为,和深入的研究,并把社会控制的对象概括为社会中违反既定社会规则的行为,特别是对社会秩序有明显危害的犯罪行为。他们认为,那些违反制度和规范的特别是对社会秩序有明显危害的犯罪行为。他们认为,那些违反制度和规范的行为应该得到控制和约束,而发挥控制和约束作用的主要不是内在的心理机制,行为应该得到控制和约束,而发挥控制和约束作用的主要不是内在的心理机制,而是外在的社会力量。因此,而是外在的社会力量。因此,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习制约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习制约和限制,使之

9、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v社会控制虽然是建立在既定的社会规范之上,并主要表现为外在力量的施加,但它并社会控制虽然是建立在既定的社会规范之上,并主要表现为外在力量的施加,但它并不排除个人内在约束力的发挥。不排除个人内在约束力的发挥。v社会控制的观点是与社会有机论、功能主义的社会观相联系的。这种观点认为人们违社会控制的观点是与社会有机论、功能主义的社会观相联系的。这种观点认为人们违反原有的行为规范、社会的无序是不正常的,应该站在社会整体的力量上对这些行为反原有的行为规范、社会的无序是不正常的,应该站在社会整体的力量上对这些行为进行抑制。进

10、行抑制。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4页v12.1.3社会控制的类型社会控制的类型v面对城市化、现代社会带来的秩序问题,罗斯面对城市化、现代社会带来的秩序问题,罗斯认为要使用舆论、法律、信仰、社会暗示及社认为要使用舆论、法律、信仰、社会暗示及社会宗教等手段,实施对冲击社会秩序的行为控会宗教等手段,实施对冲击社会秩序的行为控制,各种控制手段应结成社会控制的体系。随制,各种控制手段应结成社会控制的体系。随着对社会控制研究的深入和领域的拓展,人们着对社会控制研究的深入和领域的拓展,人们对社会控制的类型也有更多认识。按照不同的对社会控制的类型也有更多认识。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社会控制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

11、分类标准,社会控制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型: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4页vv一、统治与制约一、统治与制约一、统治与制约一、统治与制约v在现实社会中,对于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的控制可能通过实施强制性的外力来实在现实社会中,对于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的控制可能通过实施强制性的外力来实现,也可能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约束来实现。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控现,也可能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约束来实现。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控制:统治与制约。制:统治与制约。v1、统治、统治v统治是建立在外在的强制力量基础上的控制方式,当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运用强制统治是建立在外在的强制力量基础上的控制方式,当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12、运用强制性的手段迫使他人遵守既定规范就表现为统治。性的手段迫使他人遵守既定规范就表现为统治。v2、制约、制约v制约也称为社会制约,它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由于人们认同某种规范而产生的、制约也称为社会制约,它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由于人们认同某种规范而产生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控制方式。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控制方式。vv二、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二、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二、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二、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v社会与社会群体是依靠各种规范来约束其成员的。根据规范形态的不同,可以把社会控制分为正社会与社会群体是依靠各种规范来约束其成员的。根据规范形态的不同,可以把社会控制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

13、制。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v1、正式控制、正式控制v也称为形式化的社会控制,它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也称为形式化的社会控制,它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v2、非正式控制、非正式控制v非正式控制是指的使用不那么成型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非正式控制是指的使用不那么成型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4页vv三、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三、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三、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三、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v社会控制是社会或群体对其成员的控制,这种控制具有一种外在性,但是它社会控制是社会或群体对其成员的控制,这种控制具有一种外在性,但是

14、它也可以通过内在的力量发挥作用。根据控制力的直接来源,社会控制可以分也可以通过内在的力量发挥作用。根据控制力的直接来源,社会控制可以分为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为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v1、外在控制、外在控制v如果一个人感觉到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对其行为产生了约束和压力,使得其不敢违反社如果一个人感觉到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对其行为产生了约束和压力,使得其不敢违反社会规范,那么这种控制就是外在控制。会规范,那么这种控制就是外在控制。v2、内在控制、内在控制v内在控制的直接控制力量来自行动者本身。如果一个社会成员接受和内化了内在控制的直接控制力量来自行动者本身。如果一个社会成员接受和内化了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或群

15、体的价值规范,自觉地实践角色规范,这就是实现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规范,自觉地实践角色规范,这就是实现了内在控制。因此,内在控制就是社会或组织成员用内化了的价值规范约束了内在控制。因此,内在控制就是社会或组织成员用内化了的价值规范约束和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和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vv四、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四、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四、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四、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v1、积极的社会控制是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动机之上的,以倡导、鼓励为特征、积极的社会控制是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动机之上的,以倡导、鼓励为特征的、防止违规行为发生的控制方式。的、防止违规行为发生的控制方式。v2、消极的社会控

16、制是运用惩罚手段来制裁某些违规行为的控制。它是违规行为已经、消极的社会控制是运用惩罚手段来制裁某些违规行为的控制。它是违规行为已经发生,并产生了消极后果之后的控制,因此是消极的。发生,并产生了消极后果之后的控制,因此是消极的。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4页v12.1.4社会控制的功能社会控制的功能v 一、一、社会控制的功能社会控制的功能v1、维持社会秩序v2、维持正常生活v3、促进社会发展v 二、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二、社会控制的反功能v 社会控制不但有维持秩序、促进发展的积极职能,也可能会对人与社会的发展期阻碍作用。这种消极作用就是社会控制的反功能。1、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多数人的利益。2、僵

17、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4页12.2 社会控制的方式社会控制的方式v社会控制的方式,是指的社会和群体以何种方社会控制的方式,是指的社会和群体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去预防、约束和制裁期成员的可式、何种手段去预防、约束和制裁期成员的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违规行为。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违规行为。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4页v12.2.1习俗、道德和宗教习俗、道德和宗教vv一、习俗一、习俗一、习俗一、习俗v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循的风俗和习惯,是人类在一定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下共同活动经验的反映。v习俗的社会控制功能表现为对人

18、们行为的指导和约束。vv二、道德二、道德二、道德二、道德v道德也称为道德规范,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综合,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和非正义、正当与不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积累而成的。v道德是一定社会用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任何社会,特别是社会的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v但是,道德的约束作用有限。这是因为道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此外,社会上还存在多种道德原则。vv三、宗教三、宗教三、宗教三、宗教v宗教是一种和神圣物相联系的信仰和规范体系。v作为社会规范的

19、宗教,主要表现为教规和宗教仪式。宗教通过教育和制裁两种手段来约束和控制其信徒的行为。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4页12.2.2 政权、法律和纪律vv一、政权的社会控制作用一、政权的社会控制作用一、政权的社会控制作用一、政权的社会控制作用v政权是建立在某种合法性之上的、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是国家一切权力的v基础。v统治阶级通过建立行政体系,设置各级政府和为人政府官员来实现对内的管理任务,并凭借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专政工具对破坏国家利益、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制裁。v此外,国家政权还通过向国民灌输统治阶级认可的价值观念,倡导政府所提倡的行为方式来教化国民,以使他们自觉按照国家政

20、权认可的规则行事。vv二、法律的社会控制作用二、法律的社会控制作用二、法律的社会控制作用二、法律的社会控制作用v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由国家政权保证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包括法令、v法案、条例、决议、命令等具体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法律是最权威、最严厉、最有效、最普遍的社会控制手段。v 现代国家越来越多的把社会生活纳入法律的制约范围以此实现社会控制。但是,法律的真正权威和效力并不在于制裁,而在于警示。vv三、纪律的社会控制作用三、纪律的社会控制作用三、纪律的社会控制作用三、纪律的社会控制作用v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为其成员规定的行为准则,是它们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v成员,促使其承担一定的

21、责任和义务,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v纪律的社会控制作用并不在于制裁,重要的是使得成员自觉遵守纪律。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4页12.2.3 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vv一、社会舆论一、社会舆论一、社会舆论一、社会舆论v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者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包含了对于此一事件或v现象的是非曲直的评价。v作为社会现象的舆论具有以下特点:1 1、由现实问题引起。、由现实问题引起。2 2、集体互动的产物。、集体互动的产物。3 3、靠大众传播形成。、靠大众传播形成。v社会舆论发挥社会控制的机制是:社会舆论形成之后,就在一定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它会对人们的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会对少数人

22、的、与众不同的言行产生心理压力。人们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与众人保持一致。v但是,由于社会舆论不是硬性控制,所以这种控制职能在有顾忌舆论的人群中才能发挥作用。vv二、群体意识二、群体意识二、群体意识二、群体意识v群体意识是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的综合,是成员为了维护群体的荣v誉和利益对自己应该的行为的考虑。v群体意识是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化形成的。因此,群体意识对成员的行为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4页12.3 越轨的本质越轨的本质12.3.1 越轨/社会越轨的涵义v社会越轨(社会越轨(social deviance),也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也

23、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者偏离行为,是指的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为或者偏离行为,是指的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行为。v什么是越轨行为取决于社会环境;什么是越轨行为取决于社会环境;v此外,越轨的定义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点的变化和文化此外,越轨的定义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点的变化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v最后,当被视为越轨行为时,还意味着这种行为必须是作为违最后,当被视为越轨行为时,还意味着这种行为必须是作为违规的行为被观察、定义并贴上越轨的标签的。规的行为被观察、定义并贴上越轨的标签的。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4页12.3.2 关于越轨常见的误解v1

24、、越轨行为未必就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越轨行为未必就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v2、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v3、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v4、越轨行为虽然不被赞同,确实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越轨行为虽然不被赞同,确实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v5、越轨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越轨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群体/组织所为。组织所为。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4页12.3.3 越轨的社会功能v 一、越轨的社会正功能一、越轨的社会正功能v1、越轨有助于澄清并定义社会规范。v2、越轨能增进群体的团结。v3、越轨能带来社会系统所需要的变迁。v4、越轨促使人们

25、更愿意遵从。v二、越轨与社会功能失调二、越轨与社会功能失调v1、长期或广泛的社会越轨能从几个途径导致社会功能失调。v2、广泛的越轨会弱化人们遵从的动机。v3、越轨使社会生活不可预知并充满危险。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4页12.4 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释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释v12.4.1 结构性紧张理论结构性紧张理论v这是罗伯特默顿在1938年提出的。默顿的理论建立在迪尔凯姆的古典失范概念(anomie)的基础上。所谓失范,是规范和价值相互冲突或者规范与价值相对脆弱的一种社会状况。默顿指出,当社会的文化与结构之间存在紧张或者冲突的时候,越轨就可能产生。v所有的文化都提出了作为普遍欲求的某些目标,

26、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合法手段或社会认可的手段。但是,社会的快速变化和社会不平等使得某些群体的人很少或根本没有几乎去实现文化上的成功目标。社会结构限制了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结果,这些群体中的人就会体验到社会失范。他们可能失去对这些目标的兴趣,或者失去通过合法途径达到成功目标的兴趣,或同时失去两者。因此,默顿的结构性紧张理论(structural strain theory)寻求解释在那些体验到机会被阻塞的人群中广泛流行的越轨行为,并把越轨当做是要实现目标却没有合法手段的文化压力的结果。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4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4页v默顿的理论遭到了几个方面的批评:默顿的理

27、论遭到了几个方面的批评:(1)某些越轨行为,并不能简单的由这套理论加以解释;(2)这一理论解释的仅仅是那些成功机会非常有限的群体中的越轨成员,无助于解释社会上有特权的成员中存在的越轨行为;(3)无助于预测当某一特定个人面临失范时将作何反应。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4页12.4.2 标签理论v标签理论是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论。标签理论家吸收了符号互动论的思想,集中探究了越轨的过程。他们突出强调越轨是相对的这一事实,一个行为及其违反者只有在被他人标签为越轨的时候才变成了越轨。v20世纪30年代,坦南鲍姆首先提出了标签论的思想。他认为,冲突在导致各个违反者的产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8、。犯罪实际上是由社区规定的。犯罪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指明、规定、识别、区分、描述、显示以及形成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过程。v埃德温雷梅特(Edwin Lemert)区分了两种越轨:初级越轨和二级越轨。前者是偶尔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未对个人的心理形象和社会角色扮演发生持续的影响。后者指的是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他人标签为越轨且越轨者本人也这么接受了。在二级越轨中,越轨者必须围绕越轨者的角色来认知他们的行为和自我观念。经过一段时间后,即使那些对他们的名声一无所知的人,由于他们呈现出来的形象就可能一眼看出他们是越轨者。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4页v标签理论家将一名越轨者的过程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29、标签理论家将一名越轨者的过程分为三个主要步骤。vv权威者或者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觉察。权威者或者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觉察。权威者或者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觉察。权威者或者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觉察。vv越轨者的标签。越轨者的标签。越轨者的标签。越轨者的标签。vv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为加入该群体或亚文化的人提供越轨行为的社会支持。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为加入该群体或亚文化的人提供越轨行为的社会支持。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为加入该群体或亚文化的人提供越轨行为的社会支持。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为加入该群体或亚文化的人提供越轨行为的社会支持。v标签理论还注意到加标签者的身份和地位,即由谁给谁加标

30、签。贝克标签理论还注意到加标签者的身份和地位,即由谁给谁加标签。贝克尔认为,越轨并不是越轨者固有的特性,而是特定的统治集团制造出尔认为,越轨并不是越轨者固有的特性,而是特定的统治集团制造出规定,并把这种规定加之于特定的人们,给他们贴上局外人的标签而规定,并把这种规定加之于特定的人们,给他们贴上局外人的标签而制造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基本上是社会上有地位的人给下层人加标制造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基本上是社会上有地位的人给下层人加标签,而上层人的此类行为或更严重的行为常被视为正常。因此,加标签,而上层人的此类行为或更严重的行为常被视为正常。因此,加标签常有不平等的性质。签常有不平等的性质。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4页思考题:思考题:v1、什么是社会控制?、什么是社会控制?v2、什么是越轨?、什么是越轨?v3、运用与越轨有关的社会学理论分析我国的青、运用与越轨有关的社会学理论分析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少年犯罪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24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2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