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的流动.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941032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物的流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礼物的流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物的流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物的流动.ppt(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礼物的流动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9页大大 纲纲 作者简介l 著书背景 主要内容l评论l拓展延伸l问题探讨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9页1.1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阎云翔,男,阎云翔,男,19541954年生。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本科、年生。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本科、硕士就读北大中文系,后留学美国,曾师从张光直,硕士就读北大中文系,后留学美国,曾师从张光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学位。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获哈佛大学博士学学位。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系该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矶分校,系该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20072007年受聘于该校社会学系紫江讲座教授。主要讲年受

2、聘于该校社会学系紫江讲座教授。主要讲授授“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课程。主要著作有课程。主要著作有礼物的流动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私人生活的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亲密关系和家庭变迁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亲密关系和家庭变迁(1949194919991999)(该书获得(该书获得20052005年度年度“列文森中国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研究书籍奖”)等等。)等等。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9页v本书是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作者本书是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作者以曾经以曾经生活了七年的一个生活了七年的一个中国北方农村

3、中国北方农村黑龙江省双城县黑龙江省双城县下岬村为田野调查点,下岬村为田野调查点,先后在先后在1989年和年和1991年两次回年两次回到下岬村进行实地调查。到下岬村进行实地调查。最终最终完成了一份有关中国村完成了一份有关中国村庄的礼物交换体系和人际关系的民族志报告。庄的礼物交换体系和人际关系的民族志报告。礼物的流动主要分析了礼物经济与关系网络,乡村社会中的关系结构,互惠原则与人情伦理,礼物交换关系中的权力与声望,婚姻交换与社会转型等方面的问题。v之前的学者关于礼物的研究也还比较多,但之前的学者关于礼物的研究也还比较多,但是阎云翔的研究是阎云翔的研究更侧重于关注礼物交换的文化更侧重于关注礼物交换的

4、文化规则与运作逻辑。规则与运作逻辑。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9页1.2 著书背景著书背景l社会背景社会背景: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变迁;国家对社会的干预和改造并没有使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规则与现代决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文化生活日益复兴。l学术背景:学术背景:西方学者的田野阵地由台湾、香港转移到中国内地;20世纪80年代海外人类学的大陆乡村研究;诸多有关人类学礼物的研究。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9页人类学中的礼物研究人类学中的礼物研究n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6):互惠原则,解释地方的):互惠原则,解释地方的经济交易体系经济交易体系n马歇尔

5、马歇尔莫斯礼物(莫斯礼物(1967):新西兰毛利人):新西兰毛利人“礼物之灵礼物之灵”n克劳德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列维斯特劳斯(1969):交换理论):交换理论n马歇尔马歇尔萨林斯(萨林斯(1972):决定馈赠与交换的三个重要变量):决定馈赠与交换的三个重要变量-亲属关系亲属关系的远近、合群度和慷慨度;交换的三种类型的远近、合群度和慷慨度;交换的三种类型-一般互惠、均衡互惠和否一般互惠、均衡互惠和否定性互惠定性互惠n国外研究:回礼动机的互惠原则、礼物的不可让渡性、礼物与商品的对立国外研究:回礼动机的互惠原则、礼物的不可让渡性、礼物与商品的对立n国内研究:送礼现象与社会关系网络之间的关系国内研究

6、:送礼现象与社会关系网络之间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9页1.3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01 导论:人类学中的礼物与中国社会l02 下岬村:田野工作地点的概述l03 礼物世界:初步的分类l04 礼物经济与关系网络l05 乡村社会中的关系结构l06 互惠原则与人情伦理l07 礼物交换关系中的权力与声望l08 婚姻交换与社会转型l09 结论:社会主义、关系、人情与礼物l附录:中国的孝敬与印度的檀施-非对称性礼物馈赠文化的人类学分析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9页1.3.1 概述概述n“礼物”一词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礼”的意思是仪式、礼节以及诸如忠孝的道理理念的仪礼性表达。第二字“物”的意思是物质的

7、东西。礼物的物质内容和它的文化意义及仪式情境是浑然一体的。(P43)n根据礼物馈赠的目的和社会关系的差异,区分了礼物的表达性与工具性,认为“表达性的礼物”(村民称为“随礼”)以交换本身为目的,反映了送礼人和受礼人之间长期形成的社会联系,而“工具性礼物”(村民称为“送礼”)则是以功利目的为特征,带来的是短期关系。(P44)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9页表达性礼物馈赠的仪式性场合表达性礼物馈赠的非仪式性情境生育庆典亲戚间的互访流产与妇女绝育拜新年和挂线订婚仪式孝敬礼和压岁钱婚礼探望病人盖房日常生活中的食品交换拜寿爱情信物丧礼偶然的庆贺年度秧歌舞表达性送礼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9页工具性送礼n1、间

8、接付酬,是在获得关系网络的“局外人”的帮助后,通过送礼的方式来回报人情,它有潜力成为长期性社会关系,也可能向表达性礼物馈赠转换。n2、“溜须”:巴结性礼物,是上级与从属之间的垂直交易。n3、“上油”:润滑作用的礼物,是我们一般理解中“走后门”和“贿赂”,当地人将它当成是“一锤子买卖”,一般也只在本村以外的情景中发生。在求人帮忙之前赠送。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9页关系网络在传统中国社会起到的作用 n(1)经济功能。农业社会中的彼此互相扶助,某些劳动环节需要提高效率以赶天时,这需要关系网络来支持。另外私人融资也需要关系网。n(2)社会保障。在灾荒时期,关系网给生活危机提供了缓冲和社会援助。n(

9、3)社会支持。主要是指关系网在红白喜事时候对主家的精神支持,特别是在葬礼上。n(4)政治功能。在中国传统绝对权力的背景下,一个关系网可以缓解上层权力对下层的直接损伤,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自我保护手段。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9页 人情伦理人情伦理 村民们通过礼物交换来增加感情,巩固关系。换言之,是发展感情联系和培养私人关系两方面的因素,赋予了礼物交换以实践意义。人情伦理体系的三个结构性维度人情伦理体系的三个结构性维度 人情伦理体系理性计算道德义务情感联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9页1.3.2 研究方法与理论研究方法与理论n采用民族志的写作方式采用民族志的写作方式 n文本叙述与理论诠释并重文本叙

10、述与理论诠释并重 人类学中相关礼物的理论研究作了系统的梳理,以礼物交换与流动为入手处对下岬村的乡村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网络作了深入的描写。n资料的运用(参与观察)资料的运用(参与观察)一手资料(田野调查得来的数据与文献);二手资料(听来的下岬村一些送礼的趣闻轶事)。n个案研究个案研究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9页n本书将日常生活的例子通通网络进去。从小切口“礼物”到极大的跨度“制度”真正的实现了“小切口大跨度”的要求。n阎云翔调查的地点是黑龙江省的下岬村。青少年时代他在这里生活了七年之久,后来由于研究的需要,又先后在当地从事了两次(1989年和1991年)深入的实地经验考察实地经验考察。n本书

11、通过描述社会实践中礼物交换的互惠原则、社会网络的培育以及社会关系的实践运作图式,通过分析策略性的礼物馈赠和实践性的社会关系,全面呈现一个中国村庄中礼物交换的文化规则和实践中的运作逻辑,呈现一个村庄一个村庄中人际网络关系的建构和再生产。中人际网络关系的建构和再生产。n文章最后指出,当前的随礼和关系培养现象,应放到具体的社会背景中进行研究。文章最后指出,当前的随礼和关系培养现象,应放到具体的社会背景中进行研究。3.评论评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9页n优点:深入的民族志描述与理论探讨。从政治情景、经济话语和社会人际关系三个角度深入地探讨了礼物与政治、礼物与商品、礼物与社会网络这三组关系。n不足:

12、不全面。缺少社会性别的研究视角;缺少对送神礼物的描述。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9页3.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杨美惠:礼物、关系与国家马歇尔莫斯:礼物(1967)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6)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9页中国本土概念分析框架中国本土概念分析框架其他(维持、再其他(维持、再生产和改造人际生产和改造人际关系)关系)人情(人际关系人情(人际关系)回报(互换)回报(互换)关系(道德规范和关系(道德规范和人的感情)人的感情)面子(脸面)面子(脸面)中国社会是以私人伦理关系为本位的社会,他们根据具体情境来对自己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因而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有着极大的变通空间。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9页4.问题探讨问题探讨(1)“天上下雨地上滑,各人摔倒各人爬。亲戚朋友扶一把,酒换酒来茶换茶。”各位对中国的关系、人情和面子等社会行为的理解。(2)“送礼”是否就有利于私人关系网络的构建。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1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