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2).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940523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社会心理学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 (2).ppt(4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5页 消费社会学作业总结消费社会学作业总结1、消费与时尚消费与时尚 2、关于农民工消费的社会学思考关于农民工消费的社会学思考 关于网络游戏消费动机的分析关于网络游戏消费动机的分析 从社会学角度看农民工回乡潮从社会学角度看农民工回乡潮 浅析奢侈品消费成因浅析奢侈品消费成因 高校贫困生超前消费现象探析高校贫困生超前消费现象探析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5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1、考试课,、考试课,48学时。学时。2、卷面成绩(、卷面成绩(70%)加平时成绩()加平时成绩(30%)3、平时成绩计算方法、平时成绩计算方法 发言发言+到课到课+作业作业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

2、,共45页 课程导入课程导入 社会心理学对于大家来说,在社会心理学对于大家来说,在理论上理论上是一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但门全新的课程。但实际上实际上社会心理活动随时社会心理活动随时都伴随我们。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无时无刻地都伴随我们。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无时无刻地处于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因此也就无时处于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因此也就无时无刻地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心理活动或无刻地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心理活动或现象。现象。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5页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的现代研究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的现代研究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

3、的研究对象、社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社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5页重难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重难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45页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o社会心理学是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研究的一门现代社会科学。o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带肯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既有极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力求对人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作出解释。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

4、共45页中国学者的代表性观点(1)o吴江霖:“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o这一定义力图将人的社会心理的发生、发展置于较为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去考察,在一定程序上揭示了社会心理的本质属性,但这一定义却带有明显示的心理学化的倾向。在这里,社会心理学只是关于个体的一种研究,尽管定义提及了“若干个体”,但这个“若干个体”显然不能象有些人说的那样就是“群体”。因为这个“若干个体”至多是个体的一种算术总和,而群体(无论是大群体还是小群体)是不能归咎为这种算术总和的。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5页中国学者的代表性观点(2)o沙莲香:“所谓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

5、活中自发产生,并相互影响的主体反应”,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的具体科学。”o商榷:1、认定西方社会心理学家指的内行为只是一种“脑电反应或心电反应和生物介质的异常传递”(换言之,是一种生理水平的反应),因而决不是社会心理的内过程的说法是缺乏依据的;2、将社会心理的内过程等同于个体社会心理、社会心理的外过程等同于群体社会心理的观点是错误的,它解释不了马克思、恩格斯说的“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间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那样一类社会心理现象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5页中国学者的代表性观点(3)o王康:“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对人

6、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产生什么影响的学科”o孙晔、李沂等人的简化:“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o并列使用“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这两个概念不仅简单明了,而且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心理视为内隐过程,行为视为外显过程的习惯。但是,它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误解,似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两个独立存在的成份。而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种从内隐到外显的“连续统”。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45页中国学者观点的基本特征o尽管除吴江霖、时蓉华的著述外,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应该包括群体和群体心理,但他们对群体心理的论述是不同于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的

7、。如果说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关注的是群体内部的社会互动,那么,我国的大多数学者关注的则是群体对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的影响。o与此相应,在上述著作中,用来说明社会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都与个人特征或个人内在的人格与心理倾向密切相关,人格和自我、社会动机、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印象以及社会态度等章节构成了这些著作的主要内容。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5页西方学者的经典规定(差异)o不同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之间有所不同:心理学家注重个体,欲图通过个体的人格特征(得自本能或社会影响)来解释人的行为;而社会学家则注重群体(早期为大群体后期为小群体),欲图通过人们在群体中的互动来解释人的行为。1908年出版的两

8、部分别由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撰写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明显反映出上述分歧:“罗斯的著作表明他是集群行为研究的先驱,而且他并不强调社会背景中的个人;相反,麦独孤则强调个人行为,他研究了行为的机制和先天倾向”(Raymond J.Corsini,Ed.,1984:342)。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5页西方学者的经典规定(最早的差异)o1920年代,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F.奥尔波特和社会学家C.A.埃尔伍德进一步将上述分歧明确化:奥尔波特认定“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Allport,F.H.Social psychology,1924:12)而埃尔伍德则以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

9、社会互动的研究”,它所关心的“是人类群体行为的心理学解释”(Ellwood,C.A.,1925:16,11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5页心理学家的观点:解释个人行为o心理学家肖和康斯坦佐:“社会心理学是关于作为社会刺激之反应的个人行为的科学研究”;oG.奥尔波特:“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都认为,社会心理学旨在理解或解释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他人实际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的影响”(Allport,G.,1968)。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5页社会学家的观点:解释群体互动o社会学家G.麦考尔和J.西蒙斯:社会心理学“关注于社会互动的研究”,它所强调的重点是各种“塑造群体”的因素,如社会自我与社

10、会化;o尹恩罗伯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在我看来“人类行为主要取决于人们所属的群体和群体间的互动及影响”。o右图:群体互动与恐慌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5页新的视角:人类学跨文化研究oW.J.伦那和J.W.巴里:“正如跨文化对社会心理学的挑战一书的标题所示,社会心理学中的跨文化研究已对所谓主流心理学提出了挑战,促使它从不同的文化中获取自己的发现,超越传统的过于狭隘的资料基础去拓展自己的远景。”一句话,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人类行为不仅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o原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等人从原苏联心理学特有的活动原则出发也认为:“社

11、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受参加社会群体这一事实所制约的、人的行为与活动的规律的科学。”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5页有关社会心理学定义的若干规律性认识o首先,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有其学科对象的争论,焦点并不在是否研究社会行为上,而是在怎样研究社会行为上。在这点上,心理学家强调个人因素(人格),社会学家强调社会因素(群体与互动),文化人类学家则强调文化因素。o其次,尽管有的社会心理学家(如奥尔波特兄弟)使用的行为概念是狭义的,但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使用的行为概念则是广义的:它不仅指能够为我们直接观察的外部事件,而且包括了诸如情感、态度、思维这类虽不能被直接观察但却能够为现代科学间接测量的内隐过程。o再次

12、,尽管社会心理学家在早期曾形成了对大群体研究的兴趣,但自20年代以后整个研究却基本局限于对个体(至多是小群体)的社会行为的探索之上,这在心理学家的定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5页我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o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包括内隐与外显两个方面),简言之,它研究人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周晓虹,1990)。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5页我们的定义的三点思考基础o不论使用什么概念或是行为、或是心理、抑或是这两者,社会心理学都应以包括内隐过程和外部事件在内

13、的人对社会刺激的全部反应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尽管其实际涉及的范围可能要小得多;o反应的主体的不仅是生活于群体中的个人,而且包括由这些个人组成的大小不等的群体;o个人或群体的反应受到各种社会、文化、人格及生物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这不仅揭示了对社会刺激的反应的本质,而且也说明,在对这个反应进行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内部,为什么会形成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相对独立的研究取向,以及为什么会形成本能论和环境论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争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5页使用“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o(1)越来越多的社会心理学家都使用了并且是单单使用了“社会行为”这一概念来表述自己的学科对象。(2)“心理”这一概

14、念显然仅适合指代人的内在反应过程,并且这个概念的使用本身就基于古人对人类内在精神器官的误解;(3)包括行为主义在内的各派学者都认为行为既包括外显事件也包括内隐过程;在英文中,“behavior”的原义是指“个体”、群体以及种系对其环境的反应。”(Websters diction-nary.1988:141)(4)并列使用“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这两个概念,符合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将心理视为内隐过程、行为视为外显过程的习惯,但它却容易使人造成这样的误解,似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两个独立存在的成分。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5页第二节 社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5页社会行为的涵

15、义与特点(1)o“社会行为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这样一个定义包括哪些基本涵义,又从哪几方面规定的社会行为的性质呢?o1、人是社会行为的主体或曰物质承担者,而这个具体的、现实的人又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5页社会行为的涵义与特点(2)o2、社会刺激是各社会客体对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将作用于人的全部社会客体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社会情境,这是与某个个体或群体直接发生联系的其他个体或群体;另一类为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政治制度、法律

16、制度、经济地位与经济状况、社会规范、风俗、时尚、信仰体系、舆论、民族与阶级群体、交往方式等等,即我们通常说的社会存在。社会情境对人的作用是直接的、简单的,而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刺激则是间接的、复杂的。社会心理学家所理解的社会刺激应该说既来自前者,也来自后者。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5页社会行为的涵义与特点(3)o3、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刺激作出的回答或曰反应。比如,一个人从电视中看到约翰逊或崔建的摇滚乐演唱会为之感到神情激奋;而在演唱现场观看的成前上万的歌迷们,由于相互间的暗示、模仿和感染,会有相互一致、更为激烈的内心体验与外部表现。这种个体或群体在社会刺激的作用下发生的体验与表现,就是我们所说

17、的反应。显然,在这里,刺激是引起人们产生反应的前提,而反应则是人这个主体受刺激后的内心体验与外部表现形式。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5页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o首先,社会行为是对包括他人行为在内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同时又能够成为他人行为的刺激。换言之,社会行为既具有主动性又具有受动性,并且也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互动性。o其次,社会行为是包括内在体验过程和外部表现过程的“连续统”,也就是说它既具有内隐性又具有外显性。在这里,内在的体验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的心理过程)是外在的表现过程(狭义的行为过程)的基础、潜在状态,或曰准备阶段。o再次,社会行为的主体既包括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也包括由这些个体组

18、成的规模不等的群体,也就是说它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5页社会行为的制约因素:社会o可以从这样几方面来理解社会范畴及其本质:o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与组成它的个人并不是对立的;社会是人的社会,而人则是社会的人。马克思曾指出,“人的实质也就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o组成社会的人并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处在以生产关系为主导的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个人。因此,马克思说“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o社会是历史的、具体的,世界上不存在抽象的社会。从空间角度说,这个由特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结而组成的群体占有共同的疆域;从时间的角度说,社会又只能是“处于一

19、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5页社会行为的制约因素:文化o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这一定义至少包括如下几层涵义:o文化不仅包括价值观、行为准则、生活态度这类非物质形式,也包括了各种体现这些非物质文化的意义的物质表现形式。o不论是非物质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既是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或曰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人们主体生活的产品或曰创造物。o文化是有层次的,我们将一社会中的某些群体所具有的既包括该社会的主流文化同时又具有自身特点的生活方式称为亚文化。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5页讨论:何为社会?社会与文化之区别o社会:一种独特

20、的人群共同体,具有四大基本特征:。1、有共同生活的区域;2、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3、能够自我繁衍;4、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或者说有自己独特的文化。o文化和社会对每一个具体的、现实的人来说,都是一种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除自然条件以外的全部生活环境,并也因此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全部客观制约因素,所以社会科学家在说明外在世界对人的影响时,往往会混用或并列使用“社会”与“文化”这两个概念;但是,“社会”与“文化”毕竟又是有区别的:社会由共享某种文化的、受制于特定社会关系的人构成,是一种人群共同体;而文化则是该社会或共同体共有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生活的产品或曰创造物。现在学

21、习的是第28页,共45页社会行为的制约因素:人格o人格这个概念起源于拉丁文“persona”,其原意是“面具”,因此有的心理学家就将人格定义为个人的面具,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全部角色的综合;也有的心理学家将人格看成是一种控制行为的外部机制;还有的心理学家将人格看成是个人所具有的全部特征的总和。赫根汉说:人格可以根据一个人的一贯行为模式加以描述”。o(1)人格是在个人的社会化或曰文化濡化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各种生理、心理及其他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在特征在内的完整、统一的系统;(2)人格这个系统为人们在社会文化情境中的行为提供了稳固、一致的反应模式;(3)具体的人格既包含了独特的个人成份,也包含了由个

22、人体现但又为某一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成份。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45页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o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相对于其他学科尤其是邻近学科而言的。与社会心理学邻近的学科有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这些学科不仅构成了社会心理学最直接的理论来源,而且至今仍与社会心理学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与这些学科的对比中,我们能够发现,社会心理学既是一门带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同样也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45页社会心理学是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o第一种观点以心理学家为代表,而且具有极大的普遍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不应当被看作与个体心理学

23、截然不同的学科,它是个体心理学的一部分”;原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也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o 第二种观点以社会学家为代表,在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家吉丁斯、埃尔伍德看来“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孙本文也曾说过:“就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及近时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趋向而言,我们似乎应把社会心理学视为社会学的一重要部门,”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45页怎样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o从社会心理学的起源上看,它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边缘学科,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在解释人类行为及其与社会、文化、人格的关系时彼此接近、相互渗透的结果。o从社会心

24、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体系来看,它是一门独立学科。社会心理学虽然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它既不是某一学科的附属物,又不是上述学科的简单的拼凑和混合,形成后的社会心理学具有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所不具备的全新的性质和特点。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45页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o社会心理学的极强的理论性,既来自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也体现在它本身提出的一系列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理论体系与学术观点之中。尤为重要的是,为提出和证实自己的理论假设,秉承各种传统的社会心理学家都单独或综合使用了各个学科的技术特长,“在区分行为特征和观

25、察行为的细微变化上,做了艰难的专业性尝试,”(舍伦伯格,198:6)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与现场实验以及广泛的社会调查。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的诸多社会心理学理论、尤其是那些“中层理论”,不仅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诸学科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而且在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现实社会生活之间架起了桥梁。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45页社会心理学是否缺乏理论根基?o人们所以会将社会心理学视为一门缺乏理论根基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社会心理学所考虑的问题同社会生活中的男男女女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家与普通大众所思所虑的连续性,既是这门学科的生命力与魅力所在,也往往是它受到人

26、们的轻视、嘲笑、不屑的症结所在。但是,必须说明的是,“指出社会心理学家和门外汉思想上的连续性,并不等于说社会心理学家所持的理论不过是从日常生活的普通假设中套搬过来的”(舍伦伯格,1987:8)。莫里哀: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如尔丹先生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45页理论为什么尚不完善呢?o由于不能充分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互动的本质,尽管大多西社会心理学家及其理论都认为社会行为取决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且也确实从不同侧面对人类行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却缺乏对人类行为本质的鞭辟入里分析,西方社会心理学家们事实上研究的往往只是“亚社会情景甚至非社会情景中的社会行为”。o受到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观点的影响

27、,这些理论往往重视对局部微小问题的研究,极少涉及人和社会发展的本质,“忽视了社会不平等、政治暴力、战争、不发达以及种族冲突”等重大社会问题,一句话,忽视了对涉及社会发展本质的较一般问题的探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45页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性o如果说社会心理学与社会生活的直接联系,造成了人们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性的怀疑,那它却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提供了天然的便利。“在社会心理学中,应用工作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赶过了基础研究”(安德列耶娃,1984:316)。o事实也是如此。不仅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导源于人们为解决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社会心理问题的迫切需要(这使它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应用性”),而且社会心理

28、学在日后的每一步发展都直接从“社会需要”中获得了巨大的动力。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45页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o人的行为与社会、文化、人格及生物因素的天然的制约与被制约关系,不仅决定了社会心理学的“边缘学科”的性质,事实上也决定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本身就属于可以从各个方向探索的“边缘问题”。这一事实不仅说明为什么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文化人类学家以及晚近新兴的社会生物学家都会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怀有共同的兴趣,同时也说明他们为什么还能分别相对独立地发展出自己的社会心理学。为了不至于导致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分裂,我们将不同学科的学者发展出的具有本学科特点的社会心理学称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现在

29、学习的是第37页,共45页研究取向的形成与综合o从20世纪初社会心理学诞生之日起,社会心理学就分为以罗斯和麦独孤的著作所分别代表的两支: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兹后不久,当文化人类学家的上述两大传统的影响下,涉足文化与人类行为的互动研究时,又产生了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几十年过去了,在社会心理学取得长足的发展和有目共睹的成就的同时,在其内部仍然保留着不同的研究取向:心理学取向强调个体变量的重要性,社会学取向强调社会或群体变量的重要性,而文化人类学取向则强调文化变量的重要性;70年代以后,还有人从社会生物学的立场出发,强调遗传变量的重要性。难怪会有人将社会心理学所遭

30、际的困难归咎为大多研究者往往倾向于“选择”某种取向,认为了充分准确地描绘人的社会行为,有必要采取多重的而不是单一的研究取向.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45页综合的尝试o1946年帕森斯将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改名为“社会关系系”,将社会心理学处在与临床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并列的地位,是学科整合的标志之一。另一标志是密执安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课程的制定。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45页整合的尝试为何会失败?o人们对这一失败给予了多种解释。麦考尔和西蒙斯怀疑今天的社会心理学能否称得上已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学科,或许它仍然只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间交叉重叠的一个亚领域;西奥多纽科姆也曾将社会心

31、理学的历史形象地比作一条隧道的开凿,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是分别从人类行为这座大山的两面开始盲目掘进的,因此,他们很难有打通隧道会面的机会;而E琼斯则认为,这种状况“可能和学术工作市场、出版机会以及内部策略有很大关系,而与理论性问题关系不大”。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45页心理学取向的特点o尽管该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流派众多,但这些理论无一例外都是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个体行为(主要是他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的说明上。o目前通行的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主要是建构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框架之上的。在这一体系中,说明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基本概念是“个人品质”或个体的心理倾向,而“人格”又是囊括这些单一品质

32、的复杂的功能单位。人格控制着具体品质的激活,这些品质大部分是通过“社会学习”,即通过一个人同其环境中的社会刺激(他人或群体)接触而产生的影响获得的。比如,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这是一个学习过程)可能会使他形成一种“敌视”的心理品质,这一品质形成后又会制约他对于一系列社会客体的态度,诸如对其他种族的敌视态度。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45页社会学取向的特点o关注群体以及试图通过群体内部的互动来解释人类社会行为是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在社会学家的理论建树中同样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反映。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以及参照群体理论这四种主要的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可以说都是围

33、绕着群体内部的互动展开自己的论述的。o从目前较为流行的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来看,其基本的概念体系主要来自社会角色理论。其具体的出发点是,在群体生活中,任何处于一特定社会地位的个人及其行为都是由具体的社会情境决定的。而这样一种与该情境中的社会期望相一致的行为系统就是“社会角色”。在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看来,社会角色的形成与扮演是通过“社会化”实现的,而各角色之间行动的相互依存就是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和解释的“社会互动”。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45页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特点o这一研究取向相比而言不太成型。从文化人类学家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来看,他们所欲图证明的是文化在一个民族的人格与社会行为的模塑中的

34、重要作用,以及能动的人格与社会行为又是在何种程度上建构文化的。o在“文化与人格理论”中,说明生活于一具体文化环境中的民族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社会行为的基本概念是“文化”,它具体表现为一民族所特有的与其整个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方式(包括幼儿养育方式、成年仪式以及家庭组合形式)。这种生存方式通过文化熏染(又称文化濡化,是和社会学中的社会化同等的概念)代代相传,并且也因此形成了一特定民族的个体间基本一致的人格建构:“基本人格结构”。而一民族独特的文化行为就是由这种基本人格结构或曰民族性格决定的。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45页几种研究取向的比较o首先,研究的重点不同。心理学的传统强调个体(人格)因素,

35、社会学的传统强调社会因素,而文化人类学的传统则强调文化因素。造成这一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受制于社会、文化和人格诸因素,并因此也能够而且必须从这几方面去论述的“边缘课题”。o其次,研究的内容不同。心理学的传统欲图通过他人对个体的影响来理解人的社会行为,社会学的传统欲图通过社会互动来理解人的社会行为,而文化人类学的传统则欲图通过文化与人格间的相互影响来理解人的社会行为。o再次,研究方法不同。心理学的传统一直主张通过实验室的控制性实验来研究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传统则强调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用现代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如访谈法和问卷法)来研究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传统发展出了颇具特色的“跨文化现场研究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45页林顿的综合取向:人格的文化背景o“迄今为止,个人、社会、文化都是分别从各个领域进行探讨的。心理学研究个人,社会学研究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文化。但是,个人、社会、文化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彼此之间的互动也是持续不断的。任何脱离其他两项,而单项地进行研究,都会行不通的。因此,最终的结局是,在不久的将来,会把这几种学科的成果结合起来,成为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科学”(Linton,R.,1945:45)。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4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