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精.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939902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战略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战略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战略精.ppt(6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可持续发展战略第1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一节 概述v一.环境与发展的关系v(一)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 2.经济是环境的主导第2页,本讲稿共60页v(二)人口与环境的辨证关系v(三)科学技术与环境的辨证关系第3页,本讲稿共60页二.可持续发展是必然趋势v1.可持续发展进程一、寂寞春天Silent Spring-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 海洋生物学家的蕾切尔卡逊1907-1964二、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 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 忧虑”“零增长”是罗马俱乐部发展观的核心。是由丹尼斯米都斯教授等撰写,全书分为“指数增长的本质”、“指数增长

2、的极限”、“世界系统的增长”、“技术和增长的极限”、“全球均衡状态”五章,从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几个方面阐述了人类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产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模式给全球和人类自身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第4页,本讲稿共60页三、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全球的觉醒、人类和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 时间:1972年6月516日 地点:瑞典斯德哥尔摩 参会国家:113个国家派团参加 会议成果:1.关于人类环境的斯德哥尔摩宣言(The Stockholm Declaration on Human Environment)2.人类环境行动计划(Action Plan for Human Envir

3、onment)3.是第一次全球人类会议,各国政府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无论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向前迈进了一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诞生,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四、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 可持续发展提出 1983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以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1987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共同的未来分为“共同问题”、“共同挑战”、“共同努力”三大部分。在阐述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为题的同时,提出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概念。这一概念及

4、其构想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认同。第5页,本讲稿共60页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时间:1992年6月3日-14日 地点:巴西里约热内卢 参会国家:178个国家派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103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成果:1)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The 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2)21世纪议程(Agenda 21)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告(The

5、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4)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5)关于所有类型森林的管理、养护和可持续开发的无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协商一致意见的原则声明(Non-legally Building Authoritative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a Global Consensus on the Management.Conservation andSustainable Develop

6、ment of All Tapes of Forests)以这次为标志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到了一个崭新阶段以这次为标志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到了一个崭新阶段,是里程碑是里程碑第6页,本讲稿共60页六、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SSD)召开时间:2002年8月269月4日 召开地点:南非约翰内斯堡 参会国家:191个国家派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104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成果:1)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约翰内斯堡宣言(The Johannesburg Declaration on Sustainable

7、Development)第7页,本讲稿共60页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布伦特兰德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needs.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力。第8页,本讲稿共60页二、可持续发展

8、的基本思想 1.突出强调发展的主题 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持续性原则 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保证 2.公平性原则 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代际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另一方面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3.共同性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之间、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只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4.需求性原则 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的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立足于人的需求和发展 5.高效性原则 6.阶跃性原

9、则 可持续发展本身隐含着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阶段。第9页,本讲稿共60页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实行持续战略;2.采用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3.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认真治理城市“四害”(烟尘、污水、废物和噪音)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6.大力推广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9.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10.参照环发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第10页,本讲稿共60页一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v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0、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选择。v重申了三同步战图方针。三同步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同时:三同时: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11页,本讲稿共60页二.四项重点战略任务v(一)工业污染的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控制和综合治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v(二)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 认真治理城市的“四害”第12页,本讲稿共60页v(三)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v(四)能源效率的提高 第13页,本讲稿共60页三.四项战略措施v(一)加强科技开发1大力推进科技进步2加强

11、环境科学研究3积极发展环保产业v(二)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环境成本核算资源核算,资源计价第14页,本讲稿共60页v(三)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v(四)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第15页,本讲稿共60页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动计划v从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略的方案和行动计划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各部委第16页,本讲稿共60页第三节 中国21世纪议程1)中国21世纪议程共20章,78个方案领域,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 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2)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 综

12、合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与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与交通发展;自然资源与利用;环境污染控控制;消除贫困与区域开发整治;人口、健康与人居环境;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第17页,本讲稿共60页第四章 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第一节 概述(一)自然资源 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二)自然环境 是指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第18页,本讲稿共60页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一一)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 水资源,生物资源(二二)不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 煤,石油(三)恒定资源(三)恒定资源 太阳能,潮汐能第19页,本

13、讲稿共60页 三.中国的自然资源保护v(一)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v(二)资源与环境保护 相关文件及纲要的出台第20页,本讲稿共60页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v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意义: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第21页,本讲稿共60页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v土地资源概况:土地资源概况:类类型型面面积积占总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自然条件较好土地自然条件较好土地75.2050.2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自然条件恶劣土地74.8049.8

14、其中:永久冰盖地其中:永久冰盖地24.2016.1沙漠、干旱地沙漠、干旱地18.6012.4岩石、沼泽、严寒地岩石、沼泽、严寒地32.0021.3合合计计150.00100.0全球土地条件分类面积比例(全球土地条件分类面积比例(106km2)第22页,本讲稿共60页地带地带荒漠荒漠和半和半荒漠荒漠苔原苔原森林森林苔原苔原森森林林森林草森林草原及高原及高草原草原热带热带稀树稀树草原草原草草原原合合计计面积面积%极地带极地带18.018.012.1亚极地亚极地带带5.64.510.16.8温带温带7.024.23.33.838.325.7亚热带亚热带7.47.61.82.419.212.9热带热带

15、17.03.45.826.217.6副赤道副赤道带带8.720.028.719.2赤道带赤道带8.58.55.7面积面积49.45.64.552.45.125.86.2149.0比例比例%33.13.83.035.23.417.34.2100.0世界土地的分布(世界土地的分布(106km2)第23页,本讲稿共60页v二.造成耕地不断减少和退化的原因1耕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2荒漠化与水土流失3.土地污染4.土壤次生盐渍化管理不善第24页,本讲稿共60页v工业和城市的蚕食工业和城市的蚕食: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不断扩大,工矿企业、交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不断扩大,工矿企业、交通运输、旅游业、军用设施等的建

16、设均需占用通运输、旅游业、军用设施等的建设均需占用大量的土地。大量的土地。v美国美国:工业和城市发展每年占地约600多万亩多万亩;v英国和前苏联英国和前苏联:每年因开采地下资源而破坏的地表,都在35-45万亩万亩之间;v意大利意大利:农业用地每年被工业、城市建筑吞食的,相当于罗马市区的面积,约约70万亩万亩。v中国中国:从解放到80年代,由于居住环境的扩大以及公路、工业用地就占去了2亿多亩亿多亩耕地。第25页,本讲稿共60页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v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受外力作用所发生的各种破坏、移动和堆积过程以及水分损失。水土流失往往发生于土质疏松

17、的丘陵山区或坡地在植被破坏、利用不当或耕作不合理的情况下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破坏必然带来的后果土地资源破坏必然带来的后果 第26页,本讲稿共60页第27页,本讲稿共60页v土地污染土地污染 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三废”物质直接或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物间接地向土壤系统排放,破坏了土壤系统原来的平衡,进而产生污染。受污染了的土地受污染了的土地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或以植物的果实、根、茎和叶给动物提供食物的途径向环境输出污染物形成向环境输出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二次污染。第28页,本讲稿共60页v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 自然的原生盐渍化自然的原生盐渍化: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而蒸发强烈,土壤地下

18、水中的盐分随水蒸发逐渐富集于地表而形成的。人为的次生盐渍化:人为的次生盐渍化:由于大面积土地利用中灌溉制度与方式等的失误而造成。据有关数据,全世界灌溉耕地约有近2亿公顷,而每每年平均有年平均有12万公顷由于次生盐渍化而丧失其生产万公顷由于次生盐渍化而丧失其生产能力能力。第29页,本讲稿共60页二二.中国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中国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v对土地的整治与保护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对土地的整治与保护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从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着手:人为改造土地条件,使地形、土壤、水、植被、热量等自然因素处于较好的组合状况;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自身着手:采取有利于保护土地的开发利用技术和方法 第30页,本

19、讲稿共60页v中国及世界:中国及世界:目前土地整治与保护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土地沙漠化防治土地沙漠化防治盐碱地改良盐碱地改良防止土地污染防止土地污染第31页,本讲稿共60页*水土保持水土保持 vv原则原则预防与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开发促治理。vv案例:案例:小流域治理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黄河皇甫川流黄河皇甫川流域土壤侵蚀系统的治理模式域土壤侵蚀系统的治理模式第32页,本讲稿共60页*土地沙漠化防治土地沙漠化防治 v生物治沙技术。生物治沙技术。生物治沙技术又常称植物治沙,是通过封育、营造植物等手段,达到防治沙漠与

20、沙漠化、稳定绿洲、提高山区环境质量和生产潜力的一种技术措施。v工程治沙技术。工程治沙技术。工程治沙是指采用各种机械工程手段防治风沙危害的技术体系,通常又称为机械固沙。第33页,本讲稿共60页v化学治沙技术化学治沙技术。是指在风沙环境下,利用化学材料与工艺,对易发生沙害的沙丘或沙质地表建造一层能够防止风力吹扬又具有保持水分和改良沙地性质的固结层,以达到控制和改善沙害环境、提高沙地生产力的技术措施。v案例:中国沙漠化防治的主要模式案例:中国沙漠化防治的主要模式 *土地沙漠化防治土地沙漠化防治 第34页,本讲稿共60页*盐碱化土地的治理盐碱化土地的治理 v水利改良措施:水利改良措施:又称为工程措施,

21、是通过一定的农田水利工程,排除地表积水和降低地下水位或引淡排盐排碱,或通过原有盐碱地土地的改造,达到治理盐碱的目的。v农业与生物改良措施农业与生物改良措施是在水利改良措施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农业和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理化形状,提高土壤保水透水性能,加速土壤淋溶盐和防止返盐的作用,使原有的盐碱地在合理的利用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治理和改良。v化学改良措施化学改良措施 第35页,本讲稿共60页*盐碱化土地的治理盐碱化土地的治理v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是指原非盐碱的土地,由于灌溉不当、排水不畅或土地利用不合理,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积盐,造成土壤返盐的过程。v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

22、健全灌排系统,控制地下水位合理灌溉,控制地下水位上升井渠结合,井灌井排防止渠道渗漏抑制土壤返盐 第36页,本讲稿共60页*污染土地的整治污染土地的整治 v消除和控制土地污染源消除和控制土地污染源 v污水净化处理污水净化处理 v污水氧化塘污水氧化塘v污泥综合治理污泥综合治理 v防治土地污染的措施防治土地污染的措施 第37页,本讲稿共60页一、森林资源的保护一、森林资源的保护(一)森林资源(一)森林资源 v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它能更新,属可再生的自然资源。v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第三节第三节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3、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38页,本讲稿共60页(二)全球森林资源(二)全球森林资源v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了第第7次世界森林次世界森林资源调查结果(资源调查结果(1995年):世界森林面积世界森林面积3.454109 hm2v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森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占22.1%v其次是巴西巴西占15.9%、加拿大加拿大占7.1%、美国美国占6.2%v中国中国3.9%v上述上述 5 国森林总面积占世界的国森林总面积占世界的55.2%第39页,本讲稿共60页(二)全球森林资源(二)全球森林资源世界人均森林面积世界人均森林面积0.6 hm2v发达国家1.1 hm2;发展中国家0.5 hm2v中国人均仅中

24、国人均仅0.11 hm2,排世界第,排世界第120位位世界森林覆盖率世界森林覆盖率26.6%v苏里南和圭亚那森林覆盖率最高,均达94.4%;v其次是法属圭亚那的90.6%。v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芬兰、瑞典、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森林覆盖率均在40%以上。v中国属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中国属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13.9%,排世界,排世界第第123 位。位。第40页,本讲稿共60页*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全球分布与全球分布v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亚马逊河流域亚马逊河流域仅0.08 km2左右的取样地块上,就可发现4.2万种昆虫万种昆虫,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植

25、物种类的密度达植物种类的密度达1200种种/km2以上以上,地球上1/5的动植物都生长于此 亚马逊热带雨林所贮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总贮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总量的量的23%。第41页,本讲稿共60页v热带雨林资源的消失热带雨林资源的消失 19741980年,热带森林消失的速度增加了一倍。平均每年平均每年:v非洲非洲40个国家减少减少5.0105 hm2v拉丁美洲拉丁美洲32个国家减少减少8.3105 hm2v特别是南美南美7国国热带森林从7.97108 hm2减少到减少到7.29108 hm2;v亚洲亚洲15个国家减少减少3.6105 hm2。热带森林每年减少热带森林每年减少1130万万ha!*热带

26、雨林: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全球分布与全球分布第42页,本讲稿共60页(三)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三)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北京北京天津天津河北河北山西山西内蒙内蒙辽宁辽宁吉林吉林黑龙江黑龙江上海上海江苏江苏浙江浙江12.085.4210.826.3411.9427.0332.9934.351.513.7639.6614.997.4713.358.1112.1426.8933.6035.552.474.0242.99安徽安徽福建福建江西江西山东山东台湾台湾河南河南湖北湖北湖南湖南广东广东广西广西海南海南16.3641.1835.9410.4955.089.4120.7331.8827

27、.3422.0025.4016.3350.6040.3510.7055.0810.5021.2632.8036.7825.3431.27四川四川贵州贵州云南云南西藏西藏陕西陕西甘肃甘肃青海青海宁夏宁夏新疆新疆全国全国19.2112.5824.385.1422.864.510.371.780.9112.9820.3714.7524.585.8424.154.331.351.540.7915.01全国及各地的森林覆盖率(全国及各地的森林覆盖率(%)第43页,本讲稿共60页v 2001年年: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4.67107 hm2,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中国森林面

28、积已达中国森林面积已达1.58108 hm2,但森林覆盖率仅居世界第森林覆盖率仅居世界第104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中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中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森林质量不高森林质量不高,林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和人工林为主。中幼龄树种比重约占全国林场面积的中幼龄树种比重约占全国林场面积的71,人工林中的中,人工林中的中幼龄树种比重高达幼龄树种比重高达87。*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与结构特点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与结构特点 第44页,本讲稿共60页*我国热带雨林的分布状况 v热带雨林资源在中国可谓珍稀之极热带雨林资源在中国可谓珍稀之

29、极 海南:海南:v1956年:天然林面积1.2106 hm2,占全岛总面积的35%,森林蓄积量在1.0108 m3以上。v1981年:天然林面积只占总面积的0.5%,森林蓄积量比1956年减少了40%50%。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我国热带雨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v1950年:西双版纳的森林覆盖率为50%以上v1972年:减至33%v1985年:降至27.4%。第45页,本讲稿共60页(四)森林资源的保护(四)森林资源的保护 v国际上的重要措施国际上的重要措施 v我国主要的森林保护措施我国主要的森林保护措施 70年代年代:国家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国家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80年代起年代起:实行了森林资源限额

30、采伐制度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制度,有效地保护了现有的森林资源 90年代后期年代后期:国家对重点地区(例如源头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措施,进一步优化和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第46页,本讲稿共60页三、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一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v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物质的指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物质的总和及其形成过程;总和及其形成过程;v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和环境的丰富性和变异性。v包括遗传、物种、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遗传、物种、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4个层次个层次,前3个是基本层次。第47页,本讲稿共60页*生物多样性的

31、层次生物多样性的层次v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指遗传信息的多样化,也即种内基因的变化,又叫基因多样性。它是是增增加加生生物物生生产产量量和和改改善善生生物物品品质质的的源源泉泉,是生命进化和适应的基础。是生命进化和适应的基础。第48页,本讲稿共60页v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或某个地区内生物物种的复杂多样化。物物种种是是生生物物进进化化和和分分类类的的基基本本单单位位,是是遗遗传传多样性的载体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组成成分。多样性的载体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组成成分。是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核心是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核心。*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第49页,本讲稿共60页v生态系

32、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内的生境、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简称生态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证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证v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方面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第50页,本讲稿共60页(二)物种灭绝及其产生的原因(二)物种灭绝及其产生的原因 类群类群每一种原因的每一种原因的生境消失生境消失过度开发过度开发物种引进物种引进捕食控制捕食控制其他其他未定未定哺乳类哺乳类1923201136鸟类鸟类2011220237爬行类爬行类532420021鱼类鱼类354300448物种灭绝的的原因物种灭绝

33、的的原因第51页,本讲稿共60页灭绝灭绝濒危濒危渐危渐危稀有稀有未定未定全球受威胁全球受威胁总数总数植物植物384332530226749559819078鱼类鱼类23811358321343两栖类两栖类299201050爬行类爬行类2137394132170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982212341886141355鸟类鸟类113111671226241037哺乳类哺乳类831721413764497受威胁物种的现状受威胁物种的现状第52页,本讲稿共60页v世界已灭绝物种数世界已灭绝物种数类别类别植植物物鱼鱼类类两栖两栖类类爬行爬行类类无脊椎无脊椎动物动物鸟鸟类类哺乳哺乳类类合合计计已灭绝已灭绝

34、384232219811383724第53页,本讲稿共60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v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v2.完善自然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网络v3.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及作物与家畜的遗传资源v4.建立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的信息和监测网v5.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第54页,本讲稿共60页(三)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三)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 v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有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有3方面:方面:挽救挽救:就(原)地保护、迁地保护v就就地地保保护护:是指在自然界划出一定面积加以保护。保护地有多种类型,如自自然然保保护护区区,国国家家公公园园、自

35、自然历史纪念地等然历史纪念地等 v迁迁地地保保护护:是把受保护的对象迁出原来的栖息地,建立特殊设施进行保护,如如动动物物园园、植植物物园园、水水族族馆、基因库、种子库等馆、基因库、种子库等 研究: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可持续地利用。可持续地利用。第55页,本讲稿共60页v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及意义概念:为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而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v意义:自然保护区为人类提供天然的本底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天然贮藏存库对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第56页,本讲稿共60页(四)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四)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v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中国是全

36、球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 我国拥有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599个类型有高等植物高等植物32800种,种,特有高等植物特有高等植物17300种种;脊椎动物脊椎动物6300多种,特有物种多种,特有物种667个个中国还拥有众多称之为活化石的珍稀动植物众多称之为活化石的珍稀动植物v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杏等。共有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1900多个多个水稻水稻地方品种50000多个大豆大豆20000个品种经济树种经济树种1000种以上。第57页,本讲稿共60页v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特的地位:生物物种极其丰富生物物种极其丰富特有性高特

37、有性高拥有大量的孑遗物种。拥有大量的孑遗物种。(四)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四)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第58页,本讲稿共60页中国、世界已描述和世界有待发现的估计物种数中国、世界已描述和世界有待发现的估计物种数(万种)(万种)序序类别类别中国已描述中国已描述世界已描述世界已描述中国占世界(中国占世界(%)待发现物种预测待发现物种预测1病毒病毒0.040.58.0约约502细菌细菌0.050.412.5403003真菌真菌0.807.011.41001504藻类藻类1.144.028.52010005植物植物3.0025.012.030506原生动物原生动物4.010207线虫线虫0.071.54

38、.3501008软体动物软体动物0.357.05.0209甲壳动物甲壳动物0.384.09.51510昆虫昆虫3.4095.03.28001000011螨、蜘蛛等螨、蜘蛛等0.707.59.37510012脊椎动物脊椎动物0.634.513.75总计总计10.56160.4平均平均9.8121511810第59页,本讲稿共60页v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中国政府编制了 一系列的规划、发展合保护纲要积极承担和履行有关国际义务开展了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乱捕滥猎、走私贩运等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建设各类各级保护区建立了多种专业性的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为拯救濒危物种,我国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四)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四)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第60页,本讲稿共6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