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939825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ppt(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2页v考情分析考情分析v1、考查形式和重难点:在实际考查中,、考查形式和重难点:在实际考查中,此类此类型题常作为主观题出题,得分为型题常作为主观题出题,得分为6分分。诗歌中的。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往往都往往都折射折射着作者的着作者的主观主观情感意志情感意志,带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作者主观情,带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作者主观情感和和客观物像的高度结合。解读此类题目,需感和和客观物像的高度结合。解读此类题目,需要对全诗内容和作者经历有一定的理解要对全诗内容和作者经历有一定的理解v2、常见命题形式:常见命题形式:v(1)景

2、物形象:这首诗营造(描绘)了怎样的意)景物形象:这首诗营造(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画面),试简要分析。境(画面),试简要分析。v(2)事物形象:简析诗中某某形象。)事物形象:简析诗中某某形象。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2页v1、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意”的形象,即的形象,即“意象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主体,往

3、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v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2页v2、事物形象: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v3.意境: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即意象)综合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观的“意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境”(自(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然景物)的有机统一。v形容意境特点的

4、常用形容词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v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远等浑、旷远等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2页v途中见杏花途中见杏花v吴吴融融v一枝红艳出墙头,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墙外行人正独愁。v长得看来犹有恨,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可堪逢处更难留。v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v更忆帝乡千万树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澹烟笼日暗神州。v注注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v

5、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温馨提示:按照怎样去读懂一首诗的步骤去解读,找出里面的意(温馨提示:按照怎样去读懂一首诗的步骤去解读,找出里面的意象,结合上面意境特点的词语作答。)象,结合上面意境特点的词语作答。)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2页v参考答案:颈联参考答案:颈联描绘了诗人在路途中看到的一幅描绘了诗人在路途中看到的一幅凄凉的画面。凄凉的画面。树木支梢空疏,傍晚只有归巢的黄莺树木支梢空疏,傍晚只有归巢的黄莺到来,空气中的花香仍夹带着些许寒意,连喜爱莲到来,空气中的花香仍夹带着些许寒意,连喜爱莲花的蝴蝶也不见飞来。花的蝴蝶也不见飞来。衬托了

6、独自开放的杏花的衬托了独自开放的杏花的孤寂之感。孤寂之感。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2页v归燕诗归燕诗张九龄张九龄v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v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v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v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v试分析本诗塑造的归燕有何特点?作者借燕子试分析本诗塑造的归燕有何特点?作者借燕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2页v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作者所咏的归燕出身微渺,却十分作者所咏的归燕出身微渺,却十分勤劳。勤劳。一到春天,不知一到春天,不知“泥滓泥滓”之贱

7、,只见之贱,只见“玉堂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做巢,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做巢,不与他物相争,结果还是被猜忌。不与他物相争,结果还是被猜忌。v2.作者借燕喻己,自己出身卑微,在圣明的时代作者借燕喻己,自己出身卑微,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日夜辛劳,无心与他人争权暂时来朝廷做官,日夜辛劳,无心与他人争权夺利,却仍遭到排挤猜忌。借本诗表达了隐退夺利,却仍遭到排挤猜忌。借本诗表达了隐退之意。之意。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2页v鉴赏景物形象的答题步骤:鉴赏景物形象的答题步骤:v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绘景绘景+析境析境+悟情悟情v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应该用自己

8、的语言,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绘景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v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境析境),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

9、,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或高远辽阔等等。v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悟情)v答题模式:答题模式:本诗通过描写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氛围(描绘出一幅幅的图画)的图画),表达了,表达了的感情。的感情。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2页v鉴赏事物形象的答题步骤:鉴赏事物形象的答题步骤:v(1)指出形象指出形象并概括形象的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概括;(概括形象特点)形象特点)

10、v(2)结合诗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结合表现手法);(;(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v(3)点出点出形象的形象的意义意义(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理想、追求、品性等)。)。v答题模板:答题模板:指出形象(物象)及总特征指出形象(物象)及总特征+具体分具体分析析+点出意义。点出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2页v早梅早梅张谓张谓v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v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v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请简要分析。v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v2.“寒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迥”字表现出早梅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用的孤单;用“白玉条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v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坚韧刚强、孤傲脱俗的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坚韧刚强、孤傲脱俗的自我形象。自我形象。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2页感谢大家观看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