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电子教案.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4924044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电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历史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电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电子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三国鼎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相关基本史实。2. 过程与方法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双方胜利或失败的原因,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并将其与东汉末年的社会情况进行对比,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双方胜利或失败的原因,认识到“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通过将东汉末年的社会经济情况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的社会情况相对比,认识到和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三国时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历史阶段。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难点:

2、理解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兼并激烈,人民流离失所。曹操的蒿里行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情况:政治上军阀割据,百姓生活民不聊生。那么,何为军阀呢?(一)曹操统一北方1. 袁绍和曹操军阀是指拥有军队,割据一方的军人集团。为何会出现军阀呢?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掌握地方政权的豪强地主开始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那么,当时在北方主要有哪几股势力,各自情况如何呢?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

3、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十万兵力。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也在不断增强。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领数百骑兵逃回河北。2.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和袁绍决战官渡,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袁绍以十万大军对战两万人组成的曹操军队,但是他刚愎自用,骄傲轻敌,相反曹操能够采用正确的战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因此曹操在此战中大获全胜。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叫作曹操赤脚迎许攸,袁绍谋士许攸因向袁

4、绍献偷袭许都之计不成,且在河北的家眷犯法被抓,心生不满,而来投奔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曹操大喜,赤足出迎,之后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军队秘密行军,换袁军军装连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之后袁军主力丧失殆尽。(二)赤壁之战随后,曹操开展一系列军事行动,基本统一北方。那在统一的道路上,他面临的新敌人是谁呢?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他手下有关羽、张飞两员大将,又三顾茅庐邀请了卧龙先生诸葛亮,诸葛亮向其提出,要想在此乱世中有所作为,就需携手联合孙权共

5、同抗击曹操。孙权,字仲谋,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任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对垒于赤壁,孙、刘以少胜多,曹操退回北方。赤壁之战促成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初步形成。(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图2三国鼎立形势图220年曹操病故,其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史称孙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保护农桑。

6、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以理服人,没有选择残酷的手段来实行统治。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舰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三国鼎立的40余年间,为谋求全国统一,三国都在自己统治的范围内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三国时期,是中国从东汉末年的割据状态走向局部统一的历史阶段。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西晋的短

7、暂统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的建立的背景。2. 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民族交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晋的兴亡。难点: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三、教学过程导入新

8、课:曹丕死后,曹氏大权旁落,司马懿祖孙三代相继当权。那么,你知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俗语的由来吗?(一)西晋的建立 司马懿出身于世族豪门,他死后,先后由其子司马师、司马师之弟司马昭掌权。司马氏家族权倾朝野,篡权野心路人皆知,因此留下了之前我们所讲的这个俗语。蜀汉政权在刘备驾崩后,太子刘禅继位,由托孤大臣诸葛亮辅助朝政,诸葛亮抱定“兴复汉室不偏安”的志向,先后五次北伐中原,最终出师未捷,病逝前线,刘禅昏庸,此后蜀汉开始衰落。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刘禅被送至洛阳,封安乐公。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先被灭的政权。蜀汉灭亡后,准备称帝的司马昭突然病死。其子司马炎于266年废魏称帝,改国号为晋,史

9、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二)西晋的统一280年,晋武帝派大军攻灭孙吴,天下一统,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完成统一,三国尽归司马氏。同学们来看刘禹锡的这首怀古诗西塞山怀古。你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吗?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的就是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完成统一的历史事件。(三)西晋的短暂而亡但是,西晋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西晋社会的统治阶层昏庸腐朽,本性骄淫,奢靡浮夸。司马炎本人“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多数贵族大臣也贪恋奢华、胡作非为,我们来看一段材料,“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

10、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这则材料说明当时怎么样的社会风气呢?唯钱是图。除了统治阶层生活腐朽,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晋武帝死后,晋惠帝即位,他昏庸无能,朝政腐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十六年,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造成社会动荡,西晋从此衰落,此时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由

11、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民族矛盾开始激化。公元316年, 刘曜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西晋结束。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如此短暂的时间?我们来看以下材料:材料一:“晋武帝后期一改节约简朴的生活习惯,好大喜功,在朝廷内外掀起一股奢华之风,自上而下遍及群臣。”可以看到,统治集团奢侈腐化。材料二:“诸侯王手握一方军政大权,对中央造成极大的威胁,八王之乱的爆发使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可以看出,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材料三:“关中八百万之余,率其少多,狄戎居半”。可以看到此时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内迁至中原,后起兵反晋,西晋灭亡。因此,从西晋短暂而亡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一条教训:

12、奢靡之风抬头,如同衰亡种子破土,政权倾覆与事业败亡往往由此产生。成由勤俭败由奢。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南北政权的对峙与更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识记“东晋的建立、淝水之战和南朝(宋、齐、梁、陈)的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淝水之战前秦败于东晋”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通过制作南朝更替朝代表,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进行梳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淝水之战前秦败于东晋”(以少胜多)的原因,认识到国内民族矛盾重重,指挥者骄傲轻敌的前秦被军民上下一心、军队训练有素的东晋战胜的历史教训。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淝水之战。难点:理解南北朝对峙

13、的实质。三、教学过程(一)东晋十六国西晋灭亡后,镇守江南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称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西南和北方地区则陷于割据混战之中。在130多年间,先后出现了多个割据政权,其创立者多为匈奴、鲜卑、氐、羌、羯等少数民族首领,这些政权史称“十六国”。东晋的统治几乎是与十六国相始终的。十六国时期的一些政权统治残暴,如夏国王赫连勃勃不但在战争中大批掳掠和坑杀人民,平时也无故杀人。各政权之间争战不休,导致“上下离德,百姓思乱” 。所以十六国政权的寿命一般都不长,有些政权仅仅维持十余年就在混战中被其他政权攻灭。(二)淝水之战那么,有没有一个能够统一北方,结束战乱的朝代呢?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

14、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前秦大军南征,与东晋军队在淝水交战。结果,只有八万多人的东晋军队大败前秦。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淝水之战后,东晋军队乘胜出击,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失地。前秦政权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三)南朝的更迭东晋统治者满足于偏安的局面,苟安江南,这与其门阀政治具有密切的关系。东晋是在世家大族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王朝建立之初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东晋一代,王氏、桓氏、谢氏等几个大族轮流把持东晋朝政,皇帝几乎没有什么权力。我们来看一则材料:“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这则材料说明了东晋政治的一大

15、特点:皇帝大权旁落,世家大族控制朝政。随着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和统治集团内斗激烈,东晋统治名存实亡,军政大权落入刘裕之手。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晋帝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刘裕“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车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有一次,宁州地方官吏献上一个琥珀枕。刘裕听说琥珀可以治刀剑创伤,马上命令左右把它捣碎分给将士。他衣着简朴,常常拖着连齿木屐,在神虎门散步,左右从者不过十余人。他睡的床,床头挂的是土布做的帐子,墙壁上挂着布做的灯笼,麻绳做的拂灰扫把。他的这一做法大大改变了东晋时期的奢华之风。从420年到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均在建康

16、,史称“南朝”。四、南北朝对峙大约与南朝同一时期,从439年到581年,北方出现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王朝,史称“北朝”。但它们不是先后相继的,统一的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那么,南北朝之间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南朝和北朝在相互争夺地盘中长期对峙。但是,南北政权内部都有避免不了的皇权与宗室间的争斗、帝王与权臣间的斗争,以及其他社会矛盾,双方都暂时没有实力统一全国,南北朝处于对峙状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的相关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看到西晋末年以来,由于政权更迭频繁,北方黄河流域社会受到严重破坏,相对而言,长江流域所遭受的破坏较

17、小,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人口南迁一、教学目标1. 知道魏晋时期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2. 理解人口南迁对于民族交融的影响。二、学习重点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魏晋时期的人口南移与民族交融。(二)讲授新课1. 人口南移魏晋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出现历史上又一次人口迁移浪潮。那么,为何魏晋时期北方人口会大量南移呢?(1)少数民族内迁(2)北方长期战乱(3)南方相对稳定正是由于以上原因,魏晋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其中,北方边疆游牧民族迁往中原地区和中原农耕民族迁往稳定无战乱的江南地区构成了此次人口迁移浪潮的主流。2民

18、族交融到西晋初年,关中地区百余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已占一半,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非常重要的成员。人口南移的过程,也是不同民族间文化交流交融的过程。所谓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1)经济交融内迁的少数民族逐渐适应农耕生活,与汉族人民的经济和生活联系日益加强。(2)习俗交融内迁的少数民族在学习汉族文化的同时,也影响着中原民族的风俗习惯。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来是便于骑马打仗的小袖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

19、一样。裤褶服成为那时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这种变化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互相影响。汉族原来是席地而坐,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胡式家具传入中原地区,成为汉族所喜爱的家具,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家居习惯。(3)饮食交融同学们肯定都吃过馒头和烙饼吧?它们原为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南北朝时汉族已经普遍食用,丰富了汉民族的面食种类。(二)本目小结正是由于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文化教育、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才让中华民族大家庭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华文明才能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

20、改革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魏政权的建立。2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3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二、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影响。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二)讲授新课1北魏的建立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鲜卑族最早生活于今天黑龙江嫩江流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他们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在婚姻习俗上依然存在近亲结婚的现象。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即今天的山西大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439 年终于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150年分裂割据、战乱频繁的局面。2孝文帝改革(1)改革的原因统一后的北魏面临很多棘手的

21、问题。例如,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掳掠与赏赐战利品的办法,统一北方后,战争与掠夺的机会少了,于是,官员开始公开贪污受贿,搜刮百姓,霸占农民土地,农民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而这一时期,由于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出现明显的民族交融趋势。 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与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习惯发生了严重的冲突。(2)改革的措施迁都洛阳:孝文帝亲政后,第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汉族政治文化中心洛阳,一则可以摆脱守旧势力的束缚,二则可以更好地控制北方,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迁都洛阳便利了后续改革的推进。整顿吏治:迁都成功后,孝文帝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

22、斧的改革。针对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贪污受贿和霸占农民土地,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的问题,孝文帝下令按品级高低给百官颁行俸禄,严惩贪赃枉法。按人口分配土地:规定受田的农户按户纳税,定额缴纳帛与粟。这样,既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学习汉文化:自幼饱读儒家经典的孝文帝,对汉文化格外推崇。他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汉族的文化,提倡儒家学说,广设学校传授儒学,还设立孔庙。总体来说,孝文帝在治国上以尊儒敬孔为主导,重视仁德与孝治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移风易俗:为了消除民族差异,孝文帝下令鲜卑族改穿汉服,禁止穿胡服。为了消除交流上的障碍,更好地学习汉族文化,孝文帝规

23、定,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此外,孝文帝下令将鲜卑族的部落名号改为汉语的姓氏,并率先垂范,将鲜卑族的拓跋氏改为元氏。孝文帝还选择汉族贵族女子为妃,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鼓励鲜卑族与汉民族通婚。(3)改革的影响孝文帝这一系列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举措,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认同,为其后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三)本讲小结本讲主要讲述了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影响。孝文帝改革一方面是这时期民族交融的重要体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另一方面,进一步

24、推动了北方的民族交融。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石窟艺术一、教学目标1. 了解石窟艺术产生的原因。2. 知道最具代表性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3. 理解石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二、学习重点理解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很多同学想必都去参观过龙门石窟。面对庞大的石窟群,大家是否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石窟存在? 让我们一起走近石窟,感受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吧。(二)讲授新课1. 石窟艺术与佛教石窟艺术作为佛教艺术的一部分,与佛教的产生发展联系紧密。佛教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释

25、迦牟尼创立。汉明帝时曾派遣人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两年后,天竺僧人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到中国,并创置白马寺。此后,佛教开始传入我国。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佛教所宣扬的忍耐、顺从迎合了统治者和大众的需求,得到迅速发展。石窟艺术就成为佛教兴盛的具体体现。2. 云冈石窟魏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开凿于北魏前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尊。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云冈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岗石窟最大的主佛高达17米,而最小的仅有几厘米,造型生动飘逸。其雕刻技艺发扬了秦汉传统,又融汇了南亚一带

26、的雕刻风格,是研究我国佛教石刻艺术的宝贵财富。3.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的龙门山, 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绝。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以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万佛洞最具特色。古阳洞内四壁及窟顶佛龛琳琅满目,龛楣、背光等处的雕刻精细繁缛,所表现出的礼佛场面、建筑式样及龛楣装饰等图案纹样极富于变化,完美地展现了当时绘画和雕刻技巧的高超水平。4. 石窟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石窟艺术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三)本目小结本目简要介绍了石窟艺术作为佛教的一部分与佛教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联系。其中,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集石窟艺术之大成,为我们展现了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异域文明交融的重要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