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第2次查重后修改(1)--修改完成稿.doc

上传人:del****i11 文档编号:4914646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第2次查重后修改(1)--修改完成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第2次查重后修改(1)--修改完成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第2次查重后修改(1)--修改完成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第2次查重后修改(1)--修改完成稿.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营街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启示摘要云南玉溪镇大营街道集体经济发展成绩显赫,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典范,被称为云南第一村。本文主要对大营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举例法,注重阐述了大营街道发展情况,并总结其发展经验,指明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提出了发展策略。关键词:农村;大营街;集体经济;启示ABSTRACTThis thesis probed into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in our cou

2、ntry .through exploring the experiences of developing collective economy and then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for the people in Da Yingjie which is called as “the first village of Yunnan province ,the author made a conclus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ctive economy in Da Yingjie and got some rev

3、elations .whats more, this thesis proposed som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in our country.Key words:Countryside Dayingjie Collective economy Revelation1 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商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工业发展成绩尤为显著,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也为其他经济体发展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

4、产资料的丰富,大集体制度被打破,联产责任制被施行,调动了农民致富愿望,农业生产动力十足,产量逐年递增,农民收入稳健提升,生活水平较之前有了明显提升。虽然农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然而,被誉为“云南第一村”大营街镇凭借着集体经济发展,却在此刻成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股强劲力量,它将为我们寻求农业和农村“第二次飞跃”提供更有价值的启示。1.2研究目的和意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有多种成分组成,其中一项就是农村集体经济,这不仅仅是我国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石。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一

5、些成果,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呈现出多面开花的生动局面,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笔者通过此篇论文,梳理分析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研究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以云南玉溪大营镇为例,总结经验,归纳出适合其他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手段,为促进我国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帮助广大农村百姓致富增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全社会小康生活的早日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3文献综述 1.3.1农村集体经济从农村集体经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其主要一种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模式,同时,其也我国集体所有制和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的集体经济和新型的集体经济对比上

6、,其两者存在根本的区别,传统的集体经济主要是指在某个行政区域内,劳动群众共同占有行政区域内所有的劳动生产资料;新旧体制差异明显,其结合了集体经济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两种优势,在生产资料上实行共有或是按一定的股份进行占有,通过平等自愿的原则,组织在一起的劳动生产方式。1.3.2小康社会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与小康社会是夏永祥、朱淀、沈健2003年7月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而展开的讨论。作者首先从关系界定角度出发,分析了新型工业化与建设小康的联系,同时结合我国发展实际,融合了一般工业理论和工业化实际,提出了新型工业化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作者阐述了我国新型工业化的主体内容,提出了发展具体方向

7、。随着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农村工业化也成为必然趋势。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必须实现工业化操作,通过资金、土地、人力等要素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让农民从既掌控土地,又脱离出土地。1.3.4农村城市化农村城市化是指,农村社会的发展向现代城市发展的一种演变,其往往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一旦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即会出现这种演变。农村城市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农业人口向城市进行转移,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城市化进行转型,以及文明向城市进行靠拢等等。2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2.1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描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制度的组成部

8、分,同时也是实现农民组织的平台载体,推动联产承包责任制和集体经济双重发展模式。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使农民增收增效,带动农村城市化建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道路长久化。从下面的图表我们可以简单得出,高水平的农村集体经济分布较为广发,数量也较多,目前将近有10000个。下图显示的即是我国各大地区的集体经济发展较为典范的农村。(依据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范统计分布作图)2.2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2.2.1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主要的目的是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作为参股的股东,一方面可以享受固定的工资和福利,另一方面也可以参加分红,就是

9、对集体经济创造的利润进行分成。有了工资、福利和分红,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农民拥有的财富迅速增加。2.2.2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更加开放,农民积极性高,组织现有资产和资源更加有活力,而且在管理制度、劳动用工、分配制度等方面都符合市场模式,组织的市场竞争力也较强。随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也得到了优化,其体系变得更加开放、统一、有序。比如在粮食的流通体制上,现在的体制比原先的体制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经济发展需求。农产品单一经营模式逐步转化为多远化经营模式,主体变得更加宽泛,由单一的农民向中间组织、企业进行延伸;农产品流通渠道不断扩大,多种形式的

10、销售渠道逐步成型,如零售、批发、期货等等;在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经营者之间形成良性信息互动。通过上文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较富裕的村(乡、组)级集体经济分布较为集中,多数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中西部地区明显偏少,仅占总数的40%。由此可见,全国范围内的集体经济已经成为各地区农村经济不可缺少的力量。2.2.3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集体经济体制较为完善,其以企业化运作的模式,建立了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此类三种机构的成立,有助于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实现相互监督、财权分离、重大事项表决通过的模式更加突显管理的民主化。在这种规范的生产生活模式下,干群、百姓关系和谐,充分维

11、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2.4促进了农村城市化进程现代,我国集体经济组织大部分成员均能享受相应收益,而不论其是否在农村社区居住和劳动,这便更有利于帮助农民融入城市、寻找更适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同时,乡镇工业的壮大,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消化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1979年2007年乡镇企业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年份农业从业人数乡镇企业就业就业人数与上年同比增长增幅%占农村劳动力人口比率1979310252909822.919.381980318363000913.129.421981326722970-30-1.009.0919823386731131434.839.2

12、019833469032351223.919.321984359685208197261.0114.481985370656979177133.9918.83198637940793795813.7320.9219884006095457407.7523.821989409399367-178-1.8722.881990477089265-102-1.0919.4219914802196093443.7220.0119924829110625101610.5822.0119934854612345172016.1925.4319944880212017-3282.6524.6319954902

13、5128626457.0226.33 199649028135086465.0227.5419974903913050-458-3.3926.4219984902112536-513-3.9425.58199948982127041671,3425,94200048934128201160.2426.20200149085130862662.0826.66200248960132882021.5527.14200348793135732852.1527.82200448724138662932.1628.46200548494142724062.9329.4320064809014680408

14、2.8630.53200747640150904102.8031.68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年鉴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1979年和1990年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人口变化明显,在1979年吸收的总数为2909万人,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10%左右 ,而到了1990年,其吸收农村务工人员总数为9256万人,占总人数的近20%。乡镇工业作为一种农村非农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动力,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为农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让土地上的农民成为土地上的工人。我国目前工业化发展,主要的道路是乡镇工业与城市工业发展相互补充,互促共进。在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工业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随着

15、乡镇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业小区相关配套设施不断优化,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应改善,同样,农民收入增加,服务业也就发展了起来。在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乡镇工业、服务业发展作用明显,起到了催化剂作用,是我国特有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方式。2.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2.3.1集体经济发展 “分”多 “合”少发展集体经济就必须具备集体主义思想,这样思想同时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我国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分”多“合”少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利益分配上。究其产生的具体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小农思想严重,束缚力较强,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我国

16、社会发展现状所造成的,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民的思想还不够开放,守旧意识浓厚。从社会发展层级来看,农民一直处于社会发展的最底层,在潜意识中,农民发家致富是最主要的目的,其即想通过集体经济取得利益,也想通过个人劳作获得利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发展思潮不断涌进,对于集体观念,农民越来越淡漠,其关注的只是个体的发展,至于集体的积累被束之高阁,从而导致了小农思想蔓延,土地分散严重,组织化几乎破灭等等。正是由于以上各种原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不前,集体事业开展举步维艰。2.3.2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缺乏动力 第一在政策层面上,国家为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政

17、策。因为受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大生产导致的各种不良影响,人们传统观念总是认为“集体经济是保守的、落后的”,人们对集体生产的模式抱着极大的不信任。因此,从发展环境上来看,其不容乐观,对集体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制约作用,如融资难、税收重等,对于国家制定的改革措施往往落实不到位,或是成效不明显。第二,由于经济潜在风险较大,银行收紧了放款业务,在贷款融资方面,农村不占优势,集体项目无法顺利贷款融资,大大增加了其创办难度。同时,由于分散时间较长,集体经济项目资金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无法推动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同时农村财政承担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艰巨任务,这给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增加了重担。以上的种种原因导

18、致了资金缺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难以取得实效。2.3.3集体经济的积累缺乏有效保障机制在机制保障方面,也存在不足,引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严重缺失。表现在:一、集体资源的开发方式落后,缺乏技术性,致使许多农村的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二、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农村土地等资源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乱分割现象,集体收益无法保障;三、制度监管不到位,许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混乱,财务管理和监督往往只在少部分村干部身上,形成了贪污腐败现象;四、传统集体经济组织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由于集体经济往往对管理者实行不计报酬或低报酬的职务制度,作为集体经济的管理者,其往往得过且过,积极性不高,工作成

19、效不明显;五、部分集体经济只针对组织内部提供服务,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总是低资本,发展范围太局限不具有活力。 盛思亮上面2.3.4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缺少优秀领导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千百年来,每个时期总是会出现有远见有胆识有号召力的牵头者,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争取人民解放、民主富强而团结奋斗。要想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就必须有能力强、本领硬的领头人,带领群众共同发展。但是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强有力的领头人往往是凤毛菱角。一方面,农村的党员干部年龄较大,思想弱化,文化水平不高,从根本上制约了发展集体经济,其无法把握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趋向,跟不上时代潮流,同时,还有部分的村干部存在

20、等靠要思想,主动意识不强,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工作中求稳过多,创新不足,发展集体经济的办法、路子不多。另一方面,搞集体经济存在一定的风险,农村的很多能人也不愿意,而且总会有人说三道四“大家干不如自己干痛快”。2.3.5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缺乏由于城乡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一般很少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其中包含具备丰富学识和较强能力的知识分子。从下文的图表可以看出,各个时间段中,农村流出的劳动人口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超过该种文化程度的所有劳动力,一般高出十至二十个百分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农村流出的劳动力平均教育水平高于整体教育水平,越来越的高教育程度劳动力脱离了农村,由农

21、村走向了城市,相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劳动力则留在了农村,优秀劳动力的流出,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明显,没有了人才资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无从谈起。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上所占比重单位% 年份地区分布1998年2000年2003 年 2005年2007年全国全部农村劳动力55.7957.4059.6259.6960.98总流动人口77.7961.79 65.4081.276.49东部全部农村劳动力64.9679.2482.4967.9769.26总流动人口81.8777.4380.9486.3781.98中部全部农村劳动力59.6265.8643.5461.6264

22、.00总流动人口80.7869.7546.8783.9879.61西部全部农村劳动力42.4485.5270.3245.1546.38总流动人口70.3082.5971.4074.0270.26来源: 国家统计年鉴加之农村与城市各方面的条件差距导致了农村人才引进和培养又难以实现,所以人才缺乏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从发展现状来看,人才不足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人才,一是对现代经济管理人才二是农村经济发展急需人才。对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村干部往往是不知所措,难以解决,往往会造成决策不科学、发展不主动、集体资产流等等问题。3 云南第一村大营街集体经济发展的

23、探讨3.1大营街经济发展现状具有“云南第一村”之称的大营街是一个独具特色、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在行政区划上,其只是云南玉溪市的一个集镇,距离市区大约四至五公里的路程,在该市的西南方向,在该集镇中,共有10个社区居委会,50个村(居),106个居民小组,农户1400户,总人111600人。这里道路宽敞,街道笔直、绿树成荫,有着各风格的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着十几万的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旅游观光。作为农村发展典范的大营街发展模式,大营街被光荣的誉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模范”、“中国农民的希望所在”、“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榜样”。3.2大营街经济发展过程简述数据来源:大营街统计年

24、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营街像其他贫穷的街道一样,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农民的年均收入不到200元,人口众多,土地稀少,资源贫瘠,粮食不足、喝水困难、居住条件差、带路不方面等长期困扰着全体村民。在大营街发展最困难的时期,从组建建筑队开始,筹集了第一笔资金,任新明等一批人将辛苦所得的在当时算的上是一笔巨款的建筑所得做为启动资金献给了集体,从此带领群众共同在镇上大搞工业。紧接着,通过资金的筹措加上已有积累,大营街办起了芝麻片厂、红砖厂等投资小见效快的企业。大营街人用创新大胆的眼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很快抓住了给当地支柱企业红塔集团生产辅料的这个难得的机会。在1988年,该街道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新

25、建了滤嘴棒厂和松纸厂,累积贷款4000多万元。由此,主导型业产业格局的初步建立为全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持的基础。大营街集体企业在随后的 10 多年间蓬勃发展,28 家新型工业企业具有着丰富的科技含量发展得异常迅速。近年来,大营街凭借发展集体经济积累的充足资金,建成了设施完善的旅游休闲景点,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大营街最终通过了发展集体经济过上了“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幼有所教”的幸福生活,如下表显示的基本信息,可见大营街人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保障。数据来源:玉溪市红塔区农村建设信息网2002年玉溪市红塔区GDP收入48.16亿元,大营街GDP占比将近1/3,可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给大营街经济作出了

26、巨大贡献。3.3大营街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探讨3.3.1有胆识的带头人,权威的领导班子大营街党总支书记任新民,他有着较强的领导能力,能在人民最无助最彷徨的时期站出来带领和组织集体;他有着无私的献身精神,能在发展初期不贪图个人私利倾其所有投入集体事业;其政治眼观有远见,能够充分把握国家政策意图,善于抓住发展机遇。正是由于其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号召能力,与大营街道其他领导搭建起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他们通力协作,团结一致,一心促发发展,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群众均认为大营街走上富裕之路靠的是任书记带头的这个领导班子,他们有一套清晰的发展思路:想要实现大营街道全面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7、,没有强有力的工业作为支撑,一切都是浮云。3.3.土地集中经营打下经济基础土地所有制的属性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要想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其土地的属性必须为集体所有制,这是基础也是保障。随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集体逐步被打破,全国逐步推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农户自主使用、经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较为分散的小农经济。由于土地的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导致了集体经济发展困难。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在进行包产到户发展农业的时候,大营街带头人却能审时度势,结合当地发展实际,顶住压力,留出足够耕地,实施土地集中管理,一来可以更快的让居民脱离农地关系,加入工厂也可以拿到稳定工资,二来可

28、以为街镇以后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储备,并解决了人力资源难题。同时,大营街集体在改造原先的土地上投入大量资金,1000亩机耕的高产田为当地进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由当地有实力和财力的农业经营大户集中管理,花卉、水果等特色农业也得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大营街在改造农耕地的同时统一规划了集镇建设,集体和个人共同投资建造统一的小区住宅楼,大营街人民住进了独栋楼房。3.3.3大力发展工业作为强大动力由大营街的发展史可以明显看出,大营街集体经济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工业产业的带动。其工业产值较高的是玉溪卷烟厂滤嘴棒厂和玉溪市水松纸厂,两大企业市街道的支柱产业,其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科学的

29、管理保证其运行,并不断进行技术攻关、保证产品质量,建厂的第一年便得到可观的收益。从建厂之处,一直到1990年,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两大企业盈利达150万元,产值达1640万元;而到了1992年,街道的总体经济总量突破亿元,成为了玉溪市首个亿元村。之后逐渐兴办的新兴工厂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为集体经济充实了资本,大营街集体经济发展事态越来越好,农民的共同富裕积累了雄厚的实力。3.3.4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随着全国新农村 建设的不断展开,在营街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当地开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政府先后投资新建了一批观光旅游景点,

30、如汇溪公园、汇龙生态公园、玉泉湖公园等等,这些景点不仅开发了旅游资源,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健身、娱乐场所,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到该镇观光旅游,从而建立起了大营镇第二个经济增长点,即旅游产业,也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外人评价大营街: 远看像一座园林,近看像一座公园,细看是一座乐园,大营镇是一个在农村中的城市。4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启发农村集体经济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其也是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提出发展新农村建设,推动城镇化发展,就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将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下的一种有效制度,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本文以玉溪市大营镇为例,研究分

31、析了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对我国其他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借鉴。4.1完善土地产权制度,集中土地适度经营在2002年我国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对于土地使用权的定义不够准确,其指出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是三十年,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农村土地投入不足,或者是对土地产生掠夺式破坏等,农民在土地使用、处置等各项过程中,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土地的流转和兼并变得举步维艰。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来看,想要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土地使用上形成规模效用。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了农村,脱离了土地,大量富裕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

32、来,进入二三产业,这随着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同时也产业了新的问题,即土地荒废,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加大土地流转、承包。所以,在制度上必须对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进行明确,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让广大农户不再担心土地流转产权问题是如今我国土改的首要要求。在权益保障的基础上,由居民委员会或者是农民统一组织集中管理农民分散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可以有利于发挥土地效益,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登台升阶。4.2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集体凝聚力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走上了新的快速发展之道,农民群众的观念意识需要进一步解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凝聚力需要加强。第一,要改变小农思想,尤其是村干部、股东能集体经

33、济管理主体的此类思想,引导他们树立市场意识,克服小富即安思维,强化集体资产管理,在人、财、物三个方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第二,扩大民主范围,要彻底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过程中,少数人掌权局面,把全体股东纳入其中,进行集体决策、依法管理。农民作为股东,名义上已经是决策的主体,只需要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真正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农民作为经营主体,在集体的经济组织事务中参与和讨论的权利必须受到保护。第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该树立共同承担风险、集体享受利益的观念,按照合同规定履行股东义务与享受股东权利。所以,要强化农村集体经济股东的思想教育,提升市场经济知识储备,提高市场风险意识,把股东群众作为主体纳入集体

34、经济管理范畴,强化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4.3坚持走现代农业道路,农村产业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有这样一句俗语,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大营镇紧紧抓住市场机遇,确立了“农业稳处、工业强处、商贸旅游活处”的发展思路,盘活了集体经济,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镇的乡镇工业发展不断推进,成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大营镇的发展思路与方法,对于全国其他街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富裕的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化,提升农业产业价值,实现土地发展最大化的收益率。所

35、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积累,就要努力发展二三产业,走农村现代化、规划化、城镇化、工业化的道路,扩宽各个产业发展渠道,实现农民发家致富。4.4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带头人对于农村发展带头人,早在1987年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文件中,提明确提出了农村党支部、合作组织相关干部要具有开拓意识,奉献精神,在集体经济管理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全心全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从集体经济发展发展来看,一方面需要有一个良性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也要有好的发展思路,更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发展班子。第一,在领头人的选拔上,要坚持群众导向,选择群众信任、百姓爱戴、会经营董市场的优秀党员,作为党组织

36、的领导者。第二,要强化班子培训力度,结合市场发展实际,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班子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第三,要重视村干部待遇报酬,将其与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相挂钩,激励村干部锐意创新,努力奋斗,取得实实在在效果。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工作领导已经成为必然需求。4.5加强集体经济资产管理,促进良性发展第一,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形成制度规范,确保收支合理合规,符合集体经济发展要求。第二,要努力营造民主管理氛围,对于集体中的决策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研究通过,确保村民对于重大项目建设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第三,要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制度,使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被村民知

37、晓和监督,在村务公开方面,不能敷衍了事,要做到全面公开,确保村务管理、集体经济运行全程公开透明。第四,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做好集体资产清查审核工作,积极探索有效途径,解决村级债务,增加村级积累,推动集体经济良性发展。结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我国实现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民规模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农民自身利益,对于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其不断发展壮大有助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创新方式,实现农村集体经济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探寻多种发展路径,实现农村发展、村民致

38、富的目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牢牢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将党的政策与农村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共同富裕。参考文献【1】大营街N.玉溪日报,200719, 第四版【2】2006年6月25日云南日报大营街:小康路上理想国【3】2008年9月25日玉溪新闻网到“云南第一村”串门【4】王秋什.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4月 【5】苗新建,孟全省.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J.中国农经信息网,2012年8月【6】龙永图他们眼中的十年发展的催化剂J中国经济信息,2011年第24期【7】杨旭东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探析J农民致

39、富之友,2013,(16):13【8】段绪恒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J冻方企业文化,2013,(20):178【9】程鸿飞,彭丹梅大力发展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访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I冲国农民合作社,2013,(7):34-37【10】兰常花关于村组织壮大集体经济的对策分析J,中国投资,2013,(s1):16【11】时事政治,玉溪市红塔区概况,2011-04-20原文链接:【12】马中炜, 孙信茹等. 云南第一村红塔区大营街的人类学考察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9, 98-105【13】谭淑娟,喜超,张世杰,彭德远.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于玉溪大营街集体经

40、济发展的考察J.2014,(1):18-20【14】叶书记.我是怎样在村支书岗位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J.2004年4月16日.打印稿【15】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商务印书馆.1987.60-136【16】何念如.中国当代城市化理论研究D.复H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致谢时光荏苒,大学的最后一年,即将在炎炎的夏日中结束,我们11级的所有同学都将完成一篇论文为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句号了。我深知这并不是一篇普通的论文,而是积淀了大学四年的所学所闻所思,它不仅仅是对大学学习的一个总结,对于我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对短暂20年人生的一个总结。怀着各种情结,我早早的就开始了毕业论文的构思写作。写作过程确实

41、不是那么简单,短短几千字的文章让我冥思苦想多少个日日夜夜。正式编写的过程是看似短暂但实则漫长的几个周,全身心投入论文的准备撰写过程,网上找资料、图书馆翻阅书籍、学姐学长论文参考凡是能用上的方法都一一尝试。在繁忙的就业季,参加各种招聘活动、面试培训,回家匆匆喝口水之后便开始对着电脑敲击键盘,可以说生活每天看似繁忙枯燥但内心却特别的充实,因为我觉得我是在为自己精彩的活着而努力。努力之后,不成熟的论文完成了。特别要说明的是我论文选材就是我从小长大的家乡,被誉为“云南第一村”的大营街,20多年来看着家乡经历的沧海桑田的变化,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祥和,作为大营街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借着毕业论文的选材机

42、会,我很荣幸能将家乡的发展写入我的文章。同时另一方面,我曾申请了学校大创项目,作为省级项目劳动力外流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探究的项目负责人,我积累了两年多的项目调研、论文撰写的经验,因为项目研究本身是涉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因此也为我的毕业论文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所以,毕业论文选题和内容我个人可以说较为熟悉,也有极大的兴趣进行研究和深入学习。我希望借着这个机会将我的家乡介绍给老师同学们,希望各位通过我的文章了解我生长的地方,也欢迎老师同学将来能来观光旅游,我一定请客当导游。铺垫了这么多,我的大学生活能过得丰富多彩,我能很快成长,还是要真心感谢这么一些人。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廖桂蓉老师对我的论文耐心、

43、认真地指导,她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这将会是我今后学习、工作的榜样。同时,她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我们的关怀让我们倍感温暖,她的慈爱和平易近人实在让我感动。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老师总是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廖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其次,感谢经济学院,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感谢学院老师陪养我们的过程是那么的用心良苦。老师们或是风趣幽默,或是见识广博,或是和蔼可亲,或是治学严谨,风格各异的你们让我领略到了大学学习的无穷魅力。大学四年,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让我们掌握了一生受用无穷的智慧。最后,感谢陪伴我走过大学四年的11级金融3班的同学们,是他们让我拥有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四年的同窗友情,我将铭刻在心。面对未来,我将充满信心!再次感谢老师、同学和学院、母校!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