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精编版[6页].docx

上传人:yan****nan 文档编号:4905462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精编版[6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精编版[6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精编版[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精编版[6页].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话道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本文详细介绍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存在的原因及问题的表现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关键字:食品安全 总体形势 问题 原因 表现方面前言: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上一派繁荣,品种齐全,价格稳定。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消费者又开始瞄准了质的目标,当然近来令人堪忧的食品质量卫生和农产品污染问题也是人们追求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其中“苏丹红”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如今让人谈食色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2、,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政治问题,已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1。1.食品安全的内涵食品安全有两重内涵,一重是食品供给保障安全,即粮食安全,为宏观性食品安全概念;另一重是以保障人民个体健康安全为内涵的食品安全,即食品质的安全,为微观性食品安全概念2。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食品量的安全保障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忽视食品质的安全性。事实上,随着高效的现代食品生产体系的建立,人们已经基本上摆脱了食物短缺的困扰,食品质安全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受到全球公众的关注。时下一般观念上公众理解的“食品安全”实际上属于食品质安全范畴。2.总体形势近十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一直呈高速发展状态,2005年上半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

3、9241亿元,同比增长25.68%,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有食品行业从业人员20万余人,食品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以上3。在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治理,采取多项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积极广泛地开展食品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国食品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猖獗势头得到遏制,食品生产经营秩序逐渐好转,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蔬菜、肉、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大幅度改善,国民患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严重危害人体健

4、康的霍乱、伤寒等食源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显著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水平有了明显进步,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大度提高,公共卫生得到有效维护。食品行业中涌现出许多达到良好生产规范(GMP)、有实力的企业,出现了一批采取定牌加工(OEM)模式跨省合作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以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质量、卫生标准作为技术保障,在不断开拓市场的同时为我国食品安全打下了一定基础4。3.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尚有很大差距。3.1.问题存在的原因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如在我国的食品产供销系统中,存在着大量小规模生产、大量食品

5、经过多个操作环节和中间人、基础设施和设备不足、食品暴露和污染及掺假风险增加、农业现代化操作和食品生产等缺乏专门技术和知识、控制食品安全的基本设施和资源不足等问题。食品行业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诚信意识不强,食品消费水平偏低、消费安全意识较差;食品生产新原料、新技术的应用带来新挑战;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存在一些误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零风险,实际上,食品安全不可能是零风险,只能被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有关部门过于重视化学性污染,而忽视生物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危害;消费者和一些监管部门还笼统地把假冒伪劣与食品安全划等号,忽视了问题企业和产品在本行业和同类

6、产品中的比例、忽视了不合格指标的安全学价值和意义,还经常片面地认为被致癌物污染的食品就是致癌食品、不合格食品就是有毒食品5。3.2.问题主要表现方面:3.2.1.食源性病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 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的污染率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

7、农药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问题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生了严重的爆发流行等。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中农残和兽残的污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6。3.2.2.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 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像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

8、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7。3.2.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一是为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3.2.4.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

9、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8。3.2.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 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胺、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3.2.6.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 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

10、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3.2.7.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9。3.2.8.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

11、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10。4.结语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形势是平稳的,正常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无小事,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只要我们思想上对食品安全足够重视,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督

12、,我相信食品安全形势一定会越来越好。参考文献:1李蓉.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团结,2007,(1). 2罗天雄,周建平.食品安全的现状、对策与管理J.现代农业,2006,(5). 3张百胜.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浅析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5). 4张晓庆.从食品安全问题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J.大同日报,2007-05-26(002). 5李佳茵.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年5. 6霍丽钥.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年5. 7陈锡文,邓楠等.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8贾敬敦,陈春明.中国食品安全态势分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9张远.我国食品安全分析与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9). 10梁小萌.对外贸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政府规制J.探求,2003,(6).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一年一月十八日2021年1月18日星期一17:52: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