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4902469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市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嘉兴市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兴市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市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doc(7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嘉兴市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7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嘉兴市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目 录第一章 发展现状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状况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背景第二章 战略定位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战略任务一、指导思想二、主要目标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战略要点一、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导向三、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为方略四、以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重要抓手第三章 产业结构第一节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节 提升发展优势产业第三节 发展壮大临港先进制造业第四节 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五节 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第四章 区域经济

2、第一节 优化工业布局第二节 发展产业集群第五章 重要措施第一节 加强平台建设第二节 加大工业投入第三节 推进企业创新第四节 大力节能减排第五节 保障规划实施 嘉兴市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工业是嘉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发展总战略,编制实施“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对于积极应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是嘉兴市“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全市工业发展的总纲性文件,也是编制地方和专项工

3、业规划的依据。规划期限为 ,中长期展望到2020年。第一章 发展现状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总结“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状况,把握“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趋势,是谋划嘉兴市工业发展新战略的必要前提。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状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发展上了新台阶。一、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嘉兴市工业积极适应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着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努力克服市场和要素的较大制约,实现工业较快发展,有力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在宏观形势和节能降耗的“倒逼机制”推动下,全市工业迈出转型升级的新步伐。总的看,“十一五”时期嘉兴市工业发展成就

4、突出,为“十二五”时期的更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工业在富民强市中发挥主导作用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 ,全市工业增加值1191.0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1.9%。“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0%,对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率为51.2%。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各市的排名由 的第5位上升至 的第4位。企业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由 的4709家增至 的7524家,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由15家增至58家。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5137.5亿元,比 增长135.8%;实现利税465.5亿元,利润311.1亿元,分别比 增长157.3%和2

5、07.7%;11项经济效益综合考核指标得分272.69分,比 提高72.3分,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41分。工业发展为富民强市提供重要基础。工业进一步成为居民就业的主渠道。 末全社会从业人员中工业从业人员占比超过50%, 其中,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数97.4万人,比 增加18.1万人。工业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税金累计611.9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9.3%。工业发展加快了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社会面貌的深刻变化。2.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导向,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取得新进展。

6、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重工业,逐步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规模以上企业的轻重工业比为52.2:47.8,较 的57.4:42.6有了明显变化。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化纤、造纸、皮革、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工、塑料制品、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通信、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13大行业的年工业总产值均突破百亿元大关。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54.6亿元、利税103.4亿元。块状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形成了海宁皮革、平湖光机电、马桥经编等10个年工业总产值百亿元以上区块,区域创新体系、专业化协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临

7、港重化工业初具规模,滨海产业带正在形成,显现工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成果。以加大工业投入为重要手段,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生产性投入累计2852.9亿元,年均增长13.2%,超额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增长12%的预期指标。投资结构优化,企业技术改造构成工业投入的主要推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6.2%,设备投资额占全部投资的62.5%。企业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稳步提高。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构建。 底累计建立企业技术中心180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8个。以建立技术联盟为主要途径,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创业中心建设取得明显

8、实效。企业创新投入加大,创新成果频现。 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75.6亿元,比 增长5.2倍。 - 累计专利授权量22543件,其中创造专利授权585件,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从 的13.6%上升到 的26.4%。3.工业可持续发展开创新局面将节能减排作为调整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促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实施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从组织领导、责任分解、政策引导和考核监督等方面,形成工作保障体系。围绕重点节能减排工程,推广运用新技术,取得明显效果。以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淘汰落后产能。 全市单位生

9、产总值综合能耗0.779吨标准煤,比 下降20%;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1.05吨标准煤,比 下降35.5%。工业部门终端能源利用率稳步上升,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多数下降。加快发展清洁生产和工业循环经济。在电力、化工、造纸、印染、皮革、建材、电镀等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到 ,全市共完成602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有36家企业获得省“绿色企业”称号,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34家,建设循环经济园区7个,组织实施100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着力抓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废弃物最终处理量明显减少,资源化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总产值比 增长64.2%。4.工业发展平台建设成

10、效明显“十一五”期间,积极适应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主要依托建设工业发展平台,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发展平台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的集聚高地、招商引资的主要阵地、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现代城市的工业功能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现有国家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12个,市镇工业园区56个。截至 底,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市镇工业园区开发面积累计320.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资累计576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964亿元;进区企业累计18016家,从业人员超百万人。 实现工业总产值4948.7亿元,利税总额435.1亿元。依托工业发展平台,大力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

11、,全市累计实际引进外资64亿美元;累计引进工业内资项目2972项,实际到位内资475亿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内资大项目占1/3。市镇工业园区作为县(市、区)域经济的重要基础,作为联结工业和农业、联结城乡经济的重要节点,进一步规范建设和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市镇工业园区新增开发面积8.2万亩,新增基础设施投资118.6亿元,新增进区企业3587家;新增生产性投入1213.5亿元; 实现工业总产值2577.1亿元,利税总额204.4亿元。二、存在问题“十一五”时期,嘉兴市工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但仍存在较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1.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企业整体素质尚不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和

12、国内外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企业“低、小、散”现象依然存在,缺少对区域经济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企业人才不足,特别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短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研发投入偏少,整体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不少企业延续初创时的家族管理模式,经营理念落后,管理粗放。2.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工业结构优化不快,以低端产业、低附加值产品和低层次技术为主的结构特征明显,产业升级跟不上需求升级的步伐。支柱产业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基础的传统产业,高技术产业比重偏低,新兴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尚未形成较大规模,高精尖加工能力和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设备制造能力薄弱。低水平加工能力过剩,

13、无序竞争现象难以遏制。3.工业增长方式粗放工业总体沿袭以数量扩张为主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长方式,对资源和环境形成较大压力。工业较快增长与生产要素制约的矛盾突出,特别是土地短缺和利用效率不高,工业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企业大多采用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方式,随着要素转换成本明显上升,生产经营困难加重。节能减排的难度很大,工业增长越来越接近能源和环境约束的边界。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背景“十二五”时期嘉兴工业发展既存在较大机遇,又面对新的挑战。总的看,支撑工业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依然具备,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必将加大。一、面临机遇“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机遇:1.嘉兴加快

14、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深度变动的国际经济环境,对嘉兴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当前全球经济正在摆脱金融危机,缓慢曲折地走向复苏,中国的外部需求明显回升还需要一个过程。危机催生经济变革的巨大动力,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的序幕已经拉开。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全球制造业版图将重构,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日趋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心。绿色经济、生态文明日益成为普遍追求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既对嘉兴提供了发展机遇,又对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较大冲击。嘉兴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十二五”时期,全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将达到更高水平,经济和社

15、会将深度变动,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将趋向高级化。同时,围绕产业、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发展的诸多矛盾进一步凸现。处在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嘉兴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问题及资源禀赋缺陷进一步暴露,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及普惠性。顺应发展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是嘉兴工业必须抓住的重要契机。2.建设长三角全球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机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体现。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制造体系发生深刻变化,出现国际产业大转移、制造业布局大调整的新趋势。发达国家仍占据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但

16、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总值占全球制造业的份额,1990年只有2.2%,排在10大制造业国家的第9位, 已上升至15.6%,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占比为19%)的第二大制造业国家。长三角地区抓住国际制造体系大调整的难得机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现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国务院已经确定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战略目标,主要方向是: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和优势支柱产业;在重点领域和优势行业,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以先进制造业为重要支撑,

17、长三角地区将加快向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在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嘉兴位于浙江与上海的接壤处,处于沪杭甬沿线发展带、长三角沿海发展带和沿杭州湾发展带的结合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国家确定在长三角地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必将有力推动嘉兴工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地方生产体系与全球生产体系对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在高起点上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3.实施海洋经济发展带国家战略的机遇中国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已经启动,当前国家已批准浙江成为全国三个海洋经济试点省份之一,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这标志着浙江经济发展重心进一

18、步向沿海地区东移,政策措施进一步向沿海地区倾斜,生产要素进一步向沿海地区集中,新的经济发展极将在沿海地区形成。杭州湾沿线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已经确定杭州湾沿线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方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在杭州湾沿线优化发展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石化、钢铁、汽车、船舶等产业;以沪杭甬沿线为重点,发展具有先导效应、发展潜力大的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同时明确:嘉兴发挥临沪和沿湾优势,建设高技术产业、临港产业和商贸物流基地。嘉兴处于杭州湾北岸,濒临东方大港,有一百多平方公里的腹地,跨海大桥连接杭州湾南岸,为临港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浙北最具投资价值的

19、地区。嘉兴滨海、滨江地区是全市最具开发潜力的区域,也是环杭州湾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突出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必将进一步推动嘉兴临海及临江地区开发,必将进一步实现嘉兴从“运河时代”向“滨海时代”跨越,必将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必将进一步形成重要的工业经济增长极。二、面对挑战“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主要面对三大挑战:1.新一轮区域激烈竞争的挑战“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面临区域之间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全方位竞争局面。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工业发达地区以深广的国际视野和超常的战略思维,谋划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推出更加扎实的对策举措,力求抢占区域竞争的制高点。特别是沪苏两地遵循国际

20、产业分工变动规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向产业链高端推进。与此相比,嘉兴工业在发展阶段、增长状况和战略谋划、重大举措等各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十一五”时期嘉兴工业跟不上邻近的苏州、无锡、常州市的发展步伐,如“十二五”时期缺乏有力举措,发展差距会拉大。而且安徽等地实行跨越发展,追赶步子越来越近。不进则退,慢进也要退,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采取加快发展的举措。2.要素和环境制约加剧的挑战当今已进入创新制胜的时代,可是嘉兴企业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人力资本结构难以适应工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企业大多采用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方式,以大量消耗资源和影响环境为代价换取工业

21、增长的特征明显。当前,生产要素供需矛盾增大,主要资源价格攀升,工业发展面临全方位的高成本约束。劳动力短缺趋势日益明显,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步递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面临越来越大的转型压力。随着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和浙江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消耗、高排放的制造方式愈难维持,必须着力摒弃。3.工业发展诸多矛盾凸现的挑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坚持,随着发展阶段嬗变和经济、社会加快转型,更加要求工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及普惠性。“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既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又进入诸多矛盾的凸现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下,过多依赖出口的增长格局面临外需不足的压力。投资驱动为主

22、的增长模式受到土地资源偏紧、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等方面的约束。既要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又要支持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成长;既要推动工业发展,又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和维护生态文明。工业发展诸多矛盾的凸现,迫切需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第二章 战略定位“十二五”时期是嘉兴市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重大变动,确保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的攻坚时期。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战略任务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

23、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导向,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为方略,以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重要抓手,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大企业数量倍增计划,推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制造模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把嘉兴打造成长三角地区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的重要基地,进一步发挥工业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中的支撑作用。二、主要目标“十二五”时期,嘉兴市工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工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投资效益明显提高。工业增长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考核评价综合指数高

24、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工业增加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突出,到 工业企业税金总额占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超过50%,工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倍增计划,到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加2倍;力争全市新能源、新材料两个产业产值超千亿元,节能环保、生物、物联网和核电关联等四个产业产值超百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提升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化纤等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发展高端化、品牌化。块状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形成20个年销

25、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率高于全市服务业平均水平,建成3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实施大企业数量倍增计划,培育10家销售收入达百亿元龙头企业、100家销售收入超十亿元骨干企业、100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重点企业。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提升。以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企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形成。到 ,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20个;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85%,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R&D的比重达到80%。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

26、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管理现代化有效推行,在区域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取得较大突破,产品总体质量达到省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生态工业发展成效明显。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制造模式,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确保完成浙江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处于全省领先水平。重点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工业循环经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完成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目标任务。工业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一核两带六大产业区”的总体布局架构更为完善;杭州湾北岸产业带形成较大规模,到 滨海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工业发展平台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到

27、 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用地投入强度每亩200万元以上,产出强度每亩300万元以上;争创12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战略要点围绕“十二五”时期嘉兴市工业发展的战略任务,突出创新引领,切实把握好以下战略要点,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一、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继社会制度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后又一次关系现代化命运的重要抉择,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决策,这是新形势下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的必然要求,是解决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

28、能力、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工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方面,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嘉兴要力争工业转型升级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工业领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要在转变工业增长方式上有较大突破。坚持以改革开道,进一步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行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加快从增加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增长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集约型增长转变。另一方面,要在产业升级上有较大突破。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从低层次产业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产业为

29、主转变;加快推动产业组织从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导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崛起,不但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且极大拓展了工业化的内涵,为工业化开辟了新路和提供了强大推力,也为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现实可能。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为信息化创造深厚的应用需求。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和倍增作用,高起点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抢占竞争的制高点。以企业信息化为突破

30、口,大力提高信息资源和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水平,有效实现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和节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对企业的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和营销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促使生产经营方式根本性变革。推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先进制造技术,创造更高的生产率,显著增加产品附加值。三、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为方略实现工业化依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不可逾越。工业化过程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是制造业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也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步提高的过程。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工业化的结果,推进工业化必将有力促进服务业大发展

31、。进入新时期,国务院确定了长三角地区的战略目标:建设全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顺应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一方面,进一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强有力的物质和技术支撑,而且经过社会分工深化和工业企业服务业务外置,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先进制造业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业运行效率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市场繁荣和改进民生。四、以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重要抓手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四大”战略要求,即建设大平台、发展大产业、实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

32、突出抓“四大”,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思路、大动作。“十二五”时期,嘉兴工业经济发展要把抓“四大”建设项目作为主要突破口,遵循国际产业发展和分工变动规律,在巩固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等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以更新的战略思维、更实的战略谋划、更大的战略举措抓“四大”,促进发展现代大工业,在转型升级上取得大突破。抓“四大”首要的是建设工业发展大平台。大产业的形成、大项目的落地、大企业的崛起,在较大程度均有赖大平台的构建。下大力抓好事关全局、带动力强的产业集聚式的大平台,特别是集中力量抓好滨海新区这一主平台。同时按照建设大平台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国家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抓好市镇工业园区

33、的整合提升。依托工业发展大平台,大力招商引资,进而落实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第三章 产业结构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工业结构从低层次产业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为主转变。努力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成长点,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临港工业为重要依托,生产性服务业相组合,产业集群特色突出的现代产业结构。第一节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国家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机,利用嘉兴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契机,发挥临沪临杭的区位优势,以高技术产业化为先导,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区域竞争制高点,实现工业跨越式

34、发展。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倍增计划,到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加2倍;力争全市新能源、新材料两个产业产值超千亿元,节能环保、生物、物联网和核电关联等四个产业产值超百亿元。一、新能源产业坚持市场导向和政策推动相结合,建设长三角重要的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发展高地。着力拓展应用空间,着力扩大产业规模,着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力争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在嘉善、海宁、平湖、桐乡和秀洲等地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产业。加快引进一批硅材料制造、中高端电池制造、光伏配套储能和应用等控制设备制造企业,构建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着力

35、发展多晶硅薄膜电池、新一代非晶硅薄膜电池、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电池;着力发展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光伏系统制造等产业链的高端环节。积极发展复合化、智能化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和工程用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支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产品,支持研制光伏硅晶片材料、光伏装备和配套电气器件。积极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二、新材料产业重点在嘉兴港区、桐乡、海宁等地建设发展新材料,形成长三角地区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富有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与电子信息、冶金、汽车、建材、化工等重点产业相配套,大力发展各类新材料。进一步发展以玻璃纤维、高强度涤纶长丝为主的特种纤维;以聚碳酸酯、合成橡胶、有机硅为主的工程高分子材料;以太阳能硅

36、单晶多晶材料、磁性材料、绝缘材料为主的电子信息材料。积极发展半导体新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纳米材料和高档印刷和包装材料等。化工新材料方面。建设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依托港口优势,进口初级石化原料,重点发展应用领域广、附加值较高的化工新材料。在争取落实石化重要原料的基础上,发展乙烯、丙烯、C4烃和芳烃、烯烃下游深加工产品链。新型建材和玻璃纤维方面。争取在发展节能环保、高技术含量和高性能的新型建材上取得较大突破。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发展新型化学建材和无机非金属建材。依托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基地,着力发展玻纤深加工。

37、尽快形成玻纤纱、玻纤织物、玻纤复合材料、玻纤制成品同步发展,原材料与制成品协调配套,龙头企业与一般企业同生共荣的玻纤工业体系。三、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积极培育物联网产业。组建嘉兴物联网研究院,整合中科院微系统所、中电科技36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有关大院名校的科研力量,有效提供物联网核心技术研究、技术标准制定、应用技术开发、产品测试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服务。创立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基地和嘉兴物联网产业基地,集聚一批物联网产业的制造企业,形成传感器、集成电路、软件、终端、节点等上下游的产业链,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产品。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及试点项目,重点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能环境、智能城

38、市、智能电力、智能农业等领域有所突破。搭建终端管理、数据中心、中间件结合的开放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形成“智慧城市”的雏形。四、节能环保产业着力开发节能先进技术与设备,发展节能照明灯具、新光源装置、风电设备制造、新型变频器、高效节能型电机等,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较大突破。着力开发固体废弃物处理、水污染治理、空气污染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环保材料和药剂、环境检测监控等领域的环保技术与设备,以及清洁生产技术与设备。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主导产品,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五、生物产业把立足现有基础和引进先进项目结合起来,建设生物产业基

39、地,培育生物产业优势。以生物基因工程和现代中药为基础,突出发展生物医药。重点发展创新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等生物新药产品,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实行仿创结合,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缓释、控释、靶向、透皮、粘膜给药制剂等各类新型制剂的开发和产业化,提高药物制剂、医药器械和医用材料等制造水平。六、核电关联产业依托秦山核电生产基地,立足海盐杭州湾大桥新区,以现有核电配套企业为龙头,着力引进中核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建设核电关联产业基地。以技术创新为支撑,重点发展电子、电控及机械配套为主的核电辅助设备制造,形成具有工程设计、技术研发与应用、咨询与培训服务、维修检测等功能的核

40、电服务体系,打造中国核电城。第二节 提升发展优势产业适应市场变化,依靠创新引领,进一步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国内电子通讯重要基地;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内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发展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化纤制造等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巩固和提高在全省和全国的产业地位。一、电子信息产业紧跟国际信息技术发展主流,重点发展具有先导效应和较大市场潜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在长三角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占据重要地位,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1.电子信息重点工程。围绕省里组织实施的六大重点工程,即半导功率器

41、件及集成电路产业壮大工程、通信与网络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工程、电子元器件和专用材料产业升级推进工程、数字音视频及视频监控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信息技术深化应用工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工程,布局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整合相关企业,加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力争在重要产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创立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合作,加快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重大增长点。推进建设浙江通讯产业(嘉兴)基地,快速形成无线终端产业规模,向世界级手机生产基地迈进。把握全面启动3G网络建设的机遇,推动3G产品产业化进程。2.新兴应用电子领域。发展新型应用电子产品和行业应用软件产品,促进

42、制造业信息化。以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重点发展为制造业信息化改造提供支撑的信息技术、整体方案和系统装备,发展市场潜力大的新型应用电子信息产品。3.新型电子元器件制造。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引进先进要素,推进电子元器件升级换代,增强核心器件国产化能力。以高频化、微型化、低功耗、复合化、模块化、智能化为方向,提高新型电子元器件制造水平,重点发展频率器件、电声器件、电子材料、专用芯片等新产品。二、装备制造业把握长三角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契机,突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

43、引进相结合,着力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加快形成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支柱地位。1.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充分利用长三角的汽车生产、装配、销售和维护中心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上海及本省汽车产业的辐射效应,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巩固和加强汽车模具、子午线轮胎、汽车电子等方面的产品基础,推进产品平台化设计和模块化供应,努力提高国内主流车型配套水平,加快融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着力引进汽车零部件优势企业,在动力、传动、制动、汽车电子等方面形成较强供货能力。结合发展汽车零部件,加快汽车整车、电动汽车项目建设进度,实现嘉兴汽车整车制造能力的突破。2.机械设备制造行

44、业。建设具有特色优势、对产业升级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利用港口有利条件,以大型机械、大型加工设备和重要基础装备为方向,引进有实力的制造商,培育发展重型装备制造。积极发展精密机械设备、专用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新能源关键设备和数控机床、光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特别是结合提升产业集群,着力发展先进的专用机械设备,如轻工机械、纺织机械、电气机械、皮革机械、经编机械、紧固件机械及零配件制造等,提高产业集群的装备水平,深化产业体系。着力增强机械设备制造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提高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推进重点装备制造领域首台

45、(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进口替代装备。3.军民结合产业和航空配套行业。贯彻实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和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的方针与政策,建立民营经济与军工产业相结合的新机制,培育具有军工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民企与军工集团合作上有突破,在民企参与军工配套产业上有突破。重点抓住嘉兴军民合用机场建设机遇,在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秀洲区建设航空产业园,对接上海大飞机项目,培育发展航空配套行业,打造军民结合示范基地。4.机械基础件行业。大幅提高机械基础件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做专做精装备制造业的“中场产业”。在基础零部件、加工辅具等领域发展一批高起点、大规模、专业化企业,完善装备制造业的协

46、作配套体系。重点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提高紧固件的原材料改制、热处理、表面处理和生产装备与模具等配套技术水平,制造附加值较高的标准紧固件、高强度紧固件和多用途紧固件。着力发展高性能、小型化、集成化的光电子器件和新型光电子材料;发展高质量的轴承、标准件、液压件和密封件等特色产品。5.输变电设备行业。把握国家发展智能电网的机遇,建设省内具有竞争力的输变电设备产业基地。重点抓好电气成套设备、高低压电器成套设备、中高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高压和超高压变压器绝缘材料等项目建设。培育嘉善电力电子设备制造优势。6.仪器仪表行业。重点发展精密测试仪器,包括电力和电子测量仪器、通信测试仪器、数字音视频及数字电视测试仪

47、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测试仪器、电子基础测试仪器。重点发展智能化仪表、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长寿命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特种专用电测仪表和电网计量自动管理系统。三、纺织产业进一步发展现代纺织业,建设集研发、制造、展示、贸易于一体的全国高档纺织和品牌服装基地。1.化纤及织造行业。加强化纤业在全国同行的地位。重点抓好以涤纶长丝为主体的新一代多功能、高仿真、超细旦、混纤特色长丝的开发和生产,显著提高化纤差别化、常规纤维优质化和系列化程度。着力开发天然纤维、特种纤维和工程纤维,开发新型合成纤维与纯棉、丝绸、麻、竹等天然多种纤维的混纺。积极开发高档面料和产业用、工程用纺织品。2.经编行业。打造“世界经编之

48、都”,构建纱、丝等原料经编织物后整理、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加强差别化纤维、高性能纤维等新型优质原料的开发应用。突破后整理关键工艺技术,推动衣着用和装饰用经编产品向功能化、绿色化、产业化发展。拓展产业用经编产品生产领域,“十二五”期末产业用经编织物占行业比重提高到55%以上。3.服装行业。坚持名牌兴业,实现品牌服装的较大突破。适应服装向时尚化、职业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优化设计、精细加工、提高品质。发展高附加值的系列服装产品,开发环保服装等功能性服装,形成服饰辅料新优势。建立市场快速反映机制和多元化细分营销机制,运用大规模定制和柔性制造方式,深度拓展市场。4.家纺行业。进一步形成家纺优势。突出塑造行业整体形象,培育家纺知名品牌。加强设计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引导家纺产品向特色化、系列化、功能性和环保型发展。运用时尚元素,不断开发新潮产品和扩大市场空间。5.针织品行业。努力发展品牌,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优势。加大招商力度,着力引进服装品牌和服装加工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配套能力。推广运用先进针织机械和设计系统,强化时尚设计、企业文化等软件投入,进一步提高羊毛衫的品质和品位。四、轻工业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产品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