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冶金学第7章粗铜火法精炼.ppt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4902318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PPTX 页数:87 大小:9.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冶金学第7章粗铜火法精炼.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铜冶金学第7章粗铜火法精炼.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铜冶金学第7章粗铜火法精炼.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冶金学第7章粗铜火法精炼.pptx(8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 粗铜火法精炼,7.1 概 述,转炉产出的粗铜,铜含量一般为98.5-99.5%,其余数量为杂质。如硫、氧、铁、砷、锑、锌、锡、铅、铋、镍、钴、硒、碲、银和金等。这些杂质存在于铜中,对铜的性质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有的(如砷、锑、锡)降低铜的导电率,有的(如砷、铋、铅、硫)会导致热加工时型才内部产生裂纹,有的(铅、锑、铋)则使冷加工性能变坏。总之,降低了铜的使用价值。有些杂质则是将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需要回收和利用。,为了满足铜的各种用途要求,需要将粗铜精炼提纯。精炼有两个目的: 除去铜中的的杂质,提高纯度,使铜含量在99.95%以上;从铜中分离回收有价元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从铜精

2、炼的副产品中回收金、银,是贵金属的重要生产途径。,目前使用的精炼方法有两类: (1) 粗铜火法精炼,直接生产含铜99.5%以上的精铜。该法仅适用于金、银和杂质含 量较低的粗铜,所产精铜仅用于对纯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2) 粗铜先经过火法精炼除去部分杂质,浇铸成阳极,再进行电解精炼。产出含铜 99.95%以上,杂质含量达到标准的精铜。这是铜生产的主要流程。,阳极板属于中间产品,由于原料与工艺的差异,它的化学成分标准是由工厂各自制定。Cu品位一般为98.5%99.8%,其它杂质成分如下表7.1所示:,表7.1 阳极铜中杂质含量的波动范围,阳极铜含氧量一般控制在0.2%以内,阳极板在浇铸时会产生外形

3、缺陷, 给电解作业带来不利。为此,近代炼铜厂都装备了阳极的平板、整形、校耳和铣耳生产线,以改善阳极板的外形质量。少数工厂还采用了哈列兹特双带连铸生产线,将浇铸与整形合成一道工序。,粗铜的火法精炼过程: 包括氧化、还原和浇铸三个工序。在11501200的温度下,首先将空气压入熔融铜中,进行杂质的氧化脱出,而后再用碳氢物质除去铜液中的氧,最后进行浇铸。,7.2火法精炼的理论基础,7.2.1 铜液中的氧及Cu-O体系 粗铜火法精炼的实质是使其中的杂质氧化成氧化物,并利用氧化物不溶于或极少溶于铜,形成炉渣浮在熔池表面而被除去;或者借助某些杂质在精炼作业温度(11001200)下,呈气态挥发除去。,当空

4、气鼓入熔池中时,作为主体金属的铜首先吸收氧并进行氧化反应。这个过程是氧化精炼的开始和必需条件。氧在铜液中的溶解和形态可以由Cu-O 体系说明。,图7.1 Cu-O系状态图,从CuO体系状态图上看出,精炼过程在11001200的温度下,氧含量为0.451.39%,或Cu2O为3.5812.43%。,精炼实践中,铜液中含氧一般超过了1.39%(即Cu2O12.43%)。显然,有过剩的固体Cu2O(s)存在,从而使Cu2O(s)保持饱和状态。当温度高于1200时,出现分层,Cu溶解于Cu2O的一液相层和Cu2O溶解于Cu的另一液相层。,铜液中溶解的Cu2O是由下面的反应产生的:4Cu + O2 =

5、2Cu2O(s)Cu2O(s)溶解于铜液中: 2Cu2O(s)=2Cu2O(l) 总的反应为: 4Cu+ O2 = 2Cu2O(l) (7.1),该反应的平衡氧势与温度的关系由反应的标准自由焓变值求出,如下式表示ln Po2=6858/T +2.14 +2 ln aCu2O 式中, aCu2O为铜液中Cu2O的活度, Po2为(7.1)式的平衡分压。当铜液为Cu2O(s)所饱和时, aCu2O为常数。于是,铜液氧化反应平衡时的氧势仅随温度而变化。提高温度,饱和含氧量增加,氧势随之升高。铜液中Cu2O和相应的氧量O2%与熔体温度的关系如下表7.2所示。,表7.2 不同温度下铜液中Cu2O和相应的

6、氧含量,在实际生产中,当温度为1150 1180时,杂质已经充分氧化。因此,铜液中的含氧量应该根据杂质的含量来进行合理的控制,以避免因含氧过高,延长后来的还原时间,增加还原剂的消耗,对生产反而不利。深氧化浅氧化,氧化精炼时,熔池内氧的溶解速率由下式给出: 式中, O%/d为铜液中氧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ox为氧在熔池中的溶解率,Mo为氧的原子量,mCu为铜的质量,Qair为鼓入空气是体积流量,mCu为铜的质量,Vair为鼓入空气的摩尔体积。该公式中,氧溶解率很高,实验室试验的测定值为95%,生产测定值为85%,可以视为常数。因此,熔池中铜的氧化速度仅取决于鼓入的空气量。,7.2.2 杂质在铜液中

7、的氧化,粗铜中的杂质被氧直接氧化的程度是非常小的,主要是通过铜液中的Cu2O来氧化的: Cu2O+Me=2Cu+(MeO)(7-2)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式中,aCu 为铜的活度,aCu2O 为Cu2O的活度,aMeO为杂质氧化物MeO的活度, aMe为杂质Me的活度。熔体中铜是主体,在精炼过程中,浓度的变化不会有多大,故可以将其活度视为1。于是,铜液中的杂质活度为: (7-3),表7.2已经指出了铜液中Cu2O 的浓度在5%以上,所以它的活度应是其摩尔分数NCu2O与活度系数Cu2O之积: aCu2O=Cu2ONCu2O (7-4) 设Cu2O在铜液中的饱和浓度为NCu2O (st) ,

8、其活度为aCuO, 并以纯Cu2O为标准状态,Cu2O即可由下式求得: aCu2O (st) =Cu2O NCu2O (st) =1 Cu2O =1/ NCu2O (st) (7-5),将式(7-4)代入式(7-3),再用(7-5)式替换(7-3)式中的Cu2O得: 式中,oMe为杂质Me以纯物质为标准状态时在铜液中的活度系数,NMe为杂质Me在铜液中的摩尔分数。MeO和NMeO分别为杂质氧化物的活度系数与摩尔分数。定义NCu2O/NCu2O(st)为Cu2O在铜液中的饱和系数,(7-6)式变为: 公式(7-7)说明,氧化精炼时,铜液中杂质残留的浓度NMe与其氧化物的活度系数和摩尔分数成正比,

9、而与氧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铜液中Cu2O的饱和系数及杂质的活度系数成反比。,在一定的精炼温度下,K为常数。当杂质形成不溶于或极少溶解于铜的氧化物时,式(7.5)中的分子为1。因此, 杂质的残留浓度只取决于Cu2O的饱和系数和KMe之积。、K与Me对NMe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在1200的条件下,对粗铜中各种杂质氧化反应(7-2)的平衡常数、杂质浓度(%)及其在铜液中的活度系数已经进行过研究,结果如表7.3所示。,表 7.3 在1473K下反应Cu2O+Me=2Cu+(MeO)的平衡常数、杂质浓度(质量%)和在铜液中的活度系数,由上表,按K值可以将杂质分为三类: 第1类K值很小,除Te为0.07

10、7外,均小于10-4。同时,Me也小。此类贵金属与Cu2O的反应非常困难,这正是所希望的,它们可以保留于阳极铜中,以便在电解精炼时从阳极泥中回收。,第2类杂质中,K值的差别幅度较大,并且与Me的乘积之差别也大。按此,又可以分成两种: (a) Cu2O反应的趋势较小,K与Me 的乘积也小。它们是As、Sb和Bi,其KMe值 分别为0.25、0.35和1.73,要在火精炼中除去这些杂质,并不容易。尤其是Bi,虽然Me较As、Sb高,但是,作为除杂质的前提条件-氧化趋势却是该类元素中最小的。,若粗铜中含Bi高时,火法精炼是难以将它除去的。从公式(7-7)可以看出,这种杂质的MeONMeO应该具有更小

11、的值,即比较完全地形成造渣物或挥发物从铜液中游离出来,才能使杂质残留浓度减小。,(b) 杂质的氧化趋势K值较大,与Me的乘积也大,其值如下: Pb21.66、Cd22.63、 Sn48.4、 Ni70、 In262、 Co1400 当这些杂质的氧化物形成独立相后,在铜液中的残留浓度比(a)种杂质低得多。Ni的氧化趋势是比较大的,在精炼过程中,需要保镍时,就应该降低Cu2O的饱和系数。,第3类杂质是表7.3中的Fe以下元素。它们的K、KMeO 值都相当大。如Fe, KMeO=67500, 而且,FeO很容易形成硅酸铁造渣。在精炼过程中,Fe的残留浓度是很低的,可以达到10-5。 Zn的KMeO=

12、 5170, 残留浓度亦很低。,7.2.3 粗铜中杂质的物相形态,对杂质在粗铜中的物相形态研究工作,报道较少。而且,各个工厂的具体原料、生产条件存在着差别, 以及铜液取样与冷却等具体情况都有不同,因而所发表的资料中,各类杂质的物相组成都有些不同之处。 一般认为,铜液中As、Sb 氧化物与Cu2O生成砷酸盐。当铜液中含As、Sb较高时,与镍的氧化物生成镍云母(6Cu2O8NiO2As2O5及6Cu2O8NiO2Sb2O5),易溶解于铜中。,韶关冶炼厂曾对高砷粗铜(Cu 95.0%95.5%, As1.7%2.5%), 进行过X衍射分析, 结果发现,砷不仅以As2O5 和砷酸盐的形式存在, 而且还

13、有金属砷的形态。,韶关冶炼厂曾对高砷粗铜(Cu 95.0%95.5%, As1.7%2.5%), 进行过X衍射分析, 结果发现,砷不仅以As2O5 和砷酸盐的形式存在, 而且还有金属砷的形态。,1. 硫 硫在粗铜中,主要以Cu2S形式存在。氧化时按下式进行反应:Cu2S +2 Cu2O =6Cu +SO2 氧化反应进行十分激烈。在1100以上时,Pso2达到0.70.8MPa。所生成的SO2,一部份进入炉气,一部份溶解于铜熔体中。SO2在铜中的溶解反应为:SO2(g) = S+2O 溶解于铜液中的S与O的关系为:S%=KPso2/O %2,7.2.4 杂质的除去,2.锌 锌沸点为906 ,当冷

14、杂铜加入炉内熔化时,就开始挥发。若含锌量高,需要进行蒸锌作业。即在熔体表面盖一层炭粉,或含硫极少的焦炭或煤粒,以避免氧化锌结壳,使锌顺利地以蒸气形式排出,在炉气中被氧化成ZnO。由收尘设备回收。 少量的锌氧化成ZnO后,会与SiO2 或Fe2O3 造渣,生成2ZnOSiO2或ZnOFe2O3。 锌是易脱除杂质,可以降低到10ppm以下。(0.001%),3.铁 炉料中的铁多是冷料或工具带入。铁能溶解于铜中,在1090,铁的溶解量为3.9%。 在铜液中铁容易被氧化成FeO,浮于液面与SiO2 造渣生成2FeOSiO2。FeO被游离氧进一步氧化,生成Fe2O3, 并与Cu2O或其它杂质氧化物生成铁

15、酸盐造渣。 铁是易除去金属,精炼时可以降至10ppm以下。(0.001%),4.镍 镍与铜能生成一系列固熔体,镍与砷、锑、锌、铋、锡能生成化合物。,NiO可与砷、锑氧化物生成镍云母(6Cu2O8NiOAs2O5及6Cu2O8NiOSb2O5)。NiO 溶解于铜液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一般铜矿产出的粗铜含镍都在0.1%以下,火法精炼不除镍,以便在后面的电解过程中以NiSO4形式回收。在处理铜镍矿时,粗铜含镍多为0.5%1.0%。为了不除去镍,而又要使阳极铜中的镍含量达到要求,于是采取了调铜保镍的作法。配料时用各种铜料搭配,以控制阳极含镍量为0.5%0.6%。在无法配料时,才进行除镍作业

16、。,镍是较难除净的金属,火法除镍有两种方法: (1) 熔析法:俄罗斯诺里尔斯克冶炼厂的粗铜含Ni1.5%,利用NiO在铜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特性,采用高温氧化铜液,使镍氧化成NiO而溶解于铜液中。随后再加冷料降温,NiO析出浮在熔池面上,扒净NiO渣。如此重复12次,铜液含Ni,可降至0.35%0.47%。,(2)加熔剂造渣 铜液氧化后,加入Fe2O3或石英沙造渣,生成NiOFe2O3或2NiOSiO2炉渣。根据计算, 铜液含Ni可降到0.25%,生产实践可降到0.30.4% 。,5. 锡 锡能与铜互溶,氧化时生成SnO和SnO2 。SnO 属碱性,有一定挥发性,可与SiO2 造渣。S

17、nO2 属酸性,可与Na2CO3造渣。,6. 砷、锑 砷、锑与铜在液态时互溶,与铜生成化合物(Cu3As 、Cu3Sb)及固溶体。与铁、镍、钴、锡生成化合物。在铜中以砷化铜、锑化铜、砷酸盐及锑酸盐存在。砷与Cu2O反应:2 Cu3 As + 3 Cu2O = As2O3 +12Cu 2 Cu3 Sb + 3 Cu2O = Sb2O3 +12Cu,生成的三价砷和三价锑的氧化物,一部份挥发,一部份被氧化成五价氧化物。 As2O3 + 2 Cu2O = As2O5 +4Cu Sb2O3 + 2 Cu2O = Sb2O5 +4Cu As2O5 和Sb2O5 不挥发,与Cu2O、NiO、PbO和BiO等

18、氧化物,生成各种不同组分的化合物。如砷酸铜(Cu2O As2O5),镍云母,砷、铅、铋化合物(Pb、Bi )2(As、Sb)4O12等。这些化合物都溶于铜液中,增加了脱除的难度。,常用的除砷、锑方法有两种类型: (1)挥发法 As2O3 和Sb2O3 沸点较低,(As2O3 在465 为0.1MPa),利用这个特性,在生产中,采用氧化还原氧化还原,重复作业除砷、锑。,2)加熔剂法 采用碱性熔剂苏打与石灰除砷、锑的历史已有半个多世纪,被认为是较有效的方法。Na2CO3与As、Sb的化学反应为: 2As +5/2O2 + 3 Na2CO3 = 3 Na2 OAs2O5 +3CO2 2Sb +5/2

19、O 2+ 3 Na2CO3 = 3 Na2 OSb2O5 +3CO2 碳酸钠过量时,生成Na3 SbO4 , 量不足时,生成Na3 SbO3。,7. 铅 在液态时,铜与铅形成均匀的合金。铅易氧化成PbO。PbO的密度为9.2,单独存在时,沉于熔池下部。与砷、锑氧化物,生成砷酸铅或锑酸铅。在砷、锑、铋、铅四种氧化物共存时,生成化合物(Pb、Bi)2(As Sb)4 O12 ,并溶解于铜液中。 PbO与SiO2造渣,生成熔点低(700800)、比重轻的xPbOySiO2,浮于熔池表面。由于PbO密度较大,熔剂需用压缩风吹入熔池内部,或在进料前将石英沙加在炉底,以利于造渣。,8. 铋 在液态时,铋与

20、铜能互溶,铋与铜不生成化合物或固熔体。据物相分析铋易氧化成Bi2O3,并与砷、锑、铅的氧化物生成化合物,溶解于铜液中。Bi2O3不与二氧化硅造渣,也不与苏打造渣。有人曾用Li2CO3作除铋试验,在1220,铜液含氧0.6%条件下,接触30min,除铋率为35%。Bi2O3在精炼温度下的蒸气压极低。火法精炼难以除铋。,9. 硒和碲 硒和碲能溶于铜液中,能生成化合物Cu2Se、Cu2Te。在氧化时有少量氧化成SeO2 、TeO2挥发,在加苏打造渣时生成硒酸钠、碲酸钠渣。智利某铜厂对高硒粗铜作过试验,在还原末期往熔池吹入苏打和煤粉进行还原造渣脱硒、碲。其主要反应如下:Na2CO3(s) + 2C(s

21、) = 2Na(g) + 3CO(g) 2Na(g) + Se= (Na2Se) Na2Se是稳定的化合物。试验脱硒率15%80%。一般粗铜含硒、碲较低,不进行脱除作业。在电解时从阳极泥回收。,10. 金、银 贵金属在火法精炼时,不发生氧化,留在铜内。少部份的银会被挥发性较强的杂质化合物带走,银的损失率可达2.5%。,经氧化精炼后,铜液含有0.5%1.0%的氧,在凝固时以Cu2O形态析出,分布于铜的晶界上,给电解精炼造成危害,需进行还原脱氧。,7.2.5 还原脱氧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7.2.5.1 氧化亚铜的还原,作为还原剂使用的有,树木、木炭、重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氨等。随着森林

22、的保护,树木和木炭已经不再使用了。这些还原剂均属于碳、氢化合物,与Cu2O产生下列还原反应:,H2(g) + O= H2O(g) (7-8) C(S) + O= CO(g) (7-9) CO(g) + O= CO2(g) (7-10) 2C2Hm(g) +6O= 2CO(g) +m H2(g) +2 CO2(g)(7-11) 2NH3(g) + 30 = N2(g) + 3H2O(g) (7-12),在还原作业温度下,上述反应都向右进行。在1150下按(7.8)式还原时,铜液中的含氧量与含氢量有以下的关系: 式中,f0为铜液中氧的活度系数,O%为铜液中的氧浓度。在还原反应时PH2在不断减少,P

23、H2O在不断增加,若水蒸汽未即时排出,即PH2O/PH2的比值不断增大,当比值大于10 后,即氢浓度较低时,按此平衡常数计算,铜液中含氧量仍可降到0.002%以下, 这说明气体中只要有很少的氢,就能保证铜液中的氧被还原脱除。,氧化精炼后,铜液中还存在着部份杂质,这些杂质,除金、银、硒、碲等外,多数是以氧化物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铜液中。在还原阶段,Cu2O优先于杂质氧化物被还原。杂质氧化物能否被还原,取决于铜液的脱氧程度,即最终含氧量。只有在铜液含氧量很低时,杂质才有被还原的可能。但是,若为了避免杂质的还原,而进一步脱氧的话,将会增加还原时间和还原剂的消耗,还会造成铜液含氢量增加,致使阳极气孔

24、率增加,质量下降。,7.2.6 杂质的还原,当铜液含氧较低时,除了对O2、SO2有较强的溶解外,对氢也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在11001200时,氢的溶解量约为4.5ppm。氢呈原子状态溶解,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为: lgH= -2273.3/T 1.836 + 0.5 lg PH2 (7-13),7.2.7 铜液中的氢,从上式看出,氢的溶解度,随温度和氢的分压PH2的升高而增加。在1150,PH2=0.1MPa时,氢溶解量为3.69ppm。氢能与铜液中的氧反应生成水蒸汽。,氢在铜中的溶解度随氧含量的降低而增加,当O0.05%后,氢溶解量迅速增加;当O0.03%后,急剧增加。形成铜液中氢的二次充气

25、。当铜液凝固时,内部残留的氧与氢结合生成大量水蒸汽,冲破表层,破坏阳极板面。 若氢、氧含量控制适当,形成的水蒸汽能抵消金属凝固时的收缩,产出平整的阳极板表面。因此,在生产中,以铜样表面“起平”,来控制还原终点。,7.3 精炼炉及精炼工艺,用于铜火法精炼的炉型有反射炉、回转式精炼炉、倾动式精炼炉三种。反射炉是传统的火法精炼设备,是一种表面加热的膛式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可以处理冷料,也可处理热料。可以烧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反射炉容积、炉体尺寸可大、可小,波动范围较大。处理量可以从1t变化到400t,适应性很强。处理冷料较多的工厂和规模较小的工厂,多采用反射炉生产阳极铜。,7. 3.

26、1 反射炉精炼,7.3.1.1反射炉结构与供热,反射炉精炼现场(氧化阶段),反射炉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缺点: (1 ) 氧化、还原插风管,扒渣、放铜等作业全部是手工操作。劳动量和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难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2 ) 炉体气密性差,散热损失大,烟气泄漏多,车间环境差。 (3 )耐火材料用量多,风管及辅助材料消耗大。 (4 ) 炉子内铜液搅动循环差,操作效率低。,回转炉是五十年代后期开发的火法精炼设备。它是一个圆筒形的炉体,在炉体上配置有24个风管,一个炉口和一个出铜口。可作3600回转。转动炉体将风口埋入液面下,进行氧化、还原作业。回转炉体,可进行加料、放渣、出铜,操作简便

27、、灵活。与反射炉比较,具有以下优点:,7. 3. 2回转炉精炼,7.3.2.1 回转炉的构造与供热,(1) 炉体结构简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取消了插风管、扒渣、出铜等人工操作。在处理杂质含量低的粗铜时,可以实现程序控制。 (2) 炉子容量从100t变化到550t,处理能力大,技术经济指标好,劳动生产率高。 (3) 取消了插风管扒渣等作业,辅助材料消耗减少。,(4) 回转炉密闭性好,炉体散热损失小,燃料消耗低。 (5) 炉体密闭性好,用负压作业,漏烟少,减少了环境污染。 回转炉与反射炉相比,由于熔池深,受热面积小,化料慢,故不适宜处理冷料,适合于处理热料。,回转炉由炉体、托轮装置、驱动装置、

28、燃烧器、炉尾燃烧室组成。见图7.2。,图7.2回转式精炼炉结构1.排烟口,2.壳体,3.砌砖体,4.炉盖,5.氧化还原口,6. 燃烧器, 7.炉口,8.托辊, 9.传动装置,10.出铜口,回转式精炼炉生产现场,炉口用于加料和倒渣,它由4块铜水套组成,并有一个炉盖,用气动或液压开启与关闭。非加料、出渣时间,炉盖将炉口盖上。氧化、还原,共用一个风口,通过一个换向装置与还原剂供应系统连接,通入还原剂进行还原作业。与风口相对应的另一侧,设有一个出铜口,炉体向后倾转,铜水从出铜口放出,通过速驱动装置,调节铜水流出量。,回转炉可以正、反转动3600,它配备有快速、慢速两套驱动装置。进料、倒渣,氧化和还原,

29、用快速驱动,浇铸用慢速驱动。此外在事故停电时,还配备有炉子向安全位置回转的事故驱动装置。 倾动炉是一种新型的精炼炉型,它兼有回转式阳极炉机械化、可倾动及反射炉可加冷料的优点,对于再生铜的精炼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但倾动炉造价过高。,7.4精炼炉产物及精炼技术经济指标,火法精炼的产物有阳极铜、精炼炉渣、烟气和烟尘。由于各工厂的原料与生产技术条件的不同和差异,产出的阳极铜化学成份也就各不相同。一些典型的阳极铜化学成份如表7.4。,表7.4 典型的阳极铜成分,精炼炉渣的成份与冷料成份、耐火材料成份、粗铜带入的转炉渣数量有关。一般的范围为:Cu15%32%,SiO215%35%,CaO1.7%4.2%,

30、MgO2%11.5%, FeO6%25%,Al2O32%12%。 一般以液态渣形式将精炼炉渣返回转炉处理。 烟尘中含有较高的铜和少量易挥发的金属,一般返回熔炼炉处量。烟气含尘、含硫较高时,需除尘、洗涤净化脱硫后才能排放。,表7.5 火法精炼技术指标举例,7.5 火法精炼的新动向,缩短冶炼流程,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是铜生产中降低生产费用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和开发的追求目标。将精炼炉与转炉配套作业,让转炉担负部分和全部的氧化精炼任务,精炼炉的作业负担减轻,缩短冶炼时间,是实现这一方向的考虑。,在利用转炉分担精炼炉的任务方面有以下几种做法: (1)在粗铜杂质含量低时,利用转炉氧化激烈,氧化

31、效率高的特点,过吹几分钟,完成氧化作业,脱除粗铜中少量的硫。 氧化后的铜水进入精炼炉后,只进行还原作业。 (2) 粗铜过吹除去部份杂质。在粗铜杂质含量过高,阳极铜中杂质含量不能达到要求时,将粗铜过吹以除去部份杂质,使阳极铜杂质含量降低。,在精炼炉设备方面,自倾动炉和回转炉发明以后长时间以来,未见更新的炉型应用于商业生产。只是在处理废杂铜的生产中,有些变化。在西班牙科波德的LOCSA工厂采用了一种竖式旋转炉来熔炼和精炼废铜线和废铜缆。与铜精炼回转炉不同,该炉子是沿着垂直中心轴转动。瑞典波立顿公司利用卡尔多炉处理废杂铜,在环保方面更有优点。,单元作业1、简述粗铜火法精炼的过程原理。2、火法精炼过程中为什么镍较难除去?3、精炼过程中有一还原作业,目的是什么?过还原有什么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