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XXXX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4902114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市XXXX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太原市XXXX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原市XXXX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市XXXX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计公报 太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太 原 市 统 计 局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2012年3月18日2011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目标,对标赶超、奋力拼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特别是市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中博会”成功举办、以长风商务区为标志的一批城建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民生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转型跨越发展积蓄了强劲势能。一、综 合经济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

2、值(GDP)2080.1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8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949.19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1097.05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6.87亿元,增长6.5%;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增加值366.94亿元,增长14.1%;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06.93亿元,增长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292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7632美元。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为1.6%、45.6%、52.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5.2和4.6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

3、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亿元图1 2007-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8%。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14.0%,非食品价格上涨2.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8%,消费品价格上涨6.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4.1%。图2 2007-2011年价格指数走势图表1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情况指 标比2010年涨(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5.4食 品14.0其中:粮食8.0肉禽及其制品28.3蛋14.3水产品19.0鲜菜-5.3鲜瓜果32.3烟

4、 酒7.3衣 着2.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6.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3.6其中:西药0.6中药材及中成药19.6医疗保健服务0.2交通和通信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8居 住-0.2其中:水、电及燃料-0.6建房及装修材料-4.8住房租金1.4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5.0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0%。二、农 业农业产值: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1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37.94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5.41亿元,增长7.3%;牧业产值17.17亿元,下降4.4%;渔业产值0.37亿

5、元,增长19.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7亿元,增长28.8%。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0.0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51千公顷。粮食播种面积82.2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54千公顷。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23千公顷,秋粮播种面积81.0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2.05千公顷,药材种植面积1.28千公顷。表2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品名称产量(吨)比2010年增长(%)粮 食3160435.6其中:夏 粮6467-22.3秋 粮3095766.4其中:小 麦6467-22.3玉 米2629098.5马铃薯107064.0油 料2682-1.4棉 花13932.0蔬 菜127

6、71650.3水 果694088.0造林:全年造林面积19.70千公顷。零星植树1000万株。新增育苗面积1.70千公顷。畜禽及水产品产量:年末大牲畜存栏4.40万头,猪出栏40.09万头。肉类产量4.65万吨,禽蛋产量2.72万吨,牛奶产量9.74万吨。水产品养殖面积1.28千公顷,水产品产量3334吨。农机及化肥施用: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23.16万千瓦。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7655吨。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全部工业增加值70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7.23亿元,增长12.2%。%亿元图3 20072011年规模以上工

7、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央企业增加值107.20亿元,增长16.0%;省属企业增加值352.86亿元,增长5.2%;市属企业增加值25.70亿元,增长13.4%;县属及以下和无主管企业增加值201.47亿元,增长30.8%。表3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类指 标增加值(亿元)比2010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7.2312.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480.138.1其中:国有企业16.2617.7集体企业2.67-9.2股份合作企业0.1872.0股份制企业601.85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63.5234.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2.7522.1其中:轻工业57.7525.0重工业

8、629.4811.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5%的十大行业中,增加值比上年增长的有9个。表4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十大行业增加值行 业增加值(亿元)比2010年增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04.987.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7.8111.9石油加工、炼焦业77.485.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9.4051.6专用设备制造业 28.0813.2烟草制品业23.7017.4通用设备制造业22.5719.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3.400.6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2.8611.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81-3.7新兴产业增加值127.05亿元,增长27.7%,

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8.5%。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23.93亿元,增长27.8%。煤炭、钢铁、炼焦、化工、电力等五个传统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2%,增长8.4%。其中:占全市29.8%的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7.0%;占全市21.5%的钢铁行业增加值增长11.9%;占全市11.3%的炼焦行业增加值增长5.5%;占全市1.7%的化工行业增加值下降3.7%;占全市0.9%的电力行业增长32.3%。表5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产 品 名 称单 位产 量比2010年增长(%)原 煤万吨3942.634.5洗 煤万吨3109.44-1.5发电量亿千瓦小时306.69

10、50.5食 醋万吨39.2718.0白 酒(折65度)千升3880.5615.3碳酸饮料万吨15.7416.3卷 烟亿支155.005.1家 具万件2.2040.6机制纸及纸板万吨11.0611.8焦 炭万吨1391.329.7 大机焦万吨1315.669.8氢氧化钠 (折100%)万吨9.2127.0化肥 (折纯)万吨1.45-79.7橡胶轮胎外胎万条164.86-5.0 子午线轮胎外胎万条150.6518.8水 泥万吨592.0414.2平板玻璃万重量箱171.47-10.2生 铁万吨701.413.5粗 钢万吨938.0510.5 不锈钢万吨302.2511.3钢 材万吨893.725.

11、5金属镁万吨3.66-17.0金属切削机床台1937.0014.3 数控机床台451.0024.4起重机万吨9.0217.4采矿设备万吨13.6913.2金属轧制设备万吨8.5140.3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6.17,比上年提高10.59点。主营业务收入2540.97亿元,增长24.0%。利税总额177.23亿元,增长7.8%。利润总额61.65亿元,下降13.7%。亏损企业亏损额20.97亿元,下降0.8%。建筑业:全市建筑业增加值24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363.89亿元,增长1.5%;利税总额70.82亿元,增

12、长1.9%;利润总额25.88亿元,增长2.8%;上缴税金44.94亿元,增长1.4%。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68.76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招标投标承包工程施工面积4334.6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40.55万平方米。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024.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中央项目投资90.51亿元,增长14.3%;省属项目投资224.37亿元,增长25.1%;市属项目投资709.26亿元,增长26.7%。%图4 2007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77亿元,增长30.6%;第二产业投资289.08亿元,增长27.

13、4%。其中:工业投资283.73亿元,增长30.2%;第三产业投资720.29亿元,增长24.2%。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1.5%、28.2%和70.3%。工业投资中,新兴产业投资132.49亿元,增长28.6%,增速比上年加快7.4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6.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524.35亿元,增长34.8%,非国有投资499.79亿元,增长16.4%。表6 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指 标投资额(万元)比2010年增长(%)固定资产投资1024144425.1农、林、牧、渔业14766430.6采矿业767135112.1制造业171710024.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4、353074-19.8建筑业53530-40.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2210419.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06319-7.3批发和零售业22793637.1住宿和餐饮业6885296.1金融业8270-36.5房地产业450253239.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4633-56.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31473-19.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3766762.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05730.0教育126986-53.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4592924.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70252-12.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9415-59.0注:表中房地产业除包含房

15、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含其他房地产投资。全年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51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95个,计划总投资1286.87亿元,完成投资248.8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4.3%。房地产开发: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1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商品住宅投资246.53亿元,增长33.1%,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房投资44.04亿元,占住宅投资的比重为17.9%。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226.3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46.51亿元,其中:现房销售额24.41亿元,占16.7%;期房销售额122.10亿元,占83.3%。五、能 源能源生产: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2810.9

16、6万吨,比上年增长4.3%;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4838.75万吨,增长5.1%。能源投资:能源工业投资104.49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煤炭工业投资67.13亿元,增长95.3%;焦炭工业投资8.10亿元,下降39.5%;电力工业投资18.50亿元,下降32.5%。用电: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43.34亿千瓦时,增长12.0%。其中:农业用电1.77亿千瓦时,增长10.3%;工业用电(含电厂自用电)183.54亿千瓦时,增长12.9%;建筑业用电3.06亿千瓦时,增长27.1%;第三产业用电29.32亿千瓦时,增长8.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3.58亿千瓦时,增长11.7%,城乡居民

17、人均生活用电646.01千瓦时。万元GDP电耗1244.87千瓦时。六、国 内 贸 易消费品零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53.09亿元,增长1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20亿元,增长20.5%。表7 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 标零售额(亿元)比2010年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2917.9分地域:城 镇953.0917.8其中:城 区870.1918.6乡 村20.2020.5分行业:批发业86.545.4 零售业813.3319.2 住宿业11.3928.6 餐饮业62.0317.8%亿元图5 20072

18、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58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8%,比上年提高12.1百分点。表8 2011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指 标零售额(万元)比2010年增长(%)汽车类217417621.0石油及制品类74110533.6文化办公用品类301295.6通讯器材类4771129.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33716830.3中西药品类25013224.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2725-24.3日用品类11026029.8家具类270435.0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55445225.5服装类43825633.7化妆品类5213621.5金

19、银珠宝类16266864.3七、对外经济进出口贸易: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85.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出口额35.05亿美元,增长11.9%;进口额50.29亿美元,增长5.4%。出口商品中,煤炭、焦炭、金属镁分别为4.19亿美元、3.87亿美元、2.02亿美元,占出口额的28.8%。不锈钢材、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分别为9.33亿美元、8.64亿美元、3.78亿美元,占出口额的62.1%,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153个。年进出口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49个,比上年增加2个。招商引资:全年新设立外商及港澳台商直接投资企业20家。外商及港澳台商直接投资

20、新签合同(协议)20项。合同外资额8.55亿美元,增长24.0%。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6.79亿美元,增长16.1%。第六届“中博会”期间,共签约103个项目,总投资6502.82亿元。其中:签订合同和协议项目95个,总投资2202.46亿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8个,总投资4300.36亿元。八、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年末全市公路线路里程累计达到674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8公里。公路密度96.6公里/百平方公里。表9 2011年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量与周转量指 标单 位绝对数比2010年增长(%)货物运输量万吨13542.89-2.2铁路万吨4714.92-6.9

21、公路万吨8824.000.5航空万吨3.97-3.6货物周转量百万吨公里43273.15-4.4铁路百万吨公里33003.23-5.4公路百万吨公里10269.92-1.1旅客运输量万人次5193.238.2铁路万人次2550.6315.4公路万人次2055.00-0.5航空万人次587.6011.9旅客周转量百万人公里12301.1414.2铁路百万人公里6899.9326.6公路百万人公里5401.211.6注:铁路运输为太原地区口径。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71.40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9986辆),比上年末增长18.0%,其中私人汽车56.12万辆,增长21.9%。本年新注册汽车

22、11.80万辆,增长14.2%。年末轿车保有量37.83万辆,增长22.3%,其中私人轿车33.03万辆,增长24.9%;本年新注册轿车7.23万辆,增长16.9%。邮电:全年邮电业务总量(新口径)7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73亿元,下降19.4%;电信业务总量65.55亿元,增长13.3%。年末市话到达142.47万户。农话到达7.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60.88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89.04万户。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10.48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191部,其中: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35部/百人和156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

23、用户119.44万户,净增加16.48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111.41万户,增加15.50万户。旅游: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461.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国内游客2427.08万人次,增长21.7%;海外游客34.88万人次,增长23.2%。海外游客中:外国人24.46万人次,香港同胞6.03万人次,澳门同胞0.69万人次,台湾同胞3.70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276.70亿元,增长20.1%;国内旅游收入263.55亿元,增长20.2%;旅游外汇收入1.98亿美元,增长20.9%。九、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全市财政总收入39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市级财政

24、完成221.68亿元,增长18.8%;县(区)级财政完成171.36亿元,增长26.7%。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74.72亿元,增长26.2%。其中:税收收入141.69亿元,增长27.0%,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共计完成税收98.72亿元。全年执行一般预算支出239.31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1.24亿元,增长27.5%;教育支出44.78亿元,增长24.6%;科学技术支出7.76亿元,增长65.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26亿元,增长8.9%;医疗卫生支出13.96亿元,增长38.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25亿元,增长29.2%;城乡

25、社区事务支出48.17亿元,增长79.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94亿元,增长6.0%。金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641.03亿元,比年初增长9.6%;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731.17亿元,增长13.0%。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585.04亿元,增长9.5%,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2667.11亿元,增长12.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657.37亿元,增长13.1%。人民币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余额3913.14亿元,增长11.4%;短期贷款余额1583.01亿元,增长17.5%。保险: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79.10亿元,增长8.0%。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47.98亿元,增长0.

26、4%;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3.70亿元,增长14.7%;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1.63亿元,增长27.2%;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5.78亿元,增长23.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0.49亿元,增长32.0%。其中:寿险业务给付7.31亿元,增长31.6%;健康险业务赔款及给付1.91亿元,增长127.5%;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0.34亿元,增长9.7%;财产险业务赔款10.93亿元,增长24.0%。十、城 市 建 设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开工建设各类重点工程150项,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5项。太原美术馆、太原博物馆、文化岛平台等中博会场馆及配套工程全部完工,省城地标性建筑群初具规模。全年开工建设

27、道桥工程31项,其中滨河西路南延、新晋祠路拓宽改造、奥体片区路网等21项工程全部完工。全年小街巷改造完工47条,完成长风桥至祥云桥段5.1公里的汾河治理美化南延工程。全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54.90万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利用面积174.69万平方米,成功入围全国首批“中德技术合作公共建筑中小学校节能试点城市”。年末全市天然气供气总量38670万立方米,集中供热面积9984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扩网1323万平方米。新购置公交车600辆,年末城市公交运营车辆2677辆,其中:公共汽车2546辆。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3003公里,年客运量6.43亿人次。城市绿化:建成区开工建设园林绿化工程31项,

28、其中滨河西路南延风景林带绿化工程、奥体片区绿化、新晋祠路林带景观工程等29项工程全面竣工。创建省级园林单位5个,省级园林小区2个,省级园林道路2条。全市共有综合性公园30个,专类公园11个,带状公园4个,街头游园80个,社区游园43个,街旁绿地47块。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1403公顷,园林绿地面积9948公顷,公园绿地面积3027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8.01%,绿地率33.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9平方米。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3所(其中高职院校24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0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2所,职业高中学校19所,普通中学232所,小学599所

29、,幼儿园796所。表10 2011年各类教育学生数指 标招生(人)在校生(人)毕业生(人)研究生7289207086245普通高等教育10222734191590097中等职业教育5270614930360209普通高中303428935026941普通初中4707815227655648普通小学4212126163048113特殊教育145957171学前教育4191610692033078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国家标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1%;高考一本、二本达线率和录取率在全省继续名列前茅。科学技术:年末共有独立科研机构105所,

30、工作人员1.43万人。全年安排科技发展项目242项,技术市场共登记技术合同610项,成交金额10.09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5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5家。年末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0家。全年鉴定406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5.2%。全年申请专利6525件,比上年增加1506件。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154项,比上年增加35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年末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共有入区企业4451家。全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176

31、0亿元,增长17.7%。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年末全市共有专业、民营艺术表演团体17个。群艺文化馆12个,博物馆12个。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485.09万册。国家综合档案馆11个,馆藏档案资料65.45万卷(件、册)。广播节目12套,电视节目22套。有线电视用户88.27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84.2%,有线电视数字用户76.07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9.4%,电视人口覆盖率99.7%。2011年,新创排演大型组歌科学发展颂、晋剧上马街、大红灯笼、话剧红色遗言、红孩子、舞剧千手观音、山西民歌情景诗桃花红等作品。荣获国家级奖9项,省级奖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共列入国家级保护项目15

32、项、省级保护项目52项。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1.2万场次,实现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全覆盖。卫生: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552个(不含村卫生室),医疗床位2987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150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797人,注册护士17190人。每千人拥有医生4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为92.4%。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为93.3%。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102.52万人,参合率99.0%。体育:全年太原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得12枚金牌、9枚银牌、12枚铜牌、41个第四至第八名。成功举办“20

33、11太原国际马拉松赛”,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1.43万人参赛,被评为“全国马拉松优秀赛事”。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环境质量:全年市区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308天。空气污染综合指数2.19%,下降0.08点。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2.5%,提高12.5个百分点。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53.2分贝、交通噪声年均值67.9分贝,保持全国先进水平。气温降水和用水量:全年平均气温7.710.9,降水量384570mm。地下水水位平均上升2.21米。全社会用水量6.18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40亿立方米,生产用水3.97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81亿立方米。安

34、全生产: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数比上年下降9.3%,未发生重大事故。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244。发生火灾1492起,道路交通事故1359起,分别下降1.6%和15.4%。十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据2011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3.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3.02万人,增加5.96万人;乡村人口70.52万人,减少2.89万人。城镇化率83.35%,比上年提高0.81个百分点。男性人口216.29万人,女性人口207.25万人,性别比为104.36100。全年出生人口3.78万人,人口出生率8.96,比上年下降0.1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

35、.61万人,死亡率3.82;自然增加人口2.17万人,自然增长率5.14。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9元,比上年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11元,增长8.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7%。农民人均纯收入8888元,增长16.8%。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71,与上年持平。图6 2007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图7 2007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社会保障:城镇社会保险参保率77.1%。全市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75.8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20.7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80.2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70.50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15.40万

36、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75.87万人。年末城市低保覆盖人口5.74万人,农村低保覆盖人口4.48万人。全市各类收养类单位41个,床位5197张,收养4387人。救济农村五保户4227户,农村临时救济人员785人次。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完成740个行政村的街巷硬化,覆盖率72.98%;新建成便民连锁店65个,覆盖率100%;农家书屋、村级文化体育场所、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职业高中(含职业中专)学生全部享受免学费全覆盖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58.50万人,为符合条件的12.89万名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发放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实现新农保全覆盖。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3、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标准由过去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由项目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4、2011年起,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按行业新确认口径统计。5、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节能降耗指标单独发布。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