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三章(7页DOC).docx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4902100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7页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7页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7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三章(7页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第三章 消费与储蓄理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宏观上影响消费和储蓄的因素;了解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关键概念: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第一节 消费与消费函数一、消费的含义 人们为满足需要而花费在最终消费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指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消费的构成: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务。注意与投资的概念界限二、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消费支出在GDP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影响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家庭财产、利率水平、消费信贷、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传统消费模式三、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与消费曲线

2、微观上消费的决定因素很多,凯恩斯主义的消费被假定为由家庭当前可支配收入决定,因此有消费函数: c = f (y)。 现实中短期内收入变化较小,故可用线性函数近似替代:c = a + by. 其中 a 为自发性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认为,a 0,0 b 1.在 (y, c) 平面上,消费函数的图象称为消费曲线。 现实中,家庭的消费函数一般是非线性的,而是一个单调增的凹函数。(二)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是指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的比率,用MPC表示。实际上也就是消费函数对收入的导数f (y)

3、 。一般情况下, MPC的递减的,且0 MPC 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APC)是指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APC = c / y.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可导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三)社会总消费函数以上分析的是家庭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宏观经济学关心的是整个社会的消费函数,即总消费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然而,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庭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1)国民收入的分配。人们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因此,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

4、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是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反之亦然。(2)政府税收政策。如政府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将富有者原来可能用于储蓄的一部分收入征收过来,以政府支出形式花费掉,而按西方经济学者说法,这些支出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最终用于消费。这样,社会中消费数量增加,社会消费曲线会向上移动。(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公司未分配利润无形中是一种储蓄,如分配给股东,则必定有一部分会被消费掉,因此,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越大,消费就越少,储蓄就越多。反之,则消费就越多,储蓄就越少,即社会消费曲线就会向上移动。(4)永久性收入和暂

5、时性收入。一般而言,暂时性收入对消费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永久性收入则会增加消费。(5)消费心理向左邻右舍看齐的消费攀比心理也会影响消费曲线。 一般情况下,经济学家还是假定社会总消费函数与家庭消费函数具有相似的性质:总消费决定于当前可支配总收入;总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且介于 0 与 1 之间;第二节 储蓄与储蓄函数一、储蓄的含义储蓄,指家庭部门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储蓄与消费的关系:s = y c.注意我们日常生活中“储蓄的概念”与此处概念的区别。宏观经济学凡是当前收入中未消费的部分均为储蓄,而与以什么方式(银行存款、购买房屋与证券等)进行储蓄无关,同时也应注意储蓄也是一个流量概念。由储蓄的定义

6、可知,储蓄与消费实际为一个问题的两面,因此影响消费的因素自然也对储蓄产生影响。二、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的关系(1)s = y c = y f(y)(2)在线性近似情况下,s = y c = a + (1 b) y(3)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指储蓄函数的导数,一般地, MPC MPS = 1, 线性近似情况下MPS = 1 b.(4)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APS)指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由 MPC 递减可导出 MPS 和 APS 递增。第三节 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一、相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消费

7、理论(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所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取决于消费者当前的绝对收入,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相对收入”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相对于消费者过去的收入,二是相对于其他可比较的人的当前收入,两种含义的“相对”性都对消费者当前的消费决策产生影响。 1棘轮效应:过去的收入对当前消费的影响从时间序列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容易因收入的增加而提高,但却不容易因收入的减少而下降。可以图3.9说明。CYY2Y1Yt1C1C2Ct1C1CL = bYCS2CS1图3.9 短期与长期消费曲线 2攀比效应: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对当前消费的影

8、响消费者的消费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可概括为如下四点。(1)在稳定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2)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因为其影响因素在长期中变化不大。(3)从短期考察,储蓄和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的作用较大。(4)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起来,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life cycle hypothes

9、is)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假定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消费是与他们在该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相关的,而前者强调人们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他认为,人生全程分三个阶段: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这时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随着他们进入壮年和中年,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入会大于消费,不但可能偿还青年时代欠下的债务,更重要的是可以积累些钱以备养老。等到年老退休,收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所谓负储蓄状态,如下图所示。根据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社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

10、向会下降。因此,总储蓄和总消费会部分地依赖于人口的年龄分布,当有更多人处于储蓄年龄时净储蓄就会上升。除了想使自己一生平稳消费这一点,还有一系列因素会影响消费和储蓄。例如,当有更多人想及时行乐的话,储蓄就会减少;当社会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有更多人享受养老金待遇时,储蓄也会减少;当社会上有更多人想留一笔遗产给后代时,社会总储蓄率就会提高,但很高的遗产税率又会影响这种储蓄的积极性。总之,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在短期内,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这可以解释周期性的消费行为。在长期内,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保持不变。同时,莫迪利安尼等人利用美国的有关数据做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的边

11、际消费倾向是0.7,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06,基本上证实了生命周期理论。三、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Friedman)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认为,收入分为现期收入和永久收入,消费也可分为现期消费和永久消费。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定某人永久收入为下列形式的一个加权平均值:yp=qy+(1-q)y-1式中,yp

12、为永久收入;q为权数;y和y-1分别为当前收入和过去收入。如果q=0.6,y=12000元,y-1=10000元,则:yp=0.612000+0.410000=112000(元)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永久收入。例如,假定c=cyp=0.9yp,则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仅为cq,明显低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c。在上述例子中,cq=0.90.6=0.54。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原因是,当收入上升时,人们不能确信收入的增加是否会一直继续下去,因而不会马上充分调整其消费。当然,当收入下降时,人们也不能断定收入的下降是否就一直会如此。因此,消费也不会马上发生相应的下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仍较低。只有收入变动最

13、终证明是永久的,人们才会在最终证明是较高或较低的永久收入水平上充分调整其消费。按永久收入消费理论,一个有前途的大学生可能会在其暂时收入以外多花不少钱,这会使他欠不少债,但他相信自己将来收入会非常高。再如,当经济衰退时,虽然人们收入减少了,但消费者仍然按永久收入消费,故衰退期消费倾向高于长期的平均消费倾向。相反,经济繁荣时尽管收入水平提高了,但消费者按永久收入消费,故这时消费倾向低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上述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有联系也有区别。就区别而言,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

14、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的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的未来收入问题。就联系而言,不管二者强调重点有何差别,它们都有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在以下几点是相同的。(1)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2)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很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低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甚至近于1。(3)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一)利率什么是利率的变动

15、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从而增加储蓄。利率提高使储蓄增加是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利率提高使人们将来利息收入增加,认为自己较为富有,以致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可能反而会减少储蓄。就低收入者而言,利率越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因为他没有太多钱可放款收利息,利率提高也不会增加他将来的收入),故利率提高会增加储蓄。就高收入者而言,利率的提高,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从而可能会减少储蓄。就全社会总体而言,利率的提高究竟会增加储蓄还是会减少储蓄,则是由这些人增加和减少储蓄的总和的正负净额来决定。此外,储蓄的另一目的是为将来养老或其他某一特

16、定用途。如果以将来每年能得到固定金额为目的来储蓄,则利率提高可减少目前所需积蓄的本金,因此,利率的提高会降低储蓄。可见,利率的提高,因会发生正负相反的效果,就全社会言,难以事前判断会增加储蓄或会减少储蓄。(二)价格水平影响消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价格水平。这里所谓的价格水平,是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改变而影响消费。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升,实际收入下降,若消费者要保持原有生活消费水平,则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反之,物价下跌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下降。若物价与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实际收入不变,照理不会影响消费,但假如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了物价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情况就是消费者存在“货币幻觉”。(三)收入分配前面说过,高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小,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大,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比较大,而收入分配越是不平均,全国性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较小。以上简要说明了影响消费和储蓄的非收入因素。在分析国民收入决定时,为简单起见我们仍运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消费理论。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