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推荐语文教案上册(10篇).docx

上传人:爱*** 文档编号:4901065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七年级推荐语文教案上册(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2七年级推荐语文教案上册(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七年级推荐语文教案上册(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七年级推荐语文教案上册(10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七年级推荐语文教案上册(10篇)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 孙权劝学 1.认知目标 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 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

2、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教师讲故事,出示课题、作者并板书孙权劝学) 2.作品、作者介绍 师提问学生,师生齐说,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谁能说一下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司马光是一个什么人?(提问学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教师介绍资治通鉴的命名由来并出示。当年宋神宗之所以给这本书命名为资治通鉴,有“鉴于

3、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意思,其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希望同学们通过孙权劝学这个小故事,也能有所收获。 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目标是:出示课件,生齐读明确。 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懂文意; 通过诵读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形象; 通过阅读、体验、感悟,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师出示多层次朗读要求,讲读明确。 (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下面请大家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如果碰到生字和不懂的地方,在下面后面的合作朗读中与大家讨论解决。(教师口述) 2.全体起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朗读。先交流自己画出的字词,互相质疑答疑

4、,再小组集体朗读课文。(师提出要求,生起立朗读) 3.小组展示朗读成果。(两个小组) 4.出示全文,教师强调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和停顿不当之处。 5.全班齐读课文 (二)读懂文意,理解内容 1.小组合作,通译全文。(起立) 2.二人小组合作,读译全文。 3.学法点拨 通过我们对文意的疏通,我们知道,我们依然用到了以前翻译文言文常用的五字法, 就是,让生说(留替调补删)并出示。明确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翻译课文最基本的方法。 (三)读出语气,品味语言 通过读译课文,相信大家对本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出文章的内容或写法吗?(先小组讨论,后自主发言) 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

5、学,吕蒙乃始就学并得到鲁肃赞扬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正所谓开卷有益。(板书:孙权劝吕蒙学鲁肃赞开卷有益)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文中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测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品析)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溢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保护。) “

6、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身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示出吕蒙对自身才略出息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听录音 2.分角色朗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好呢?一位同学朗读作者话,另三位上台分别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扮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同学作点评。 3.谈感悟 刚才我们分角色朗读了课文,想一想孙权三劝的魅力、吕蒙乃始就学后的

7、变化,鲁肃的爱才、敬才,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呢?下面我们先小组讨论,再自由发言。(起立) 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我们不能总用老眼光来看待别人,人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 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四、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 方仲永的变化与吕蒙的变化有何不同,对你有什么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努力读书,开卷有益。) 2.隔空对话 假如仲永和吕蒙穿越时空相遇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哪两位同学能既兴表演一下。 3.现场劝学 学与不学,使吕蒙和仲永的结束发生了很大变化。纵观我们周围,也有些同学上课常开小差,课后时常完不成作业,成绩总是提不上去,你如

8、何才能劝导他努力学习呢? 五、总结、作业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出息而得到鲁肃赞扬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有用的。最后老师把宋代苏轼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们一起共勉。它就是: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作业 1.背诵全文:劝学就学论议结友 2.收集与读书、学习有关的名句、格言,写在摘抄本上。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2 口技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口技一文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口技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的魅力。文章着重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按时间的顺序,由高潮

9、到低潮再到最高潮的情景描写,层次清晰、有紊不紊,首尾呼应。同时,文章还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和结合的手法,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从而得到了艺术的熏陶。本文计划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翻译课文,第二课时课文分析,第三课时检测。 二、学情分析:作为初二学生,对古文学习已有一定基础,因此,课文翻译主要在学生自主翻译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重点字词归纳,课文分析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1.文言实词含义。 (二) 能力目标1.文言阅读能力。 (三)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口技的神奇,精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文言实词及部分虚词的读音、含义。 三、教法与

10、学法: 1. 朗读法 (小组读、个人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2.小组讨论法 。3自主学习法4教师归纳法 四、教学资源:参考书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你听过口技吗?什么是口技?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写这一技艺的文章。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声音来欣赏,而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来欣赏。这,又是一种享受了。(如有可能,可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表演一下,以创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明确目标 1、 疏通文意。

11、2、 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含义。 三、整体感知(1分钟) 1.结合阅读提示及注释,请学生简介文学常识,教师补充。 口技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公元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 2.朗读课文(4分钟) 范读,请同学读准下列字音。 顷qng 倾qng 呓y 絮x 叱ch 间jin许 许h 曳y 几j 学生自己小声朗读一遍。 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四、疏通文意 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自译课文。(学生自主学习法,5分钟) 2、学生将预习时不懂的字、词、句翻译提出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小组讨论法、

12、3分钟) 3、学生提出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重点疑难问题。(2分钟) 五、教师解答疑问,并强调掌握重要字词的读音、释义(6分钟) 1. 掌握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2.通假字:“满坐寂然”中的“坐”通“座” 3、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们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三”) “一时”,同时。“忽”,“忽然”突然发生。“既

13、而”两事相继发生。“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4.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适逢) “厅事”(大厅、厅堂) “施”(放置)“闻”(听见) “奋”(卷起) “但”(只) “虽”(即使)“走”(跑) 5.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 一(张)桌 一(把)椅 一(把)扇一(块)抚尺 两(个)儿 百千(个)人 百千(条)犬 百(只)手 百(条)舌百(张)口 六、教师检查课文翻译。(可根据班级情况,采取以下任意一种形式。)(5分钟) 1、每一小组抽查一人进行班级文章翻译

14、接龙游戏。如出现问题教师可进行指导。 2、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往学过的知识出发,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检查重点词义。 (1) 会宾客大宴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4)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座。 (5)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6)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七、齐读课文。 要求:高声朗读,熟悉课文情节。 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八、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复述课文。(3分钟) 说明:最好用讲故事的形式,尽量扣准课文内容。 教师应进行点评。 九、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七、板书设计: 口技

15、通假字:“满坐寂然”中的“坐”通“座” 活用的词:“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重点文言字:“会” “厅事” “施” “闻” “奋” “但” “虽” “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分析课文重点语句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能力目标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教法与学法: 朗读法 (小组读、个人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2.小组讨论法、3自主学习法、4教师归纳法 。 四、教学资源:参考书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检

16、查上节课文言字词及句子翻译(3分钟) 二、分析第2、3、4段,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 1. 齐读第2、3、4段。 (1分钟) 2。思考:这三段描写了几个场面? (2分钟) (先让学生自主分析,然后小组讨论) 三个场面: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一家人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3. 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井口头作答。思考: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何特点? (2分钟) 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一大(第一个场面)一小(第二个场面)一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又各有特点,如:第一个场面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第二个场面突出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屋内的静;第三个场面更是写得有

17、生有色,达到高潮,声音由少而多,应接不暇。另外,声音有的是单独相继而出,有的是同时发出, 4. 思考: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2分钟) 不能省去。这段写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三、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 1. 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1分钟) 2. 思考:课文第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2分钟)(讨论交流) 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

18、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3. 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2分钟) 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 四、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钟) 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

19、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2, 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2分钟) 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人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五、揣摩语言,领会主旨。 (8分钟) 1.

20、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3. 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几”。这些

21、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 4. 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宣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六、总结课文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七、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三题。 七、板书设计: 口技 三个场面: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一家人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第3课时(复习考试) 口技的测试题 古汉语常识 1. 注音 顷 倾 呓 絮 叱 间 许 许 曳 几 2.解释画线

22、字: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虽人有百手 会宾客大宴 但是时 京中有善口技者 不能名其一处 会宾客大宴 妇抚儿乳众妙毕备 满坐寂然 3.一词多义 乳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绝 绝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妙 以为妙绝: 众妙毕备: 4.词语解释: 厅事: 施: 团坐: 中间: 曳: 少顷: 满坐寂然: 一时: 善: 未几: 倾侧: 虽: 股: 一端: 欠伸: 呓语: 众妙毕备: 意少舒: 5 将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 表示突然发生:-、- 2. 表示相继发生:- 3. 表示同时发生:- 4.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23、- 5.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6翻译下列句子 京中有善口技者: 满坐宾客无不神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中间力拉甭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虽人有百手,不能指其一端: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座。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问答题: (1)、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它们分别写了什么?指出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2)、在第二自然段中,“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这

24、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的一清二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4) 文中摹拟了哪三个场景? (5)“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6) 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7)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8) 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9) 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3 黄河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25、3.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突破: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

26、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播放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学法指导: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有一些流行歌曲,我们非常喜欢像老鼠爱大米,但有一些老歌,虽年代久远,却富有生命力。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今天,咱们就一起学这样一首老歌黄,打开课本256页。 二、黄河本事知多少 说到黄河,我想咱们先回顾一下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她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27、、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 出示黄河咆哮奔腾的动画看了图片,你能从诗中找出跟你有同感的词语吗? 三、了解背景通文意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四、诗海畅游读为先 诗海

28、畅游读为先,而要读好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请看大屏幕,齐读一遍,找出错误的读音。 山巅din、哺p育、澎pn湃、狂澜ln赞zhn歌、发源yun、屏嶂zhng、浊z流、滋z长、气魄p、劈p成、宛wn转 诵读指导: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这首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一)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

29、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者,予以鼓励。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A、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B、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C、注意适当的停顿、语速。 (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

30、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组合,予以鼓励。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感知品析作评点 (一)自主质疑:(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你读懂了什么?你还

31、有哪些疑问?(活动:思考交流)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启示):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3、歌词中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 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解答。 (活动:从上述问题入手,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

32、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我觉得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课堂反馈: 1、找出文中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特征词语:。 2、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原因是。 3、诗歌最后两句采用_修辞方法,起_作用,表达了_。 4、诗歌最后一段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原因是。 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的含义。 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

33、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结束语: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全班朗读) 六、拓展创新乐无限 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

34、、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欣赏黄河大合唱。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4 河中石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35、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新知探究 1、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朗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 (2)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 (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 (4)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 三、

36、交流展示 请学生翻译课文。 四、综合运用 1、通假字 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的农具 2、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2)阅十余岁。 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3)是非木柿。 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6)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7)河干。 古义:岸,水边今义:水分不足,干燥 3、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开 相去甚远已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 众服为确论认为,动

37、词 如:如是再啮像 如其言按照 之: 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求之地中”这种观点。 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 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 求之下流代词,代石兽。 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 4、词类活用 棹:名词用作动词船桨,划(船) 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五、整合提升 复述故事。 六、检测巩固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复习导入) 二、新知探究 1、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四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完成思考与练习一) 2、在寻找石

38、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办法? 三、交流展示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办法? 庙僧: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到了流水,没有考虑到石兽和泥沙; 讲学家:只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所以他们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所以他提出了正确的办法,找到了石兽。 四、综合运用 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代表的三种态度 寺僧: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

39、而下代表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空谈事理,脱离实际代表据理臆断的态度 老河兵: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代表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整合提升 归纳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强调实践出真知,不能主观臆断。 六、检测巩固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1、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2、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3、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

40、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5 口技 教学目标: 一 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 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 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四 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一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二 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指导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