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语文学科性质的立足点-语文学科性质特点.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4901046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讨论语文学科性质的立足点-语文学科性质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讨论语文学科性质的立足点-语文学科性质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讨论语文学科性质的立足点-语文学科性质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讨论语文学科性质的立足点-语文学科性质特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讨论语文学科性质的立足点|语文学科性质特点适逢世纪之交,语文学习组织了语文学科性质的大探讨,出名家访谈,又有教坛新人的雏凤之声,百家争鸣,盛况空前。但是,这场探讨目前好像又陷入了一个怪圈:探讨各方正在重演“工具性”“思想性”拉锯战的老戏。不少论者大打“人文性”这张王牌。事实上,这“人文性”由于一起先就缺乏明确的界定,在探讨中用来用去,几乎演化成了“思想性”的代名词。尽管有的文章强调“人文性”还“具有道德的、情操的、审美的特征”,其实,这还是应当理解为“思想性”的,只要别把“思想性”过“左”的曲解为“政治性”就行了。历史的沉痛教训告知我们,就语文教学而言,过分的强调“思想性”,比过分的强调“工具

2、性”更危急。所以,语文界一些饱经近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有识之士,立场坚决的为“工具性”摇旗呼喊,认为“十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收获是确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笔者认为,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探讨之所以屡次在这个怪圈中钻不出来,问题出在探讨的立足点上。大家总是站在语言学的圈内来分析和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自然难免得出“语文就是语言”的结论,不愿放弃“语文具有工具性”的观点。另一方面,不少人又分明发觉,语文中存在一些非语言的东西,深感语文并不是语言学的附庸。缺憾的是,他们不是跳出语言学的圈子去寻求新的途径解决问题,而是企图用语言学的理论(无论是传统的“思想性”还是新潮的“人文性”)来诠释非语言的

3、东西,怎不一再碰壁!李廷扬在新解依旧无解末尾就曾尖锐的指出:“用语言学中的术语和概念来说明语文及其教学的根本问题,可以断言是没有出路的。”本文试图从已被人们重视的“言语”这个概念的辨析动身,探讨一下语文教学探讨应当“回来”的主要立足点。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教化卷是把“言语”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界定的:“言语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两方面。”言语不同于语言。“语言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交际的过程。”可见,语言属于语言学探讨的对象,而言语属于心理学探讨的对象。勿庸置疑,语言具有工具性,它是静态的、形式的、全民性的交际载体。

4、用“天人合一”的观点来看,语言的确具有人文性,但同时也要看到,它的人文性终归已是“沉淀”或“烙印”,是一种“形式的内容”,还是应结合“主客二分”的方法将其界定为客体的。那种认为语言“是客体,又是人的主体”的观点,是“二元论”,不是辩证法,很成问题。试想,假如我们也运用“天人合一”的方法去考察一下其他工具的话,不难发觉,它们一样同“能制造工具并能运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人脱不了关系,它们都是“人化的自然”,它们身上都有历史的、文化的“沉淀”或“烙印”,它们都具有人文性。“旧石器”、“新石器”标记着两个历史阶段,谁能说它们没有人文性呢?既然如此,我们还有无必要把它们(留意:不是“他们”)确认为

5、客体呢?辩证唯物主义是主见“天人合一”和“主客二分”相结合来看问题的。对此,王朝清在要辩证法,不要肯定化中已经作过透辟的阐释。语言同其他工具一样,一旦被人创建出来,它就作为“产物”脱离人的意志而为一种客观存在。任何具有该语言言语实力的人都可以借以为自己服务。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不是也可以说几句生硬的中国话来咒骂我们吗?我们留意到,在论述语言工具性时,不少论者引用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言论作证。对此,也要详细分析。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里的“语言”,是语言学范畴的含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许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际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

6、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须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须要才产生的。”这里的“语言”,却应当理解为“言语”了。有的论者也留意到它并不是表达意识的工具或载体,但他们还没有摆脱语言学的阴影,仍将它当作语言学的概念进行表述,说“语言是一种意识”。因此,他们必定会重复语言“是客体,又是人的主体”这一“二元论”观点,认为“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本也不错”,又认为它“从本质上说是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辩证唯物论者,确定不会同意这种看法的。我们没有理由苛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当时就运用“言语”一词,但今日,我们再也不能不加区分的对待“言语”和“语言”了。言语具有过程性,它是动态

7、的、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主体性活动。语用学中也用“言语”一词,但是它指个体交际的产物,即已脱离主体的文章和话语。语用学里的文章、话语,仍旧是作为语言形式(包括“形式的内容”)而被观照的。这里的“言语”还是“语言”的含义。言语,作为心理学范畴的概念,与之有本质的不同。它是“过程”而不是“产物”,它探讨的是文章的读(或写)、话语的听(或说)。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将言语过程中的文章、话语称为“言语形象”。所谓言语形象,是指进入主体交际状态中(言语)的“语流”,离开了交际,就无所谓“言语形象”了。过去,我们只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说“语文就是语言”,现在看来是讲不通的。翻开现行的语文教学大纲看看,无论是“

8、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还是“教学内容”,都是听、说、读、写在唱主角。陈钟梁最近撰文指出:“语文教化一旦纳入语言交往人的发展的轨迹,必定引起教化内部质的巨大改变”,从而实现语文教化的第三次转变。在他所设计的将来语文教化的蓝图中,人和人的言语实力的发展是语文教化的目标,而通向这个目标的必由之路是语言交往。语言交往就是言语活动,因此,语文应当是言语。余应源在再论语文教学科学化中也认为:“从总体上看,语文科是母语的言语教化学科,而不是母语的语言教化学科;是主要属心理学范畴的培育学生言语实力的学科,而不是属语言学范畴的学科。”看来,要真正揭开语文学科性质之谜,得换个角度,立足于心理学看问题。语文教学

9、探讨的重心从语言学范畴向心理学转移,变只重视“言”为更关切“人”,也是这些年来呼喊“回来”的总趋势。语文界曾经有过“淡化语法”的探讨,这次探讨实际是对单从语言学角度来解决语文学习问题的质疑。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语文学习组织的关于语感教学的探讨。在这场探讨中,人们已经大量的运用“言语”这个词了。尽管有的文章中,“言语”一词并不严格的界定在心理学范畴,但从总体上看,人们起先从心理上探究语文学习的奇妙,强调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言语实践形成语感。“语感”是个地地道道的心理学术语。虽然,这场探讨至今还没有落下帷幕,但我们有理由信任,它所找到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和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的路子,肯定是

10、条希望之路。语文,是个人言语的心理过程。语文教学探讨的根本问题同心理学探讨的问题一样,主要是人的问题。时下炒得火爆的“人文论”,原委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中“人的问题”呢?下文谈点粗浅的看法。在很多文章中,“人文论”事实上是团“混合物”,有多种含义。第一,指语言的人文性。诚然,语言具有人文性,但人文性并不是语言所特有的属性。对此,上文已经说过了。有的论者过分张扬了“人文精神”,将语言的人文性拔高到了民族魂的地步,还援引最终一课韩麦尔先生的话“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似乎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为证。这是很荒唐的。韩麦尔这样讲,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于特定的政治目的,

11、即像捍卫国土主权一样捍卫祖国语言的主权,并非出于语言学的一般规律。况且,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的的小说人物语言怎么能够作为理论依据呢?要是那样的话,韩麦尔前半句“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可以奉为真理了。无独有偶,还真有人在“限制科学主义”的同进,尽然忘却了自己的文章正是在寻求对语文学科的科学说明,以致生出汉语“重人生”、“重审美”、“讲谐和”的溢美之叹,只差点没说“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了。这种论者的“人文精神”或许是不容质疑的,但其科学精神绝不敢恭维。其次,指言语的人文内容,它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宾”的地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根本区分在于,其他学科是学习言语表达的内容,而语文则学习言语表

12、达本身。张志公在最近一次谈话中还强调:“语文教学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唯主独尊。培育运用语文的实力,这是语文课的主,必需完成好。不过,还有宾,就是说,在语文课里,由于语文本身的综合性,捎捎带带还能办不少事,比如思想的感染陶冶,联想力、想象力的发展,思索力、推理力的发展,等等。”这是极为精辟的。语文教学老是包得太多、揽得太宽的毛病,就在宾主不分。而且,就是在“宾”之中,也不能片面强调人文科学。对此,张志公在为语文学习发刊200期的题辞中,不无忧虑的告诫大家:“培育跨世纪人才应留意德智体全面发展。智育应留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全面发展。偏废是要吃亏的,希望引起重视。”第三,指人文主义教化。

13、作为一种教化思想,这就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事了。人文主义教化,主见敬重学生的特性,提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注意现实人生的意义,等等。值得留意的是,人文主义教化“推崇理性”,与时下有的“人文论”者“限制科学主义”恰恰相反。从人文主义教化中“拿来”有用的东西,强化语文的“育人”功能,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也要实事求是的估价语文的“育人”作用。如前所述,语文对人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发展人的言语实力而实现的,它并不能独自成就“育人”大业。具有语文实力的人,并不肯定是完人,甚至不肯定是好人。说语文可以“普度众生”,那是把语文神化了。平心而论,语文哪有那么大的本领?否则,还要其他学科干什么?当然,在“育人”方面,语文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独到的优势。这主要因为,我们通常讲的语文是母语学科。母语交际,几乎深化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导学生学语文,事实上也在教化学生如何生活,自然而然的做了一些“育人”工作。在这方面,外语教学的担子就轻松多了。综上所述,“人文论”无法揭开语文学科性质之谜。只有拨开重重迷雾,“回来”到语文教学探讨应有的立足点上,语文学科性质之谜才有希望得以揭示。摘自:语文学习1997年第4期noscri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