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象牙塔”-走出象牙塔.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4900938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象牙塔”-走出象牙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走出“象牙塔”-走出象牙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出“象牙塔”-走出象牙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出“象牙塔”-走出象牙塔.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走出“象牙塔”:走出象牙塔 始终以来,作文都是困扰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在语文学科中,对学生听、说、读等实力的培育,最终都要落到写作实力的培育上来。无论是面对眼前的考试,还是面对将来的工作,都离不开写作。但是,现在的学生写作水平甚是让人担忧,学生的作文总是出现内容空洞、人云亦云等现象,作文教学仍旧是语文教化界不断探究的论题。 作文教学学生写作实力 我国长期受应试教化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始终没能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导致学生怕作文,老师怕教作文,作文成了语文课堂中的鸡肋,使得学生的作文出现许多问题。 1.内容虚假,意义拔高 中学生是一群并未真正接触社会的群体,他们所熟识的不过是家庭、学校

2、,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接触极少。有限的接触,大大阻碍了他们写作素材的获得。由于应试教化在我国依旧成风,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学生的可以负担过重,成天游弋于试题、答案的汪洋大海,生活范围仅限于学校和家庭之间。接触电视、报纸、杂志的次数很少。文娱活动几乎为零,有时连每周仅有的一、二节体育课也要奉献给主科。在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环境里,学生缺少社会阅历,缺乏对生活深刻的认知与感悟,毫无生活积累可言,“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写作素材。为了考试就不得不编造,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干巴巴的,表达的往往是“虚情假意”。所以,他们的作文并不能打动人,缺乏心理的真实表露,尽是些“宏

3、大”的空话,意义拔高,内容牵强。 2.思维定式。写法模式化 应试教化造成的氛围屡屡得不到改善,应试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临战状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于注意对文体的要求,这种作文教学有它自身的优点,但也存在不少缺陷。这是因为它仅局限在文体训练的范围内,偏重写作技能的培育,导致学生生搬硬套、无所专心,要么东拼西凑、移花接木,长期这样则形成的思维定式,造成了大家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同一模式。这种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创新实力的发展,不行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实力和文章的质量,却反而使作文教学走向机械化、模式化的道路,并造成学生作文的思维定势。在学生的习作、尤其是中考考场作文中,我们不难发觉大多数的作文在立意、选

4、材、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如出一辙,缺少创意,缺少扑面而来的簇新感。比如在立意方面,对于一个写作对象,很多学生都习惯于拿老眼光去视察,从老角度去表达,以致主题落入窠臼,立意简洁。 3.语言枯涩,缺乏生动性 学生的作文除了存在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之外,还存在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则是语言枯涩、乏味。缺乏生动性,通篇平铺直叙,对故事的叙述缺乏技巧性,对任人物的形象描绘缺乏生动性形象性,很难抓住读者的眼球。作文的语言是最先进入读者眼帘中的,所以美丽、生动的语言是抓住读者的主要因素。 面对学生作文中的种种问题,我们老师也在不断探究,不断改进,希望能够变“学生怕作文”为“学生爱作文”。在我的不断教学实践探

5、究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阅历: 1.细心视察。获得素材 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多视察生活,多体验生活,才能写出更生动、真实、接近生活的文章。鲁迅先生曾说过:“要创作,第一要视察。其次是要看别人的作品。”视察,即视察生活,从广博的生活中攫取写作的第一手材料,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看别人的作品,则是为了解决写作中的“怎么写”的问题。老师应引导学生深化生活,充分发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感官作用,运用定点视察、动点视察和散点视察的方法,留心于大自然的日月阴晴,风雨改变;视察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了解人的心声,留意自己的体验、联想与想象。在视察中,重视指导学生把提高思想相识同从生活中提取写

6、作的材料、捕获切身的感受结合起来,开创学生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言可发、有感可抒的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心景况。比如,写秋天,则可以以“秋天”为主题,让学生自主命题,给学生一个视察的范围,让学生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方面去视察,细心品尝,从生活中发觉秋的特点,让学生酷爱生活,酷爱秋天。 2.发扬特性,体会真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文过程应当是一种充溢活力的生命活动过程,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溢人文的味道,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学生素养的活动。 教学中给学生适

7、当增加特性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接触多种风格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习用特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大干世界的视察和相识,养成读书、看报、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让学生把社会作为课堂,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的漂亮,感受家乡的巨大改变,享受独特的情感体验。老师要强化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激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写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世界的视察、人情的体会,写自己的视察、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套话、假话;激励学生运用课外学问自己去创作,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想敢写,进行跨越性写作。培育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写作特点。 3.注意积累,丰富语言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8、”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作文中的情感是须要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的。课堂上,老师积累一些优秀的句子及段落,让学生抄写在积累本上;课下,让学生从平常的阅读中摘抄美丽的语汇或句子、片段,并分门别类,争取全部背诵下来。每节课或早自习利用5分钟进行口头作文竞赛。或者给学生一段文字,让学生快速构思、立意必需明确、行文中必需有这段美丽的语句,然后学生总评,探讨小组打分。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作文语言,而且又熬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实力。 4.抛开文体。放飞自由 学生的作文往往受文体的限制,一篇好的作文,因为文体不符合要求却得不到高分,学生的才华得不到确定,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热忱就会下降。不同的文体之间存在着很大

9、的联系,模式套用法,对应试教化当然管用,但是对于培育学生的写作实力方面是很受限制的。学生的作文既然要求诉真情、讲真话,那么就应当摒弃模式化的作文教学,老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要求对文体的限制,给作文以自由,还作文活力。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教学生作文,老师要先明白为什么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就是说话,用笔说话。”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高的,只有老师注意作文教学,那么学生才会注意作文。作文教学应当还作文以自由,使作文充溢生命的活力,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肯定的,老师要对学生作文的引导仍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做到使学生的作文从“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中走出来,实现“以我手写我心”,写出有真情实感、有灵魂有内容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