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矿床历年考研真题.doc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4895777 上传时间:2021-11-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矿床历年考研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矿床历年考研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矿床历年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矿床历年考研真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判别同生矿床与后生矿床的标志;同生矿床(Syngenetic Deposit),是指矿体和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下,同时或基本同时形成的矿床。 后生矿床(Epigenetic Deposit)系指矿体与围岩分别在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且矿体的形成时间明显晚于围岩的矿床。2、 热液矿床矿化分带(高温金属*;中温金属*;低温金属*;)3、 机械沉积砂矿种类及其形成条件;(1)冲积砂矿床:由含重砂矿物的原岩或矿床经风化,被河流搬运到适当地方,经机械分异作用使而形成。(2)海滨砂矿床:由海水的波浪及岸流作用,使重砂矿物在海滨的浪击地带富集而成。(3)古砂矿床4、 结晶分异作用;岩浆侵位和冷凝过

2、程中,矿物按一定顺序(矿物的晶格能、键性和生成热降低顺序)依次从岩浆中结晶,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过程,称之为结晶分异作用。5、 蒸发沉积矿床形成条件及主要矿床分带性;(1)成矿物质来源:A地表原岩风化产物中的易溶物质(主要来源);B火山喷发物(尤其是硼);C深部含盐岩系;D地下热卤水或热泉水(2)气候条件:干旱炎热气候,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如内陆盆地、泻湖、海湾、内陆海;(3)岩相、岩性条件:碎屑岩建造(砂岩、粉砂岩、页岩),反映强烈的干旱条件,常具泥裂现象;碳酸盐建造(灰岩、白云岩组成);(4)构造条件:封闭或半封闭的构造盆地(如我国柴达木盆地,南有昆仑山,东北有祁连山,西有阿尔金山

3、,构成了半封闭的盆地,现在其中有大量的盐类矿床形成),盆地边缘多为断裂圈定;(5)矿床的保存条件:盐类矿床是由易溶的盐类矿物组成,最容易被溶解而破坏,甚至消失。因此矿床形成后必需在其上形成一个不透水的保护层,以使其得以保存。6、 次火山岩及其主要成矿性;在火山喷发作用的晚期或间歇期,喷气和热液活动非常强烈,气液中通常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化合物,在一定的地质条件和物化条件下,这些气液与围岩、与海水或气液之间发生作用,使其中的有用组分聚集和沉淀,形成火山热液矿床7、 接触交代作用及其形成的主要蚀变岩石类型;系指主要发生在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或其它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由于气

4、水热液交代作用而形成的矿床。1)当溶液作用于石英闪长岩时,石英闪长岩蚀变,磁铁矿被溶解,Hb、BiDi,正长石斜长石;K、Na、O、Mg、Fe等先转化为活动组份 。2)溶液的继续作用,被释放的Ca、Si、Al在两种岩石孔隙溶液中存在化学位和浓度差异、发生相向扩散。在内接触带中,Ca的带入、Si的带出(Al 相对少),石英变得不稳定,导致内接触带形成DiPl带, 外接触带形成次透辉石矽卡岩。3)当内接触带中继续带入Ca,大量的Si被带出(Al 仍相对少),在靠近原始接触面(内带)附近DiPl带被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代替,继而被交代的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而形成钙铁石榴石矽卡岩,而外带则形成钙铝石榴石矽

5、卡岩。4)随着内接触带Si的继续迁出和伴生Al的迁出,Ca的带入,单矿物矽卡岩得到了充分的发展。8、 矿石品位及决定矿石品位的主要因素;所谓矿石品位(Tenor of ore),系指矿石中所含有的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1、矿床的规模矿床的规模愈大,工业品位要求愈低。如对钼矿来说,大型矿床的工业品位为0.06%,而小型矿床则为0.20.3%左右。又如大型残余硅酸盐镍矿,工业品位为0.5%,而小型的则要求为0.70.8%。 2、矿石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如在斑岩型铜矿床中伴生的钼,只要达到万分之几便可综合利用。由于钼等有用元素的存在,扩大了矿床的工业价值,因此对铜的工业品位也可适当降低。 3、矿石的工艺技

6、术条件如钛矿石,对不易冶炼的钛铁矿矿石,要求其中的TiO2含量不得低于810;而对易冶炼的金红石矿石,则TiO2含量达到34时即有工业价值。对于自熔性铁矿石品位要求,也比非自熔性铁矿石品位要求低。如菱铁矿矿石就比磁铁矿矿石的工业品位低,因在冶炼菱铁矿矿石时,可以不加或少加熔剂。9、 金刚石矿床产出条件;金伯利岩是由上地幔富含Mg质、碱质的岩浆结晶而成,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金刚石,岩石具有角砾状构造,定名为角砾云母橄榄岩。因最早(1887年)发现于南非的金伯利地区,故名金伯利岩,A、深源(上地幔200300km)富Mg、富碱的超镁铁质岩浆,首先晶出金刚石、橄榄石、镁铝榴石等;

7、B、沿超壳型深大断裂快速上升(不能缓慢减压,否则金刚石就被炭化分解、熔融)达到地表;C、地表24 km 盖层阻止了岩浆上升;D、岩浆降温、结晶,析出大量挥发分,当内压大于外压时,就产生了爆发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反复数次;E、爆发作用过程中,金刚石被岩浆带入岩筒、裂隙或爆发分散,爆发过程中也有新生细小的金刚石;F、形成金刚石的碳质来源于上地幔,这已被碳同位素研究结果所证实。最适宜的压力条件6×1097×109 Pa (上地幔200300km),温度12001800。10、 铁、锰结核及其产出环境。二、 简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1. 简述金属矿产与非金属矿产,并指出下列哪些

8、矿产是金属矿产,哪些是非金属矿产?硅藻土;花岗石;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钾石盐;磷块岩;硼镁石;方铅矿;金刚石;绿柱石;菱镁矿;蔷薇辉石;金属矿产:是指从矿石中可提取某种金属元素或矿物的有用矿物资源. 非金属矿产:一般是指从矿石中可提取某种非金属元素或矿物的有用矿物资源。2. 简述亲铁元素矿产主要种类和成因,并指出下列哪些元素是亲铁元素,以什么矿物存在?Fe、Pd、Cu、Cr、Pb、Ni、Ti、Sn、Zn、W、Mo、V、Co、Os、Pt3. 简述矿产的基本特征。(1)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是在地球几十亿年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一旦被开采利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则难以

9、再生出来。(2)矿产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由于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成矿活动的差异极大,加之成矿物质在地壳内的分布本来就不均一,以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制约,使得矿产资源分布的布均衡性十分突出。(3)矿产资源概念的可变性。在自然界,矿产资源是以各种形态的地质体(矿床或矿体)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在技术经济条件适合的情况下,矿床才能被开发利用,否则得不偿失。(4)矿产资源赋存状态的复杂多样性。矿产资源只有少部分出露地表,绝大多数隐藏在地下。矿体的形态、产状及与围岩的关系等因素的千变万化,不是热病和简单的模式所能概括。(5)矿产资源具有多组分共生的特点。矿产资源主要以矿床形式存在于地壳中。由于不少成矿元素地球化

10、学性质的近似性和地壳构造运动、成矿活动的复杂多期性,自然界单一组分的矿床很少,绝大多数矿床具有多种可利用组分共生和伴生在一起的特点。三、 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5分)1. 论述你所了解的一种矿床成因特征。1.矽卡岩矿床的特殊性 (1)成矿过程是复杂的,多期多阶段性的表现是明显的。 (2)具有双交代作用,晚期形成的石英硫化物组合虽和一般的热液矿床无明显差异,但它并非独立的产物,而是与夕卡岩在统一成矿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物质来源不是单一的;2. 矿床多产于岩浆与地层接触带3.硫同位素资料分析,硫的来源主要来自上地慢,也有的来自地壳。说明岩浆岩、矽卡岩、矿体三者系同一岩浆一围岩系统演化过

11、程的不同阶段的产物。4. 某些接触交代矿床有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混合岩浆热液、岩浆、矿浆等观点。这里与岩浆的专属性和围岩的性质有关。5.形成环境和成矿动力学与俯冲岩浆作用有关2. 论述风化沉积矿床的形成条件及主要矿产类型特征。 (1)物质来源 主要来源:大陆岩石、矿床的风化产物;其 次:还有火山、热泉喷出物、生物残骸;此外,可能有陨石等(2)气候条件:不同的沉积矿床产于不同的气侯背景。如:一般是炎热潮湿气候,在准平原化地区的海或湖1)盆地边缘地带沉积型铝土矿;2)温暖潮湿环境沼泽铁、Cu矿 ;3)潮湿和干旱季节性交替气候带沉积型鲕状铁、锰矿床。 (3).岩性岩相古地理:沉积

12、矿床与岩性岩相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如:1)海相沉积赤铁矿:在石英砂岩和页岩系中潮下浅水相环境产物;2)海相沉积锰矿层:在硅质岩、碳酸盐岩、粉砂岩和粘土岩系潮下深水相环境产物;3)海相沉积的含磷岩系粉砂岩和碳酸盐岩滨海潮下相环境产物。4)对于盐类矿床的含盐岩系有陆相碎屑岩系和海相碎屑岩系和碳酸盐系。 (4). 地质构造条件:沉积矿床和沉积岩的形成都是地壳发展的产物,严格地受着大地构造背景控制。3. 论述矿床成因的研究方法。1、对矿床学的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野外地质研究,野外应详尽的观察和记录,做好相应的图件,尤其注意矿体的研究,应克服重室内轻野外的倾向;2、室内各种分析测试,如矿相学研究、包裹体测

13、试研究、地球化学研究(同位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同位素测年研究、必要的模拟试验研究;3、综合研究。特别注意加强与其它地质学科(普通地质学、构造、岩石、古生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和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的密切联系。一、 名词概念简释(每个6分):1、 判别同生矿床与后生矿床的标志;2、 围岩蚀变;围岩蚀变:在气水热液矿床矿体四周的围岩,成矿作用过程中经常发生蚀变作用,称为围岩蚀变3、 机械沉积砂矿种类及其形成条件;4、 结晶分异作用;结晶分异作用:岩浆侵位和冷凝过程中,随着温度的缓慢下降,矿物按一定顺序(矿物的晶格能、键性和生成热降低顺序)依次从岩浆中结晶,并在重

14、力作用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过程,称之为结晶分异作用。5、 原生晕与次生晕;6、 次火山岩及其主要成矿性;7、 接触交代作用及其形成的主要蚀变岩石类型;8、 矿石品位及决定矿石品位的主要因素;9、 热液型矿床的主要类型;(1)接触交代矿床(狭义的矽卡岩矿床)(2)岩浆热液矿床(3)地下水热液矿床(4)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10、 铁锰结核及其产出环境。二、 简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1、 简述现代矿床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0世纪初期以来,由于工业经济逐步发展,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被开采的矿床日益增多,提供了丰富的矿产地质方面的信息,促进了矿床学研究的全面展开,加之物理、化学、地质学的其

15、他学科的发展,人们对矿床的认识程度逐步提高,越来越逼近于真实,形成了许多新的成矿理论。同样,人们找矿能力日益增强,新的矿种、矿床不断发现和开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物理学和化学广泛地渗透到地球科学中,测试方法和技术的提高和实验地质学与野外地质结合,成岩成矿实验研究的广泛开展,使矿床学的理论研究由单纯的现象分析进入到实验论证阶段。与此同时,矿床学的边缘学科有较快的发展,这一时期发展和创立了同位素地质学、矿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数学地质、海洋地质学等,它们不同程度促进了矿床学理论的发展。尤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板块

16、构造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是地质学的一次重大革新,也为成矿作用时空背景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极大地推动了矿床形成的宏观分析,对区域成矿理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矿床学的研究始于建国以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翁文灏、谢家荣、孟宪民、丁道衡、徐克勤、冯景兰、王竹泉等一批地质学家先后发现或调查、指导了白云鄂博铁矿、攀枝花铁矿、个旧锡矿、东川镍矿、赣南钨矿、湘黔汞矿等金属矿产及若干煤、石油和非金属矿产。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专著,为中国矿床学的发展铺下了基石,但由于当时恶劣的政治、社会环境和有限的经济技术条件,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来说,矿床学的发展极为迟缓。(2)现代矿床学发展趋势A多成因矿床成矿研究 从多成因角度

17、,研究矿床中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等,尤其是从非成岩的元素或矿物矿产角度,研究成矿物质来源的多来源以及成矿作用是多种地质作用复合、成矿阶段多期性。B共生矿床的研究 从共生矿床关系角度,研究在自然界,各种矿产的形成内在联系性. 1)金属矿床与油气共生 ; 2)金属矿床与蒸发盐共生 ; 3)金属矿床与非金属共生 ;4)各种非金属矿床的共生煤与铝土矿、粘土等的复合,成矿规律与预测C成矿地球化学 从地球化学角度,研究矿床成因、共生关系。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多种元素矿产集中堆积于范围狭小的空间内。其成矿物质来源、搬运介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作用及其保存条件等都是值得研究矿床地球化学课题

18、。2、 简述亲铁元素矿产主要种类和成因,并指出下列哪些元素是亲铁元素,以什么矿物存在?3、 简述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三、 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5分)1、 论述你所了解的一种矿床成因地质特征。岩浆爆发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1)矿体产于金伯利岩(角砾云母橄榄岩)中;(2)岩体规模较小,呈岩管、岩筒、岩脉;(3)矿床多产于深大断裂附近,受断裂控制明显;(4)矿石中的矿石矿物是金刚石,而橄榄石、镁铝榴石、铬钛铁矿、金云母等是脉石矿物;(5)金刚石被岩浆带入岩筒、裂隙或爆发分散,爆发过程中也有新生细小的金刚石;(6)矿石具斑状结构、角砾状构造等。2、 论述岩浆熔离矿床的形成条件及主要矿产类型

19、特征。熔离作用的形成条件:(1)岩浆本身的地球化学特征,硫和亲硫元素含量高,有利于硫化物的熔离作用; Fe、Mg、Ca、Al、Na的氧化物则有利于熔离作用(2)同化混染作用中加入Al、Na、Si有利于熔离作用发生(3)物理化学条件,如fO2的升高、T下降、P降低,有利于熔离作用发生、浅部熔离1)上悬矿体:熔离作用中,岩浆熔体快速凝固,滴状硫化物未能达到底部,形成上悬矿体,多呈浸染状,与母岩呈渐变过渡关系;2)底部层状矿体:缓慢凝固,硫化物沉于侵入体底部,多呈稠密浸染状或致密块状,与母岩呈渐变关系;3)脉状矿体:构造作用下,硫化物熔体贯入到母岩原生裂隙或围岩裂隙之中;、深部熔离4)岩矿同体:深部

20、熔离成富含硫化物的硅酸盐熔融体,同时上侵到地壳表部,侵位后整个岩体即为矿体,如红旗岭七号岩体;5)纯硫化物后成交切矿体:深部熔离成的硫化物矿浆沿岩体的裂隙、边部或底部充填形成。(3)由于硫化物熔浆的结晶温度比硅酸盐矿物结晶温度低,形成典型的海绵陨铁结构,此外还可见到硫化物交代橄榄石、辉石、钛铁矿等(4)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是磁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紫硫镍矿等,此外还有含铂族元素的矿物。3、 论述矿床成因的研究方法。一、 名词概念解释(每个10分,共60分):1、 矿石矿石(Ore):指含有经济上有价值、技术上可利用的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岩石。2、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构造(Ore struct

21、ure),是指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包括集合体的形态、大小以及集合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矿石结构(Ore texture),系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3、 硫化物矿石4、 氧化物矿石5、 矿物反射率6、 矿物反射色二、 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鉴定矿石的主要工作方法;2、 说明矿相显微镜与岩石显微镜及生物显微镜的异同。一、 名词概念简释(每个3分):1、 同生矿床与后生矿床2、 机械沉积砂矿种类及其形成条件3、 结晶分异作用4、 接触交代作用及其形成的主要蚀变岩石类型5、 岩浆熔离作用指较高温度下的、一种均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下降时,熔体分离成两种或两种

22、以上的熔融体的作用6、 克拉克值与浓集系数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浓度系数:工业品位与该元素克拉克值之比,表征元素在地壳中集中到能成为矿床的程度。7、 成矿系列成矿系列(或称矿床系列)/矿床组合:是指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形成的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一组矿床类型,它们由一种或若干种矿床元素组成,包括两个以上的矿床成因类型。8、 铁帽在氧化带的表部,铁和锰的硫化物和碳酸盐很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它们和难溶物质(如粘土、砂粒等)残留地表,胶结形成了通常讲的“铁帽”。9、 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矿石矿物(Ore mineral) :也叫有用矿物,是指矿石中可以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

23、矿物。脉石矿物(Gangue mineral) :是指矿石中与矿石矿物相伴,但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暂时不能被利用的矿物。10、 沉积矿床地表岩石、矿石在风化作用下被破碎、分解的产物以及有机残骸和火山喷出物等,被自然界水、风、冰川、生物等营力搬运到有利于沉积的地质环境中,经过沉积分异作用沉积下来,当其有用物质富集到质和量都达到工业要求时的堆积体,称为沉积矿床。二、 简述题(任选2题,每题15分)1、 简述现代矿床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 简述沉积矿床的基本特征。(1)产出环境:产于沉积岩系或火山一沉积岩系中;(2)矿体与围岩关系:属生沉积成因,表现沉积的同时性和连续性,属于同生矿床,并显示一定

24、的矿产与一定的岩性岩相内专属性。(3)岩相古地理:常具特定的地层层位。例如:我国沉积磷灰岩矿床,在震且系的陡山陀组和灯影组,寒武系下统的渔户村组;华北的海相沉积铁矿床震旦系串岭沟组,华南的海相沉积铁矿床泥盆系。(4)矿体形态:多呈层状、似层状和凸镜状,具明显的层理;矿体与围岩产状一致,并常呈整合接触关系。(5)矿体规模:一般沉积矿床规模较大,矿层沿走向展布很广;一般长可达数千公里,面积达几万几十万平方公里;含矿岩系的厚度在数米至数百米不等,最厚可达千余米。(6)物质组成:沉积矿床的物质组成也较复杂。如:氧化环境形成有氧化物、含水氧化物、含氧盐类、卤化物、自然元素等;还原和生物作用下形成硫化物,

25、由生物遗体或其分解产物沉积而成的则有磷灰岩、硅藻土以及生物灰岩等。3、 简述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三、 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1、 论述SEDEX型矿床的基本特征;2、 论述风化矿床的种类及产出形成条件;(1)残积和坡积砂矿床;(2)残余矿床;(3)淋积矿床1气候条件:气候环境乃是岩石风化并形成风化矿床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受纬度、高度,以及距离海洋远近等因素所控制。如:极地冻土地带:化学风化弱,一般不形成风化壳,有时可以产生由机械碎屑物质形成残积砂矿。温带内陆和热带沙漠地区:蒸发量>>降水量,水和生物作用弱;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可产生化学风化导致碱金属Na、K等和碱土金属

26、Ca、Mg等的淋滤和淀积。热带和亚热带的湿润炎热地区:生物活动力强,岩石发生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元素的迁移能力增强,以利于化学风化矿床的形成。 一些巨大的铝、铁、锰等风化矿床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湿热气候地区内。 2.原岩条件:原岩是成矿物质的直接来源和决定矿床类型。如:(1)富含铁、镍的超基性-基性岩风化红土型铁、镍矿床。(2)富铝霞石正长岩和玄武岩红土型铝矿床。(3)长英质岩石-花岗岩类高岭土矿床。(4)富含磷的碳酸盐类岩风化型磷矿床。(5)含锰高的沉积岩、变质岩残余锰矿床。(6)富含REE的酸性岩浆岩离子吸附型REE矿床。(7)富含(锡石、锆英石、铌钽矿物)的花岗岩残积砂矿床3.地貌条

27、件:主要控制侵蚀和堆积作用高差小的山区、丘陵: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强烈,并且风化产物能大量残留原地,有可能使矿物彻底分解,形成大量粘土矿物及残余矿床。高差大的山岳区:风化作用不彻底,不利于风化壳和风化矿床的形成。平原、洼地:一般不利于风化矿床的形成,有时微小的地形起伏,可形成具有一定的意义矿床。4. 岩石的渗透性和水文地质条件 岩石/矿石的渗透性好和长期稳定的地下水面有利于风化矿床形成;5.地质构造条件(1)克拉通区:有利于大规模的风化矿床形成,往往产于长期沉积间断的不整合面上。(2)造山区/活动区:一般不利于风化矿床形成。(3)断裂构造:裂隙、裂隙带、破碎带的方向及完整程度可决定风化矿床的

28、位置和形态特征。6.时间条件:风化作用的时间长,有利于矿物(如:硅酸盐、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等)分解、淋滤。3、 论述成矿流体的类型及特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5 矿床学一、简答题(60分,每小题10分)1.“母岩”与“围岩”有何区别?矿体的围岩(Wall Rock):指矿体周围无实际应用价值的岩石成矿母岩(Source Rock):在矿床形成过程中,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为成矿母岩,它与矿床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具密切联系。2.“浓度克拉克值”与“浓度系数”分别表示的含义?浓度克拉克值: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 *当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时,即意味着该元素在某地质

29、体中比在地壳相对集中;小于1时,则意味着分散。浓度系数:工业品位与该元素克拉克值之比,表征元素在地壳中集中到能成为矿床的程度。3.早期岩浆矿床与晚期岩浆矿床的主要区别?早期岩浆矿床:有用矿物(自然铂、钛铁矿、铬铁矿、金刚石、稀土元素矿物)早于硅酸盐矿物(橄榄石、辉石、基性斜长石等)结晶,或与早期硅酸盐矿物同时结晶;在重力和岩浆内部对流作用下,发生分异,富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早期岩浆矿床。晚期岩浆/残余矿床:岩浆结晶过程,有用物质在岩浆体内部逐渐形成富含挥发份、富含成矿物质的熔浆或矿浆,有用矿物较晚地从岩浆中结晶出来,或充填在早期结晶的硅酸盐矿物颗粒之间,或受力作用矿浆被运移到早期岩相的裂隙或进

30、入围岩中结晶并聚集成矿,当达到工业要求的时的矿床。4.简述矿化期,矿化阶段与矿物生成顺序的划分依据矿化期和矿化阶段判别依据(矿相学课后复习)/矿物生成顺序和识别标志1)矿物之间穿插关系2)矿物之间交代关系3)矿物之间包裹(围)和共生关系4)矿物之间粒间位置关系5)矿物的假象6)矿物构造叠置关系等矿化阶段的划分标志 1)矿脉的交截关系2)矿石的包裹关系3)矿物的转变关系4)共生矿物组合关系5.“沙漠说”与“沙洲说”的主要区别?沙洲说成盐盆地原系一个海湾,海湾的出口处有沙洲或沙坝的形成,它把海湾与大洋在很大程度上加以隔开。大洋的水通过很狭窄的海峡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流入海湾以供给盐份;并且气候必需是干

31、旱、蒸发强烈,以促使海湾水的盐份不断增高,最后成为卤水。沙漠说”(大陆说)1871年奥地利瓦尔特提出的内陆盐湖成盐作用 地表岩石风化产生可溶盐类蒸发作用卤水饱和蒸干盐类沉淀 较好解释了产于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古代盐类矿床 湖北应城膏盐矿床、西藏硼砂湖、内蒙和青海盐湖6.粘土型风化壳的剖面特征及相关矿产有哪些?7.沉积锰矿床一般可分为哪几个矿物相带?1)软锰矿矿石相带:Mn4+的氧化物,如软锰矿、硬锰矿等,在含有充分自由氧,pH值较低的情况下,沿岸附近形成矿石的含锰量很高,含硫、磷、铁等杂质较少。 2)水锰矿矿石相带: Mn3+和Mn4+的氧化物,如水锰矿等,并常与蛋白石共生,在氧气不足,较还原的环

32、境中,形成于离海岸稍远,海水较深的地方矿石质量较软锰矿矿石为差。n3)碳酸盐矿石相带:是Mn2+的化合物,如菱锰矿、锰黄铁矿及锰方解石等;共生矿物除蛋白石外,还有黄铁矿、白铁矿等。是在离海岸较远,海水较深的地带,CO2和H2S充足,pH值一般大于8.5的环境中生成的矿石中含锰量较低,而含磷、硫等杂质较多。8.变成矿床与受变质矿床有哪些主要差别?变成矿床:是指岩石中的某些组份,经变质后成为有工业价值的矿床,以及由于变质作用改变了工业用途的矿床。受变质矿床:是指矿床受变质后,矿石的成分、结构构造以及矿体的形态和产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其工业用途并未改变的矿床。二、论述题(共90分,任选三题,每

33、小题30分)1.论述岩浆岩条件对岩浆矿床形成的控制作用(一)岩浆条件岩浆是形成岩浆矿床的必备条件,其对岩浆矿床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岩浆的成矿专属性所谓岩浆成矿多专属性是指一定类型的岩浆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受一定类型的岩浆活动控制。如前所说,铬铁矿床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岩有关(Mg/Fe比值大于6.5);钒钛磁铁矿床则以铁质和富铁质(Mg/Fe比值2.50.5,有时Mg/Fe比值小于0.5)岩浆有关;而铜镍硫化物矿床则与镁铁质岩、部分超镁铁质岩浆岩有关(Mg/Fe比值6.5-2.5)(辉长岩、辉石岩);金刚石矿床则产于富镁、富碱的金伯利岩中;稀土元素矿床主要与碱性岩和碳酸盐有关。(2)挥发

34、份含量挥发分影响岩浆中有用元素的富集。一方面可与金属元素形成络合物,另一方面由于其流动性大可把成矿组分带到有利部位成矿。挥发分主要在后期由于含量增加而对成矿作用影响较大。岩浆中挥发分的种类和数量对岩浆的结晶分异及成矿组分的运移、富集也有一定影响,因而也称为矿化剂。当原始镁铁、超镁铁岩浆中含H2O、F、Cl、B、S、As、P等组分时,由于它们的熔点低、挥发性强,能延缓岩浆的冷凝速度,使岩浆得到更充分的分异。含Cu-Ni硫化物的熔浆成矿时,H2O、Cl等组分使部分Cu-Ni组分进入溶液,形成Cu-Ni硫化物矿床中的部分脉状矿化,并促进和加强了超镁铁岩的蛇纹石化。当含钒钛的镁铁岩浆含磷较高时,其熔点

35、降低,故大多数钒钛磁铁矿矿床形成于晚期岩浆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磷灰石和绿帘石化等蚀变伴生,局部地段还构成磷灰石矿体。此外,由于挥发分对压力变化特别敏感,富于流动性,故常将岩浆中的某些成矿物质,自下部带至上部,自高压地段带至低压带,集中到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3)岩浆的多期侵入多个岩浆矿床的实际资料表明,含矿岩体往往具有如下特征:从区域上看,它们常常是同一构造运动所形成岩带中的较晚期产物;从一个矿区看,矿化主要与复式岩体的晚期岩相关系密切。如我国西南地区的铂族元素矿床,含矿岩体为一个先后连续侵入的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其含矿性具有一定规律性:在闪长岩、辉长岩类中尚未发现矿化;继而侵入的橄榄辉长

36、岩则含铜镍硫化物,但不含铂和钯;辉石岩开始含铂钯矿体,但品位较贫,最晚侵入的橄榄岩辉橄岩,一般都含有铂钯矿体,品位也较富。此外,同源同期而不同阶段形成的复式岩体,其含矿性往往较单一岩相岩体好,稍晚侵入的岩体,往往分异较好,矿化较富。复式岩体和岩浆多次侵入作用对成矿的控制,在铬铁矿矿床、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对形成规模大、质量好的矿床有很大意义。(4)岩浆的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在其形成和向上运移过程中,往往会熔化或溶解一些外来物质(如围岩碎块),从而使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这就是同化作用。岩浆侵位过程中对围岩的同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岩浆的成分,也影响着其中的成矿组分的

37、分异和聚集能力。岩浆侵位时,同化作用是十分普遍的。对岩浆成分、成矿几率的影响关键在于围岩成分,围岩成分与岩浆近似时,同化作用对岩浆成分影响不大;围岩成分与岩浆成分相差较大时,它既降低了岩浆中成矿物质的浓度,也影响成矿物质分异、聚集的程度。含铜镍硫化物组分的镁铁-超镁铁质熔浆,当其同化数量足够的碳酸盐岩层时,它可降低熔浆的粘度,促进熔离作用的发生,使硫化物得以聚集而有利于成矿。但这类同化作用对铬铁矿石的聚集成矿及矿石质量十分不利,由于CaCO3的加入,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中的铁大量游离形成磁铁矿。铬铁矿石中富含了磁铁矿,会使其铬铁比值降低,影响了矿石质量。一般认为在地壳活动强烈地区、岩浆与被同化围岩

38、成分差别越大、侵入体的规模越大、侵位越深、成分越酸性、挥发分越多以及围岩破碎程度越高时,同化作用愈强烈而完全。2.论述斑岩铜矿床的主要控矿条件斑岩铜矿的成因(1)矿床产在岛弧和大陆边缘的深断裂体系(2)矿化分布,在斑岩体内或变部,成岩和成矿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3)成矿温度,经历了高、中温热液阶段,如:黑云母化在600700之间;绢云母石英为420;硫化物在300 200之间,(4)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地壳或上地幔(Burnham and Nielsen,1981),来自俯冲洋壳(R.H.Sillitoe,1972),如:34S()在-6.3 +3.6之间,(5)成矿热液为岩浆热液与大气水混

39、合性质,如:氢氧同位素除来自岩浆外,部分可能来自下降的天水1、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1)时空分布特征,从世界各地斑岩型铜矿的分布来看,绝大多数产于不同时代的褶皱带或褶皱带边缘与地台区结合地带,地理位置上主要集中在四个成矿带,即太平洋东岸铜矿带(矿床最多、储量最丰富,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智利、阿根廷)、西南太平洋斑岩铜矿带(台湾、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斑岩铜矿带(西班牙、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亚美尼亚、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西藏、缅甸、马来西亚、印尼)、苏联-蒙古-中国北部海西期斑岩铜矿带;从形成时代上看,主要属于中生代和

40、新生代。(2)时间上、空间上及成因上矿床与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型斑岩体(如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密切相关,而且斑岩体又与火山岩相关联。岩体规模较小,出露面积一般小于1-2km2,个别达10余km2,美洲27个斑岩型矿床的岩体出露面积平均1.96 km2,我国11个斑岩型矿床的9个含矿岩体出露面积小于1 km2(江西德兴朱砂红岩体仅为0.02 km2);岩体的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含矿斑岩侵入体的化学成分以富钾为特征(K2O>Na2O),岩体的酸性程度影响矿化类型,据统计SiO262-68%的斑岩主要形成铜矿床,SiO268%的斑岩主要形成以钼为主的矿床。(3)

41、矿床受区域断裂构造带控制,空间分布均与深大断裂有关,但很少直接分布在深断裂带上,而多数分布在深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工作系统中,呈带状分布;而矿体则受次级构造,即岩体和围岩中的微细裂隙控制或受斑岩体中角砾岩体控制。(4)矿化多集中在岩体的顶部或附近围岩中,同一矿区,由于围岩岩性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矿化类型,如斑岩型(细脉浸染型)、接触交代型(与碳酸盐岩或凝灰岩接触)、次火山热液脉型(围岩中断裂发育)。矿体形态主要受复杂地质条件控制,斑岩型(全岩矿化)矿体呈柱状、筒状;接触交代型矿体呈环状、似层状;次火山热液脉型矿体则主要呈脉状。(5)矿石的矿物组合中以金属硫化物为主,有黄铜矿、辉钼矿、斑铜矿、黝铜矿

42、、辉铋矿、金、银等矿物,伴有黄铁矿,此外尚有石英和重晶石等,矿化具有元素的分带性和矿石构造的分带性,一般由中心向外:Mo-Mo、Cu-Cu-Cu、S-Au、Pb、Zn、Ag(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 (6)围岩蚀变广泛而发育,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至几千米。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带性,一般自沿体中心向外可分为:钾化带: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矿物为钾长石、黑云母、石英;似千枚岩化带:绢云岩化、黄铁绢云岩化,主要矿物为石英、绢云母和少量黄铁矿;泥化带:粘土化,矿物组成有高岭土、绢云母、石英、绿泥石,此带一般不发育;青磐岩化带:矿物组合为绿帘石、绿泥石、碳酸盐、黄铁矿,该带呈面型分布,是重

43、要的找矿标志。3.论述气候和原岩条件对风化矿床形成的影响气候条件:气候环境乃是岩石风化并形成风化矿床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受纬度、高度,以及距离海洋远近等因素所控制。如:极地冻土地带:化学风化弱,一般不形成风化壳,有时可以产生由机械碎屑物质形成残积砂矿。温带内陆和热带沙漠地区:蒸发量>>降水量,水和生物作用弱;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可产生化学风化导致碱金属Na、K等和碱土金属Ca、Mg等的淋滤和淀积。热带和亚热带的湿润炎热地区:生物活动力强,岩石发生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元素的迁移能力增强,以利于化学风化矿床的形成。 一些巨大的铝、铁、锰等风化矿床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湿热气候地区内。4.

44、论述接触交代矿床与接触变质矿床有何异同1.接触交代矿床( Contact-metasomatic deposit) 系指主要发生在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或其它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由于气水热液交代作用而形成的矿床。接触变质矿床:发生在侵入体和围岩的接触带附近,由于岩浆侵入引起围岩温度升高,使围岩的矿物发生重结晶、组份重新组合,有用组份达到工业要求而形成矿床。这类矿床称之为接触变质矿床。2004 矿床学一、简答题(共60分,任选六题,每小题10分)1.矿体产状包括哪些内容?1.矿体的空间位置:运用图示介绍走向、倾向、倾角、倾伏角、侧伏角2.矿体的埋深情况: a)露天矿体

45、(大部分出露于地表); b)隐伏矿体(盲矿体);3.矿体与地层、层理、片理的关系:整合或者穿切围岩层理、片理;4.矿体与火成岩的空间关系:矿体产于岩体内,还是产于接触带或岩体的围岩地层中;5.矿体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矿体产于的地质造单元和构造部位。2.早期岩浆矿床与晚期岩浆矿床的主要区别? 3.影响气水热液矿床成矿元素沉淀的因素有哪些?(1)温度的降低 (2)压力的降低 散所造成的。(3)pH值的变化 (4)氧化一还原反应 (5)不同性质溶液的混合(6)与围岩发生反应4.研究围岩蚀变有何意义?2. 围岩蚀变的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 (a)反演含矿热液的可能成分和性质; (b)分析成矿热液的搬运形

46、式; (c)反演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矿物沉淀的原因; (d)确定成矿时代;有利于深入揭示矿床成因,丰富和发展成矿理论(2)找矿意义 (a) 根据围岩蚀变类型,可推测矿产的种类; (b)据围岩蚀变的范围、强度,可判断矿体位置等; (c)有些矿床的蚀变围岩即是矿体;重要的找矿标志5.斑岩铜矿床的蚀变分带规律?钾化带: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矿物为钾长石、黑云母、石英;似千枚岩化带:绢云岩化、黄铁绢云岩化,主要矿物为石英、绢云母和少量黄铁矿;泥化带:粘土化,矿物组成有高岭土、绢云母、石英、绿泥石,此带一般不发育;青磐岩化带:矿物组合为绿帘石、绿泥石、碳酸盐、黄铁矿,该带呈面型分布,是重要的找矿标志。6.红土型风化壳的剖面特征及相关矿产有哪些?7.沉积铁矿床一般可分为哪几个矿物相带?1)氧化矿物相带:氧化界面(即游离氧的下界)直达盆地底部,在水底淤泥层中有大量过剩氧,而成为充分的氧化环境,主要铁是氧化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等,少量高价的氢氧化物。2)硅酸盐矿物相鲕绿泥石相带:氧化界面在盆地底面附近,但淤泥中已无剩余的游离氧,这样就形成了铁的硅酸盐(鲕绿泥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