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_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4884608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_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_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_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_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_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内容:教材7071页的例1一例3,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九的习题。 (一)学问教学点 1学会用坚式计算三、四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 2理解并驾驭三、四位数的笔算加法法则。 (二)实力训练点 l初步培育学生的推断、推理实力。 2培育学生的计算实力。 (三)德育训练点 培育学生仔细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驾驭三、四位数的笔算加法法则,并能正确。娴熟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进一。教具、学具打算:老师打算例1的信封图。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卡片出示,学生推断正误) 50 7

2、0 300 600 800400 90 30 2求38加 25的和,用坚式该怎样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3指板书提问:笔算两位数加法时,列竖式时首先要留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笔算加法,三、四位数的笔算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今日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板书课题: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 2教学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 (l)教学例1(不进位加法) 老师出示例1的信封图片:先出示10个一扎的,(老师在磁力板上贴出4扎);再贴上3个单张的。提问:这里一共摆了多少个信封(243个)老师再贴信封,问:其次行贴了多少信封?(132个)共摆了多少个信封?怎样列式? 借助信

3、封图,让同学们说说怎样算出有多少个信封,为列坚式做打算。从学生想法中选择最优答案:单个和单个合起来,10个一扎和10个一扎的合起来,100个一扎的和100个一扎和合起来。 引导学生列竖式。 老师引导:(老师依据板书的提示)怎样用竖式计算243和132的和呢?先想一想两位数笔算加法的列式方法。这道题怎样列竖式? 教学笔算方法。 A、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想一想这是几位数加几位数,这个竖式该从哪位算起?学生试做。 B、集体订正,强调:三位数的笔算加法也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老师板书: 270 58 提问:27058该怎样列竖式,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操作计数

4、板:先摆出第一个加数270,(提示学生整百和整十的分开摆)。在270的下面摆出58。 启发提问: A怎样列坚式,5和8分别写在哪里?为什么?(使学生知道: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B在坚式中该怎样写呢? C从哪位算起?你发觉了什么? (十位相加满十) D让学生尝试计算。 完成做一做,把结果干脆写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详尽说是怎样计算的。 (3)教学例3 指名列出横式、竖式。探讨:刚才例2你们发觉了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一,这道题目你又发觉了什么? 思索:百位应怎样算?学生自己完成。然后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并留意提示学生把横式上的结果填好。 3小结: 概括三、四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两位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 4齐读法则。 5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基本练习:(小黑板出示) (l)口述结果,老师板书在小黑板上,学生推断正误。 (2)笔算下列各题,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238 326 1629 527 715 8605 (3)填空:一个加数是239,另一个加数是6805,和是( )。 2发展题: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的和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笔算三、四位数的加、减法时应留意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例1: 2 4 3+ 1 3 23 7 5例 2: 27058328 2 7 0 5 8 3 2 8例 3: 809 37

6、64 4573 3 7 6 4 8 0 9 4 5 7 3 加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例4,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中的习题。 素养教化目标: ()学问教学点 驾驭加法验算的方法。 (二)实力训练点 培育加法验算的敏捷性,提高计算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育学生仔细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驾驭加法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驾驭在原竖式进行验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打算: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片) 30 70 10 50 60 10 200 500 100 200300 100 2坚式计算,把例3中两个加数调换位置相加。3探讨:你们

7、从中发觉什么? 使学生明确: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让学生知道:用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计算,可以知道原来计算得对不对。 我们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假如两次计算结果一样,说明我们计算的正确,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验算。 今后我们进行加法计算时,要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养成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2423856 2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3启发学生进行验算。 4提示学生,不写其次个竖式,是否也可以验算,学生探讨: 使学生明确:也可以用原来的坚式,把每位上的数从下到上再加一遍。 5反馈练习“做一做”第3题。 6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基本练习 计算练

8、习二十第2题的前两题,口述验算(两种方法) 2综合练习 投影出示练习二十第1题 小组竞赛看哪组做得正确,练习二十第3题。 四、全课小结 老师明确:今后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题目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坚式;没有要求验算的,要自觉地验算,可以在原竖式上验算。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二十第2题的后两个小题 2练习二十第4题 六、板书设计 加法的验算 3764 809 4573 3 7 6 4 8 0 9 4 5 7 3 例 4 2423 856 32792 4 2 3 8 5 63 2 7 9 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75页例5,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二十一中的17题。 素养教化目标: (

9、)学问教学点 使学生驾驭连续进位加的计算。 (二)实力训练点 培育学生独立思索,通过类推,提高计算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育学生类推的实力。 教学重点: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几次运用进位加。 教具学具打算: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练习二十一第3题 2笔算(指名板演) 385 705 596 83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当留意什么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我们复习了口算和不连续进位加的笔算,同学们已经驾驭了它们的计算方法。假如把笔算的第一题变更一下数字,会发生什么状况?你还会计算吗? 2教学例5。 出示例5:求38

10、5和765的和。 让学生自己试算。同桌探讨:在计算中你发觉了什么? 订正时,使学生明确: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不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都要把进上来的1加上。 2、“做一做”第2题 3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一第2题,订正时并说一说应当留意什么问题。 2分组练习,练习二十一第4题。 四、全课小结 师生针对计算过程和应留意问题共同小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57题 六、板书设计连续进位加 例5 385 765 1150 3 8 5 7 6 3 1 1 5 0 连加 教学内容:教材78页例6,完成“做

11、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二中的第l5题。 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l比较娴熟地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 2进一步运用凑十法进行加法的简便运算。 (二)实力训练点 初步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计算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初步培育学生仔细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驾驭三个数连加笔算方法及凑十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个数连加。 教具、学具打算:投影仪、投影片(连加口算,粮食图,学生用的空白没影片若干张等)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分别出示) 649 7+4+3 6+2+4 6+8+2 3+6+7 6+5+8 口答结果,并说出算理。 指名口答得数,

12、并说出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找出简便的算法。 强调:以后口算几个一位数连加时,能简算的就简算。 2用竖式计算 88 + 185 97 105 指定两名学生在小黑板上计算。 集体订正。订正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重点强化“满十进一”的法则。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老师投影出示粮食“口袋”图片。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依据图意列算式, 使学生口述:有三袋粮食,分别重88千克,97千克,105千克。求一共重多少千克? 列式:88 97 105= 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三个数连加的新方法。(板书课题:连加) 2、回想:根据以前学的怎样笔算三个数连加。 启发学生同桌先相互说一说。 引导学生明确:

13、用两个竖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得出的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把两个竖式连着的简便写法。 3、点拨算法: 老师:以前计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计算。从这节课起,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老师进一步强化,写竖式时也要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也是从个位加起。 4、学生试做。 让学生动笔试算,假如在计算中发觉问题同桌可以商议。 老师巡察,搜集反馈信息。 5、指导算法。 提问:在计算时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明确: 个位上的三个数相加,和满20,向十位进2。 引导学生小结: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提问:三个数相加,有没有向前一位进3的可能? 学生探讨后回答。 引导学生知道: 最大的一位数

14、是9,三个一位数相加的和最大是27,所以最多只能向前一位进2。 6、反馈练习。 ( l )老师板书例 7 702 2984 368 ( 2 )引导学生沟通,在计算中应留意的问题。 应留意的问题: 1三个数相加,能简算地要简算。 2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老师巡察,假如发觉问题考虑的不全面,老师可适当提示。 汇报沟通状况。 (3)学生尝试计算。 (4)让学生说算理。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完成94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分组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文字题 四、全课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用一个坚式计第三个

15、数连加,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有时还可以用凑十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4题。 六、板书设计 连加例 6: 88 97 105 290(千克) 8 89 7+ 1 0 5 2 9 0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8283页,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三 l4题。 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通过操作使学生驾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二)实力训练点 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的实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本事。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数学意识,使学生知道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实力。 教学重

16、点:驾驭求比一个数多见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驾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打算: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板演85页练习二十三第3题,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练习二十三第4题,订正时说一说计算时应当留意什么。 3指导学生操作。 老师提要求,学生摆学具: 第一行摆4个圆片, 其次行摆6个三角形, 老师提问: 同学们看到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使学生明确:圆片少,三角形多。 列式计算: 64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门)指导学生操作学具 第一行摆4个圆片 其次行摆三角形,比圆片多2个。 其次行摆个三角形。 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2

17、)启发学生相互说条件,操作学具,提高操作实力,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8 (l)出示例8,引导学生读题,使学生明确:题中有两个条件:黄花8朵,红花比黄花多2朵。问题是红花有多少朵。 (2)依据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知道什么? 使学生明确红花多,黄花少。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红花比黄花多6朵,也可以怎么说? 使学生明确:红花比黄花多6朵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6朵。 (4)列式计算 9 6 15(朵) (5)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驾驭数量关系。 3反馈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发展 1猜数嬉戏 (l)左手有3枚硬币,右手比左手多2枚,右手

18、有几枚硬币? (2)同桌同学相互活动。 2拍手嬉戏(1)老师拍4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1下,你们拍几下? (2)老师拍7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2下,你们拍几下? 3看书质疑。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谁多、谁少,再列式解答。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l、2题。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例8: 黄花8朵,红花比黄花多2朵。红花有多少朵? 9 6 15(朵) 答:红花有15朵。应用题的对比(1) 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三第58题。 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驾驭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

19、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实力训练点 培育学生仔细审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数学意识,使学生知道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实力。 教学重点:驾驭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驾驭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打算: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l投影出示例9。 2小组活动。 (l)议一议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老师出示图片或投影片。 (2)通过争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

20、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其次个条件是其次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2题已知的第2个条件。 第一题用减法计算,其次题用加法计算。 3独立解答(1) 填空。(2) 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反馈练习“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相互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发展 1完成84页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三第5题。 学生争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了解数量关系,口头计算。3练习二十三第7、8题。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留意什么?五板书设计例9:(1)有黄花36朵,红花54朵。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54-36=18(朵)答:红花比黄花

21、多18朵。(3) 有黄花36朵,红花比黄花多18朵。红花有多少朵?36+18=54(朵)答:红花有54朵。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8889页,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四 l4题。 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通过操作使学生驾驭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二)实力训练点 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的实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本事。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数学意识,使学生知道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实力。 教学重点:驾驭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驾驭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打算:投影仪、投影片

22、、口算卡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完成88页的复习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 指导学生操作学具 第一行摆5个圆片 其次行摆三角形,比圆片少2个。 其次行摆个三角形。 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2)启发学生相互说条件,操作学具,提高操作实力,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1。 (l)出示例11,引导学生读题,使学生明确:题中有两个条件:有红花15朵,黄花比红花少6朵。黄花有多少朵? (2)依据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知道什么? 使学生明确红花多,黄花少。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黄花比红花少6朵,也可以怎么说? 使学生明确:黄花比红花少6朵也就是红花比

23、黄花多6朵。 (4)列式计算 9 6 15(朵) (5)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驾驭数量关系。 3反馈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发展 看书质疑。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谁多、谁少,再列式解答。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l、2题。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例8: 有红花15朵,黄花比红花少 6朵。黄花有多少朵? 15-68(朵) 答:黄花有8朵。应用题的对比(2)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四第58题。 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驾驭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

24、关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实力训练点 培育学生仔细审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数学意识,使学生知道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实力。 教学重点:驾驭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驾驭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打算: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l投影出示例12。 2小组活动。 (l)议一议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老师出示图片或投影片。 (2)通过争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

25、么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其次个条件是其次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2题已知的第2个条件。 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4) 填空。(5) 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反馈练习“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相互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2练习二十四第5题,出示投影片。 学生争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了解数量关系,口头计算。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留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6、7题。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例12(1)有红花54朵,黄花36朵,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54-36=18

26、(朵)答:黄花比红花少18朵。 (2)有红花54朵,黄花比红花少18朵。黄花有多少朵? 54-18=36(朵) 答:黄花有36朵。不连续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第9495页,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五中的14题。 素养教化目标: ()学问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退位的算理,正确进行计算。 2总结减法计算中应留意的地方。 (二)实力训练点 1培育学生总结、概括实力。 2提高计算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育学生仔细计算和检验的好习惯,分析、综合、概括的实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驾驭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和总结概括的实力。 教具学具打算: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

27、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12080 14070 1200800 l100400 1300700 1400800 253减26得多少?用坚式算出来,指名板演。 订正时说一说两位数减法要留意的地方。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用坚式进行计算,并板演。 (3)启发学生想一想,计算时留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计算三位数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教学例2 (l)出示例2 (2)启发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你发觉了什么?应当怎样计算? (3)老师巡察,个别指导,启发学生思索。 (4)引导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不够减,从百位退1,在十位加上10再减。 3教学

28、例3 (l)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试算,你们发觉了什么?(个位、百位不够减) (2)让学生分组探讨说说百位不够减,该怎么办? 使学生明确: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在百位上加上10再减。 (3)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4归纳总结: (l)沟通汇报 使学生明确:不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 10再减。 (2)引导学生争论:三、四位数的减法和两位数的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阅读教材95页:三、四位数的减法,也要留意三条: (4)反馈练习 三、巩固发展。 1分组探讨并计算,95页“做一做”第3题、练习二十五第3题。 2看书质疑。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所学学问和应

29、留意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2、4题。 六、板书设计。百 十 个 百 十 个 3 7 6 3 1 9 1 3 2 1 7 62 4 4 1 4 31230-425=8051 2 3 0 4 2 5 8 0 5减法的验算教学内容:课本第9697页例4,“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五的第59题。教学要求:使学生相识到验算的重要性,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育仔细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相识到验算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育仔细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教学步骤:一、 复习1 把下面减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1)153 = 8 ( )+( )= ( )(2)4230=12 (

30、 )+( )= ( )2 按课本第112页上面:“假如把例3里的差和减数加起来,结果怎样?算算看。”用竖式计算:1230425 805 + 425指定二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列式计算。做后,引导学生视察两道复习题,并说说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导入新课。二、 新授1 老师将上述两题竖式中相同部分用线连起来如下:在学生视察、探讨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差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我们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老师说明: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不仅要驾驭计算法则,仔细计算,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老师板书课题:减法的验算。2 教学例4。(1)出示:47

31、36 826 = 指名用竖式演算,然后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验算。全班学生计算并验算。(2)利用学生的板演,指名讲计算过程。(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减起,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作10,百位17减8得9,千位剩3。)(3) 正验算是否正确,看差与减数相加是否等于被减数。老师还要指出:假如题目没要求验算,为了简便,也可以不另写验算的竖式,就用原来的竖式验算。验算时也是把差和减数加起来看得数是否等于被减数。可以让学生看看原来的竖式,从下往上,由学生口述:个位0加6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进上的1加3得4。板书如下:3 小结: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三、 巩固练习指导学生阅读

32、课本第96页,齐读验算的方法。课本第97页“做一做”习题第1 3题。四、 课堂练习练习二十五第5 7题。五、 课后练习练习二十五第8、9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六、 板书设计减法的验算4736-826=39104 7 3 6 3 9 1 0 8 2 6 验算: + 8 2 63 9 1 0 4 7 3 6连续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第99负例5、例6、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六第l3题。 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2驾驭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实力训练点 1培育学生口语表达实力和有序思维实力。 2通过计算提高计算实力。 (三)德

33、育渗透点 培育学生仔细计算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驾驭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打算: 计数器、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17 129 106 108 123 164 205 14 8 2笔算:(指名板演) 394 76 3264 236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十几减几的口算和退位的笔算减法,今日在这些学问的基础上接着学习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2教学例5 板书例5 借助计数器拨数。 让学生试算,让学生说说发觉了什么?(个位、十位连续不够减) 老师引导学生探讨:该怎样算?要留意什么? 让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

34、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有退位点,应当少看1再向前一位退位,在本位上加10再减 。 让学生借助板书再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 3刚好反馈,强化算理: 4教学例6(1)板书例6 让学生视察笔算的算式,发觉个位、十位、百位都不够减。老师引导学生利用例5的计算方法,说一说怎样计算。(特殊是十位,原来是够减的,但被个位退1后就不够减了,要向百位退位) 再让学生视察百位和千位上数的特点,留给学生自己算,指名板演。 老师巡察,发觉问题,刚好解决。 最终让学生看坚式和各位上的计算过程,自己再说一说算理。 5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第五题后3小题。 分组练习,指定两名学生完成在投

35、影片上。利用投影订正,并让学生口述其中两题的计算过程。 完成“做一做”其次题。 分组练习,指定两名学生完成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老师强调,做题时要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三。巩固发展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小给本课所学的学问和应留意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2、3题。 六、板书设计 连续退位减例5: 4 3 1 9 73 3 4例6:512038261294 5 1 2 0 3 8 2 6 1 2 9 4 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103负例7、例8,完成“做一徽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七中的第12题。 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36、。 2驾驭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实力训练点 通过教学培育学生操作实力及口语表达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育学生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驾驭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打算: 计数器、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043 12030 12080 70002000 二、探究新知1 引人新课。 老师: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2教学例7 (l)动手操作,感知算理 (2)坚式计算,明确算理。 引导学生在以上计算的基础上,分组探讨

37、并试算。 (3)老师巡察,重点帮助有困难的组。 引导学生汇报: 让学生借助板书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 老师:用竖式计算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与前面学的连续退位减的方法相同。 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0不够减,退位后看成10再去减,哪一位上的0有退位点,退位后看成9再去减。 (4)反馈练习。 计算并口述算理: 401一124 605378 (5)老师小结: 3教学例8 提问:这道题与例7有什么不同?(在课题上补充“末尾”) 老师问:个位不够减,十位,百位上都是0,应当怎么退位呢?退位后各位上的数各是多少?分组探讨。 探讨后引导学生回答:个位上不够减,因为十位、百位上都是0,所以要从千位退一。这样千位

38、上由3变成2,百位由0变成9,十位由0变成9。 依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个位、十位上的结果。 百位、千位上的计算留给学生试算。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做在课本上。 引导学生小结: 计算被减数末尾数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时,十位、百位是儿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4反馈练习 5假如例8的被减数改成3010,该怎样计算? 请同学们用坚式进行计算。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6完成“做一做”第2题。 7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计算:40201345 30001368= 四、全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强调:被减数中间的0退1后作9减,计算时肯定要留意被减数退

39、位后每位上的数的改变状况。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七第三题的前4小题和第2题。 六、板书设计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例7: 3 0 2 1 5 91 4 3例8:3000628= 3 0 0 0 6 2 82 3 7 2元、角、分的简洁计算教学内容:课本第104页例9,“做一做”习题和练习二十七第36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驾驭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解答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驾驭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学会解答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问题。教学步骤:一、 复习1、 口答。1元=( )角 3元2角=( )角3元4角5分=(

40、 )分 2角6分=( )分2、 笔算2600-975 4050-2436 5006-3249二、 新授教学例9。指名读题,理解题意。1、 分析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2、 列式计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 8元7角5分1元5角8分该怎样计算呢?(先写出元、角、分,根据单位写出数字,列成竖式)4、 得出的结果是717,在横式的后面能只写717吗?(应当写7元1角7分或717分)三、 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四、课堂作业 完成二十七的第36题。五、板书设计元、角、分的简洁计算例9:小红买一枝钢笔用了8元7角5分,买一枝圆珠笔用了1元5角8分。一枝钢笔比一枝圆珠笔贵多少钱?8元7角五分 1元5角8分 = 7元1角7分元 角 分8 7 5 1 5 87 1 7答:一枝钢笔比一枝圆珠笔贵7元1角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