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忙到点子上.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48842217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要忙到点子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要忙到点子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要忙到点子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要忙到点子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要忙到点子上 老师要忙到点子上 当下许多老师都很忙,老师们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闹钟、不用挥鞭就转的陀螺,真忙! 看到老师们劳碌的身影,不禁问一句:老师们,你忙到点子上了吗?是否忙而有效、忙而高效、忙有所获呢?要知道,假如是忙而没有成效,只会是白忙、瞎忙、空忙 “四海之内,老师最忙!”但我们,究竟该忙什么呢? 第一,我们要忙在备课上,因为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也要忙到点子上,不能一味地去照抄教参,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花大量时间去制作困难的课件,不能为了一些喧闹的表象而花大量人力、财力去制作精致教具(如学生表演用的头饰、道具等)。我们要明白,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

2、必需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在精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思索如下问题: 1、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学生? 2、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 详细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驾驭,哪些学问该让学生自主发觉、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哪些地方会让学生的理解只浮于浅层,停留表面,而可能须要老师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须要老师刚好拨转方向;哪些地方是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相识分歧处老师须要拓展学生思维,须要怎样引发学生主动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 其次,我们要忙在课堂上,即规范自己

3、的课堂行为,让全体学生学有所得。课堂上忙也要忙在点子上,不能一味地“满堂灌”,不能一味地“满堂问”,不能忙得教学内容“一应俱全”、课堂密度“无微不至”、教学节奏“密不透风”这样,即使自己讲得口干舌燥,板书写得手指酸麻,但学生们对你的教学内容还是不易消化。学生都“消化不良”了,那又何来课堂的教学效果呢?那忙得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应当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位,因为课堂的最大弊端就是我们老师讲得太多,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我们应当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思索、探讨和探究,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让全体学生真正有所得。另外,我们也应当严格支配作息时间,不能拖堂。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有

4、拖堂的不良习惯。如上午第 二节上课铃声已经响起,而上第一节课的老师还在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再如中午学生们刚刚吃过午饭,有些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将他们全部赶入教室,然后门窗一关,起先争分夺秒地上课如此,我们又怎么能不忙呢?其实我们应当设身处地替学生们想一下,学生们已经很累了,应当休息一下了,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学生们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否则,我们只能是忙而无效。第三,我们应当忙在作业上,即:规范自己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减轻学生及自己的负担。我们不能忙得陷入到拼时间、拼体力和拼精力的恶性循环中。首先,我们布置作业时就要忙在点子上,应当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精选一些题目,千万不能有“

5、题海战术”的错误思想,因为多做不肯定会高效。再者,学生作业多,我们批改任务就重,那又怎么可能不忙呢? 其次,我们批改作业时也要忙在点子上,因为通过批改作业,我们可以快速精确地得到自己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推断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分析缘由,总结阅历和教训,改进自己的教学。那么怎样批改才能忙到点子上呢?我们在批改的过程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学生哪几道题简单错,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此类错误都要心中有数。同时,最好把这些“易错题”记载在一个专用本子上,并抽一些时间对学生进行“易错题”的剖析、指导。当然,在我们剖析、指导完这些题目后,可以再次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促使学生在课堂上

6、能真正弄懂会做。第四,我们应当忙在家访上,实现家校合作、双管齐下的教化合力。我们不能忙得连家访的时间都没有了,这是特别缺憾的。因为,我们通过家访,可以深化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特性特征、行为习惯、内心思想等,不断增加教化教学的针对性。XXX市XXX老师有篇文章老师,你究竟该忙什么谈到老师的“五忙”,或许更能简明扼要地说明当下老师怎样才能忙到点上。一、忙备课,别忙开讲 老师,恒久是用昨天的学问,面对今日的学生。可谓是年年岁岁课相像,岁岁年年人不同。老师既像厨子也像导演,假如不能把同样的食材做出别样的风味,师生都会很腻;假如没有真正出彩的剧本,再卖力的表演,也不行能叫座。老师的剧本就是备课,“

7、胸中有竹,方能画竹”。学生的汲取力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字字珠玑四平八稳,假如未能为学问找寻一条合适的输送路径,单凭课上反复讲解、课后仔细批改,也必将是事倍功半。所以,在备好课之前,别忙着开讲! 二、忙创新,别忙制造 有一种声音说,教化应当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说得好极了,老师绝不能沦为流水工人,忙着制造一批又一批情感苍白、思维守旧、实力平凡的“机器人”。这一代学生真正须要的课堂,不是将学问落袋为安。为人师者,能否把亘古不变的学问烹出更鲜美的味道,能否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做出更有料的诠释,变得特别重要。激励那些独树一帜甚至异想天开的想法,并允许他们试错。这两年有个流行名词,叫创客,很多创客都是高校学生,他

8、们拥有创新的独创和专利,早早地被资本市场青睐。或许我们无法教他们做科研玩电子,但启蒙和培育这种创新精神,却是每个师者都能做的。三、忙视察,别忙教化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所以因材施教是教化的不二秘诀。但我们往往会忽视,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了解这块材料。不了解材质脾性的雕琢和教化,就真叫个“毁”人不倦了! 既然是园丁,就要有园丁的细腻,哪一朵向阳,哪一棵喜阴,哪一株怕水,都要看在眼里,烂熟于心。否则,你就有可能以一副好心肠,养坏一棵好苗子。教化是个勘探活,留心到处是学问。老师只要擅长视察和推敲学生的成长细微环节,就能刚好掐灭萌芽状态的犯错苗头,也能发觉掩

9、藏在表象之下的发光点。四、忙倾听,别忙指责 对于教化者来说,倾听必需成为一种实力,而不仅仅是风度。西方的孩子,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可以倾听他们苦恼的神父。而在中国,这个角色非老师莫属了。很多老师面对犯错的学生,易怒易躁,还没等学生说完就大声斥责,有时会误伤无辜。假如老师心不在焉,学生的表达就会不自信。只有当你耐性倾听,他们才会对你真情流露。有心的老师,总能在专注倾听中,听出那些重要的言外之意。请用眼神示意他们你在倾听,请不要打断他们并不靠谱的陈述,请敬重他们的单纯和无趣。为人师者,原来就应当有众生同等的信仰,不是吗? 五、忙反思,别忙进度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老师的成长公式:成长阅历反思

10、。他认为老师唯有反思深省,教化教学的水准才能提升。是的,课堂要反思,成果要反思,德育也要反思。做老师,当然不是上完课就万事大吉了,老师的良心,在课里更在课外。有时,梧桐树下的一刻深思,比三尺讲台的滔滔不绝更有价值。反思之下,则没有完备的学校和老师。你的课堂愉悦好玩吗,你关注了内向学生吗,你的着装得体吗勇于反思,敢于直面,善莫大焉?教学也如行舟,别只顾埋头划桨追逐教学进度了。在应试教化的环境之下,先不论“不为彼岸只为海”的志向境界了,经常反思暗礁、洋流和风向,至少是平安到达的必要素养。假如老师对这“五忙”,都能如文中所言做到位,则老师的教学工作就不会白忙,而是忙中有乐,有效;学生也会是忙中有收获

11、,有成长,而不再是机械般疲于应付。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勤学、乐学、趣学。老师做好视察、倾听、备课、创新、反思这五方面工作,则无论教与学都将会是开心的、好玩的、有效且有意义的。XXX的给老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77条说:“放松些,再放松些”。这条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些老师一身疲态满脸倦容,走路埋着头,脚拖着地;见着学生则古板着一脸肃穆,见着家长则如债权人见着债务人,非得从他们身上寻出银两来不行。到了教室上起课来要么一本正经犹如布道,要么凶起来则利嘴成了刚刀,直刺学生的心灵”XXX这段话中的老师无疑是忙的,忙得不但自己精神上伤痕累累,而且也使学生心态失衡有如惊弓之鸟。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你要看着我

12、手指的方向,而不是我的手指。”的确,老师们之所以如此劳碌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工作吗?不就是为了学生吗?但是,倘如我们如此忙却既于己不利又损害学生,这“忙”又有什么意义呢?忙是一种值得表扬的工作状态,是敬业的表现,但关键要忙到点子上,否则不如不忙。二节上课铃声已经响起,而上第一节课的老师还在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再如中午学生们刚刚吃过午饭,有些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将他们全部赶入教室,然后门窗一关,起先争分夺秒地上课如此,我们又怎么能不忙呢?其实我们应当设身处地替学生们想一下,学生们已经很累了,应当休息一下了,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学生们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否则,我们只能是忙而无效。第

13、三,我们应当忙在作业上,即:规范自己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减轻学生及自己的负担。我们不能忙得陷入到拼时间、拼体力和拼精力的恶性循环中。首先,我们布置作业时就要忙在点子上,应当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精选一些题目,千万不能有“题海战术”的错误思想,因为多做不肯定会高效。再者,学生作业多,我们批改任务就重,那又怎么可能不忙呢? 其次,我们批改作业时也要忙在点子上,因为通过批改作业,我们可以快速精确地得到自己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推断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分析缘由,总结阅历和教训,改进自己的教学。那么怎样批改才能忙到点子上呢?我们在批改的过程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学生哪几道题简单错,错在哪里

14、,为什么会出现此类错误都要心中有数。同时,最好把这些“易错题”记载在一个专用本子上,并抽一些时间对学生进行“易错题”的剖析、指导。当然,在我们剖析、指导完这些题目后,可以再次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弄懂会做。第四,我们应当忙在家访上,实现家校合作、双管齐下的教化合力。我们不能忙得连家访的时间都没有了,这是特别缺憾的。因为,我们通过家访,可以深化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特性特征、行为习惯、内心思想等,不断增加教化教学的针对性。XXX市XXX老师有篇文章老师,你究竟该忙什么谈到老师的“五忙”,或许更能简明扼要地说明当下老师怎样才能忙到点上。一、忙备课,别忙开讲 老师,恒

15、久是用昨天的学问,面对今日的学生。可谓是年年岁岁课相像,岁岁年年人不同。老师既像厨子也像导演,假如不能把同样的食材做出别样的风味,师生都会很腻;假如没有真正出彩的剧本,再卖力的表演,也不行能叫座。老师的剧本就是备课,“胸中有竹,方能画竹”。学生的汲取力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字字珠玑四平八稳,假如未能为学问找寻一条合适的输送路径,单凭课上反复讲解、课后仔细批改,也必将是事倍功半。所以,在备好课之前,别忙着开讲! 二、忙创新,别忙制造 有一种声音说,教化应当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说得好极了,老师绝不能沦为流水工人,忙着制造一批又一批情感苍白、思维守旧、实力平凡的“机器人”。这一代学生真正须要的课堂,不是将

16、学问落袋为安。为人师者,能否把亘古不变的学问烹出更鲜美的味道,能否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做出更有料的诠释,变得特别重要。激励那些独树一帜甚至异想天开的想法,并允许他们试错。这两年有个流行名词,叫创客,很多创客都是高校学生,他们拥有创新的独创和专利,早早地被资本市场青睐。或许我们无法教他们做科研玩电子,但启蒙和培育这种创新精神,却是每个师者都能做的。三、忙视察,别忙教化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所以因材施教是教化的不二秘诀。但我们往往会忽视,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了解这块材料。不了解材质脾性的雕琢和教化,就真叫个“毁”人不倦了! 既然是园丁,就要有园丁的细腻,哪一

17、朵向阳,哪一棵喜阴,哪一株怕水,都要看在眼里,烂熟于心。否则,你就有可能以一副好心肠,养坏一棵好苗子。教化是个勘探活,留心到处是学问。老师只要擅长视察和推敲学生的成长细微环节,就能刚好掐灭萌芽状态的犯错苗头,也能发觉掩藏在表象之下的发光点。四、忙倾听,别忙指责 对于教化者来说,倾听必需成为一种实力,而不仅仅是风度。西方的孩子,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可以倾听他们苦恼的神父。而在中国,这个角色非老师莫属了。很多老师面对犯错的学生,易怒易躁,还没等学生说完就大声斥责,有时会误伤无辜。假如老师心不在焉,学生的表达就会不自信。只有当你耐性倾听,他们才会对你真情流露。有心的老师,总能在专注倾听中,听出那些重要

18、的言外之意。请用眼神示意他们你在倾听,请不要打断他们并不靠谱的陈述,请敬重他们的单纯和无趣。为人师者,原来就应当有众生同等的信仰,不是吗? 五、忙反思,别忙进度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老师的成长公式:成长阅历反思。他认为老师唯有反思深省,教化教学的水准才能提升。是的,课堂要反思,成果要反思,德育也要反思。做老师,当然不是上完课就万事大吉了,老师的良心,在课里更在课外。有时,梧桐树下的一刻深思,比三尺讲台的滔滔不绝更有价值。反思之下,则没有完备的学校和老师。你的课堂愉悦好玩吗,你关注了内向学生吗,你的着装得体吗勇于反思,敢于直面,善莫大焉?教学也如行舟,别只顾埋头划桨追逐教学进度了。在应试

19、教化的环境之下,先不论“不为彼岸只为海”的志向境界了,经常反思暗礁、洋流和风向,至少是平安到达的必要素养。假如老师对这“五忙”,都能如文中所言做到位,则老师的教学工作就不会白忙,而是忙中有乐,有效;学生也会是忙中有收获,有成长,而不再是机械般疲于应付。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勤学、乐学、趣学。老师做好视察、倾听、备课、创新、反思这五方面工作,则无论教与学都将会是开心的、好玩的、有效且有意义的。XXX的给老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77条说:“放松些,再放松些”。这条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些老师一身疲态满脸倦容,走路埋着头,脚拖着地;见着学生则古板着一脸肃穆,见着家长则如债权人见着债务人,非得从他们身上寻出银两来不行。到了教室上起课来要么一本正经犹如布道,要么凶起来则利嘴成了刚刀,直刺学生的心灵”XXX这段话中的老师无疑是忙的,忙得不但自己精神上伤痕累累,而且也使学生心态失衡有如惊弓之鸟。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你要看着我手指的方向,而不是我的手指。”的确,老师们之所以如此劳碌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工作吗?不就是为了学生吗?但是,倘如我们如此忙却既于己不利又损害学生,这“忙”又有什么意义呢?忙是一种值得表扬的工作状态,是敬业的表现,但关键要忙到点子上,否则不如不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