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裹 [形意拳术粘黏拧裹之技] .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4884105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拧裹 [形意拳术粘黏拧裹之技]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拧裹 [形意拳术粘黏拧裹之技]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拧裹 [形意拳术粘黏拧裹之技]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拧裹 [形意拳术粘黏拧裹之技] .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拧裹 形意拳术粘黏拧裹之技 粘黏拧裹是形意拳术的粘黏连随、拧裹钻翻的俗称。粘黏拧裹是内家拳、短拳之绝技,是形意拳术一个重要标记,属基本技能之一。形意前辈常讲“黏得上,吃得住”就是成功,就是指粘黏拧裹之技的应用。 一、粘黏连随、拧裹钻翻的含义及相互联系 (一)粘黏连随。这是对较勇双方肢体联系方式及紧密程度的描述。这里每个字的特定含义是:粘保持在运动中与对方的肢体接触。黏粘要有肯定的紧密度,利用触点磨擦力,确保四两拨千斤之功效。连动作要连续。随随对手状况伺机而动。粘黏连随的含义是:以双方肢体接触点为介质,通过触点部位皮肤受力状况的神经反射,建立“听力”系统,确定对手企图。 (二)拧裹钻翻。这是对在

2、较勇中,我破敌制胜手段的描述。下面,以劈拳为例来说明其中每个字的特定含义。拧通过部分肢体、躯体的旋动变更来力方向,使对手打击落点在我体外。裹粘黏住对方,通过肢体、躯体的拧转及束身蓄力产生的扭力,引诱对方施打安排落空(俗称“引进落空”),在对方不知觉之状况下的全身深化,从而造成对方进攻失控,此时对方后脚被带空。钻一在对方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利用对方急欲求稳之势,平滑并快速变更拧裹方向,产生上拔之力,让对手前脚或双脚瞬间离地,重心悬浮起来。翻通过展身、五弓蓄力释放,肢体、躯体拧裹劲力反向快速复位实施旋砸打。形意前辈把钻翻过程形象地称为“捧碟子扣碗”和“捧呈叠腕”。拧裹钻翻的含义是:通过肢体或躯体的

3、转动,利用粘黏点的滚动磨擦,完成化力、发力即束展的过程。 (三)相互联系。粘黏拧裹是形意拳术听力、化力、发力等一系列过程总的概括。各相关环节存在着特定联系: 1双方较勇,有攻就有守,攻守过程瞬间发生、瞬间结束,粘黏拧裹也是一体的、连续的、不行分割的。形意拳术其主要技击方式是后发先至,也就是讲究的是防中攻、顾中打、顾打兼备。就其作用讲,粘黏是基础,拧裹是方式,钻翻才是目的。 2连、随是动态中粘黏的保证。我随对方而动,你快我快,你慢我慢,对方企图均通过粘黏而“昕”到。通过我方拧裹破坏了对方的攻和防,对方奈我无何,欲进不到,欲守不成,一切皆在我掌控之中。 3粘黏连随要适时而变。打,按双方是否有肢体接

4、触分为脱打和黏打两种。我在顾时尽可能不要脱手,脱手就不知对方去向;进攻时得已近身则脱手即打。如形意前辈讲崩拳打法如“浪上行舟”,意思是下压着对方前臂旋进,即黏打。练法是出手前手心向上,手达击点时手心向内侧,运动中手臂旋90度。实际用法则视状况而变,如对方粘黏则实施旋打,吃掉对方防守距离,破坏其防守;如对方在防守中出现脱手,或在我通过变更拳速、力点改变导致对方出现误判而脱手时,我则可直打。在黏打中,如遇对方劲不足(俗称间架瘪了)或棚劲大而僵时,即可抖打,一发即中。 二、原理分析 (一)人体相关“关节”功能分析。从人肢体或躯体运动的角度分析,拧裹是以“关节”为结点进行的。这里“关节”的概念是广义的

5、。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指我们通常称的肘、肩等关节,为真正的凹凸相嵌“臼”体结构;二是指腰“关节”,由腰椎与腰椎、骶髂关节、髋关节等构成,共同协作完成类似单一“臼”体关节功能,使相连部分在肯定范围内转动及结点为圆心进行摇摆。运动原理好像机械“万向节”装置一般。在这里,按形意拳术要求,结合人体结构及运动特点给拧、拧裹、拧翻等概念下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在意念引导下的肢体、躯体转动称为拧;在拧的同时,“关节”相连的两部分肢体、躯体相折而收幅摇摆,使身体展幅缩小的过程称为拧裹(束身);相反在拧的同时,“关节”相连的两部分肢体、躯体相展而扩幅摇摆,使身体展幅增大,称为拧翻(展身)。形意拳术拧裹之技涉及关节

6、及部位主要有肘、肩、膝关节及腰部等,这些“关节”分布在我们身上的数个“万向节”,通过这些“万向节”启动和相互协作,完成局部及全身的拧裹或拧翻。 (二)粘黏拧裹原理分析。形意拳术粘黏拧裹之技的特点,形意拳前辈常讲:守好像油蛋,对方靠不住、有劲使不上;进好像蛇缠绕,对方赶不走、甩不掉。防守与进攻时人体动作均好像球体运动,运动方式包括球的自转(拧裹)与球心(打击汇力过程)的直线运动。按上述球体运动方法分析由防变攻的过程,我作为球体先以肢体粘黏触点至重心垂直距离为半径进行自转(拧裹),变更来力方向,化解对方进攻,并通过束身使球心(重心)适当后移而完成蓄力,最终化解对方进攻。欲乘势进攻,需速释放蓄力(似

7、球心)向敌运动,如对方粘黏回顾,我再通过球体自转(拧翻)破坏对方防守,确保实现打击。敌我双方较勇好像两个球体粘黏冲撞,通过自转(拧裹)化解对方进攻、破坏对方防守,用球心推撞(施打)对方。较勇双方谁能实现目的,取决各自的粘黏拧裹技术水平凹凸和功力大小。 粘黏拧裹具有如下功效: (一)用转动物体的周长解决直线运动距离问题。双方较勇肢体紧密接触后,运动方式犹如一个旋转齿轮与一个直线运动的齿条协作原理一般。双方肢体触点即为齿轮、齿条齿的啮合点,我肢体拧裹似齿轮转动,对方无论进手攻或回手防,我用拧裹“吃”掉了对方位移,实现了施打的志向距离。 (二)通过肢体、躯体的拧裹变更了作用力方向。如对方直力进攻,我

8、通过拧裹使受力点由垂直作用力变滚动切线力而偏离,对方击空。如我用拧裹方式进攻,同子弹旋转出膛,滚动切线力抵消了对方回顾力而直奔打点。 (三)可依据须要调整拧转半径。身体参加拧裹部位不同,身体转动半径且不同。实战中,实行什么拧裹方式取决于通过粘黏感受到的对方施力大小、方向和双方距离、粘黏部位及我方企图等诸多因素。如当对方施力不大、方向直来、来拳与我距离较远时,我通过腕、肘部局部的拧裹即可使对方施力方向变更,化出我身外;当对方施力较大、滚动直逼、来拳与我距离较近时,我须通过腕、肘、肩及腰部拧裹及坐胯才能使对方施力方向变更化出我身外。拧裹总的原则是:手被制用肘部拧裹化解,肘被制用肩部拧裹化解,肩被制

9、用腰部拧裹化解。 (四)有效的拧裹是实施发人的前提。拧裹必需要顺势而为,钻翻却要逆势而上。通过拧裹钻既可化解了对方施力,还能将对方“叫”起来,在我手上感受到对方重量的一瞬间,是发人的最佳时机。拧裹钻翻是个束展、化力及发力、来回折叠的过程。因为有了拧裹做铺垫,才使钻翻有了可能。 三、粘黏拧裹之技的习练 形意拳前辈常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扎实的基本功是实现拳技上身的前提,是较勇中自如应用 粘黏拧裹之技的基础。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练习。 (一)进行相关动作的强化练习。进行特地单人练习的目的是增加关节敏捷度、肢体或躯体扭转力,规范动作,强化身体记忆。 1五行拳分解单练。在日常习练中,要有

10、意识地去体会五行拳中的拧裹方式,必要时可以将五行拳动作再进行分解,找出拧、裹、钻、翻环节进行单独练习,娴熟后再逐个相连。最终达到身体协调一样之目的。如进行半步劈拳练习,重点体会以腰为结点的拧裹束身,以脚蹬力上传的钻、以尾闾为中展身翻的过程;进行定步崩拳练习,重点体会手臂拧转过程;进行定步横拳出拳练习,重点体会腰拧翻催肩、肩拧翻催肘、肘拧翻催腕汇力达拳面的过程等等。 2进行特定动作练习。参照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行为,进行双手强化练习,来增加拧裹钻功力。如以右手练习为例,想象-一口大锅仰放在我面前,用右手握拳好比刷子,顺锅沿顺时针滚动刷锅,以最高点为界,坐胯并用腰带肩、肩带肘、肘带腕,手臂向下拧转(拧

11、裹)刷;以最低点为界,足蹬、送胯并用腰带肩、肩带肘、肘带腕,手臂向上拧转(拧翻)刷来反复练习,体会拧裹钻的方法。 (二)进行徒手对练。粘黏拧裹属对抗之技。拧不是空旋,而肯定要黏住对方旋。没有与对手的粘黏,拧裹也失去立本之源。检验、应用、提高粘黏拧裹之技最好的方法是对练。 1进行推手练习。形意推手可分为单手推及双推手,是最基本的较勇练习。特点是可慢可快,“丰简由人”。适用性强,深受形意拳爱好者的宠爱。形意推手练习对驾驭粘黏拧裹之技好处多多。通过推手试力练习可以增加体感。一是施力大小要恰当。施力太大而力明,会暴露意图;施力太小而懈,变更不了对方进攻方向。二是把握住拧裹时机。对方进攻瞬息万变,防守拧

12、裹早了可发生脱手,晚了则可能对方的拳已上身,把握好拧裹时机变得非常重要。 2进行对打练习。通过对打练习可以提高听力、化力、发力技术水平,增加身体反应敏感度,固化行为,增加爱好,沟通技艺。现留存传统的形意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套路繁多,为形意拳术的一大特点。形意拳徒手对练是前辈攻防阅历之总结,由于设计科学,编排合理,内涵丰富,打点相连、打顾相配,束展相合,改变多样,百练而不腻,每每专心习练总有新的感悟,不仅包括身法、步法、打法、手法等内容,粘黏拧裹技法也随处可现。常常习练五行连环、安家炮、五行炮、九套环、对劈拳等徒手对练套路,可以提高对粘黏拧裹之技的认知,熟能生巧,为拆开套路实现随意徒手推手、散手对练,乃至为步入实战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